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3-02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视频



第二章 航电班


五、航电兵徐冲
 


徐冲(1951.1.23~),江苏省海门市人。1969年2月入伍,1970年4月从陆军调入海军潜艇部队,曾任127潜艇航电兵。1973年4月到北海舰队财务集训队学习,1973年12月任北海舰队连云港五七干校供应科会计,1979年任海军旅顺基地财务处助理,1983年任海军403医院财务助理。1988年病退。2000年移交大连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中心。


关于徐冲,我有一个铭心刻骨的故事。
1971年三四月间,是个下午,我在艇上值更,艇值日是舰务军士长梁吉和。那天徐冲上艇维修潜望镜。03型潜艇的潜望镜在V指1战位后方,地板上有一个正方形的开口,装有两块折合地板,围绕潜望镜的圆柱,呈半月形。潜望镜升起时,要把两块地板掀开,潜望镜才能从地板下方升起来。潜望镜降下时,再把两块地板盖上,将圆柱型的镜筒卡在中间。
那天,徐冲上上下下地忙,不时把潜望镜升起来,降下去,反复试,也不知试什么。我坐在V指1的转椅上,闲着无聊,就一直盯着看潜望镜上上下下通过方形地板口的过程,有那么一瞬间,不知我的脑子出了什么问题(用时下的说法叫“脑残”),忽然把右脚伸过去,企图用脚把下降的潜望镜挡住(后来我把这种唐突的行为称作“螳臂挡车症”)。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啊”的一声惨叫,徐冲马上停止了正在操纵的液压手柄,如果潜望镜继续下行,我的右大脚趾可能就要断掉了。
“升!升!”我疼得呲牙咧嘴,一边做着手势一边喊道。徐冲马上把潜望镜升了起来。我一屁股坐到地板上,连忙脱鞋脱袜,这时我疼得眼泪已经流出来了。
我那天穿的是部队发的黑色圆口布鞋(也有人叫“老头鞋”)和部队发的黄色尼龙底线袜。鞋很结实,袜子也很结实,潜望镜把我的大脚趾盖都挤掉了,鞋和袜子都没破。我看见我的大脚趾盖已经脱落,只有一点点皮连着,鲜血很快从惨白的受伤处冒了出来。这时,艇值日梁吉和大约是听到我的惨叫声,嗵嗵嗵,从二舱蹿了过来,连忙用我的袜子把脚包上,又找来一块大抹布,迅速一缠,背起我就走。——暂时按下梁吉和不表,留到写他的时候再说。这里先说徐冲。
徐冲当时一定是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脸色苍白,手足无措,不知干什么好。我顾不上和他说什么。好像事后也没跟他说什么。回头想想,多亏了徐冲反应快,操作得当,否则后果难以预料。如果他停止动作慢,我就惨了;如果他该升的时候一紧张,操作反了,我也惨了。时过46年,在我写他的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欠他一个郑重的“谢谢”!


我的海军梦

我从小就喜欢军人,总觉得当兵扛枪保家卫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记得有一次,看到村里回家探亲的海军战士,我非常羡慕,产生了长大后也当海军的想法。如果当不了海军,当空军也行。
1968年年底,冬季征兵工作开始了,我报了名,可是在报名的第二天得到消息,这次招收的不是海军,也不是空军,而是陆军。去还是不去?在这个问题上我犹豫了好几天,最后决定还是去。就这样,1969年2月,我离开了家乡江苏海门应征入伍,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在新兵连集训数月后,分到某部六连,后来又调到兰州军区。当时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在心里对自己说:当兵就要当个好兵。
1970年初,在一次步兵夜间实弹射击中,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连第一名,受到了部队领导的表扬和嘉奖。
1970年夏天,我接到通知,单位推荐我去参加飞行员体检,我顺利通过体检和政审。我很高兴,觉得自己终于实现了儿时梦想。可是命运和我开了一个玩笑,两个月后接到通知,情况有变:不去航校了,去潜校。第二天,我们乘火车到达青岛,直接去了潜校。这时才知道我要成为潜艇兵了。
在潜校教导队集训数月后,我被分配到127潜艇航电班。
刚上艇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很神秘,充满好奇心,东看看西望望,什么也不懂。在教导队学习了三个月的航电知识,到了艇上,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冷万富班长看出我的心思,安慰我说:不懂就学呗!有什么困难找我。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冷班长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把航电专业知识传授给我。在冷班长的关怀帮助下,我的航电知识与实际操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终于能独立上岗了。
独立上岗后第一次出海,因为头天晚上没睡好觉,又一大早上艇去启动电罗经,睡眠不足,艇一出港我就晕船了。那天风有些大,潜艇在航道上航行时,上下颠簸很厉害,我晕得头昏脑胀,一直想吐,又吐不出来,难受极了。真没想到,当海军看着威风,却比当陆军苦多了。当陆军起码不晕船啊!
海军梦实现了,晕船关可怎么过呢?
我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想找个地方躺一会儿。我发现二舱的艇长室里面没人,心想,反正艇长不在,不如钻进去歇歇。也是晕船晕昏了头,连艇长室也敢进。如果是在清醒状态,借给我一胆也不敢啊!
我刚躺下大约一分钟,只听哗啦一声响,门开了,艇长张连忠出现在我眼前,把我吓了一跳。
艇长看了我一眼说:“起来,起来!你是不是晕船啊?”
我说:“是。”
艇长说:“当海军,就不能怕晕船。锻炼锻炼就好了。”
我当时不明白艇长说的“锻炼锻炼”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才搞明白,“锻炼锻炼”就是潜艇多在水上航行,少在水下航行。因为潜艇到了水下就不晃了,晕船的感觉就消失了。
我听老兵说,当海军,不晕船的人很少,在海上时间一长,慢慢就习惯了。
有几次出海,风浪很大,潜艇摇晃得很厉害,大家都恨不得潜艇钻到水下就不上来,可艇长偏偏不下潜,一直在水面上航行,大家都叫苦不迭。
不过这样折腾了几次之后,大家抗晕船的能力果然提高了。当时支队有十几条潜艇,127艇是出海最多的,官兵的军事技术也是最棒的,成长了很多干部,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骨干。支队组建新艇,127艇的战士去当班长,班长去当军士长,基本都是提升一级使用。后来我才明白过来,这也是张艇长带兵有方啊!
1972年秋天,我们艇去武昌造船厂接33型新艇,我没去,到舰队后勤部财务集训队学习,后来提干当了会计和助理员。我虽然在127艇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学到的东西很多,得到的锻炼很大。不论走到哪里,都把艇上的好作风带到了哪里。起码没有给老艇的领导和战友丢脸。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作为一名海军老兵,看到今天海军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但愿我们过去那些好的战斗作风,能够被年轻一代继续发扬下去。

33型潜艇模型(选自网络)


 
六、航电兵钟玉山
 


钟玉山(1954.4~),黑龙江省克东县人。1974年12月入伍,1975年10月毕业于海军潜艇学校(现海军潜艇学院),分配到青岛潜艇支队,曾任210潜艇航电兵。1979年退役,在黑龙江省克东县商业局工作。2014年退休。


钟玉山在210潜艇待的时间不长,大约半年多,然后就调到别的潜艇上去了。那时候潜艇部队的发展很快,每年都组建新艇。一组建新艇,就要从各个老艇上抽人。210潜艇是支队的先进艇,出海多,艇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比较高,所以从210潜艇抽调的技术骨干就特别多。钟玉山是新兵,虽然算不上技术骨干,但是起码比其他艇的同年兵出海要多些。有的艇,有的兵,服役期4年,该退役了,还没出过海。没有出过海的水兵,算什么水兵啊!和这种兵相比,钟玉山的水兵“资历”也够了。
因为钟玉山在210潜艇只待了半年多,而且专业不同,他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可他听说210潜艇要编书,他很想参加。和他同期的无线电兵房德成问我行不行,我说行啊!凡是在本艇工作的战友,都可以在这本书中留下一个“脚印”。
钟玉山按照本书体例的要求,发来了照片、简历和文章。只是文章有点短,真的就像一行“脚印”了。


难忘的战友情
钟玉山

1975年11月,我来到青岛潜艇支队。初次登上码头,看到蓝色的海面上,停泊着深灰色的潜艇,心情非常激动。210潜艇的领导和战友们热情地欢迎我们这批新兵的到来。
艇长张连忠中等身材,目光炯炯,神情威严。见到我们这些新兵,他详细询问了我们的家庭情况,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在艇上要向老兵学习,努力刻苦,尽快学好专业知识,做一名合格的潜艇兵。”
艇长的话,我们记在了心里,也成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时我们航电班的班长是沈全法,他和善亲切,生活上,手把手教我整理内务;业务上,他言传身教,带我保养机械,和我一起走线路图,排除故障,他把多年积累的业务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我。
记得有一次,我到舰桥上保养潜望镜,不小心,脚下一滑,从上面掉了下来,眉骨划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沈班长背我去卫生队处理包扎伤口。在休息的几天里,他又帮我打病号饭,又帮我洗衣服……照顾的无微不至,令我感动。
老班长,是你教我知识,伴我成长,成为我潜艇生涯中难得的好老师、好兄长。
青春时期的亲密战友,一生一世的兄弟情谊,让我终生难忘。
 

   钟玉山在舰桥上


七、航电兵刘守银
 


刘守银(1957.2.10~),安徽省芜湖市人。1976年1月入伍,在海军潜艇学校学习,1976年11月任210潜艇航电兵;1978年8月入潜艇学院航海长班学习,1982年9月任218潜艇航海长;1986年4月任北海舰队司令部军训处组织计划参谋、潜艇科科长。1999年10月退休。



刘守银上艇的时候,我已经到支队政治部当干事了,虽然后来我经常回艇玩儿,因为不是一个专业,可能见过面,却印象不深。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看到刘守银年轻时候的照片,隐隐约约有点印象。下面是他当时为纪念册写的文章《第一次出海训练》。本书中有多人写到“第一次出海”的故事,可见“第一次出海”留给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想,这就如同“大姑娘上轿”,从此身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姑娘把自己交给丈夫,变成了媳妇;小伙儿把自己交给大海,变成了水兵。


第一次出海训练
刘守银

我在210潜艇工作时间不长,不到两年。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第一次出海训练。
记得刚上艇没有几天,班长赵景学通知我,明天出海。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随之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工作。出海那天早晨,我们提前5个小时上艇启动电罗经,检查各种导航设备的运行情况。心想,一定要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随着离码头的警报拉响,潜艇在微微的西北风吹拂下,昂首离开码头,驶出大港,来到预定的训练海区。训练开始前,王学芳政委作了简单的动员,之后,潜艇在王忠和艇长的指挥下,开始训练。各种口令通过三舱,传达到每一个舱室,潜艇在各个岗位的协同下进行了下潜、上浮、动力转换、更次转换、舷外救生、紧急浮起等科目的训练。训练正酣之时,风力渐大,海面开始不平静,潜艇在水面航行,左右摇晃达15度左右,有的新同志开始晕船,我也有些发晕,并出现了阵阵恶心的感觉,这时真想找个地方好好躺一会儿,但看到战友们激昂的战斗热情,想到导航仪器的重要性,便顾不得身体的不适,振作精神,认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心想,就是再难受,也要保证任务的完成。
第一次出海训练,全艇团结一致的战斗气氛,相互关怀的友好氛围,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210艇工作期间,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时段,使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这段时间里,我先后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先进战士”,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经组织推荐和文化考试,考入潜艇学院第十三期航海观通长班。学习四年毕业后,成了一名部队的基层干部。
借这个机会,我要向关心、爱护我的老首长、老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在210艇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