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创建的10所海军院校的前世今生(三)

潜战友之家  潜战友之家  2022-06-15 08:00:29



在青岛创建的10所海军院校的前世今生(三)

 

4、青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1952年7月17日,青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在馆陶路22号正式成立。10月15日开学。这是海军第一所政治学校,隶属海军政治部建制。海军副政治委员刘道生兼学校首任校长、1954年任命吴罡为政治委员 。地点:青岛馆陶路22号(包括馆陶路9号、13号、24号)登州路77号、湛山大路2号。
馆陶路最早是由德国人建成的一条以金融为主的街道,全长不过千余米,道路两边集中了8个国家25栋不同风格的建筑一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其中1921年建成的馆陶路22号主楼显得格外雄伟。这座楼当时是外国人投资的“取引所”(证券交易所),也是20世纪初亚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青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成立时被用作教学主楼。而馆陶路9号、13号、24号则用作附属用房和学员宿舍。

岛馆陶路 

上世纪50年代馆陶路22号主楼


近年来青岛市北区人民政府将馆陶路建设成了德国风情街。对道路两边的老建筑按原历史风貌重新进行了修缮。

修旧如旧的馆陶路22号大门及主楼 

修旧如旧的馆陶路22号大门及主楼 

 新修完工的馆陶路9号


新修完工的馆陶路13号


馆陶路24号


青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海军舰艇部队和海军其他部队培养政治工作干部。1954年首批预科1600名学员结业考试,有600名学员进入本科学习。
1955年11月,青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改名为青岛海军政治学校,改名后首任校长吴西、政委吴罡,当时学校编制人数达330人,期间学校搬到了登州路77号。

如今的登州路77号大门


1957年9月,海军在青岛湛山大路2号原海军炮兵学校的校址上组建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海军政治干部学校合并到了该学校。  
1960年4月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改名为海军高级学校,1963年7月改建为海军政治学校。
(青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海军高级学校---海军政治学校)
5、青岛后勤业务学校。成立于1952年7月,10月6日更名为海军后勤学校。首任校长刘仕香,政治委员袁超。地点:黄台路24、35号。其中黄台路24号院为教学区,黄台路35号院为学员宿舍区。
 

如今黄台路24号院            

 

现在的黄台路35号院


青岛黄台路是一条饱经沧桑的百年老街,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经是一条外国人大量聚居的街道,这条路上80%以上的建筑是日本风格的单体小楼,如今路两侧还留有日式建筑约30栋,德式建筑6栋。今天再走近黄台路24号、35号院,感觉到海军当初把后勤业务学校建在这里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这里校舍规模太小,缺乏未来发展的余地,所以后来海军把这所学校整体搬迁到天津塘沽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1953年4月4日,青岛海军后勤业务学校在成立了短短的10个月之后,全体官兵共计391人搬迁到了天津塘沽原66军营房。自此以后,期间虽然几经撤并,但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的天津海军勤务学院。
搬迁与改名:
1952年7月,青岛海军后勤业务学校。
1953年4月,天津海军后勤学校。
1957年9月,撤销。
1958年4月,海军后勤学校并入海军高级专科学校
1977年12月,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后勤系(部分资源)在塘沽、秦皇岛重新组建海军后勤学校。
1980年11月,全校集中于塘沽。
1986年海军后勤学校升格为海军勤务学院
1992年8月撤销海军勤务学院
1992年9月,并入海军潜艇学院(未实施)
1993年6月,恢复海军勤务学院建制,改称海军后勤学院。
1999年4月26日海军工程学院、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改为海军工程大学。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硚口区解放大道
2003年,海军后勤学院撤销。将保留的海军后勤特色专业调整为海军工程大学后勤指挥与工程系,组建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
2017年7月,海军勤务学院。

青岛海军后勤业务学校发展历程


  天津海军勤务学院这所发源于青岛的海军院校,经过了70年的建设与发展,从过去培训专业相对比较单一发展到了今天涉及后勤指挥、财务审计、军需勤务、油料勤务、物资采购与管理、海运补给、海防工程、军港管理、营房管理、海军舰务等,基本实现了海军后勤专业的全覆盖。成为了培养人民海军后勤各领域生长军官和各类技术人才的摇篮。
(海军后勤业务学校--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海军后勤学校--海军勤务学院--海军后勤学院--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海军后勤学校—海军勤务学院)

如今的天津海军勤务学院 

         

夜色中的天津海军勤务学院


6、青岛海军潜水艇学校。成立于1953年8月13日,成立时称海军第四海军学校,1957年9月27日,更名为海军潜水艇学校1969年2月撤销。1973年12月,在原海军潜水艇学校和原海军潜水艇士兵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海军潜艇学校分浮山、沙岭庄两个院区1983年7月,改名海军潜艇学院。首任校长傅继泽、政治委员王昕。地点:登州路77号、湛流干路23号、山东路10号,现地点:金水路1号。

潜水艇学校成立时的登州路77号校区


青岛潜水艇学校是以川北军区直属机关和旅顺潜艇学习队部分人员为基础创建的,建校时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海军学校”。学校成立一年后的1954年9月20日,由登州路77号迁至浮山所湛流干路23号新院区。

        70年代潜水艇学校大门              

当年的教学楼(原为2层)


1957年9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海军学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水艇学校”。建校初期,潜艇上的指挥干部和技术兵都在学校培养,1960年7月1日,以潜水艇学校训练团为基础,在沙岭庄大沙支路4号原海军通信学校校址上成立潜水艇士兵学校(简称潜士校),隶属海军。至此,潜水艇学校培养潜艇军官人才、潜水艇士兵学校培养潜艇士兵人才并驾齐驱的育人格局形成。

潜水艇学校60年代初建成的教学大楼  


 60年代初建成的学校礼堂


1969年2月,青岛潜水艇学校和青岛潜水艇士兵学校相继被撤销。1973年12月8日,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将原青岛潜水艇学校和青岛潜水艇士兵学校合并重新恢复组建潜艇学校,分浮山、沙岭庄两个校区教学,其中浮山校区主要培养潜艇指挥干部,沙岭庄校区主要培养潜艇各专业技术兵。1976年和1981年,学校分别组建核潜艇系和防险救生系,从此便形成了常规潜艇、核潜艇、防险救生三大培训体系。1983年6月27日,青岛海军潜艇学校改名青岛海军潜艇学院。

上世纪90年代潜艇学院大门    

  

上世纪80年代学院首长办公楼


2008年3月6日,中央军委批准潜艇学院搬迁建设新院区,地址为青岛市李沧区金水路1号。在新院区建设期间,浮山院区整体搬到沙岭庄院区教学。2015年10月,学院新院区新建完成, 学院从沙岭庄正式搬迁至新院区教学。

青岛海军潜艇学院新院区

海军第四海校---海军潜水艇学校--海军潜艇学校--海军潜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