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2)

李忠效写瓦良格 听雪斋书馆 2020-01-19



 

19991130日,邵淳得到消息,新的联合调查组进驻华夏证券公司之后就要对他进行“双规”。晚上回到家里,他想,“瓦良格”项目从没和夫人说过,马上就要被“双规”了,得让她知道怎么回事。
邵淳的夫人叫纪根云,他们是大学同学。邵淳来华夏证券公司任职之前,是华夏证券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因为工作太累,身体吃不消,调到别的单位去了。
据纪根云介绍,平时邵淳下班以后,吃过晚饭就钻进书房看书看材料了。那天吃过晚饭,纪根云坐在厅里看电视,邵淳没进书房,在她旁边走来走去,像是有什么事情。纪根云就问他:有什么事么?
邵淳说:还真有个事儿。
纪根云问:什么事儿?
邵淳平静地说:过几天要来个调查组,我可能被“双规”。
纪根云有些吃惊:啊?你怎么了?
邵淳说:我买了个航空母舰。
纪根云更为吃惊:什么?怎么回事?
邵淳把过程简单说了一下,纪根云急了:这么大的事情,你都敢干!这又是政治,又是经济,又是军事,又是外交,该你干么?
邵淳说:不该我干,但是这事碰到我头上了,我不干,它可能就没有了! 你说我干不干?
纪根云说:那你为什么事先不跟我说?出了事才跟我说!
邵淳说:事先跟你说,这个事还干得成么?你肯定反对啊!
纪根云问:你个人有没有问题这里头?
邵淳说:你想啊!
纪根云想了想,说:也是,你不可能为了钱,这点我倒相信。这么着吧!反正要“双规”了,明天我赶紧给你买药去!
邵淳身体不好,有多种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等等,第二天,纪根云去药店买了很多药,为了减少体积,把包装盒都拆掉了,还给他准备了毛巾、牙刷、换洗的衣服,装了满满一包。
纪根云对邵淳说:我相信你没什么事,“双规”你,也得把你放出来。我跟你结婚这么多年,你这么对待我,这么大的事,你在家里不说,我还有什么位置!
邵淳只能向夫人道歉,然后提着满满当当的大包上班去了。
 
123日,联合调查组进驻华夏证券公司。这个调查组要比前一个调查组规格高,人员也比前一个多。中央金融工委组织部部长邓××中央金融纪工委副书记××等人找邵淳谈话,宣布:即日起,邵淳停职接受组织调查。
邵淳说:你们来,我能理解,调查组升格了,据说中央很重视,你们就严格检查吧!我一定积极配合。但是我有两个要求,不知能不能说?
××说:你说吧!
邵淳说:第一,华夏证券公司是个好公司,你们调查的时候,一定注意工作方法,别弄得动静挺大,让外界以为公司怎么着了,别把公司查垮了;第二,“瓦良格”项目后期的操作,希望你们调查组接手,因为这个船很重要,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你们来了,我们所有人被调查,我肯定不能继续操作了,现在这个船还在乌克兰,我们原来和乌克兰谈了一个方案,现在不能兑现了,需要你们接过去,把它拖回来。
××说:这个我们不管。
邵淳说:那你们不管谁管?我还继续管么?
××说:你当然不能管!
邵淳问:你为什么不能接呢?
××说:我没这个任务,这是领导定的,我的任务就是查你!
邵淳说:那你回去把我的意见报告给领导,这个船不能扔在那,这要出了问题,谁负责任哪?今天以前,这个船如果有问题,我负责。今天开始我不能管了,你们又不管,那出了问题怎么办?
××说:那不是我们的事情。
那天谈完话,调查组也没说要“双规”的事。邵淳很奇怪,就问:那我就回家了?
××说:回吧!
邵淳回到办公室,把装满药品和换洗衣服的提包又拎回家了。纪根云见丈夫没有被“双规”,很奇怪:哎哟!回来了!
邵淳笑道:人家没说“双规”。
后来邵淳听说,本来是要“双规”他的,在调查组临来之前才改变决定。在一次会上,前期参加调查邵淳的一个人反映说:根据我们这一年对邵淳的调查情况看,这个干部自律还是比较严的,没发现他有个人经济问题,如果进门就“双规”,理由不充分。现在这个船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不清楚。
领导生气地说:你们查了一年,这么大个船,居然没查出来!
调查组成员说:这个船是华夏证券子公司的业务,不在我们调查的范围之内。我们的意见,先停他的职,发现问题,立即“双规”。
领导说:那也行。你们根据实际情况去办吧!
如果不是这位调查组成员提出不同意见,邵淳可能就真被“双规”了。
 
邵淳当时并不十分清楚上层对航母的态度,尽管工业和科研部门还在对航母项目进行预研,而在中央和军队,已经上升到“政治问题”的高度。据邵淳回忆,当时调查组副组长车××找他谈话时说:你一直是个业务干部,怎么参与政治问题了呢?
邵淳感到莫名其妙:我怎么参与政治了?航母和政治什么关系?是对国家不好还是怎么?和政治什么关系啊?
××问邵淳:是不是海军副司令贺鹏飞叫你出的钱?
邵淳说:我们就吃过一顿饭,是我请他,因为我听说他上过“瓦良格”号,我就问他“瓦良格”上面的技术状况怎么样,这个船能不能用,还能不能接着续建。我就问这个。
这个时候,邵淳就不想把贺鹏飞扯进来了。
原来的“国家行为”,现在变成了“个人行为”,这样一个天大的事情,要由邵淳自己来扛,他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但事已至此,他只有硬着头皮来扛了。
证监会高层领导亲临华夏证券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华夏证券的严重违规“最近又有新的发展”,邵淳停职接受调查,同时宣布公司处于临时整顿状态,由赵大建、程炳仁、林义相、冯征四人组成公司“临时领导小组”,赵大建任组长,全面负责华夏证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当时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时期,涉及金融的问题很敏感,据说国务院领导闻知此事,大怒:“一个证券公司,买什么航空母舰?他肯定个人有好处,10%这是国际惯例啊!”然后就派了一个“六部委联合调查组”进驻华夏证券公司。当时领导人还在一份报告上写下了振聋发聩的16字批示:胆大妄为,严肃查处,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邵淳本来属于北京市的市管干部,因为“案情重大”,中纪委、监察部的领导亲自挂帅当组长,可见上层对邵淳一案是非常重视的。
 
联合调查组用了半年时间,对华夏证券进行了彻查,发现瓦良格”这个项目的账目很清楚,除了被徐增平挪用的经费和项目运作经费外,其他所有的钱都汇到乌克兰去了,邵淳并没有拿“好处费”,一分钱没有拿。
这个结果让调查组成员很意外,估计也让上级领导很意外。多亏了那位调查组成员有先见之明,没有对邵淳双规不然真的不好收场了
很多人不理解邵淳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一切向钱看”社会风气下,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你不为了捞钱,你买这个东西干什么?你有病啊!
调查组副组长××曾找邵淳谈话,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个事儿?
邵淳说:因为对国家有好处啊!
××说:这事该你办么?
邵淳说:是不该我办,该国家办,可找到我头上了,怎么办呢?正好有这么个机会,他们让我帮帮忙,我也可以帮,就帮了。而且航空母舰这个东西,用贺鹏飞的话说,这次是中唯一的机会。因为以前不会有人卖给我们,以后也不会有。他说: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我连自己都不会原谅。我是被贺鹏飞感动了。
其实,他不仅仅是被贺鹏飞所感动,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怀。甲午海战博物馆的印象和“印尼排华事件”在他心底掀起的波澜,使他成了一个“海军迷”、“航母迷”。为写此书,我在网上查找邵淳的有关资料,在一个人的博客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今年(2012年)4月参加一个会议,与邵淳当年一位老部下、现在打理华夏资产的熟人,谈起华夏购买航母的事。他说:“邵总那时候都成航母专家了,什么内部结构、动力系统、飞行系统、反潜系统,弹射起飞,门儿清。”


当时邵淳已不年轻,如果不是内心涌动着一种激情,仅凭别人的一席话就被感动,做出如此“胆大妄为”的事来,其行为依据是不充分的。
在邵淳被停职以后,华夏证券公司派出“四人临时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程炳仁负责“瓦良格”项目。说是程炳仁负责,其实他也没有能力继续推动项目往前走,只是找张勇等人了解一些有关“瓦良格”的情况而已。
联合调查组经过半年的内查外调,没有查出邵淳从“瓦良格”项目中获取任何私利,就撤出了,没有宣布任何调查结果,也没有向邵淳宣布任何处分决定。过了很久也没有人再来找他
邵淳购买航母案,成了一个悬案。
联合调查组曾说,邵淳参与瓦良格项目,存在违规操作问题,对此,邵淳有不同看法。他说:是为了某一种、某一类事情定的规矩,比如金融、交通都有行业法规,但是买航母是国家的事情,它要高于行业规章。衡量它对不对,就要看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不能用行业规章去否定国家的利益。就像不能用行业法规去否定国家宪法一样。它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再比如古代信陵君窃虎符救赵的故事,谁是谁非?就看是站在什么角度上看问题了。
回头再说邵淳在瓦良格项目上的违规。不管怎么说,航母是个极特殊的情况,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故事。如果没有邵淳的违规,中国就没有辽宁舰了。
孰是孰非,历史去评判吧!
 


 

和邵淳一起被停职的,还有吴宇。
19991216日上午,吴宇正在去天津的路上,突然接到联合调查组古树林处长打来的电话。
古树林问:“小吴,你在哪里?”
吴宇说:“在去天津的高速公路上。”
古树林又问:“什么时候回来?”
吴宇说:“如果有急事,我现在就可以回去。”
古树林说:“有个会,想请你参加。下午两点吧!在总公司会议室。路上小心点。”
吴宇让司机掉头往回开。回到家,吃过饭,慢慢悠悠去了总公司。
联合调查组123日进驻华夏证券公司,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了,关于“瓦良格”项目的调查一直没有进展。吴宇想,这次让他到总公司去,肯定还是“瓦良格”的事情。
下午两点,吴宇来到总公司的会议室,推门一看,里面一个人也没有。他就靠在会议室的沙发上准备休息一会儿,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就呼呼啦啦进来七八个人。吴宇连忙站了起来,为首的一位年长的领导见到吴宇,愣了一下。有人介绍说:这就是小吴。
古树林说:岁数不大呀!
吴宇当时31岁。
领导问:你是吴宇同志?
吴宇说:是我。
领导和他握握手,也没坐下,站在那里对吴宇说:你也都知道了吧?
吴宇说:我知道了。是不是“双规”?
领导说:你知道什么叫“双规”?
吴宇说: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接受组织调查。
领导说:别的就不说了,需要跟家里说一声么?
吴宇说:不用。到时可以打电话么?
领导说:可以打电话,不过要经组织批准。还要跟你强调一下,未经批准,不得与第三方交流。
这时旁边过来一个人,伸出手来对吴宇说:手机。
吴宇当时有两个手机,都交上去了。
领导对吴宇说:小吴,七八天,配合调查调查。
然后调查组的人就把吴宇带走了。上电梯的时候,正好吴宇的师傅刘素红走出电梯,刘素红一看那阵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她故意和吴宇开玩笑说:“好好交代啊!”
吴宇被带到渔阳饭店,住进一个套间,他住里间,看守人员住外间。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能关灯,床脚的位置,一个墙角坐一个人。卫生间的门也被卸掉了,卧室和卫生间里都装有摄像头,据说这都是为了当事人的安全。
晚上,经过调查组的允许,吴宇给妻子严丽打了一个电话。事先他预感到调查组要找他作为调查邵淳的突破口,就跟妻子编了几句暗语,比如说“出个差”,就是被“隔离审查”,不能回家了。他在电话里对妻子说:“我要出个差。”
严丽一听就明白了,对他“多保重。”
吴宇知道自己没事,君子坦荡荡,晚上倒头就睡,呼噜打得山响,在外屋休息的警卫却睡不着了。
邵淳听说把吴宇“双规”了,很生气,马上带着秘书王中去找调查组交涉,他说:本来你们是来查我,“规”他不就是找突破口么?那你“规”我算了!我是决策人,他就是跑跑腿儿。
调查组没有理他。
吴宇一共被“双规”136天,最后也没有查出他有什么问题。调查组解释说,对他不是“双规”,是为了他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居住”。这段故事我将在后面具体介绍。
 
吴巍和张勇作为“瓦良格”项目的参与者,也被调查组找去谈话。
当时吴宇已经被“双规”,调查组找吴巍谈话的时候,吴巍说:吴宇被“双规”了,我是不是也得准备准备?
调查组说:你不是我们“双规”的对象,你不是党员。
等调查组说明找他的原因,吴巍说:这个案子,你们不了解情况。
调查组说:这个案子是上面领导批的。
吴巍说:领导批的不一定对,因为领导也不了解情况。我全力配合你们,希望你们尽快查清。
调查组说:我们也希望如此。
吴巍说:我认为,你们好像是说我给邵淳送钱了,好像是说我们没买航母,这是一个诈骗案。实际情况是,我们真买了航母,不是诈骗;我们还给国家弄来了80%的股份,你们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个股份的重要性。这80%的股份是我主谈的,也应算一份功劳吧?我不喜欢给人送钱,再说邵淳有的是钱,好几百亿资产的大公司老板,小钱恐怕也看不上。”
后来吴巍和调查组的人员一起查账,他对调查组负责查账的人说:你们必须加班。
一位来自国家审计署的工作人员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我们查这么多账,没有谁叫我们加班的。
吴巍说:航母是我们给国家买的,至于国家要不要,是另一回事。钱已经出去了,你早查一天,早结束一天,航母早拖回来一天,可以省很多钱,也可以让中央尽快拿主意。你明白了吧?
吴巍给调查组写了很多材料,调查组很满意,一位调查组的工作人员对他说:吴写的材料,我们都能核实。
意思是说吴巍写的材料有根有据。
 
张勇也被调查组找去谈话,地点是在华夏证券公司专门为调查组提供的办公室里。调查组副组长××亲自找他谈话,让他如实说出“瓦良格”项目的问题。启发式地对他进行引导。
张勇有些不快地对车××说:我是香港人,我只是以民间的形式参与这个项目,你问我北京的那么多事,我怎么会了解?
××对他毫无办法。
 
高增厦虽然已经退出了东方汇中公司,因为他曾经是瓦良格项目联合领导小组组长,调查组也找他了解情况。由于他的身份在那里,调查组对他比较客气,甚至还请他吃了一顿饭。
据高增厦介绍,中纪委副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军纪委书记周子玉原来和他是一个部队的,他们很熟,周子玉知道他参与了买航母的事情,还保护过他。
高增厦说:和调查组谈过话之后,我就不再管瓦良格的事了。


 

在香港报纸报道《华夏三要员突遭撤职》这一天,1999129日,香港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张勇签字汇给徐增平的香港创律公司3,108,000元港币(40万美元),用以收购徐增平4%的澳门创律公司股权。

这次收购股权是怎么回事呢?

12月初的一天,徐增平来找张勇,要借40万美元。由于徐增平的信誉太差,张勇实在是不敢再借给他了,而刘兴元则打电话对张勇说:老徐有困难,你借给他吧!

张勇担心从他手里借出去的钱,将来要不回来不好交代,便想出一个主意:继续从徐增平手里收购股份。尽管“瓦良格”是个希望渺茫的项目,如果拖不回来,澳门创律的股权将一文不值,但是拿着股权毕竟比什么都没有强,一旦“瓦良格”回来了,股权就是钱。

张勇对刘兴元说:老徐以前借了很多钱都没有还,要不然就让他出让澳门创律的股份吧!

刘兴元说:也好。我负责跟他签个协议,你就不用管了。

过了两天,徐增平拿着一份协议来找张勇取钱。协议全文如下:


股权转让协议

 

甲方:徐增平先生(CHENG ZHEN SHU)

乙方:刘兴元先生

丙方:汇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汇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2月6日董事会协议(原文如此),经三方协商同意,将甲方所持有“瓦良格”号船20%股份,其中4%转让给乙方,作价贰佰肆拾万美元,乙方同意受让,贰佰万美元乙方受甲方委托已支付大德公司,此款已收妥。余下肆拾万美元另行结算。

三方一致同意以上转股事宜。本协议一共六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徐增平先生(签字)

乙方:刘兴元先生(签字)汇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章)

丙方:汇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戴岳签字)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七日


这份协议问题很多:一是行文不规范,除了文不从字不顺,关于股权的表述也不准确,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将甲方持有的澳门创律公司20%股份其中的4%转让给乙方”;二是格式不规范,根据签名来看,乙方和丙方是一家,不知为什么要分开;三是借贷关系不清楚,汇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用240万美元购买徐增平持有4%股权,怎么让华夏证券全资子公司、张勇主持的香港达有限公司出40万美元呢?即便是邵淳委托汇中公司操作“瓦良格”项目,那也应该由出钱的香港达程公司来签协议,不应由汇中公司来签协议啊!协议说,乙方(刘兴元)受甲方(徐增平)委托,已将200万美元支付大德公司,我认为不可信,因为当时汇中公司根本没有钱,否则东方汇中公司也不可能随后就用“瓦良格”做抵押去融资了--这是后话。再说200万美元不是个小数目,让捉襟见肘的汇中公司拿出200万美元去替华夏证券公司买股份,可能么?
后来经邵淳证实,这份协议根本不具有法律效益。但是当时刘兴元和戴岳是汇中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既然刘兴元和戴岳都同意了,张勇也不好再说什么,就于129日把钱汇到了徐增平的账户上。为了证明这笔钱的去向,张勇一直保留着有关单据。
从以往刘兴元对徐增平的态度,张勇感觉,他们二人的关系不一般。钱不是刘兴元的,他没有任何压力,拿着华夏证券的钱做“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只是这个4%股份最后并没有落实,从张勇这里出去的40万美元泥牛入海”了。不过在“瓦良格”项目中,这都是小钱,可以忽略不计。但在这笔钱的操作过程中,徐增平真是煞费苦心,不妨作是徐增平和刘兴元表演“双簧”。
  后来我在采访戴岳时,曾向他提起这4%股份的事,他说是刘兴元搞的,最后那个协议也没有拿到东方汇中公司归档,自然也就没有移交给国家了。那40万美金不知最后落入了谁的腰包。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最新力作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未完待续)


前文回顾 

 

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序

2、“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购买航母]第一章

3、“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购买航母] 第二章

4、“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第三章

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四章

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五章

7、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1)

8、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2)

9、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七章(1)

10、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七章(2)

1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八章(1)

12、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八章(2)

13、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九章(1)

14、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九章(2)

1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1)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