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二章(2)

李忠效写瓦良格 听雪斋书馆 2020-01-24


第十 移交国家


 

“瓦良格”项目中坚守到最后一刻的澳门创律公司管理人员,只有张勇一人。交完文件、办完船籍证、授权书,他的使命就基本结束了,与“瓦良格”项目渐行渐远倒是早就被澳门创律公司董事会出管理层的徐增平,因为他还持有澳门创律公司16%股权。总想在“瓦良格”上多要一些钱,因此一直在利益分割问题上纠缠不清。
实际上,华夏证券公司分给徐增平的股份比例不是16%,而是20%,为什么呢?1999129日,徐增平和刘兴元趁邵淳1999123日被停职之际,以出售4%股份名义从张勇那里拿走的40万美金(折合港币310多万元)刘兴元对张勇说,由他和徐增平签订股权协议,后来他把这份协议书隐匿起来。因此华夏证券公司方面并不知道这件事,由东方汇中公司上交的文件中也没有这份协议书。只有张勇那里有一份复印件,在他记的“流水账”中有一笔“付徐增平转让股权费用”的开支。
采访邵淳时,我给邵淳看张勇提供给我的账单,他问我:“‘付徐增平转让股权费用’的这笔钱是怎么回事?”我把我了解的情况告诉他,他说,“这310万是说不清了,是用华夏的钱买的股份,不知买到谁头上去了。按说,张勇不应该接受刘兴元的指令,他应该接受华夏的指令。当时我被停职了,还有别人。应该是程炳仁管。”
后来我把邵淳的这番话转告张勇,希望听听他的看法。张勇说:“刘兴元当时是(北京)东方汇中公司和香港汇中发展公司的董事长,我当然要听他的指令。根据联合领导小组关于双签制的规定,他和我有在银行的签字权别人也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华夏证券公司的这310万港币是“打水漂”了。邵淳说:“也许是让刘兴元和徐增平两人私分了。”
不久,张勇居然找到了刘兴元和徐增平签名的协议复印件。他已记不清这个复印件当年是怎么到他手中的了。
由于华夏证券公司没有这4%股权的合同(甚至没有人知道这个事),就得从国家收购“瓦良格”号航母拨付给澳门创律公司的8.78亿中按20%股权支付给徐增平。
胡基政、邵淳和吴宇都对我说过,“瓦良格”号航母移交国家以后,国家拨付华夏证券公司8.78亿元人民币,按照徐增平的持股比例,扣除他1999430日借用的1000万港币、1999517日以新加坡船务公司拖船费名义走的116万美元,以及1999129日以转让股份名义走的310万元港币等费用,最后核定分给他1.2亿元人民币。徐增平嫌少,向国家索要32亿元人民币。
邵淳回忆说:当时听到这个数字,我吃了一惊。这个人太贪得无厌了!你到底是爱国还是爱钱啊?你要钱总得有个依据吧?即使这个船全部是他拿的钱,他也没理由要这么多!
我问邵淳:他要的这32亿是指整个船吧?
邵淳说:“他不认80%20%的股份,不是说32亿给我们80%那个意思,他自己向国家32亿!
这种要求显然有些过分。真是没有底线了!
 
《瓦良格迷局》一书中,有一节《周济谱三见徐增平》,写的就是段。该书是这样介绍的--
在国家准备收购“瓦良格”时,任华夏证券公司董事长周济谱约见徐增平谈股权。第一次见面,徐增平说:“创律的股权没有4个亿不卖。我说的是4亿美元!”
第二次见面,徐增平说:“还是4个亿。上次我说的是4亿美元,今次我说的是4亿人民币。这个价你们再不要压我了。”
第三次见面,周济谱对徐增平说:“告诉你一个消息――你的股权不用转让,我们兄弟之间也不用讨价还价。政府已经放弃了收购澳门创律股权的做法,转而直接收购‘瓦良格’。”这也就是说,国家给多少钱,澳门创律公司按股权比例分割就是了。
按《瓦良格迷局》一书中的说法,徐增平第一次是要4亿美元,第二次改为4亿人民币,这个变化可是够大的。但是在邵淳和胡基政的口中,徐增平是要32亿人民币,那等于还是4亿美元。
我在采访吴宇时,我问他《瓦良格迷局》书中的描述是否属实,他说:那本书里写的东西大部分是胡扯。最后处置“瓦良格”的事情是在黎晓宏出任华夏证券公司董事长的时候办的。黎晓宏和我一起召开了三次澳门创律公司的董事会。
据吴宇回忆,从2004年初开始,他作为香港达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80%股权的持有人,曾经多次飞到广州,当面与徐增平沟通过。这时徐增平已撤出香港豪华办公室,在广州南湖酒店租了两间普通办公室,很简陋
吴宇对徐增平说:公司股份要卖,希望你配合。
徐增平说:不行,要卖就卖你们的。
吴宇说:老徐咱说清楚,我们要卖了,你可就没人管了。
徐增平说:不可能,我的股份,你卖不了。
吴宇说:那你可真不懂法了,咱们走着瞧吧!
之后,吴宇主持召开了三次澳门创律公司董事会。第一次是在澳门大律师赵鲁的律师事务所,北京市政府秘书长董宏和华夏证券公司董事长黎晓宏参加。开会之前,赵鲁律师分别通知了澳门创律公司20%的持有人徐增平和庄立祥,但是他们都没有到场。吴宇在律师的见证下,宣读了董事会《关于确认“瓦良格”号航母资产价值的决议》。现场有录音、录像,吴宇作为80%的大股东,一举手,就通过了。律师宣布程序合法,第一次董事会结束。
30个工作日之后,第二次公司董事会仍然在澳门大律师赵鲁的律师事务所召开,华夏证券公司董事长黎晓宏参加,徐增平和庄立祥仍然没有到场,所有程序与上次一样,吴宇在律师的见证下,宣读了董事会《关于出让澳门创律公司股权的决议》。吴宇一举手,表决通过。
30个工作日之后,准备召开第三次公司董事会,议题是授权吴宇与某公司签订“瓦良格”号航母的转让合同,徐增平和庄立祥接到通知,表示要参加,原定开会地点还是澳门大律师赵鲁的律师事务所有关部门担心会议期间突发难以控制的局面,经赵鲁律师认可,临时将开会地点改为北京亚洲大酒店二楼会议室。
双方参加会议的一共有6人:吴宇、黎晓宏、徐增平、庄立祥和双方的律师。
会议决议早已经上级审过,黎晓宏对吴宇的要求是:一个字都不许念错,也不要发挥。不管徐增平有什么反应,都不要理他。
会议开始,吴宇闷头念稿,徐增平几次想打断他,全无效果。徐增平气得直拍桌子,然后又站起来喊:吴宇,你不能这么念啊!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你怎么能这样干呢!
吴宇毫不理会,一口气把稿子念完了。然后他一举手,就通过了。徐增平和庄立祥没有举手,他们只有20%的股份,举手不举手可以忽略不计。
接着,律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念见证词。然后进入签字程序,吴宇先在文件上签了字,徐增平和庄立祥拒绝签字。由于80%的大股东已经签了,20%的小股东签不签无所谓。
徐增平看见大势已去,再喊再叫也无济于事,便拂袖而去。
两天以后,2004419日,华夏证券公司将“瓦良格”号航母的产权移交给国家。
华夏证券公司处理完这笔“瓦良格”资产,便破产倒闭了。有人把华夏证券公司的倒闭归罪与邵淳,说他不搞“瓦良格”公司就不会倒闭。也有人替邵淳打抱不平,说华夏证券公司是被赵大建和周济谱搞垮的,邵淳搞“瓦良格”,用的不是总公司的钱,最后还给总公司赚了四五亿元,邵淳何罪之有?
另外还有人说,如果邵淳不搞“瓦良格”,就不会被撤职他不被撤职,就不会有赵大建和周济谱的“乘虚而入”,公司也就不会毁在他们手里了。
不过,如果邵淳真的四平八稳地当华夏证券公司的老总,中国就不会有“辽宁舰”了。牺牲一个证券公司,获得一艘航母,哪头轻?哪头重?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最新力作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未完待续)



前文回顾 

 

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序

2、“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购买航母]第一章

3、“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购买航母] 第二章

4、“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第三章

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四章

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五章

7、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1)

8、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2)

9、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七章(1)

10、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七章(2)

1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八章(1)

12、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八章(2)

13、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九章(1)

14、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九章(2)

1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1)

1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2)

17、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3)

18、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一章(1)

19、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一章(2)

20、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二章(1)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