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潜艇老兵的潜心之作

潜战友之家  潜战友之家  2022-07-21 08:00:18


一位潜艇老兵的潜心之作

在庆祝“八一”建军节前夕,我收到了孙庆义战友寄来的他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归途》,这是我建军节收到的最贵重的礼物。
小说《归途》以庆义战友长期生活的河南濮阳地区历史文化为背景,历经5年精心创作的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庆义战友以独特的视角,流畅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划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突破了抗战题材格式化、脸谱化的俗套。通篇闪烁着人性光辉,可信、可读、感人。小说分为“引子”、“上篇”、“下篇”、“尾声”四个部分,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对随侵华日军来华的青年夫妇悲欢离合的故事,以及他们与中国中原地区一杂技世家,上下两代人、前后七十年的恩怨情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叠加,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笔者虚构的,但真实地反映了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深重的戕害,以及朴实善良的中国人民,不计前嫌对日本战争遗孤遗属进行救助的博大胸怀。彰显了人类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永恒主题。
读后我感到作为抗日题材作品,庆义战友这部长篇文学作品,无论是在取材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突破,不落俗套。
我与孙庆义战友曾经同在青岛潜艇二支队工作过,他1969年12月入伍后一开始在毛主席视察过的56--110潜艇上当无线电兵,后在213潜艇上任无线电班长。在潜艇上工作的那几年里,他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酷爱读书学习,积极参加支队政治部举办的新闻报道通讯员培训班、文艺创作培训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逐渐显露出他的文学天赋。当战士期间,他根据艇上炊事员李方挪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支队宣传科干事的指导下,创作出了独慕话剧剧本《探亲》。当时的北海舰队文工团以这个本子为基础,排演了这个独幕话剧参加了海军的文艺汇演。
1974年初,我和他同时被潜艇二支队选调到潜艇学院教员培训班学习,我们俩在同一个学员队成了同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学院政治部政治理论教研室担任教员。为了早日成为合格的教员,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当时政治理论教研室有个自己的资料室,里面有一大批藏书,庆义战友除上课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资料室读书度过的。期间组织上还送他去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深造。
1979年庆义战友转业回原籍工作,先后在河南安阳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市委宣传部工作,并担任宣传部新闻稿科科长、安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和濮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多年。期间为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撰写了近百篇新闻稿件,编导的多部电视专题片大多获得国家有关部门不同等级奖项。
庆义战友转业到地方后我们联系不断,他也多次来青岛参加同学、战友聚会,每次聚会或和他电话微信交流时,他都告诉我正在构思写一部小说,无奈上班工作太忙始终静不下心写,后来终于等到退休了才有了大把的时间开始着手创作。他还说今天能够完成这部作品,得益于当海军特别是在潜艇上工作的那几年,不但使自己积累了知识和大量素材,更主要的是当潜艇兵磨练了意志和毅力。自己生活的河南濮阳是内陆地区,在小说中我有大段大段描写海的篇幅,如果我没有当潜艇兵的经历,是不可能写出这些文字来的。是大海给了自己写作的灵感。
庆义老兵今年正好70岁,他平时最大的爱好是打太极拳,已近20年,身体非常好。长篇小说《归途》的出版给了他信心,他的下一部描写河南濮阳地区退役、转业军人艰苦创业的长篇小说又已经在构思中。作为他战友,我期待他的新作早日问世。
孙庆义给我寄来并委托赠送战友著长篇小说《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