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蹈海——我的军旅生涯(核潜艇生活三)

潜战友之家  潜战友之家  2022-05-19 09:27:13


精选链接:

我的军旅生涯(参军)


我的军旅生涯——潜院训练团


我的军旅生涯(从潜校到核潜艇)


我的军旅生涯(核潜艇出海)


我的军旅生涯(核潜艇出海二)


潜龙蹈海——我的军旅生涯(核潜艇生活二)


潜龙蹈海——我的军旅生涯(核潜艇生活二)

原十四期舰务北京兵401艇舱段班:刘勇


海军北海舰队规定我们核潜艇人员每年操艇之后,都要进行休整疗养,把潜艇交给乙艇这一拨人马。


1978年9月,我第一次在旅顺黄金山海军疗养院进行疗养休整。我的好战友,空调兵傅希忠,河北高碑店人,与我同年入伍的轮机兵龚秀江,天津宝坻人,后调入基地常规潜艇326艇,罗庆,反应堆舱兵,1975年招飞下来的,上海市龙华人。

 

我们整天吃、喝、玩、乐。吃饭时,必须要吃发给每人的一个红色糖球,说是维生素丸,做的饭菜都象南方的饭菜,小巧、精致、可口。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动洗碗机的工作过程。早饭后,自由活动,有上大连市的游玩、看老乡战友的,有上旅顺的闲逛的,有打羽毛球、打克朗棋、打篮球、敲牌的、看书的...。晚上必须回疗养院。


艇上团支部选团支部副书记,副政委让我们两位北京兵里出一个人,当团支部书记。我让贤了,我来做团支部组织委员,我在学校当了几年的班团支部书记和学校团总支委员,不予他们争。


当我看到17-18岁的小女卫生兵,每天早上,拿着大拖把将整个楼的走廊都拖一边、厕所都打扫一遍,看着就够累的,我动了恻隐之心,但是没法帮忙,那是女卫生兵的工作。果不其然,时隔一年后,我们第二次去疗养时,小女卫生兵当护士了,提成干部了,从此不再拖地板了。


疗养期间,我们艇组织全艇人员,去大连工艺美术玻璃制造厂,去参观制作玻璃工艺制品;去机场参观各种轰炸机、歼击机。


一个月的时间,美好的疗养生活结束了。为我们的健康工作、服务的医生和护士及小女兵们都来码头送我们,我们登上大连发往青岛的客轮准备返回基地。

                   

我们甲、乙两艇,一年一轮换操艇、一年一轮换疗养。我们近一年的疗养、参观、学习结束了。我们又要按部就班的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状态,每天按照作息时间顺序进行。每天上潜艇保养设备擦拭机械,各种黄铜阀门被我们擦的锃光瓦亮,硕大的阀门被我们保养的轻轻的用一只手指就能快速的转到头,这也是为了紧急状况下能够完成紧急操作。


  又要出海了,这一次出海的时间比较长。我们潜艇航行通过渔业作业区时,只能在海面上航行,不能在水下航行,其原因是为了防止渔民的渔网、漂网缠绕螺旋桨。潜艇水上航行重心高,遇上涌浪摇晃得很厉害。不巧这天又赶上了刮台风,9级台风,把这么大吨位的潜艇,在海里吹得的像一片树叶一样摇晃。


  此时,潜艇里发出了,一片此起彼伏的呕吐声---。我一看,全艇除及个别人外,全都晕船了,我也是其中晕船晕的相当的厉害的人。事不凑巧,我的战位设备此时也发生了故障,我报告了专业军士长和机电长后,领导们决定:先将舰首舱底的同种设备的水泵安全阀拆下来,替换到我的这台设备上。我咬着牙从舰尾七舱一路跌跌撞撞穿过6个防水门,摇摇晃晃走到100多米的舰首,下到舱底将此设备上的水泵安全阀拆除下来,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进水。又一路摇摇晃晃走到100多米的舰尾下到舱底,更换水泵安全阀,随着舰体的晃动,舱底下的积水也随着舰体前后、左右的摇晃,哗啦哗啦的摇摆,我一边操作一边呕吐,胃里的东西早就吐光了,最后吐出来的苦苦的苦胆水,最终我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完成更换水泵安全阀的工作,使舱底水泵正常工作。


  呕吐完之后,胃里无食物又晕又饿,我就穿过几个舱室,上舰首医务室找医生要点晕船药,军医说没有药。饥肠辘辘的我看到专供领导们的一大桶茶水,我抓起舀子就咕咚咕咚喝了起来。喝饱了,香香的、甜甜的,这才知道我喝的是咖啡。


  这下可好,咖啡提了精神,当轮到我休息了,躺在吊床上睡不着觉;轮到我值班了,又有点迷迷糊糊,这种状态下,我一直3天3夜没睡觉。每当轮到我值更时,我就握住艇内我头顶上的管道做引体向上,来分散我的困意,缓解我的压力。


  然而,新兵们也来到我们的舱室,进行学习和了解机械和设备。我的战位齐肩高的地方有一台管道通风机,这台通风机的电机罩的散热孔有点大,距离人肩膀又很近,有些危险。我告诉新兵们,这台电机的散热孔我们要离开远一点。晕晕乎乎的我,用右手食指,一指,一下子我的食指被此电机风扇打到,好在我的反应快,立刻将食指抽出,只打破一点皮,差一点没成残疾。


  潜艇在水上航行的时候,我有时也会爬上指挥舰桥去放风。那真是:身上沐浴着久违的阳光、吐故纳新、呼吸着带有咸味的大海的新鲜空气。潜艇的舰首甲板部分被海浪高速冲刷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水天相连。再回头看看硕大的潜艇、我的钢铁战舰航行在茫茫的海上,螺旋桨搅起来的100多米宽的白白的海水航迹线,真是非常的雄伟壮观!看!那有一座海岛,我看到海岛就像看到了陆地一样亲切;我看到了飞翔的海鸥,那是除人类之外的陆地生灵,心中倍感亲切。


   出海时,艇员在潜艇的舱室里生存、工作,对外边是什么都看不到的。所以我们每天都只能看着艇内悬挂的船钟,来计算出海的天数,舰艇上悬挂的计时钟表是24小时制的。那时候还没有带日历的船钟,我们每天都掐算着返航的时间。终于长航训练结束了,我们盼到返航了。我们的潜艇终于安全的停靠到码头,当我打开七舱升降口盖,第一个爬出升降口,大口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我走在潜艇窄窄的甲板上一步一摇晃,这是在长航状态下,潜艇人员走动少、身体运动少、造成的肌肉松懈的结果。因为久日未曾见到阳光,所以我们爬出潜艇时,脸色苍白、牙齿白皙、咬合无力,这是长期在水下航行,缺钙的结果。但是,这种状态,在人体吸收自然阳光照射后,一两天就恢复了常态。


   星期天,艇长、政委们都回家靠码头去了,我们这些以艇为家的水兵们又可以出去逛街了。


   1979年4月,大连市几条大街地摊上摆满都是卖瓷器的,都是很漂亮的景德镇出产的瓷碗、瓷杯等,我还买了几套瓷杯瓷盘,我不知为何。后来才知道这些瓷具都是援越物资。越南跟我国犯刺,在边界挑衅,驱赶侨民、枪杀侨民抢劫牲畜。这些瓷器中国不援助了,改为内销了。


   早在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就开战了。中国各大军区的野战军集团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开始向云南、广西集结,准备教训一下忘恩负义的 “同志+兄弟”的越南小鬼子。我们海军基地的常规潜艇都做好一级战备、加满柴油、添装实弹鱼雷随时待命出击,保卫祖国的海疆。然而作为中国第一的海军核潜艇是受到严格的保护。海军司令部命令我们:任何艇员一律不准外出,休假的停止休假,即刻返回部队。我以为军委可能会动用核潜艇向西沙群岛、北部湾地区进行物资支援。然而却恰恰相反。军港外,一艘护卫舰在港口外驻锚担任警戒任务,两艘“八一”炮艇在港口外来回巡逻,一艘挂实弹的柴电潜艇早出晚归进行出海巡逻,几艘快艇来回穿梭巡逻。核潜艇是我们国家的宝贝,被重点保护起来了。


1979年9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告一段落,也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青岛市区也一改往常遍地穿水兵服的海军战士,也可以看到许多穿着绿军装的陆军,这些都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从战场上立功下来的英雄战士,被送往各军校进行深造。我们部队也组织我们去听从前线归来的英雄们的报告,我们分批乘坐登陆艇,到沙子口水警区聆听战斗英雄作报告,这其中也有一位和我同名同姓的叫刘勇的少数民族战斗英雄。


1979年9月,潜艇第支队在基地举行军事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大比武活动。艇上领导选派我代表401潜艇参加考核。实操是在潜艇I舱舱底,有一台往复式柱塞泵用于排出舱底的积水,这虽然不是我的战位,但,是我的考场,由潜艇机电长进行了技术业务监考,考核项目:蒙住眼睛操作排水系统的操作程序,要求一边操作、一边要报出操作中打开的阀门和电源开关按钮,开关阀门是先要掀开防滑地板盖,手里拿着开关阀门的两米长的专用钢叉,插住要开关的阀门手轮,进行旋松或者旋紧的操作,稍有不慎会掉下地板摔伤、磕伤。


理论考核是专业的计算题,根据压缩机的排气量计算出全艇100多个高压气瓶的充气到200kg/cm2时的充气时间,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充满。经过考核之后,我的成绩优秀,荣获潜艇一支队实际操作第一名。1979年12月30日被海军潜艇第一支队授予“二级技术能手”称号,并授予奖章和颁发奖状。这和我的不怕苦、不怕累、刻苦钻研专业理论和摸爬滚打的实际操作技术是分不开的。

 


1979年10月,我们潜艇参加海军大型军事联合演习,以展示我国海军的强大的军事威力,威慑越南小鬼子,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十大军区司令员都在一艘导弹驱逐舰上参观军演。参加军演的有我国新型导弹驱逐舰编队、导弹护卫舰编队、炮艇编队、潜艇编队、歼击机编队、轰炸机编队,我们在水下都听到“轰!轰!”的爆炸声。演习该轮到我们上了,当我们硕大的潜艇在观摹舰旁从水下浮起的时候,司令员们都高兴极了:“这就是我国自行研制第一条战略核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