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学院此段历史几人知?

潜战友之家  潜战友之家  2022-07-06 08:00:40



潜艇学院此段历史几人知?

---潜艇学院创建时选校址的一段轶事
杨 军
   今年8月13日是青岛海军潜艇学院建院69周年纪念日。潜艇学院在青岛从创建到今天一共有过4个校址即:市北区登州路77号,市南区湛流干路23号(山东路10号),李沧区(原四方区)大沙路9号(甲),李沧区金水路1号。了解潜艇学院历史的人对这4个校址基本都清楚,可如果说潜艇学院成立之前海军派人到青岛勘察校址时首选的不是登州路77号,而是另一个地方,这恐怕知道的人极少。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回顾一下潜艇学院成立之前选校址的那段不为人知的轶事。
 一、选址前后

 人民海军成立不久,海军就开始着手筹建自己的潜艇部队,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自己建造潜艇的能力,只能依靠从苏联购买并请他们为我们培训潜艇艇员。苏联方面同意于1951年至1953年期间在旅顺为中国培训4套潜艇艇员并卖给我海军两艘小型潜艇。1951年5月14日,海军组成的潜艇学习队在旅顺老虎尾正式开学。


  在潜艇学习队开学的同时,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下一步把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和培养潜艇干部、技术兵的学校组建在青岛的决定。决定作出后,海军立即行动并指示由旅顺潜艇学习队对第一支潜艇部队驻地和潜艇学校选址进行实地勘察。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经济还十分困难,如果在青岛完全新建一座能停靠潜艇的港口码头和具有完备岸上配套设施的潜艇基地以及建一所培养潜艇干部、技术兵的学校,不但工程量巨大,而且时间和财力也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利用当时青岛的现有条件来实现既定目标。为了尽快落实潜艇基地和潜艇学校的选址工作,时任旅顺潜艇学习队队长兼政委傅继泽决定派潜艇学习队刘恒副政委(兼副队长)带领韩蕙康、高孔荣两位潜艇学习队教员前往青岛进行实地选址勘察。

1952年6月,刘恒副政委和韩蕙康、高孔荣从旅顺出发先到北京与进一步听取海军领导机关对选址的指示要求后带上介绍信来到青岛,他们一行3人住在当时的汇泉路招待所。住下后刘副政委立即与海军青岛基地的领导见面后开始按计划进行勘察活动。

刘恒副政委和韩蕙康、高孔荣3人首先勘察的是未来潜艇基地大港5号码头,这座码头从上世纪初德国、日本占领青岛时期就开始修建,到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建成了10多个顺岸泊位。该码头位于青岛大港的西北面,三面环海,整个码头由东北向西南伸展,外侧建有防波堤,线长水深。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都很优越,特别适合于潜艇停靠。他们3人顺着码头走了一圈,在勘察了整个码头的布局后又作了必要的丈量,回到招待所后,他们对勘察情况进行了汇总,对未来的潜艇基地建设作了粗略规划,画出了几张图。刘恒副政委带着这些材料去与海军青岛基地有关部门进行了协商讨论,之后海军青岛基地指定时任工程部张瑞基部长到招待所专门与刘副政委、韩蕙康、高孔荣3人一起商谈了有关后续工程问题,这样未来潜艇基地的勘察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接着刘副政委、韩蕙康、高孔荣3人开始勘察选定未来潜艇学校的校址。根据海军青岛基地有关部门提供的首选地址是当时的四方区(现市北区)内蒙古路一处仓库。他们一3人来到仓库进行勘察。这个仓库占地面积约140亩左右,里面有一片平房,韩蕙康和高孔荣两位教员用皮尺量了一下,初步测算觉得无论是场地面积,还是可利用的房屋,都满足不了办学所需。如果补充新建一部分,工作量大不说,时间也来不及。3人简单讨论后初步认定这里不符合未来创办潜水艇学校的条件。

  于是向海军青岛基地作了汇报,基地有关部门认为他们汇报的实地勘察情况非常客观,经研究后又提供了第二个选址---登州路77号,让他们去选勘。第二天下午,他们三人冒着蒙蒙细雨,从汇泉路走到中山公园,翻过公园北面的小山(京山),进入东镇来到了登州路77号。

   这里原来是德国人在青岛建的一座兵营(岳鹤兵营)。兵营里有几座石砖、木结构的楼房,结构坚固,室内宽敞,还有一片场院。院子中间还有一排房子,据说原先为马厩,屋里边还带有栓马的桩环,建筑质量也很好,使用面积相对比较宽余,不需大的改建即可作校舍。经过勘察,一致认为这里基本满足办学条件,可以作为未来潜水艇学校的校址。勘察结束后他们向基地索要了这个兵营的布置图,根据布置图作了初步的布局规划。

   三人一行结束了在青岛的勘察回到北京,向海军领导机关作了汇报,最后决定未来潜艇基地建在青岛大港5号码头,未来的潜艇学校校址选在青岛登州路77号。

  1952年11月,川北军区机关500余名官兵在吴西政委率领下进驻登州路77号岳鹤兵营,开始了潜水艇学校的筹建工作。不久,旅顺潜艇学习队的李克明副队长也到青岛参加潜艇学校的筹建并担任筹建委员会主任、吴西任党委书记。

   1953年1月,旅顺潜艇学习队队长兼政委傅继泽和潜艇学习队参谋长张虎臣率学习队业务长赴青岛,帮助研究筹建潜艇学校事宜。1953年8月13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成立海军潜水艇学校的命令,29日,海军任命傅继泽为潜水艇学校校长,李克明为副校长,何敏智为副政委。9月,傅继泽再次率潜艇学习队部分技术人员去青岛,研究潜艇学校教学计划,并抽调学习队部分干部战士赴潜水艇学校任职。

   1954年3月28日,潜水艇学校举行了第一期本科班学员开学典礼。其他专业班次的培训也相继开学。1954年6月新中国人民海军第一支其潜艇部队成立后,很快得到了潜水艇学校毕业输送给这支新成立的潜艇部队的大批军官和士兵。潜水艇学校为保证潜艇部队的有计划发展壮大起了很大作用。

登州路77号大门                 
 当年学校教学楼
当年学校办公楼             
  潜水艇学校成立一年半后的1954年9月20日,培养干部学员的所有班次由登州路77号迁至新建成浮山所湛流干路23号新校区。潜艇技术兵的培训仍旧留在了登州路77号校区。
 二、历史留存
  最初首选青岛内蒙古路仓库作为潜水艇学校校址是个什么样地方?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日前,笔者两次实地考察了这个仓库。
  青岛市内蒙古路在原四方区(现市北区)。内蒙古路南起青岛长途汽车站临界线,北与青岛农药厂及青岛胶济铁路线接壤,东临海泊河公园和四方区杭州路立交桥,西至青岛颐中卷烟厂。全长近1000米,与内蒙古路西边平行的一条路为孟庄路,孟庄路全长不到1000米。这两条路中间间隔距离约250米左右,这个仓库就坐落在这两条路的中间。仓库在内蒙古路上所占门牌号分别是20、22、24、26号(因该路段旧房拆除正在盖大楼,门牌号是推算出来的),在孟庄路上的门牌号目前能够看到的是1519、23号。据当地老人回忆说这个仓库解放前是日本人的一个军营,因为孟庄路7号是青岛卷烟厂所在地,青岛卷烟厂在解放前就是个很出名的大厂,约有3000名工人,生产的香烟驰名国内外。日本侵占青岛后占领了这个卷烟厂,孟庄路仓库与卷烟厂隔了条马路(珵口路),加上旁边就是胶济铁路线,日本人在孟庄路设军营是为了守卫占领的青岛卷烟厂和胶济铁路线。也有人说是德国人建的仓库,理由是德国人占领青岛时在内蒙古路的最西头筑有五号炮台,仓库可能是用来存放炮台所需物品的地方。但从仓库里头的建筑来看,是日本建筑风格,所以该地为日本军营的可能性大些。
     
孟庄路
                    仓库内现存的老平房
  新中国成立以后,海军于195099日在青岛成立了海军基地,考虑到这个仓库就在铁路边上,从外地运输到青岛海军基地的保障物资和工程建筑材料等都需要有个转运站,这样就由刚成立的青岛海军基地接管后成为了基地物资转运站仓库。以后海军北海舰队成立后这里属北海舰队后勤部工程部管辖,除上世纪80年代初期青岛核潜艇基地洞库加工连进驻过以外,其作为物资转运仓库的功能基本没变,再后来北海舰队一工区、二工区合并成立工程指挥部以后,该仓库属工程指挥部管辖,称内蒙古路仓库或孟庄路仓库说的都是一个地方。当地60岁以上老人都知道这里是部队大院。
孟庄路仓库内的建筑布局不很规范。当年选校址勘察时所提到的没有大点的场地,只有几排平房,可利用的房屋也比较少是事实。当年海军规划的创建潜水艇学校第一批进驻官兵(不算学员)就得有500人左右,这里显然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仓库内的老房子
7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孟庄路仓库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其仓库的功能已不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仓库的地块上建起了一个加油站,仓库内的一些空余库房闲置多年至今没有被利用。仓库外的围墙和进门通道都年久失修,一看满眼都是沧桑感。




 三、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昔日的孟庄路(内蒙古路)仓库,最初虽然没有被选为潜水艇学校(现潜艇学院)校址,但在经历了70多年发展变化后的今天,这块土地正在被开发利用。在靠近内蒙古路一侧仓库的地块上,正在建设军队干部安置房小区。多幢高楼已拔地而起,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一大批军队干部将会住进这里的新房。孟庄路(内蒙古路)仓库,终将走进历史,迎来新生。  

建在内蒙古路仓库地段上的军官安置房小区
   潜艇学院创建时选定登州路77号作为校址注定也是临时的、从1952年11月川北军区机关500余名官兵进驻登州路77号的那一刻起,一个崭新的潜水艇学校新校址就已经开始规划建设,新规划的校址在市南区湛流干路23号,当时那里是一片尚无人开发的荒地,建校者们只用了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就在那里建成了潜水艇学校新校区。1954年9月20日,潜水艇学校干部班学员全部由登州路77号迁至湛流干路23号新校区,登州路校区只留下了潜水艇技术兵的培训。1960年7月,登州路校区独立于潜水艇学校成立了潜水艇士兵学校。直至1964年潜水艇士兵学校由登州路77号搬迁至沙岭庄大沙支路4号,登州路77号从此结束了作为海军一所学校的功能。从1954年9月至2008年3月的54年间,潜水艇学校先后改名为潜艇学校、潜艇学院,门牌号码也由湛流干路23号改成了山东路10号,但校址始终没变。1973年以后,沙岭庄大沙路院区潜水艇士兵学校又重新合并到潜艇学院,潜艇学院拥有两个院区直到至今。伴随着人民海军的不断发展壮大,潜艇学院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山东路10号浮山院区因当年规划面积太小已无发展余地,学院向海军提出申请将重新选择新校址。
  2008年3月6日,中央军委批准潜艇学院搬迁建设新院区,地址为青岛市李沧区金水路1号,新院区的面积约为浮山院区的3倍。在新院区建设期间,浮山院区整体搬迁到沙岭庄院区教学,2015年10月新院区新建完成, 学院从沙岭庄大沙路正式搬迁至新院区。沙岭庄大沙路院区继续保留潜艇技术兵的教学培训。潜艇学院从最初勘选校址到2015年新校址落成,在发展中实现了蝶变!          

  潜水艇学校登州路77号校址    
   潜艇学院山东路10号校址            
潜艇学院沙岭庄大沙路校址
潜艇学院金水路1号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