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视频
/1_06baOH91dwTAWnI5QIujp9OhQzBibw.gif)
/2_aTcQ48Ficia9CuwbE4PJelenozPdDw.png)
六、副政委孙承勤
/3_XgwBIP7GtibwW0adiaenHpL4sVjavg.png)
孙承勤(1940.6~),山东省荣成县人。1959年12月入伍,1961年6月入党,1974年初任155潜艇副政委,1977年12月任210潜艇政委,1980年5月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1986年6月任核潜艇基地政治部主任,1988年任基地副政委。1988年授海军大校军衔。1995年11月退休。
/4_IZVic9BhowQhOUVjrjgKyQXyVh86oA.png)
前文我曾说到,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贵人”,孙承勤也是“贵人”之一。
1974年8月,我在《解放军文艺》发表了我的第一篇作品——诗歌《出航》,收到杂志社寄来的样刊,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了铅字,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想跟别人说,又不好意思说。样刊只有一本,我怕被别人拿走了找不回来,当宝贝似的压在枕头下面,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
当时每个艇都订有《解放军文艺》,但是通过邮局发行的杂志,要比杂志社直接寄来的样刊晚几天。有一天,支队在大礼堂开大会,有人把刚刚收到的《解放军文艺》杂志带进会场,而且在上面看到了我的名字,就来问我:这个李忠效是不是你啊?我心里美滋滋的,嘴上却假惺惺地说:可能是重名吧!
我当时业余写作都是私下里“偷偷摸摸”进行的,很少有人知道我在投稿。后来不知孙承勤副政委怎么知道了这件事,很认真地对我说:能上《解放军文艺》很了不起啊!我得向支队文化科汇报。
据说,孙承勤曾经当过新闻干事,对于写稿、投稿之类情况非常了解,知道报纸、杂志的规格。本来我没觉得这事有什么了不起,让他这么一说,我也高看自己一眼,从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此后,我又在《解放军文艺》发表了几首诗,被人称为“战士诗人”,1975年还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了一篇散文《鱼雷攻击之前》。
我想,如果没有孙承勤向支队政治部汇报210艇有个“小秀才”,机关就不会注意我,也不会有要我去机关当干事的动议了。
也许是因为我会写点东西吧,孙承勤就有意对我进行栽培,给我创造了各种锻炼的机会。有一次,他对我说:忠效,我给你数了一下,你身兼六职啊!
我当时是轮机班长、团支部副书记、篮球队长、墙报委员、理论学习小组成员、业余演出队编剧。可不是嘛!他不说,我还真没意识到。打篮球、出板报就不用说了,我还真以理论学习小组成员的身份给全艇官兵讲过课,我编剧、导演的小话剧还在支队文艺汇演中得过奖。
1976年底我离开210艇以后,和孙承勤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是有关他的情况,我一直比较关注。孙承勤在全海军的政工干部中,大约是出海最多的人了。他在到155艇任副政委之前,曾在旅顺的潜艇支队政治部当干事,参加了该支队129潜艇30天远航;任155、210潜艇副政委期间,再次参加30天远航;1980年5月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后,参加216潜艇突破第一岛链30天远航。
他在任核潜艇支队政治部主任期间,参加了核潜艇90昼夜最大自给力远航,撰写了《核潜艇海上政治工作二十三法》和《政治机关如何在海上发挥作用》政研文章,被海军远航经验交流会采用;后来又参加了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试验,圆满地完成了国防科工委和海军下达的导弹试验任务。
他在任核潜艇基地副政委期间,参加了核潜艇深潜、水下大深度高速航行、水下大深度发射鱼雷等三项国家级试验,安全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撰写了《如何做好核潜艇执行重大任务期间安全保卫工作》政研文章,被海军、舰队刊用;参加了某艇员队的首次核潜艇全训和两次执行演习任务;参加了某艇员队出岛链到西太平洋的33天远航;还和某艇员队参加了海军组织的“对大型岛屿实施海上封锁作战”的实兵对抗演习。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随核潜艇出海共计800多天,平均每年出海80天以上。因他出海天数多,任务完成好,1995年6月被海军司令员、政委批准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誉为“核潜艇部队师职政工干部出海天数最多、一次性出海时间最长(90昼夜)、航程最远(太平洋)、下潜最深、一次水下潜航时间最长的政工干部”。
孙承勤退休以后,被基地邀请筹建基地军史馆,他用了两年时间建起军史馆,又花了一年时间编写出一部60万字、100多幅照片的中国核潜艇部队史料《水下长征三十年》,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此后,他又受基地领导委托,在两个建筑工地,任甲方现场办公室领导,花了9年时间,为基地驻青干部建造了5栋、近600户经济适用房,被济南军区营房部评为优良工程,群众、领导都很满意。
我总结,从210潜艇出来的人,讲究实干,不尚空谈。孙承勤就是一个讲究实干的代表。
近年来,孙承勤经常被各单位请去作报告,对部队官兵和社会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2016年夏天,他应老部队邀请,给刚分配到潜艇基地的大学生讲核潜艇部队的战斗精神,当讲到90天长航最后拼搏阶段的情况时,不少大学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孙承勤撰写了一篇文章《科学、奉献、和谐、过硬的艇》,讲述了他在155、210艇工作期间的感受和印象,现转录于此,以飨读者。
/5_y7Qwsm9CXB5ZbWAt17emlBw4JialXw.png)
科学、奉献、和谐、过硬的艇
孙承勤
1974年初,我调到155艇任副政委。当时张连忠任艇长,王忠和任第二艇长,王学芳任政委,谭恩赐和张朴洵任副艇长。支队政委刘三友找我谈话时说:“这是一条战备值班艇,要很好地发挥和运用你在机关工作过的经验,注意观察事物,总结经验。”上任后,我就注意从艇长和政委及支部一班人身上学习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总结155艇的经验。至今记忆最深的是他们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思路。
我和张连忠艇长一起工作的四年时间里,深刻感受到,他是严格执行条例的模范。他经常以解放军“三大条例”、《海军舰艇条例》、《潜艇训练大纲》、《作战条例》和《损管条例》为准绳,结合艇上的实际,严格要求自己和艇员。他是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和命令的模范,但决不盲从。他对我说过,上级的指示一定要严格执行,但有的领导头脑发热,脱离实际时,我们要问几个为什么,多加思考,不要盲目随大流。他是严格训练的模范。一次,为了迎接军委首长视察海军,青岛海军部队要在海上进行实兵对抗演习,我艇担任对“敌舰艇”实施鱼雷攻击任务,他锚泊训练,发射鱼雷几十条,命中率达到百分之百;他带领艇队自觉从严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从集合站队进食堂“一路队列一路歌”做起,有时有的内务值日值班时没有做到,他下令队伍立定,亲自整队,队列整齐,歌声嘹亮。“文革”期间,支队很多单位“松、散、差”,我艇一直被松散单位的人视为“军阀管理”。但我艇官兵仍都很自豪。张艇长身先士卒,带头干苦活累活。当时艇进4808厂小修,因“文革”期间厂里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造反闹革命”,不上班,张艇长号召军士长和老兵提着艇上发的罐头到老工人家走访。如刘德俊、张军等老工人一见到155艇的朋友们来了,穿上工作服就进坞,上艇下舱干起来。张艇长也穿着工作服,在船坞除锈刷漆。由于他带头,我们艇每次进坞都能按时出坞、试航,出海训练。
政委王学芳是威海人,是我的老乡,又是兄长。他教导我把干部战士视为兄弟,对先进的、中间的、后进一点的都一视同仁,经常找干部战士谈心,解决干部战士提干、升学、入党等实际问题。他出海深入战位做思想工作,到战位检查坚守岗位情况,还把开水送到战位。有的干部战士带病出海,他到战位、床前问寒问暖,送病号饭,风浪越大,他越是这样做。
他带头严抓部队管理,为了检查艇员起床动作,他在患高血压、天天服药的情况下,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跑步,锻炼身体。部队吹起床号时,他已经满头大汗地站在大宿舍门口了。艇员们看到政委这样以身作则,个个动作非常麻利,迅速集合起来,出操跑步。
他非常关心干部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有个军士长爱人来队,住在贮水山招待所,晚上外出返回时没有赶上交通艇,从三码头一直走回五码头。政委和我一直等到他归队才睡觉,那时已经接近午夜12点了。以后这个干部再未迟到过。
艇长王忠和对训练质量、战斗作风要求非常严格。潜艇离靠码头,进出港非常利落,有时几个口令,艇就靠上码头。经常有兄弟单位的同志称赞我们艇离靠码头动作利落,我们都很自豪。
我与王忠和艇长一起工作的第一年,恰逢我艇担任春节期间战备值班。为了利用春节期间渔船靠岸回家过年、海上渔船少的有利条件,经上级批准,我艇出海训练二号科目。大年三十岸上放鞭炮,我们在水下潜航,文艺组准备了“春节晚会”节目,炊事班准备了饺子馅和皮,休更人员便分舱包水饺。艇员们边看节目边吃水饺,高兴地说:“过个水下春节更有意义。”
副艇长谭恩赐经常与艇员进行工作交流,及时了解艇员的思想情况。他文笔很好,口才也好,字写得也好,经常与艇员打乒乓球,密切艇员之间的关系。
“一班人”的为人教育着我,鼓舞着我,为我此后做好艇副政委、政委工作树立了榜样。我在副政委岗位干了两年,依靠艇长、政委领导支持,搞好团支部、革委会工作,关心艇员的生活。干部家属临时来队,我带着艇上的“学雷锋小组”,把招待所房间的窗户和墙壁用报纸糊好,把透风的门用胶皮钉好,把炉子准备好,让他们暖暖和和地团聚。
155艇的官兵非常“顾家”。艇在岸上没有仓库,革委会、团支部就在宿舍大楼和鱼雷检修所之间的空地上盖了一间仓库。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找石头,找砖头,找水泥,用地板车一车一车地拉。一群不懂设计和施工的土建造师、土瓦工和土木工,不到一个月就把近50平方米的仓库建起来了,把装鱼雷架等重要设备及文体器材、三轮车都送进了仓库。咱的艇员自豪,别的艇员羡慕。
我特别喜欢与有文体特长的艇员交朋友,轮机班长李忠效有篮球特长,是篮球队长,又有写作特长,还是文艺创作组的组长,与团支部朋友多,请他做团支部副书记、革委会的文体委员。大家都叫他“五长”班长。记得我艇进行鱼雷攻击科目训练,他出海回来,站在木凳上、趴在上铺写出了散文《鱼雷攻击之前》,不久,《解放军文艺》杂志社的编辑来组稿,认为他所写的生活很独特,带回去很快就发表了。一个班长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文学作品,当时也算创造了潜艇部队的第一,后来他成长为海军的专业作家。
舰务兵王友达也很喜欢文艺创作,经常写黑板报稿子。我们艇出的黑板报,经常被支队宣传科、俱乐部评为优秀,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不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转业后当上文学杂志的编辑。打乒乓球很有水平的王克安经常代表艇上参加比赛,有几次还获得了支队比赛的前一、二名。
想想在155、210艇工作的几年,非常留恋和怀念,忠效这次策划出纪念册,让我多写几句,回忆咱们艇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我认为有这么几条:
1、“科学”——严格按照条例管理咱们艇队,使这艘艇越来越好。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2、“奉献”——我们一直担任战备艇,重大节日都“齐装满员”担任战备值班,别人过节放假,我们的艇员过节归队。多少干部,爱人、孩子生病的时候,都不能回去照顾;多少战士,父母生病的时候,都不能回家看望。我们艇的家属们也能理解,她们说:“我们习惯了。”
3、“和谐”——以人为本的党支部关心干部、战士,使一班人心齐团结。官兵和谐,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4、“过硬”——千方百计完成训练任务和战备任务。这是一切军事工作的落脚点。咱们艇多次被支队、舰队、海军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5、不断克服缺点,得到党委、机关和兄弟艇的支持。记得有一年年终,支队要召开党委扩大会,评比“双先”单位,我知道有兄弟艇议论,说我们的艇员有骄傲自满情绪。我在支队评比会上汇报我艇的一年工作成绩时,先讲了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骄傲自满情绪。最后有的政委说,有你这个发言,我们才投你一票,否则很难通过。所以与支队首长、机关、兄弟艇的关系密切,得到他们的支持很重要。记得转过年来,在杭州召开全军“学硬骨头六连、学大寨”先进单位代表会,我作为代表光荣出席。我在海军组上发了言,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学校门到部队门,从一个士兵到正师职干部,我感觉到军旅生涯中的新起点是在155、210艇任副政委、政委这六年中。学会了怎样“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所以我非常感谢155、210艇老领导和老战友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6_ELgiczmH3ymQMfibLRuXMc2AyFSlsg.jpg)
/7_s71wveTHQOWw45kQ0XCTKGMaVQZF4Q.png)
/8_RqoFWooicOcgW6LiaWicFvIiaqAlFQ.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