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1_06baOH91dwTAWnI5QIujp9OhQzBibw.gif)
第十四章(2)/2_UefUlkhc9Jj4NAcATaGgSIPNwFI7lA.png)
第十四章 合力共振
三
在“瓦良格”项目的运作过程中,邵淳和高增厦担任并列组长的联合领导小组,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联合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6个月的时间里,“瓦良格”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成绩有如下几项:一、委派华夏证券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港达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负责向徐增平催要“瓦良格”项目文件和澳门创律公司的印章。
二、委派东方汇中公司总经理戴岳和张勇一起到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弄清徐增平在“瓦良格”项目上到底还欠对方多少钱。并到土耳其联系过海峡事宜。
三、委派张勇在澳门律师楼召开澳门创律公司董事会,改组公司领导班子,将徐增平降职为普通经理;随后又在澳门律师楼召开股东大会,撤销徐增平一切职务。
四、委派张勇付清澳门创律公司在“瓦良格”项目上的所有欠款(包括滞纳金、靠港费等)。
五、委派戴岳、张勇代表澳门创律公司与黑海造船厂签订正式购船合同,获得船主证、造船证等十多份法律文件,将“瓦良格”的所属权转为华夏证券公司控股80%的澳门创律公司。
六、委派张勇到乌克兰联系国际船务评估公司,对“瓦良格”的价格进行评估。2000年3月18日出炉的评估报告显示,“瓦良格”的价值为2.8亿美元。
七、将“瓦良格”号航母转给国家。
邵淳认为,东方汇中公司和香港达程公司在联合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从1999年5月正式开始工作,到1999年10月24日签订正式协议,获得船主证、造船证等法律文件,这6个月的工作效率,远远超过徐增平之前一年多(1998年3月至1999年4月)的效率。
邵淳强调,由华夏证券公司和东方汇中公司成立的“瓦良格”项目联合领导小组存续的时间不长,发挥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第十四章(2)/3_Vszuo8hqfHBg1sfD0FUic8gdDsvuwA.png)
四
我写此书,既是写报告文学,也是写“瓦良格”的历史。作为历史,邵淳建议我将与“瓦良格”项目有关的王××也写上一笔。
邵淳说,自“台湾公司”事件之后,他和王××一直保持联系。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接手“瓦良格”项目之后,王××曾参与其中做了一些工作。邵淳认为,王××的出现,使困难重重的“瓦良格”项目出现了重大转折,应记一功。尽管后来“瓦良格”归航的过程也很坎坷,但因为有了“国家队”的参与,“瓦良格”毕竟有了善终。
作为历史,陆昆来和李×也应该记录下来,如果没有他们,“瓦良格”项目也不会传到邵淳的手里。
陆昆来在泰信达公司只负责在“瓦良格”项目上与徐增平保持联络。后来因为他参与了李×和吴巍的争斗,站在李×一边,企图把吴巍挤走,与吴巍的关系也很紧张。在泰信达公司脱离“瓦良格”项目之后,李×被吴巍赶出泰信达公司,他也离开了,不知所终。
在吴宇担任董事长的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没有获得澳门创律公司49%股份之前,邵淳要求李×予以配合,待落实了80%股份之后,李×就彻底离开了“瓦良格”项目,到别处“云游”去了。他私存到个人名下的公款,以及他那套花700多万买的房子,都被华夏证券公司收了回来。
顺便说一句,在我写作此书期间,2015年9月28日,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民族证券前董事长赵大建“失联”,20亿款项不知去向》。
消息称:据了解,2014年9月至12月期间,民族证券分七笔累计将20.5亿元自有资金投向单一。并在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的月度《证券公司综合监管报表》及2014年年度报告中,将上述投资计入银行存款,导致报送月度报表和年度报告有误。此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相关规定。
另有消息称:2015年9月27日,方正证券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民族证券自2015年9月22日起无法联系到赵大建。
笔者不关心赵大建“失联”不“失联”,只想就他在“瓦良格”项目问题上的表现说一句“公道话”,由于他的“告密”,使得国务院总理都知道了“瓦良格”的情况,也为日后总理批示不惜代价要把“瓦良格”拉回来做了铺垫。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算是“有功”。
还有一个在本书中出场不多的人物罗××,他本是邵淳的助理,后来在邵淳失势的时候“反戈一击”,投靠了赵大建,并把“瓦良格”项目的秘密交给了赵大建,赵大建用“瓦良格”项目做“炮弹”,把邵淳轰下了台。
据说,罗××后来离开了华夏证券公司,在香港因为强奸妓女被判刑。我到网上查到有关资料,确实如此。
不管怎么说,正是由于罗××的“背叛”,在把邵淳推向绝境的同时,也把“瓦良格”项目推到了国家上层领导的案头,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和赵大建一样,也算是“有功”。
世界上很多大的事件,并不是哪个人靠一己之力搞成的,而是依靠历史的合力。历史的合力是一种无法估量的力量,无法预测,无法掌握,和共振一样神秘莫测,既有偶然性,也由必然性。
邵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特别强调:参与“瓦良格”号航母这个项目的人很多,拖的时间也很长,这是个很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中间没有哪个环节都不行。有的人有私心,想借此机会弄点钱,或者想借这个事整人,都可以理解。
是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什么人没有呢?好事并不一定都是好人干成的。
第十四章(2)/4_Vszuo8hqfHBg1sfD0FUic8gdDsvuwA.png)
五
“瓦良格”来中国的旅程一波三折,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军方操作阶段,自1992年3月至1995年10月;第二个阶段是民间操作阶段,自1998年4月至2000年3月;第三个阶段是国家操作阶段,自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从香港创律公司的徐增平到乌克兰去投标,再到东方汇中公司的刘兴元和戴岳准备把“瓦良格”抵押给台湾公司,都属于民间行为。尽管动用了国有企业华夏证券公司的钱,那也是企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否则领导人也不会闻知此事后震怒,郑重批示“胆大妄为,严肃查处,以正国法,以儆效尤”了。在邵淳被撤职查处以后,承办此事的东方汇中公司面临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不得不“另辟蹊径”到处融资,甚至和台湾公司搭上了。第三阶段就属于政府行为了。是本书下部着重表现的内容是政府行为的这个阶段。从国家高层得知大陆公司要把航母抵押台湾公司,决定政府出面,不惜代价,把航母弄回来。当初政府决定接手“瓦良格”,并不是要把它建成航母,只是不想让它落入“台湾公司”之手。2002年3月,中船重工公司历经磨难把“瓦良格”拖回来以后,又在大连港码头上停靠了两年多,直到2004年8月,中央政府才决定将其续建为航母试验练习舰。这个过程充分证明,“瓦良格”来中国,其中充满了偶然因素,并非是中国政府因为要把它建成航母才弄回来的。二、关于华夏证券公司买“瓦良格”的钱,是不是动用了“股民保证金”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在书中通过人物对话已经阐明,为了澄清事实,这里再强调说明一下。首先,华夏证券公司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证券公司,下属子公司中有一个投资公司,“瓦良格”项目的投资主体并不是华夏证券公司母公司,而是其子公司--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公司投资买航母,属于正常的投资业务,并不违规。其次,隆泰源公司投到“瓦良格”项目上的钱,并不是母公司华夏证券公司出的,而是从自营的利润中出了一部分,又从其他企业融资了一部分,其中有中石化公司的一笔,有丰台农信社的一笔。从丰台农信社融到的不是现金,是国债,吴宇通过他和吴巍的资本运作能力,将其变现,用在了“瓦良格”项目上。第三,邵淳作为华夏证券公司的老板,他知道什么钱可以动,什么钱不能动。后来华夏证券倒闭了,有人说是因为邵淳买航母才倒闭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是赵大建担任华夏证券主要领导人期间经营不善,导致公司损失30多亿人民币,把华夏证券拖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潭。最后,还是在国家收购“瓦良格”后,用“瓦良格”获得的利润,支撑公司苟延残喘了一年多。华夏证券公司是毁在赵大建的手上,不是毁在邵淳的手上。如果说邵淳有什么责任的话,就是他因为参与“瓦良格”项目被撤职,不能继续为华夏证券公司掌舵,而让赵大建有了上位的机会。但是这个责任不能由邵淳来负,应由将邵淳撤职的人来负。我对邵淳说过这样的话:你不参与买航母,可能中国到现在还不会有航母;你不参与买航母,你只是一个在中国证券届有点名气的公司老板而已,只能在《中国证券史》留下一个名字;你买了航母,你就是“航母功臣”、“民族英雄”,会在《中国证券史》和《中国航母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不管你吃了多少苦,人生有此“壮举”,值了!我在网上看到不少网友对领导批示邵淳“胆大妄为”的评论,说什么的都有,很多评论是不负责任的。当时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国务院领导主抓国家经济大事,一个国企老板、证券公司经理,拿3.6亿人民币去买航母,这不是一般的“违规经营”,是拿着国家的钱去碰很多人敏感的神经,这不是“胆大妄为”是什么?对历史事件,要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不能简单地同后来发生的事去否定前面发生的事。证券公司买航母,史无前例,绝无仅有。后来,“瓦良格”被派上了大用场。但是,并不能因为后来结果发生了变化,就把历史颠倒过来说。纵观人类发展史,你会发现,一切革命都是从“违法”开始的。守法还是违法,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上说了。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违反当时政府法令的叫违法,推翻当时政府的是革命。中国的航母问题比较特殊,没有法令,胜似法令,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其中有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少将李树文和海军政治部研究室研究员、海军大校吴纯光,前者被正式免职,后者被“冷藏”,具体缘由就不在这里细说了。也许在多年以后再版此书时我会细说。四、关于为什么国家没有对“瓦良格”项目发布权威信息的问题。2017年6月,我和福州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康延平陆续在网上发布了一些有关“瓦良格”的信息,在此之前,见诸媒体的这方面信息,多出自徐增平一方,有人问我:为什么国家有关部门不出来做“权威发布”呢?中国早就开始实行发言人制度了啊!第一,“航母工程”曾是绝密工程,中央要求“只干不说”2002年3月3日,历经磨难的“瓦良格”号航母靠上大连港码头,当时并不知道这条船将要干什么用。2004年8月,国家终于确定要将“瓦良格”续建为航母。当时对于“航母工程”,中央要求“只干不说”,因此凡是与航母相关的信息,曾被定为“绝密”。在这种情况下,“体制内”的人员,都对“瓦良格”三缄其口。尽管“体制内”的人员严格保密,但是随着“航母工程”的开工,该工程引起外界的关注,徐增平趁机进行炒作,目的是为了向国家要钱,向不明真相的人借钱。由于最早的“知情人”贺鹏飞和姬胜德一个去世,一个被捕,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此事的原委,最后就形成了现在这个局面。按说,航母归海军使用,有关航母历史的问题应该由海军管。可海军对“瓦良格”的情况并不了解,也没人负责介绍,就连“辽宁舰”的宣传片都受到徐增平的误导,把“瓦良格”离开黑海造船厂的时间搞错了。当初国家负责将“瓦良格”从乌克兰拖回来的牵头单位是国防科工委,当时的主任刘积斌因病去世,后来的两位主任调到外省任职,2008年,国防科工委降格为国防科工局,划归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当年参加“瓦良格”项目的人也大都退休,因此就没有熟悉情况的人来处理此事了。如果不是海军派我采写“辽宁舰”报告文学,无意中了解到“瓦良格”来中国的隐秘内情,我也不会来管这件事。我是凭着一个海军作家的责任感、使命感,花费几年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才基本弄清这段历史真伪的。不然等到那些当事人一个个离去,也许真的就没有人能把这段历史说清楚了。
第十四章(2)/5_Vszuo8hqfHBg1sfD0FUic8gdDsvuwA.png)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最新力作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未完待续)
前文回顾
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序
2、“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购买航母]第一章
3、“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购买航母] 第二章
4、“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第三章
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四章
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五章
7、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1)
8、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2)
9、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七章(1)
10、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七章(2)
1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八章(1)
12、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八章(2)
13、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九章(1)
14、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九章(2)
1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1)
1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2)
17、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3)
18、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一章(1)
19、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一章(2)
2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二章(2)
22、"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三章(1)
23、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三章(2)
24、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四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