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孩子取名中读懂海军文化

军休干部 杨军  潜战友之家  2022-08-19 08:00:14


从给孩子取名中读懂海军文化

杨军 

在人民解放军军种系列中,没有哪一个军种像海军那样拥有其丰富的独特文化内涵。且不论别的,就看海军官兵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就把其特有的海军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每个海军官兵结婚成家有了孩子后,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到做父母的,给宝贝孩子取名都喜欢带个“海”字,一听这名就知道孩子的父母多半是海军,而且在不同的年代,还能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如海军初建时期到整个上世纪50年代,海军官兵给自己的子女取名多为“海”字后面加:鹰、燕、宁、健、兰、天、洋、阳、根、岩、防、疆、娃、娜、莎、生、京、青等。取这些名字有表示热爱海洋,保卫祖国海防、海疆、海天安宁的意思,取“海娜”“海莎”的一般为女孩,初创时期的海军部队有不少苏联专家顾问,取这样的名表示中苏友好;至于取名“海京”“海青”等名,则表示孩子出生在北京,青岛的意思。那个时候如果是多子女家庭,名字还可以成系列,如“海鹰”“海飞”“海翔”,意为“海鹰飞翔”,还有取名“海宁”“海京”“海青”“海南”的,意为这4个孩子分别出生在南京、北京、青岛、海南。


“海鹰”飞翔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海军子女,取名内涵更丰富,“海”字后面用字也更能体现那个年代的特色。如男孩一般都带兵字,如“海兵”(冰、斌、彬、滨),寓意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到部队去当兵,在那个年代,孩子长大后能当兵是家长最大的愿望。女孩取名则带红、虹、莉、丽、俐的特别多,如“海红”(虹、宏、鸿)“海莉”(丽、俐)等,取这些名意味着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海军部队官兵的文化层次在提升,给孩子取名追求洋气、浪漫和多元化。

女兵“海娃”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给孩子取名“海”字后面带“兵”(冰、斌、彬、滨)和带“红”或“莉”字的已经少了,取而代之的海字后面带宽、辉、荣、波、涛、浪、潜、雄、黎、蓉、珊的字多了起来。从这些取名中可以看出海军的发展与进步,还寄托着海军走向远海、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愿望。

男兵“海娃”

进入新世纪以后,海军官兵给孩子取名充满了自信与自豪,这是因为我们的海军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我们造出了航空母舰,万吨级大驱,先进的核潜艇,先进的海军战机。给孩子取名海字后面的字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如:深、蓝、亮、梦、航、兴、强等等。这些名字代表着人民海军走向了深蓝,实现了振兴、强大的梦想。

走向深蓝

老祖宗给孩子取名讲究的是论“字”排辈,旧时城里有很多取名馆,专门给人取名。可海军官兵给孩子取名不论辈,就认准一个“海”字。给孩子取名带“海”字,不仅是表达自己对海军的热爱,更是在他们的后代身上寄托着希望海军的发展壮大、保卫国家海洋国土、维护祖国统一的初心使命!

当海军初创时期,我们还只有几艘小快艇的时候,老一辈的海军官兵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海鹰”“海洋”“海娃”,他们多么希望小快艇能像海鹰一样飞起来,希望“海娃”们快快成长起来,从给孩子取名“海”字后面带出生地还可看出,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老一辈的海军官兵辗转祖国各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足迹。如潜艇学院有一位陈姓将军,一辈子干的是潜艇,当年他在浙江象山创建潜艇部队时,得知在北京的爱人生下了儿子,就给儿子取名“象山”。

六七十年代,海军官兵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当海军,子承父业。有一位赵姓潜艇政委,后来也成了将军,他当年给儿子取名就叫“潜艇”,希望儿子长大后也干潜艇。为此还闹出了笑话。有一年他儿子独自回天津,因年纪小到天津后需要家人去接站,他跑到当地邮局给天津家人发电报,内容只8个字:“潜艇x日x时到达”,被高度警惕的邮局工作人员怀疑是特务,报告了领导差点抓起来。

到了八九十年代,海军建设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离走向远海、走向深蓝还有相当距离,围绕南海岛礁的斗争也异常激烈。海军官兵给孩子取名寄托着一种决心与信念,80年代初,核潜艇部队有一位孙姓艇长,爱人生下男孩后他给儿子取名“孙潜”,谐音“深潜”。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的核潜艇能走的更远、潜的更深。如果自己这一代实现不了,寄希望将来儿子这一代一定要实现。后来这位核潜艇艇长,在他儿子孙潜5岁多时,率领全艇官兵完成了海上连续90昼夜长航。打破了美国核潜艇创造的连续长航84昼夜的世界纪录,成为我海军潜艇史上的一个历史性创举!在他儿子7岁多时,他所在部队的另一艘核潜艇完成了水下极限深潜试验。他所希望的核潜艇走的更远、潜的更深的夙愿得到了实现,孙艇长本人后来也成为了解放军高级将领。

进入新世纪以后,人民海军强大了,我们的海军舰艇走向了深蓝。从2008年起至今,我海军舰艇执行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已经完成了41批次,充分向全世界展示了人民海军的实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在每次长达数月的亚丁湾护航过程中,护航舰艇中有官兵爱人生下了孩子,当喜讯传到远在万里之外的海上时,未曾见到孩子的爸爸激动地告诉妻子,给孩子取名“护航”或“远航”,期待孩子长大后继续为伟大祖国护航。

如果把人民海军初创时期海军官兵的子女看作是第一代“海娃”,他们加入人民海军行列后,为海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都已退休。第二代“海娃”加入海军后,今天如果还在海军部队,那都是精英。他们一定是在海军、战区、基地、编队担任军、政指挥员,正指挥着海军兵力执行各项军事行动,谋划着人民海军建设与发展的未来。第三代“海娃”入伍海军部队后,他们目前风华正茂,是海军部队的主力军,他们中的“李海辉”“王海荣”“张海波”“赵海涛”等,可能是航母舰长、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或舰载机飞行员。他们是海军初、中级指挥员,或科技骨干。而新世纪的“海娃”们,他们中有的已经是海军部队的初级指挥员或战斗员,有的还在院校读硕士、博士。他们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后备力量,是建设世界一流人民海军的未来和希望!

读懂了海军官兵给孩子取名的文化内涵,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代又一代海军官兵为建设一支强大海军而献青春、献生命、献子孙的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