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附录一(1)

李忠效写瓦良格 听雪斋书馆 2020-01-31



关于《“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一书连载情况的说明
 
各位读者:春节好!

2020年新年伊始,我的长篇报告文学《“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在“听雪斋书馆”公众号上连载,受到众多读者朋友的赞誉。他们认为,多年来关于中国航母“辽宁舰”的历史,众说纷纭,十分混乱,此书厘清了这段历史,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值得点赞。很多人询问到哪里可以买到此书,在此,需要和大家说明一下关于此书的一些情况,并向关心我的朋友表示谢意。

 
  一、此书尚未正式出版
  自2017年开始,本书的部分章节先后在《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人物传记》等刊物上发表,社会反响较好。2017年发表在《北京文学》第十期上的《一个中国公民的航母梦》,曾被《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并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编选的《2017年中国报告文学选》。但是,此书的出版在多家出版社遇到“阻力”,书稿内容编辑们都说好,但是总编辑们都提出,要我出具一份权威部门的审稿证明,而此书的内容复杂,涉及的范围广,没有一个单位的某个人比我更了解情况,特别是海军机关,他们只了解“辽宁舰”,不了解“瓦良格”。所以,我无法提供这个审稿证明,出版社只好放弃。这期间,媒体仍在继续炒作“徐增平为买航母倾家荡产,把航母免费送给国家,没有拿到国家一分钱”的故事。后来,邵淳的一位非常仗义的朋友挺身而出,认为不能继续由着这帮人胡说八道,毅然出资十余万人民币,赞助出版了该书,而且是彩色印刷,免费赠送国家机关、部队机关的领导和媒体朋友,目的是不让更多人上当受骗。
  从已经看到此书的有关领导反馈的情况来看,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很多人给予该书很高的赞誉,认为是为中国航母历史正本清源的力作。目前已有出版社表示愿意正式出版该书。故此,书稿“上部”连载结束之后,将跳过“下部”,连载附录和后记部分,给正式出版时留有部分“新鲜感”的空间。
 
  二、感谢朋友对我的关心
  看过《“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一书的朋友,以及看了“听雪斋书馆”公众号连载此书的朋友,很多人提醒我:此书披露的内容,除了揭穿了某些人的谎言,也断了人家的财路,他本人或者他的朋友,可能会迁怒于你,出门要格外小心。我的态度是:我从50年前当兵那天起,就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如今,对于一个海军老兵来说,来自任何方面的危险,我都会坦然面对。在决定写这本书之前,我就有这个思想准备,不然我就不会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了。2020年,我已经65岁,对于任何事,真的是无所谓了。在此,我要向关心我爱护我的朋友表示感谢,并公开交代一句:我没有忧郁症,没有绝症,我身体健康,精神乐观向上,有人说我的寿命会很长。如果我有什么飞来横祸,那一定是你们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你们不会无动于衷的。那我还畏惧什么?
 
  三、正本清源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有朋友指出,我在《“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一书中,语言比较情绪化,有些措辞比较激烈,我承认,确实如此。早在2013年初,接受海军首长交给我写“辽宁舰”报告文学任务的时候,我58岁,还有点“愤青”余热,时过多年,我的性情变得温和多了,如果我重新来写这段历史,会是另外一种语气和手法。但是既然已经成书,我也不想再去改了。因为我语气再温和,也不会改变揭露事实真相的本质,该得罪的人还是会得罪,我又何必去费那个事呢?

我写此书的目的,就是“不能让某些人把中国航母的历史搞乱了”。航母历史正本清源,是我作为海军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我也可以不这样做,但那就不是我了。

    李忠效
          2020.01.29


附录

正文涉及的有关文件

 

一、采访徐增平提纲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需要补充的材料

 

1、目前网上有不少关于你当初买“瓦良格”起因的说法。《南华早报》说:“这是徐增平首次向媒体承认,他是授命于海军前往乌克兰去执行这项‘不可能的任务’,并且亲自详细(介绍)他是如何布署航母购案的种种细节。”报道说,你是受了贺鹏飞和姬德胜的委托。这两个当事人,一个死了,一个被判刑。姬德胜不能出来说话,或者说没有资格出来说话,怎么证明你说的情况属实?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没有可以证明的东西,就不会有人相信。

2、你与贺鹏飞见面都是什么人联系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谈了什么?他是否明确委托你来办此事?我在海军前司令员张连忠处,看到一张你与贺鹏飞的合影,那次是第一次见面么?什么时间?你们一共见过几次面?据媒体说,贺鹏飞从1996年就开始与你交往,从1996年4月到1998年2月,两人会面约十几次。是这样么?你们都是谈“瓦良格”的事情?有个材料说,到1998年底,你们再没见面,为什么?。

3、有报道说,徐增平说:“姬胜德是这起交易背后的真正老板。贺鹏飞、姬胜德和多名军官因为爱国,为了中国的强军梦,他们为这起航母交易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你既然说是“授命于海军”,怎么姬胜德又成了“真正老板”?

4、你买“瓦良格”最初的动机是什么?你对《南华早报》记者说:“我必须不惜代价把它买回去给我们的海军。”这个有点演绎吧?据报道,你向国家要价32亿人民币,是这样么?

5、你和邵淳是什么时候见面的?华夏证券公司的钱是怎么弄到香港的?后来为什么邵淳把你从澳门创律公司踢出来了?

6、有个材料说,你找澳门一个很有路子的人办各种手续,花了很多钱。有人说,在澳门办公司很简单,根本不用花那么多钱,你那样说的目的是为了向国家多要钱。对此,你怎么看?

7、《南华早报》说,你曾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投资2.1亿港元买下有“港版凡尔赛宫”之称的深水湾37号山顶豪宅而享誉一时。有人说,你挪用华夏证券公司买航母的钱在香港买了豪华别墅,并在香港报纸上登报宣称你有钱。这也是后来他们把你踢开的原因。有这回事么?

8、有人说,“瓦良格”拖到大连以后,你在香港联络了一些小老板,说要带他们去大连看航母,并收了一些费用,结果到了大连只能隔着海湾看一眼,他们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回到香港以后,在香港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揭露此事。有这事么?

9、有报道说:你把20吨(也有说40吨的)“瓦良格”图纸运回来了。我采访中船重工集团和海军装备部门的人,他们都说没有看到你买的图纸。戴岳和张勇1999年8月到黑海造船厂,看到这些图纸还在仓库里;大连造船厂副厂长唐士源2000年5月到黑海造船厂,看到这些图纸还在仓库里。乌方曾提出400万美元卖给我们,当时因为中船重工的任务是把船拖回来,他们向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汇报,马凯让他们找总装,总装因为没有中央的旨意,不敢动用军费,错失良机。那20吨图纸的事,总不会是记者编的吧?

10、很多媒体说:澳门创律公司的博彩许可证已于“瓦良格”号靠泊大连的当天被吊销。这个证是你办的么?有人说根本就没有这个博彩证,到底有没有?

11、有人说你是赌徒,在“瓦良格”这盘赌局上几乎输得精光,是国家救了你。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12、有人说,你被逐出澳门创律公司领导层以后,人家要收公司文件和公章,你刻了一枚小的公章交给张勇。此事是否属实?若确实如此,你当时是什么想法?

13、有媒体报道,1998年11月11日(第445期)新华社“内参”刊登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写的文章《徐增平表示购买前苏联航空母舰服务国家》,我觉得在那个时候,那种政治背景下,新华社发这种“内参”是“触雷”行为,不大可能。所以我托人去查了,查到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刘史忠当时写的消息,只有400字,题为《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宣布将改装航母为超级海上娱乐城》,这个消息内容比较靠谱。

14、购买“瓦良格”的钱明明是华夏证券公司出的,共计3.6亿元(前期2.3亿元,后期1.3亿元),为什么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直不提华夏证券公司,也不提邵淳董事长的名字?

15、“瓦良格”离开黑海造船厂的时间是2000年6月14日,可你对媒体说的时间是1999年7月。是不是因为在1999年8月3日澳门创律公司高官层改组,你不再有公司话语权了,所以将“瓦良格”离开黑海造船厂的时间改到了你有话语权的时段?

16、《南华早报》说,在调研、洽谈和购买航母等环节上,你前前后后一共花了1.2亿美元。这个数字准确么?是你说的,还是他们乱写的?如果是你说的,能否开一个单子一项项说明?据我掌握的资料,华夏证券公司为“瓦良格”项目花了3.6亿元人民币(包括被你挪用的大约1.8亿人民币),折合美金4400万,你交订金200美元,中船重工后来花了3000万美元,共计7600万美元,不超过8000万美元。我算得对么?

17、国家收购“瓦良格”,一共支付8.78亿元,华夏证券公司按照你和庄立祥持有的澳门创律公司20%股权,扣除你之前的借款和利息,一共分给你们1.2亿元人民币。你嫌少,一直未去领取,至今还存在一个“影子公司”帐户上,是这样吧?

最后说明:我提的问题可能比较尖锐,但希望你能够理解。我在写中国航母的历史,我得向历史负责,不能伪造和掺假,我必须弄清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如有冒犯,我只能表示歉意。

  2015年5月15日

  注:这个采访提纲中的有些问题现在已经清楚,有些还不清楚,如果徐增平先生愿意接受采访,请予以说明,我将很高兴再作补充。
 


 

不合时宜、内容虚假的内参(选自网络)

 

境内外媒体广泛引用的19981111日(第445期)新华社“内参”全文如下:

 

徐增平表示购买前苏联航空母舰服务国家

 

新华社香港讯 香港创律集团有限公司向乌克兰购买的前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预计11月中旬从基辅启航驶往澳门。创律集团主席徐增平向记者表示,购买这艘航空母舰的目的是“以商业行为之名,行服务国家之实”,希望对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所贡献。

“瓦良格”号是前苏联时期开始在基辅造船厂建造的,排水量76000吨,实际超过8万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尼米兹级的航空母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经济困难,无法继续向基辅造船厂提供资金,建造被迫中止。乌克兰政府最后决定在国际上公开招标拍卖这艘尚未完工的航空母舰。

据徐增平介绍,1997年上半年,他听中央领导曾经探讨过购买这艘航空母舰的问题,但最后决定放弃投标购买。徐增平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思考。他认为中国因为种种考虑不买这艘航空母舰当然可以理解,但一定不能让它落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对中国有敌意的国家手中。

徐增平说,目前世界上“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仍然有相当的市场,美国等世界强国骨子里仍然希望“遏制中国”,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仍然有戒心。“在这种情形下,有创律出面购买航空母舰并用于商业用途,那些国家很难把这笔‘帐’记到中国头上,难以公开指责中国扩充军备;但与此同时,这艘航空母舰的存在,对台湾和一些不断制造麻烦的国家又始终是一种心理上的威慑。达到这种政治上的效果,应该说比较理想的。”

据徐增平介绍,创律在这艘航空母舰的国际招标中中标后,已经引起国际的注意。美国广播公司在晚间新闻中用5分多钟作了专题报道,进行各种猜测,报道始终无法指责中国,却认为潜在的军事意义很大。台湾中央社多次报道,台湾当局也多次对有关这艘航空母舰的问题发表谈话,可见他们心理上紧张。一个拥有台湾背景的商业结构曾经多次试图接触创律,表达出想用高价收购这艘航空母舰的强烈愿望。

徐增平认为,由创律出面、以商业用途为名购买这艘航空母舰,军事上的意义非常大。“从眼前看,中国当然不会马上装备航空母舰。但从长远看,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以及今后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强国,无论是为了保卫边疆还是为了在国际事务中有足够的‘发言实力’,装备航空母舰是迟早的事情。那么,创律拥有‘瓦良格’号后,一旦中央认为时期成熟需要装备,就随时可以利用现成的母舰船身,或者加以改装和全面装备,或者用拆船等方式了解航空母舰的制造技术。这样的话,等于无形中为中国海军装备航空母舰做好了基础准备,也赢得了时间和技术。

据徐增平介绍,创律在购买这艘航空母舰时,已经购得它的全部30多万张设计图纸,这将可以为中国未来建造航空母舰争取时间。只要国家需要,创律可以随时提供这些图纸。

“当然还有一个意义是经济意义”。徐增平说,现在国家国力还有限,在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的方针下,军费也相当紧张,因此要让国家一下拿出上亿美元去购买“瓦良格”号,经济压力很大也不合算。现在除了投资8000万美元买到了实际造价已经超过10亿美元的“瓦良格”号,对国家的经济意义显然也是相当可观的。

据徐增平介绍,“瓦良格”号到达澳门后,将立即进行装修,改建成综合性的海上游乐设施,包括海上军事博物馆,酒店,餐厅,文化游乐和博彩等等,预计整个改装投资将超过2亿美元。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切实保持“商业用途之名”,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维持这艘航空母舰的基本费用。“一旦国家需要,我和创律将毫不犹豫向国家献出这艘航空母舰,为国家服务。这才是我的最终目的”。(记者吴明)

 
  本书作者注:航母从基辅启航驶往澳门,这显然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基辅是乌克兰首都,不是造船厂啊!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最新力作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未完待续)


前文回顾 

 

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序

2、“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购买航母]第一章

3、“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购买航母] 第二章

4、“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第三章

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四章

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五章

7、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1)

8、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六章(2)

9、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七章(1)

10、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七章(2)

1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八章(1)

12、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上部 · 购买航母] 第八章(2)

13、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九章(1)

14、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九章(2)

1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1)

1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2)

17、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章(3)

18、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一章(1)

19、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一章(2)

20、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二章(1)

21、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二章(2)

22、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三章(1)

23、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三章(2)

24、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四章(1)

25、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四章(2)

26、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第十四章(3)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