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文章81年的远航经历又一幕幕的展现在了眼前,又想起了小张(张国平的赖床)小张80年兵,刚刚从潜校毕业上艇。我至今记得他刚上艇第一次出海之前的早歺,我和他讲:出海别吃太多的蛋糕和麦乳精,这家伙早歺吃了两大块蛋糕和一大碗麦乳精,结果,艇刚出乌龟山他就吐了,从一舱二层雷架上往升降口方向象灭火器一样喷岀来,弄的一仓那味简直是受不了,当时只有当更的跑不了,其他人全跑了我正好v战一战位,跑不了,只有打扫卫生了宁波258聚会时,我还和张国平提到这段回忆,现在想来还真美好的回忆
精选链接:
潜龙蹈海——我的军旅生涯(核潜艇生活二)
原十四期舰务北京兵401艇舱段班:刘勇
1978年7月,文革后进行了第一次全国高考。艇上给我一个报考大学的名额,因为我们的建制是在辽宁,所以我要回到辽宁省锦西县葫芦岛去考大学,我知道这是傅照贵艇长给我争取得的名额,我们全基地参加高考的共计10人。我让家里寄来了我的高中数、理、化课本。艇上不让我出海训练了,让我全心全意的复习功课。我们各自经过1个月的复习、学习功课。我现学了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指数方程等----,我按照1977年的数、理、化一张A5纸的正反面考试卷进行复习。
考试期临近了,我们一行参加考试的战士坐上火车去参加赶考。考试那天,我们在锦西县一个中学考场参加了全国的高考。我记得当时的考场还有佩戴着荷枪实弹的手枪的警察,在考场执勤。我拿到数学卷子后我就傻眼了,三角函数里还要用到等差数列,我当时想,难度再大我也不能像当年的张铁生那样交白卷,我也把我会的、知道的公式往里面套,真像煎熬一样,交卷时间到了。之后我估计考试政治估计50分、化学估计40、数学估计20分,语文估计70分,而且我报的志愿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报考学院标准太高了,当时自己也不懂。
考试后,回到部队,我就随艇出海了,出海回来后,留守人员告诉我,让我去一趟基地宣传处,宣传参谋找我,我自我感觉没考上,所以也就没去基地宣传处去问一问。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有些后悔,真没准考上了什么大学,追悔莫及。因为1978年是文革后的全国第一次高考,许多老三届的、插农场的、支边的、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插队回乡的、回城的年轻人,有的已经结婚、有的已经有小孩、有的已经30-40岁了,但是,他们为了完成自己的志向、展望自己的理想,他们迈入了高考的大门,据说那年高考全国扩招了40万名考生。
后来,我们艇的军医还跟我说,78年你考军校多好,你现在也是军官了,我只笑着回应,时过境迁了,机不可失、失不来了,只能说自己的文化功底差。
随着时代的进步,潜艇上开始组织艇员学习英语,英语老师是舵信班的郭军士长,烟台人,满口威海英语,真没法学。但是,我还真是每天拿着小纸条在海边背单词,学了没几天,不了了之了,全都不学了。
1978年秋天,我也代表401艇队参加基地组织的篮球联赛,大家都争着抢着上,我就让他们忙活去吧。基地运动会我参加了100米赛,这是我上学时的强项,多年不练,我跑了个:“13秒”,拿了个第二名,第一名是穿着钉子跑鞋跑的,我是穿着部队发的胶鞋跑的。
基地组织万米长跑,自我感觉我的耐力不行,对万米长跑有些犯憷,我有速度而没有耐力,所以我未报名只能观看。班里有两名一高一矮的山东兵报了名,他们跑着跑着就跑不下来了,其中一个名叫王洪武的1975年的战士,跑到我跟前就晕倒了,我赶紧上前救护,这个战士一会就醒了,醒来之后,第一句话高呼:“毛主席万岁!感谢华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后来这名战士随着班长调到了常规潜艇326艇当了舰务班长。
潜水训练,按照海军对潜艇兵的要求,必须每年进行潜水训练一次。这次是我第一次在海里进行潜水训练,我喜欢潜水,并且不害怕。我们在码头上,先穿潜水服,从薄橡胶制作的潜水服的胸口部位,将两只脚套在潜水服上的两个靴子上,在战友的帮助下套上“48”潜水装置,再套上配重铅块,在战友的牵引下顺着码头拴好的缆绳,慢慢地下潜,当海水将要淹没了头部时候,暂停一下,让潜水服内被海水压缩后的空气顺着头部的单向放气阀排出去,由于单向阀也是薄橡胶做的,在排气的时候会发出“噗-噗-”似的震动响声,潜水服排完气后,就可以顺着缆绳下潜,潜水时鼻子就不能呼吸了,只能靠含在嘴里的呼吸管进行呼入呼出的呼吸。我拽着事先码放好的绳索,底下拴着压舱铁顺着绳索走就可以了,渤海湾的海水比较混浊,在海水下什么也看不到,都是自己行走时搅起的泥沙。腰里拴着信号绳,由岸上的管安全战友操控,“扽一下”:是问你感觉如何、“扽一下摇一摇”:是指挥你向左转、“扽两下摇一摇”:是指挥你向右转、“扽两下”:是指挥你向前走、“扥四下以上”:是告诉你出水或紧急出水。我潜水时一点也不紧张,主要是胆大、心细,遇事先不要慌。
当时,有一名辅机班1974年的山东籍老兵在潜水时训练时,当海水刚刚没了他的头部,这位战友就使劲往上爬、边爬边用手比划,我们的旁边站着许多学习的新兵。艇长叫人把他拉了上来,脱下他的潜水装置,一看他的嘴巴、脸上已经流血了,并且烧了许多大泡,艇长叫人马上送上了等在一边的救护车送往医院。原来是管安全的战友,在潜水装置浸水测漏时,没有检查到呼吸装置的不密封,产氧罐进了海水。产氧罐内的过氧化钠遇水后,会产生高温气体,将这个倒霉的老兵面部、呼吸道、烧伤、并且毁了容。老兵的嘴巴从此以后变得很小,吃馒头要将馒头搓成火柴棍状塞进嘴里,吃稀饭只能一粒一粒的往嘴里送,这个山东老兵算工伤,但是残疾了,后来去上海做了几次美容。
又要出海训练了,出海前轮到我在艇上值更,晚上我喝了挺浓的白糖水,第二天一早,我的肚子不舒服了,老军士长来看我,问我能否继续出海,如果不能出海可以回到岸上,但是我坚持出海。开始我只能躺在床上,慢慢的肚子不痛了,好了。但是,晕船还是有的,有时我刚刚在水下厕所吐完,爬上直梯准备到战位,恰好看到不晕船的战友正在啃吃大鸡腿,我坚持不住,又下到水下厕所去呕吐,我一直坚持到这次出海训练的结束。
出海之余,我们艇还发生了故事小插曲,我们航行在军事训练海区,按规定渔民是不得在军事训练海区捕鱼的。我们艇在水上航行,这天由于海面上雾气很大,什么也看不到,能见度几乎为零。但是渔民们放的漂网却随波逐流的在海上漂浮着,当我们的信号兵发现渔民的漂网,正在向着我们的潜艇漂来,没办法我们的潜艇只能停车、抛锚。硕大漂网很容易的将潜艇的水下升降舵、螺旋桨缠住,而造成停车事故。艇长命令信号兵、枪炮兵的上甲板,每人手持长长的工具将漂网扯开。
我们艇里最老的兵,1970年的老电工兵,出海前夜,贪吃那些送上来的出海食品、味美佳宵,出海不久就病倒了。艇上的医生治不了他的病,只能送出潜艇去基地医院治疗。这位大连老电工兵,吃了近十年的潜灶,身材高高的,养的胖胖的,200多斤的大胖子要想送出潜艇,困难真的是很大的。因为舰首的升降口、舰尾的升降口出海后都被海水淹没,根本无法打开。唯一的出口就是舰桥上的升降口,也就是艇长们使用潜望镜的耐压艇体,升降口直径只有70公分宽,而且还要爬直梯才能出去,这位病倒的老兵,让他从这直梯爬上去那是不可能的。好在我们艇出海的距离离海岸还不算太远,海军基地派了一条附近的浮吊船,将此位老兵捆绑之后从升降口吊出,放在早已停泊在潜艇旁边高速快艇上,快艇高速返回基地,将这位嘴馋的老兵送往医院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