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桥移动话盒的由来
原创
潜战友之家
潜战友之家
2022-05-29 08:00:28
经典回顾:
一段老视频,把潜艇兵看哭了
一位通讯方面老前辈的叙述舰桥移动话盒的由来——由王富才整理
文/无线电军士长张洪生
42支队通讯科团队的组建,从大榭岛分家以后经历了首任科长和团队的创业谋化,所有艇上各专业与科里配合,进行了许多大胆革新创新,逐渐满足了训练作战的要求。我为42支队通讯科为潜艇事业的贡献而高兴!
我说一个亲历的小故事。分享一下舰桥水密话盒的由来?
可以说没有需求就没有创新,没有改革和创新就没有有发展。潜艇事业也是同理。
当年(大约71年)大榭岛洞库船坞建成后,上级决定由马建新艇长率126艇完成首次自航、进坞试验。
支队和126上下都十分重视,在讨论安全方案时,因坞口海洋的横向暗流对艇体位移影响很大,对进坞准确性造成困难。马艇长几次问我,咱们的广播器能不能让我艇长直接对主电机岗位下口令?
目的就是让五舱随时收到舰桥上直接指令,使主电机快速作动作,改善艇位横移的难题?在当时传统做法是艇长站在舰挢下口令,由副长喊话给三舱,三舱通过密封式管状话筒向六舱主电机岗下令,口令执行的延时性是显而易见。这样的情况不能适应指挥员对潜艇动力系统,及艇位进行及时调整判断!
马艇长是一个优秀的艇长,对安全预案考虑的非常细致,因当年是文革时期,他以单纯军事观点的代表人物受到批判。可是他非常敬业,十分担心这次自航进坞发生安全事故造成进坞失败,更是使得自己心里压力非常大。
马艇长找我这个部下谈他的想法和对工作的担心,也坦诚了说起这种压力!我很感动首长对我的信任。是否能设计一个上下联动的通讯工具?
我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第一个找的人就是当年的王富才参谋。新兵时候我是他亲自训练出来的兵,他很喜欢我,无话不说,我俩刚刚从大榭分到西沪港,大榭张维成科长陈双参谋也是从126出来的,戌科长等人他们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並指示通讯器材仓库我需要什么给什么,没有的立即采购。对改装工作给了极大支持,並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
126的广播器这套设备张科长陈双他俩在艇上使用多年,太熟悉设备的情况了。那时候是电子管老式扩大器。怎么向音频放大器里接入一个话筒的语音信号?信号强度多大?怎么屏蔽移动导线因各种电机产生脉冲的干扰?消除语音失真?围绕着这些节点,王参谋我俩在西沪港码头上在艇内学习讨论连续工作了十多天时间,反复反复改装试验,开始不顺利,烧坏了好几个电子管,后来确认库里没有匹配的话筒,经过对话筒型号的筛选,最后我按王参谋的要求选定了上海无线电十一厂生产的灵敏度较高的手握型号,它对杂波的平蔽作用较好,可滿足由艇长自己手握发令的要求。
我们立刻由科里开着介绍信,我亲自跑到上无十一厂找厂军代表协商,並求购成功。
回来后都是王参谋亲自动手完成改装焊接技术活,我积极配合。共同评估改装后的效果。
老王任劳任怨,艺高胆大,亲历亲为,最终我俩获得成功了!
当时126稳坐坞内后,当时的支队领导谢富林,呂正浩就问马艇长,你手里拿着活筒真的不错,直接要车这个办法很好。
马艇长立刻也向他们介绍了我这个代理军士长。当时特别自豪和幸福。
没有马艇长对进坞安全性的指令!没有大榭,西沪两支队科领导支持!没有王科长的亲自动手的支持!我一个代理军士长是没有这个胆量和能力把这个事干成的!我从内心感谢这些老领导,感谢王参谋!
事隔两年之后,后来我们交出126去江南厂接第一条33型新艇169时,把我亲历改装扩大器的想法,艇桥上要装一个移动话筒的要求向厂方提出,经过努力沟通得到认可。经过试验改装获得成功!
现在海军所有的33艇舰桥上既多这个水密话盒,还可由舱内拉出移动话筒,方便操艇的需要!战友们你们知道这个过程吗?
多年以后王科长我俩回忆往昔的岁月都很幸福,当时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一点也没多想!多年以后这件当时觉得小事情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间接的促成了潜艇性能的提升,也是我青春卫国的一段小小的经历吧!共勉!再次感谢王科长!祝你健康长寿!祝福战友们健康快乐!
20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