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视频第一章 艇部
张磊愚(1948~),江苏省南京市人。1968年入伍,曾任115、56-110潜艇鱼电兵、鱼电班长、鱼雷军士长;1974年9月任潜艇学院艇副长班学员,1975年12月任210潜艇实习艇长,1977年4月任215潜艇艇长;1983年9月任海军(指挥)学院合成指挥班学员,1985年8月起任海军指挥学院战役教研室教员、副主任、主任,副教授;1994年5月任海军司令部潜艇部部长,2000月6月起任海军潜艇学院训练部长、院长,教授;2005年5月任海军副参谋长。2008年8月退休。/4_IZVic9BhowQhOUVjrjgKyQXyVh86oA.png)
张磊愚的故事很多,他是1968年入伍的那批潜艇兵的佼佼者。他一开始在56-110(初始舷号为115)潜艇当鱼电兵。1970年提干,1974年到潜艇学校艇副长班学习,由于他学习期间,成绩特别优秀,破格提拔为潜艇艇长。他的脱颖而出,也为56-110潜艇增添了色彩。56-110是国产的第一艘03型潜艇。1956年1月10日,毛主席到上海江南造船厂视察,看到了船台上正在建造的潜艇,就在船台边上停下了,听船厂负责人介绍情况,然后围着船台转了一圈儿。这艘潜艇交给海军以后,序列舷号是115。“文革”开始后,中国进入大搞“个人崇拜”的时代。1969年1月10日,在庆祝毛主席视察115潜艇13周年之际,海军党委特授予该艇“56-110”荣誉舷号,以纪念毛主席对该艇的视察,显示毛主席对海军建设的关心和关怀。1975年,张磊愚从潜艇学院毕业后,任210潜艇实习艇长。当时我是轮机班长,到我1976年年底离开该艇,和他在一起工作一年多,因为他是艇长,中间还隔着部门长,所以我和他打交道不多。真正和他的交集多起来,还是在我调到舰队政治部创作组以后。1983年,我从舰队机关下部队代职,在张磊愚任艇长的215潜艇代理副政委,与他相处了几个月的时间。我之所以选择到215艇去代职,一是和张磊愚熟悉,二是该艇当时正在搞外训。根据中国和埃及两国政府的有关协议,中国分两批向埃及出售4艘33型潜艇,并负责训练埃及海军的接艇人员。1973年,我曾参加过训练朝鲜潜艇兵,这一次,我想了解一下埃及的潜艇兵是什么样子,于是就通过舰队政治部与支队政治部联系,来到215潜艇代职。由于我这时也是艇部的领导了,与张磊愚的接触就多了。代职期间,有一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张磊愚的记忆力很强,看书看报过目不忘。艇上一份《参考消息》,大家都想看,当然首先要给艇长看。他看得很快,当时的《参考消息》只有四个版,他稀里哗啦十几分钟就看完了。艇上有一个部门长,听说他记忆好,就想测验他一下。一天,《参考消息》到了以后,照例是张磊愚先看。部门长紧跟着就来催他:艇长,你快看,给我看看。张磊愚说:稍等,马上完。说话间就看完了,顺手扔给部门长。过了几天,部门长突然问张磊愚:“艇长,那天你看的《参考消息》,第三版上有个消息,是什么来着?张磊愚说:你说的是什么什么吧?部门长从身后拿出《参考消息》一对,果然不错,当时他就折服了。据说,张磊愚喜欢搞学术研究,不喜欢带兵。后来,就调到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当教员去了。再后来,他从海军指挥学院战役教研室主任、海军司令部潜艇部部长、潜艇学院院长,一直干到海军副参谋长,后面的故事就不在这里说了。为编此书,我特地约他写篇文章,他痛快答应。现将他的文章抄在下面——/5_y7Qwsm9CXB5ZbWAt17emlBw4JialXw.png)
1975年12月底我上了210艇,1977年4月调离,在210艇工作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受到许多教育,收获许多感悟,对我后来的成长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实不能忘。当年一上210艇,我就立即感到耳目一新,精神不由为之一振。首先的感觉就是党支部有威信、有权威、领导有力、政治坚强。党支部一班人讲原则、讲团结、做表率;对正气大力弘扬,对错误思想言行大胆批评,对林彪、“四人帮”破坏军队建设的各种行径坚决抵制。艇上没有吃吃喝喝、逢迎攀附、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更没有当时支队不少单位存在的派性,全艇风正气顺,有着健康的氛围。今天想想,面对当时“文革”的滔天浊浪,210艇党支部一班人能够顶住巨大的压力,坚决抵制在部队搞层层站队等各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团结一致抓好部队建设,始终保持了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稳定,这是多么的不容易,这需要多强的党性原则、多高的政治责任感、多大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当时我感到在这样的单位工作心里踏实、心情舒畅,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上了210艇,我就感到艇上准备打仗的意识很强,军事训练抓得紧、抓得严、抓得实,全艇军事素质高。记得上艇不久《解放军报》就报道了210艇抓训练的事迹,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210艇为打仗多练几手,做到一兵多用、一专多能,军士长不在班长能顶替,班长不在战士超能顶替。最能说明210艇战斗力水平的是,在刚打倒“四人帮”不久的1976年11月份,210艇就率先进行并顺利完成了支队“文革”后的第一次30天公海巡逻。我有幸也参加了这次远航并为此深感自豪。这次远航为支队其他艇包括我自己后来的远航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10艇抓部队战斗力建设是全面的,我一个鲜明记忆是抓艇员体能。当时部队晨跑,许多单位只跑到支队大门外就解散了,但210艇却要集体跑到四号码头才返回。210艇的战斗力就是这样点滴养成的。当年在支队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210艇在严格要求部队、作风好方面是最突出的,但上艇之后,我才对210艇令行禁止、雷厉风行、顽强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正有了切身的体会。小到日常活动的集合站队、步伐整齐,甚至大年初一吃饭也必须整队前往;大到出海部署严格、动作规范、口令洪亮,直到上艇动作迅速、离码头准时准点等等,所有这些一时一事做到并不难,但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却是很多单位难以做到的。正是这种好的作风打下了210艇战斗力的坚实基础。一次远航中,艇上两台柴油机同时进水,12个泵喷油器全部堵塞;排除这样的故障即使在基地也是费时费力十分困难的;但210艇轮机班和机电干部在全艇同志的全力支持配合下,不埋怨不推诿、不怕苦不怕难,在空间狭小、缺备件、少工具的情况下硬是在海上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解决了问题,使艇继续执行任务。我目睹了这一过程并深受感动,有了这样一种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作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回顾在210艇的时光,我最深的记忆之一就是艇上干部战士之间、上级下级之间有着非常团结和谐的关系。在上艇之前我就听说不少210艇领导关爱部属的感人故事,上艇之后我看到210艇形成浓厚团结氛围的更多方面。比如,干部绝不能侵犯战士利益,一个例子是干部在艇上食堂购买食品不能超标准多买、不能专捡好的买、更不能不按价付钱;再如,干部与战士必须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艇上集合站队、跑操帮厨、刷油漆、钻水柜等等,干部包括艇领导都毫无例外;特别是在突发情况、危难时刻,领导更把战士利益、群众安危放在首位,这方面我有一次亲身的经历。1976年夏,全国闹地震气氛十分紧张,一天晚上全艇同志正在俱乐部看电视,突然由于某种误判,跑了一次地震警报,当时很多同志蜂拥跑向屋外,拥挤着甚至把门堵死,当时210的艇领导没有一个只顾自己也往外跑,而是沉着指挥大家有序行动,直至大家都离开后才关闭电视和灯光最后撤离房间。这次事件虽然只是一次虚惊,但却实实在在地检验出210艇领导心系战士、把群众利益放在前面是一种出自内心的自觉行动,这也在群众面前树立起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值得信任的形象。我相信每一个经历知晓这一过程的人内心都会有深深的感触。就我个人而言,对210艇的团结氛围更有深切的体会。刚到210艇时,我没有任何组织全艇工作的经验,和210艇的同志也不熟悉,并且艇上很多干部还有不少老兵都比我经验多、资历老。但上艇之后艇上同志都给了我真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至今回想起来仍心中充满感动。如王忠和老艇长在军事训练上从计划制定、部署要求到口令下达、要点把握、过程观察、情况处置,直至对意外的预想预防,都毫无保留、不厌其烦地手把手言传身教,并给我创造许多历练的机会。我后来之所以能独立指挥潜艇完成一定的任务并基本保证了安全,都有赖于老艇长在技能、作风、思考方法等方面帮我打下的基础。再如王中才副政委,我入党时他在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工作,曾代表组织和我谈话,上艇后他不仅满腔热诚地支持我工作,还在许多方面时时关心提醒我,使我继续受到莫大的教益。对210艇,我想特别感谢张连忠老艇长,和他在一起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并且终身受益难忘,在此仅举数例。记得上艇不久,一次他和我谈起一项潜艇训练科目,当时我对此科目毫无经验,本应多听老同志的指导,但当时自己年轻气盛十分强烈地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老艇长虽然平时比较严肃,但这一次却十分宽容,不仅没有批评反而鼓励我再做研究并到海上实践。老艇长这种学术上的平等精神和提携新人的博大胸怀,始终鼓励着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勇于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发现解决新问题,并告诉我应当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后来人。在张连忠老艇长的众多教诲中,有一次我受到的教育最为深刻。那时他担任北海舰队副参谋长,亲自组织指挥了一次潜艇与水面舰艇的合练,基本过程是:多艘潜艇在水面一字排开按命令同时潜到潜望深度,而后猎潜艇保持与潜艇1链左右的间距同向航行,并连续投下深水炸弹实弹,实施攻潜。这次训练使部队特别是潜艇受到一次最接近实战的锻炼,当时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水下亲身体验了深弹近距离爆炸的状况:声音巨响、全艇震动、部分灯光和机械瞬时断电。组织这样的演练要冒很大风险,比如潜艇可能水下碰撞,受震可能失控,装备可能损坏等等。在既不是必训科目,又不是上级要求,并且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张连忠组织指挥这一演练,完全是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部队,切实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老首长这一为了党的事业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敢冒风险、勇于担责的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并时时鞭策着我当兵当官不忘初心。1994年我调到海军机关潜艇部门工作后,在一次研究某型潜艇改造的会议上,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张连忠老首长问我该型潜艇某舱的配置情况,因为我此前未深入该型潜艇,回答不出,未能当好首长的参谋。老首长当时没有批评我,只是说,来了这么长时间,应当下去好好看看。1995年盛夏,海军在东海舰队某地组织实兵演习,驱逐舰刚抛锚,机舱内的温度达到五、六十度,张连忠身为海军司令员,亲自带领各级领导和机关人员上舰逐舱逐战位检查。老首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导我,干工作必须时时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绝不能沾染官气、娇气、暮气。对此我始终不敢忘记。在210艇的时光,一晃过去了40年,当年在艇上种种经历,首长和同志们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未能淡忘。210艇是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要求建设起来的战斗集体,在这样的集体中的体验,对自己后来的做事做人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是自己军事生涯的新的起点。我永远怀念在210艇的时光,永远怀念210艇。/6_ELgiczmH3ymQMfibLRuXMc2AyFSlsg.jpg)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7_s71wveTHQOWw45kQ0XCTKGMaVQZF4Q.png)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