我的军旅生涯——潜院训练团
原创
潜战友之家
潜战友之家
2022-05-01 19:09:45
我的军旅生涯——潜院训练团
原十四期舰务北京兵
401艇舱段班:刘勇
在新兵连吃饭时
最高兴的事,
就
是轮到自己在炊事班值班
,任务是往饭厅里
抬饭
。
有一次轮我值班,
我
和其他几个值班的战士把米饭和馒头
笸箩
从
食堂
供应处抬到自己中队的餐厅
的路途中,
我和战
友们先
坐在地上连续吃了五个馒头之后,才将馒头箩
筐
抬到餐厅
。
什么叫饱
?
什么叫满足?
此时此刻
才是呢!
晚上就寝之后
,中队就
会
安排
紧急集合
训练
,一般
在
9点
钟
或者是
10点
。紧急集合
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
,军装
穿戴整齐
、
打好背包插上军鞋,跑到集合地点,
列队
互相检查被装
、
挎包
、
整理军姿军容,然后跑步行军
。
一般是按照早操跑步的方向和里程
,
再跑回军营
。中队干部等在终点,您
等
着
集合后看吧,
有
军容不整的
、有
抱着被子的
、有
丢了鞋子的
、
还有掉队没有跟上的还在半路走的
-------嗨!以至后来
,还有
水兵服穿反的,披肩穿在了前面
,像小孩围嘴一样
。
有时
,
晚上会有两次紧急集合
,
之后
大家
就
可以
踏踏实实地睡觉
了。
有一
天晚上,两次紧急集合后,中队
长说
:
“
大家睡觉吧
,
不会紧急集合了
。
”
好嘛!
12点之后
,紧急
集合的哨子又
“嘟嘟”地吹响,全
中队
一片忙乱
。
我早有
打背包的
准备,
先穿军装、再穿鞋袜、我
将背包带一头拴个活扣,
一
边跑
一
边抱着被子缠背包带
。紧急集合结束后点评时,
检查军容
的区
队长还特意表扬了我,并让别人检查我的背包,得!露馅了
!因为这种打背包的方法,是曾经当过兵的我的父亲传授与我的,简单、快捷、实战。在当时是不许可的,相当于投机取巧了。
这个姓郭的
区
队长批评了我,我心里很明白
。
紧急集合之后,大家都处于过度的紧张状态
,
我说
:
“再紧急集合我可就
会
是精神病了!
”
新兵训练快要结束了,我们又进行了打靶训练
。
实弹射击
考核
时
,
用的是自动步枪,
9发子弹我打了85环成绩优秀。
军训
三个月之后
,
我们新兵训练结束了
。部队
发
放
了
我们
领章和帽徽,后来又发放了漂亮的水兵服
和我们钟情已久的水兵帽。水兵帽上的两条金锚飘带是用来测风向的,当时的国家女领导人不懂也不让海军用。我们就将金锚飘带藏了起来,直到粉碎了
“四人帮”之后,这个金锚飘带才展露出来,不仅实用还增添了水兵们威武的风彩。
新兵训练我是
经考核后
圆满地结束,我是一名中国人民海军战士了,
我感到
自豪
和骄傲
!还真有过不了新兵训练这一关的,被退回地方
的新兵。这
是一个上海郊区的农村兵想家,想媳妇,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地哭,最后给退
兵
了。
新兵训练
之后
,
我们也发放津贴了
,每人
6元/月
,用于
买牙膏
、
买肥皂
、
洗衣粉和邮票
。我
每月还节约
2元多钱,那些抽香烟的
战士
就不够
用
了
,
每月
都
向家里要钱。
我们的
伙食也
改为
9角/天的学员灶了
,
大米饭里煮黄豆炒肉丁
。
我们这些经过三个月训练
,
看不见油水
、
瘦得尖嘴猴腮的新兵蛋子
们
,有些人一个月后就催得胖了起来
。我们
也可以休息日外出了,餐厅
里
每月底都有会餐了
,
也有
大桶的青岛啤
酒喝了。
准备
分配专业了,
全校学员集合。我们
打好背包
、
带好行李
、
站好队等候
分配
点名
。当
叫到我的时候
,
同时有两个人答
“到”
,
我上前
向点名军官询
问道
:
“
是来自那里的
兵?
”,
答曰:
“是
来自
山东的兵
”
,和我重名重姓,是不是搞错了?我心里还挺纳闷。
我继续留在
14中队学习舰务专业,舰务
—
舰务就是为舰艇服务
,那个和我重名的山东兵分到了报务专业,听说后来专业不及格也没有上潜艇。
在潜校的一个教室旁边,有一艘被淘汰的不知道那年的苏制潜水艇,里面已经没有东西了,锈的破破烂烂,旁边还有一个老式潜艇的舰炮,我当时估计这是一艘二战时期的潜水艇。但是三十年后我才知道这艘潜艇就是
1959年12月1日13点40分,在南海训练时由于操作不当,在浮起时和同时演练的“衡阳”号护卫舰相撞,由于从舰桥到6舱没有按规定关闭舱室防水门,是沉没的“418”号苏制潜艇的遗骸。全艇53人只活了两个人,其中有一个姓王的轮机长,此事故在我们上专业课时,教员上课时曾经给我们讲过。
我在潜校舰务专业学习了:空调冷冻专业、沈阳造的
“66-10”空气压缩机组、各种水泵、油泵与各种阀门及潜艇上的200公斤/cm2高压空气系统及低压空气系统、空气压力调压器,空调通风系统、紧急排水离心式水泵、辅机舱往复式柱塞泵的排水系统,液压蓄压器、螺纹螺杆液压升降系统、注压淡水柜系统、洗涤淡水柜系统、电造海水蒸馏淡水系统,舰首舰尾调水均衡系统、全艇消防系统、水下厕所污物排污系统、潜水救生装置,我们这些学员们整天上课、看识图、和泥巴做模型。
深秋时节,每天早晚洗漱时间,我们每人都拿着一节潜水员用的潜水呼气管,里边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的单向阀。中队要求我们洗漱时,打一盆凉水把头浸在脸盆里用嘴含着呼吸管进行潜水模拟训练,训练时,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将脸盆里的水吸入嘴里,就会呛水,我们是在模拟在海里叼着呼吸管进行潜水的练习。从此之后,因为鼻腔受凉,也造成了我的鼻炎加重。潜校里建设一座潜水训练的潜水房,大约有
20米水深,水里墙壁上有攀爬训练用的梯子,水底下安装有真正的鱼雷发射管,还有个钳工工作台。艇员在水下考核时,要做钳工活,有可能是用钢锯去锯一节铁管子、也可能是将圆铁棍挫个六方。然后,在水下从鱼雷发射管安全爬出,才算潜水考核合格。
我第一次潜水训练时,先穿上连体的薄橡胶潜水服,脚下穿有两只
8斤重的铅鞋垫,胸前是穿衣口的橡胶口袋,当人钻进去之后,橡胶口袋就用橡皮筋缠绕紧,防止进水。然后在战友的帮助下,在身上左右套上像子弹袋一样的袋子,子弹袋里装有比重很重的铅块,之后再套上“48”型轻潜呼吸器套装,中间是产氧罐,两边是氮气瓶、氦气瓶和氧气瓶。氮、氦、氧气瓶上的供气调压阀是随着潜水员下潜的深度自动调压和气体自动配比供气,这和大气中的气体含量是一样的。嘴上含着呼吸器的呼吸口,脖子上套上环形呼吸袋,下潜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呼吸量,按动环形呼吸袋上的按钮来控制进气量,如果充满了氧气,就是个救生圈。有的学员下潜2米就被水压压迫鼻子出了血,有的刚刚下潜就产生恐惧心理,急忙向水面上爬。我不害怕,随着下潜的深度增加,我就捏鼻子鼓气调整耳骨膜的内外压差来保持压力平衡。我胆大、心细、下潜按照要求去执行。
那时的潜校大门口不大,全校学员们轮流值勤在潜校的大门口站岗,一班两人,
2小时一轮换,每人发一支冲锋枪,枪内没有子弹。轮到我值夜班时,我就将枪上的刺刀打开,如果,我遇到紧急时刻就会拼刺刀,因为那个年代,也不是很安全的。好在,我也没有轮上几次站岗的机会。
有时学员们排着队伍准备去食堂吃饭时,我们会看到一个
6-7人的小队伍,排着队不知去哪里吃饭,有人说:“这是学习核潜艇的学员,伙食比咱们好,看!那个泄顶的是教员,核潜艇下来的”。我只听说四川有核反应堆、武汉有木头核潜艇模型。40年后我才知道北京房山区也有一个核反应的401秘密研究所基地,---我看这些人一个个心情不高,我的心里有一种恐惧感,最好我别分到核潜艇上去。
1976年4月5日天安门广场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发生了“四、五”运动,我们远离北京的潜校没有受到运动的影响。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辽宁海城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并波及到北京市和密云水库。密云水库大坝产生裂缝,我妹妹她们和所里的工人师傅们及密云全体人民参加了抗震救灾。保护了水库大坝的安全,也就是保护了首都北京的安全。
潜校里的领导,为了保证学员的安全,我们也进入防震状态。我们将双人上下床搬入操场,排列整齐、上面用凉席搭成坡形房脊状,正时夏季晚上睡觉还是挺凉快的。
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我们全校教员,学员和全国人民一样聆听广播中的哀乐,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默哀。
1976年11月初,经过8个月的强化学习和训练,我们的学习已经期满,准备毕业了,学员们就要分配到潜艇部队了。剩下几个祖国边远地区的,如黑龙江的兵,我曾看过他家的照片,他们在严寒的冬天里还住着茅草房,生活真是贫困不易。除了中队干部认为几位表现特别好的兵,准备提干留守外,其他学员都分配完了,剩下我们这个专业的两个班中,挑出10个学员被分配到核潜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