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1_06baOH91dwTAWnI5QIujp9OhQzBibw.gif)
第十三章(1)/2_UefUlkhc9Jj4NAcATaGgSIPNwFI7lA.png)
第十三章 不幸功臣
一
香港报纸把徐增平说成是“中国成功收购航母的‘不幸功臣’”,实在是夸大了徐增平的“不幸”,其实,徐增平在“瓦良格”项目上得到的,远比他失去的多。这些年来,徐增平得到的金钱起码有几个亿人民币(参见本书附录二:《纠正媒体在“瓦良格”报道中的错误》之六《关于徐增平因为买“瓦良格”倾家荡产问题》);得到的荣誉也不算少,连续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只是含金量不够高。外面那层薄薄的包金,稍见风雨就会脱落。
和徐增平的“不幸”比起来,邵淳、吴宇、吴巍、张勇等人才是真正“不幸功臣”。
先说邵淳。
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话用在邵淳的身上,也是合适的。
邵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和邵淳没有深交,仅凭几次采访很难对一个人进行全面的评价。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大量的旁证。《瓦良格迷局》这本书对邵淳贬多褒少,可以作为参考。为什么呢?往往贬一个人的时候,更能从另一个方面看到这个人的真实面貌。
《瓦良格迷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2013年9月9日,我为了写“辽宁舰”,到中船重工原总工兼军工局局长胡基政家中采访。胡基政是中国政府部门与“瓦良格”号航母关系最密切的人员之一(这一点我将在本书下部重点介绍)。我看到他书房的桌上有一本《瓦良格迷局》,很感兴趣,就说:回头我也去买一本。
他说:我看完了,你拿走吧!
我拿起来翻了翻,问道:写得怎么样?
胡基政笑笑,没有置评。我想他可能一时不知该怎么说。稍停片刻,他说:写“瓦良格”的内容很少,大部分内容是写华夏证券内部的是是非非。我就看看跟“瓦良格”有关的内容,好像作者不是太了解情况。
随后,胡基政用手点着《瓦良格迷局》说:这本书里说了很多事,都是胡扯!
《瓦良格迷局》有很大的篇幅是写邵淳的,我就该书内容的真实性向邵淳求证时,邵淳告诉我,该书作者并未采访过他,正式出版之前也没给他看过书稿。很难想象,这样的书是怎么炮制出来的。起码说明,那些与邵淳有关“逼真”的描写是“不靠谱”的。《瓦良格迷局》一书中有一节写《邵淳登舰事件》,大概意思是说:2004年的春天,邵淳因为心系大连港湾里的“瓦良格”号航母,一日突发兴致,与几个人一道直奔大连港,迅速靠近锈迹斑斑的“瓦良格”。但是航母停靠的码头有船厂多名守卫警戒,禁止对外人开放,只可远观不可近看。邵淳心底忽然涌起一种冲动,要到舰上亲眼看看。在船厂守卫的严格询问下,邵淳急中生智,说一行数人是华夏证券航母处理小组成员,需要登舰核实几处情况。守卫要求他们办理复杂的登记手续,就特许他们登上了“瓦良格”号。几天之后,某上级领导给周济谱打电话说,已经查实,邵淳带人登上了“瓦良格”号航母,打的旗号是华夏证券航母处理小组。领导批示,一个还在被审查的人竟敢如此嚣张,责成邵淳做出深刻检查,以观后效……邵淳自2002年2月下旬应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军工局副局长牟安成之邀到大连迎接“瓦良格”号航母归来,并于3月3日乘船到海上观看“瓦良格”,之后再未与“瓦良格”有过近距离接触。也不知周济普是怎么编出《邵淳登舰事件》来的。
不过《瓦良格迷局》也不是一无是处,其后记中有一句话我很欣赏:“邵淳犯了一个伟大的错误。”后记解释道:“说错误,是因为违规经营,以致失去控制;说伟大,是因为邵淳、徐增平就此歪打正着地把自己写进了历史。”从《瓦良格迷局》所写的邵淳来看,邵淳属于“业务能力强、个人野心大、独断专行、大胆妄为”这样一类人。也许这类人注定要干大事,这类人注定要受磨难,这类人注定要遭遇“不幸”。第十三章(1)/3_IxdP247KHJFd7JoX0S5tCpKNo0ra7Q.png)
第十三章(1)/4_ljVfosF8xmjPofEb8t1h5EMjmHcP7g.png)
1999年12月,“联合调查组”进驻华夏证券公司以后,内查外调6个月,也没有查出邵淳有贪污、受贿等经济问题,对于“违规进行大规模实业投资”无法作出结论,调查组就撤走了,没有给邵淳作任何处理意见,邵淳就被“挂”了起来。没有人给他恢复工作,没有人给他恢复组织生活,甚至没有人给他恢复工资待遇,他每月只有不到3000元的工资。
邵淳在被“晾”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就催问上级纪委,希望尽快下个结论。纪委回话:别着急,等等再说。这一等就是几年。
在此期间,不断有各种信息传到他的耳朵里:“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曾以邵淳“违规操作,为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为名,提出给予邵淳“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建议。但是,中纪委有关部门对这个决定提出了不同意见:现在这个船在乌克兰,暂时回不来,不等于以后回不来啊!如果现在把处分决定发出去了,说邵淳“为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明天船回来了怎么办哪?所以这个“双开”的文件就没发。
2008年,北京市纪委领导找邵淳谈话,想要解决他的问题,但是由于邵淳过于“较真”,他的事情又被挂了起来。 张勇给我提供了一份邵淳写于2000年4月16日的材料,在材料结尾这样写道:
“苟为利害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只要对国家有利,我愿个人付出一些代价。在“瓦良格”号项目的全过程中,我这一态度贯彻了始终。是非功过,我相信组织和历史会给我做出公正的评价。
第十三章(1)/5_cZfBSC9kTEggAIria1vTrNGyeiaQLw.png)
第十三章(1)/6_u9KXr5GNr197jexmjQBeNXIibMp40A.png)
就在本书定稿之时,2018年1月12日,北京市纪委约见邵淳,正式通知他,关于“瓦良格”项目一事,已经结案。鉴于他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组织决定,将按照公司董事长的级别,补发这19年来欠发的工资和奖金,将由相关部门给他颁发一个对中国航母做出突出贡献的证书。 这一次,邵淳没有像2008年那次谈话那样“较真”,毕竟,他已经74岁了,能在有生之年得到这样的一个结果,也罢。
第十三章(1)/7_nEYQVIYNuPyF3iaicnQQU6KFeew3yw.png)
二
和邵淳一起在“瓦良格”项目上受审查的吴宇,甚至比邵淳还“惨”。调查组把被“双规”的吴宇安置在北京渔阳大酒店的一个套间里,开始时他住里间,警卫人员住外间,12个人三班倒。我之所以将“看守人员”称为“警卫人员”,是吴宇自己认为,他在这里实际上是“保护性居住”。办案人员只在一开始来向他问过有关情况,后来就没影儿了。吴宇被“双规”的头一个星期,调查组的人每天找他谈话,了解情况。翻来覆去就那几个问题:买航母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动用了“保证金”?你个人从中得了多少好处?邵淳从中得了多少好处?等等。吴宇告诉他们,买航母的钱主要这么几个来路:一笔是隆泰源公司经营房地产和股票的盈利,一笔是中石化公司的借款,一笔是从丰台区农信社借的国债,通过“回购”运作变现。与总公司的“保证金”没有一点关系。这些钱唯一和总公司有关系的就是总公司为隆泰源公司融资做了担保。大部分办案人员的态度都非常和蔼,只有一个姓徐的处长,态度很恶劣,好像在故意挑他发火。徐处长说,证券公司投资“瓦良格”项目是违规操作,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吴宇说:隆泰源是实业投资公司,投资买航母,是正常的业务范围,我怎么违规了?也没有人规定实业投资不能买航母啊!我是华夏证券公司的人,可我同时还兼着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公司的法人,这个项目的投资主体是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公司,不是华夏证券公司,我违什么规啊?你最好搞清楚情况再来办案!
徐处长说:你这态度,你在这待着吧!
吴宇年轻气盛,接着顶了一句:我待一年也不怕!
徐处长带着人走了,从此他再没有出现过。吴宇一共被“保护居住”了136天,后130天就没有办案人员来找过他。除了要求他不能回家,不能上班,不能自己到处乱走以外,其他的,就跟住疗养院一样,该吃就吃,想喝就喝,看书、下棋、游泳、卡拉ok,随便。136天,他一共看了几十本书。调查组在吴宇身上没有查出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只得还他自由。2000年4月30日上午,调查组的古树林处长带了几个人来到渔阳饭店,古树林见到吴宇,对他说:你胖了!其实不用他说,吴宇已经知道这个“好事儿”是什么了。“双规”后期,吴宇基本属于半自由状态,可以随便打电话,随便见人,他已对事态有了大概的了解。那时“联合调查组”已经悄悄撤出华夏证券公司,连邵淳都没人找了,还关着他干什么?让他写个东西,无非是让他承认错误,怕他将来“翻案”。吴宇对古树林说:怎么写?我没写过这东西,有没有别人写的让我参考一下?一旁早有人给吴宇准备好了纸和笔,吴宇坐下来开始写。古树林口述道:检查。通过这段时间组织的教育,加上自己的学习,认识到,在“瓦”号这个项目上有以下几点错误:一、程序错误。“瓦”号项目没有经过董事会讨论和批准。二、党性不强。发现问题没有向组织汇报。三、……吴宇一听,也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也别较真儿了,就按照古树林的意思写了一份所谓的“检查”,签上自己名字,交差。古树林收起这份“检查”,对吴宇说:哎,告诉你,组织审查了,尚未发现你个人有经济问题,审查结束。跟公司也说了,5月8日上班。待会儿单位的车就来,你有什么要带走的东西,收拾一下。中午一起吃个饭吧!古树林说:可以,可以。从现在开始,一切活动不受限制。旁边过来一个人,就是当初没收他手机的那个人,递给他一个手机,对他说:这是你手机。那个手机找不到了。吴宇的两个手机,一个新的,一个旧的。还回来的是旧手机,新手机“失踪”。吴宇认为,古树林在办案期间,态度比较温和,也比较客观,彼此没有成见,后来吴宇还请他吃过一次饭。5月8日,吴宇回到公司上班。这时他发现华夏证券公司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公司是赵大建“执政”,邵淳仍然“靠边站”。赵大建见了吴宇,幸灾乐祸地说:我在国泰证券公司的时候,徐增平曾经找过我,被我拒绝了,我认为这事不应该干。买它干什么?有什么用?幸亏我没干,要不然被“双规”的就是我了。一坑国家,二害部队,三对不起公司。吴宇一看这个领导就这种水平,心里拔凉拔凉的,自己已然成了公司的罪人,这个班还怎么上?他提出辞职,公司不批,他也不去公司上班,在社会上“漂”了两年,帮助朋友搞了一个“中华慈善公益信托”。另外他还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包装后重新上市,他从中大赚了一把。这期间,吴宇个人干得红红火火,华夏证券公司却在赵大建的手中日渐凋敝,每况愈下。2001年5月,中经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济谱调到华夏证券公司任董事长,华夏证券公司在周济谱的手中不但形势没有好转,反而更糟。2002年3月,“瓦良格”历经磨难靠上大连港的码头,周济谱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上报了一个天文数字的账单。别人不了解情况,北京市“瓦良格”处置领导小组只好把邵淳和吴宇请了回去。这项工作哩哩啦啦持续了很长时间,因为航母拖回来以后,国家当时还没有要收购的意思,航母一直停靠在大连港的码头上。只有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在那里忙碌,力图将其恢复续建起来。吴宇个人的命运,也随着航母的命运在起伏。他因受“航母事件”的牵连而离队,又因“瓦良格”号的归航而归队。祸兮福兮皆因航母。全国13亿人口,能把个人命运与航母命运拴在一起的人只有那么几个,吴宇以此为荣。邵淳在看过本书初稿后,认为写吴宇的笔墨少了些。邵淳说,吴宇在“瓦良格”项目上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买航母,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澳门创律公司投在“瓦良格”项目上的钱(包括被徐增平挪用的钱),除了徐增平前期投入的200多万美元,其余的钱都是隆泰源公司出的,当然也不都是隆泰源公司的自有资金,有一部分是吴宇融资来的。邵淳希望我多写写吴宇,但是写报告文学需要故事,需要细节,往往贡献大的人缺少故事,作家也不能“妙笔生花”胡写一气。希望读者能记住邵淳对吴宇的评价:吴宇在“瓦良格”项目上的贡献很大。
第十三章(1)/8_nEYQVIYNuPyF3iaicnQQU6KFeew3yw.png)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最新力作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未完待续)
前文回顾
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序
2、“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购买航母]第一章
3、“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购买航母] 第二章
4、“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第三章
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四章
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五章
7、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1)
8、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2)
9、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七章(1)
10、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七章(2)
1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八章(1)
12、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八章(2)
13、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九章(1)
14、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九章(2)
1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1)
1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2)
17、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3)
18、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一章(1)
19、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一章(2)
2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二章(2)
第十三章(1)/9_s71wveTHQOWw45kQ0XCTKGMaVQZF4Q.png)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
第十三章(1)/10_RqoFWooicOcgW6LiaWicFvIiaqAlFQ.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