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视频/2_9CibxcupENtdxDwh3QTXrpajXmjgOQ.png)
陈献彩(1947.10.15~2015.12.9),浙江省瑞安县人。1965年10月入伍,在海军北海舰队训练团学习。1966年5月,分配到北海舰队127潜艇无线电班,任无线电兵、无线电班长。1970年12月退伍后,历任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县莘塍派出所民警,瑞安市公安局沙园边防派出所副所长,瑞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队长、队长,瑞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1993年5月以后,历任温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温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调研员。2008年退休。2015年12月9日去世,享年68岁。/3_IZVic9BhowQhOUVjrjgKyQXyVh86oA.png)
我上艇时,陈献彩是无线电班班长,相处了一年多,他就退役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活跃,特别喜欢笑,在艇上人缘很好。我们潜艇兵,一上艇就会发一个大帆布包,好装东西。我看见有人使用皮箱,也想买一个,可是青岛没有。1969年底,陈班长要休假,我就问他能不能从上海带一个回来,他说行。他休假回来,还真的给我买了一个皮箱扛回来了。那么大的箱子,他一路上得费多大的劲啊!我当时感动得连声说:谢谢,谢谢!一个新兵蛋子托的事,他都这么认真,可以看出他的为人。陈献彩吃鱼有一绝,一条青鱼、刀鱼或黄鱼什么不太大的鱼,他入口嘴巴动一动,吞下的是鱼肉,吐出的是整个鱼骨架。开始我们还不相信,吃鱼时送两条鱼请他演示,他果然厉害!我们看得瞠目结舌,至今难忘,历历在目。陈献彩退役之后,很长时间没有他的消息。大约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约我见面。好像是温州市的一家皮鞋企业在北京搞活动,他邀我去看看,后来他还送给我一双皮鞋。这时我才知道,他到地方以后干得不错,从公安派出所民警干起,一直干到公安局局长。他是通过张司令的秘书找到我的。从此,我们的联系就比较多了。几乎他每次来北京都会给我打电话,或者我们一起去看张司令,或者我去宾馆看他。陈献彩和陈再恒关系比较好。1997年张司令退下来以后,有一段时间,陈献彩和陈再恒每年至少结伴到北京看望张司令一次。他们分别从温州和青岛出发,在首都机场会合,然后一起进城看望张司令。有时他们会在北京住一晚,有时一晚都不住。之后一起到首都机场,分别飞回各自所在的城市。2008年,陈献彩来北京出差,我陪陈献彩一起去看望张司令。闲聊中,张司令问起老艇上的某某人在哪里,某某人有没有联系。有的人我们知道,有的人我们不知道。从张司令家出来,我对陈献彩说:咱们搞一本老艇战友通讯录吧!他表示赞同,并表示他负责印刷经费。后经张司令同意,我们共同策划出版了老艇纪念册《大海深处的青春航迹》。陈献彩为纪念册写的文章是《老艇长鼓励我成长》。从文中可以看出,张司令对他还是很关注的。/4_y7Qwsm9CXB5ZbWAt17emlBw4JialXw.png)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离开潜艇部队已经有三十多年了。1966年5月,我从北海舰队训练团分配到127潜艇当无线电兵。我们的艇长是张连忠,当时他35岁,而我只有18岁,是艇上年纪最小的水兵,在他面前,我显得很幼稚。张艇长个子不高,两眼炯炯有神,不怒自威。他对部队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很多人都怕他。但是我并不觉得他怎么可怕,这也许是和他接触比较多有关系。我的战位在二舱,只要一出海,就会经常和艇长打交道。二舱是潜艇上的“军官舱”,除了报务室,还有艇长室、政委室和会议室。会议室只有一张多功能桌子,吃饭的时候是饭桌,开会的时候是会议桌,如果有病人需要手术,那就是一张手术台。因为艇长住在二舱,要在这里吃饭、开会,我和他见面的机会自然要比别人多。他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也很关心。记得我上艇后不久的一个星期天,内务值班的同志通知我,让我到艇部去,艇长有事找我。我当时惊了一下:艇长找我啥事?我马上穿好衣服,来到艇部,敲门喊“报告”。听见艇长说“进来”,我推门而入。只见张艇长站起来对我说:小陈,坐吧坐吧。然后问我,什么地方人,家里情况怎样,上艇后感觉如何等等。我这才知道艇长找我是谈谈心。艇长勉励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团结同志,尽快掌握军事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文化水平,做一名政治坚定、军事过硬的好战士。当时我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不辜负首长的希望,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一次,我们艇执行远航任务,潜艇离开码头以后,疾速驶向茫茫大海。那天海上风浪很大,潜艇在风浪中剧烈地左右摇晃。我开始头晕、出汗、呕吐、站立不稳,无线电室的信号也时强时弱。就在这时,军士长让我做好准备,要给舰队发一份电报。当时张艇长正在二舱,他看出我的表情有些紧张,就和蔼地对我说:“小陈,别紧张,慢慢来。”作为刚上艇不久、技术又不熟练的新兵,得到艇长的安慰和鼓励,使我增强了信心和勇气,晕船的程度似乎也有些降低。我集中精力,“嘀—嘀嘀—嘀嘀”一口气把报文准确无误地发了出去,军士长很满意,我自己心里也非常高兴。潜艇很快到达下潜海域,一阵急促的“战斗警报”的铃声响起来,所有人员各就各位,所有密封舱口关闭,水柜开始注水,潜艇缓缓地潜入大海深处。潜艇远航的时候,为了隐蔽很少浮出海面,长时间见不到阳光。潜艇水兵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晒一下太阳,吸一口新鲜空气。要当好一名潜艇兵,体验潜艇远航时的水下生活,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在127艇服役期间,多次参加这样的远航。因为我们艇是战备值班艇,出海多,在航时间长。张艇长他以高超的军事技能指挥潜艇,多次圆满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重大任务。他那种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教育着我。在张艇长的关心帮助下,我积极工作,团结同志,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了无线电班长。1971年2月退役时,艇长通过政治部陈再恒干事做我的工作,希望我留在部队继续干。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还是退役回到老家浙江瑞安。我在部队服役时间虽然不长,但从部队首长和战友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成为我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我经常想,假如没有那段在127艇服役的时光,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从部队退役以后,从一个普通派出所民警干起,一直成长为一个地级市的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支队的支队长,其中有我个人的努力,也有老首长的关心帮助。再次见到张艇长是在1993年,那时我已经离开部队二十多年,他已调到北京任海军司令员。那天,我打电话给他,说我到北京出差,想去见见他。张司令显得很开心,说来吧来吧。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哨兵向他通报说我来了,他竟徒步走到海军司令部大院门口,亲自来接我。我愣在那里,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形容。他有力地握住我的手,一股暖流迅速涌遍我的全身。后来在聊天过程中我才知道,我到地方工作以后,张司令一直很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曾多次派人来找过我,可惜一直没有找到。1994年,张司令到东海舰队视察工作,来到温州,他专门约见了温州市委一班人。我当时是温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也被召去了。他特地向市委领导介绍我在部队的表现,竖起大拇指说:“温州人民给部队送了一个好兵!”很长时间,老艇长的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我不能辜负了老艇长对我的期望啊!现在,我已经退休,离开了领导岗位,但是,我的人生道路还很长,我要永远做一个“好兵”!/5_zBe2rMMyB3aZxxItlic2k9qZnSoUZw.png)
/6_JOygoHFVdsPFor86BBsD5SNYBOMcBA.png)
武双锁(1952.2~),河南省中牟县人。1969年12月入伍,曾任127、155潜艇无线电兵、210潜艇无线电班长。1977年3月退役。/7_IZVic9BhowQhOUVjrjgKyQXyVh86oA.png)
武双锁和我是同年兵,印象中,很憨厚的一个人。他的河南口音很重,除此之外,想不起来他有什么故事。从2008年开始,我多次寻找他,都没有找到,这次是雷达班的河南兵田华忠把他“挖”出来的。2017年11月初,老艇战友在青岛聚会,他来了。40多年不见,他已满脸沧桑。但是那尘封在内心深处的战友之情,仍然浓烈,见了面,亲切得不行不行的。有人说,这种感情只有在潜艇上一起战斗过的人才有。我想是的。毕竟我们曾经在一个“罐头”状的潜艇里同舟共济,生死与共啊!/8_y7Qwsm9CXB5ZbWAt17emlBw4JialXw.png)
1970年1月,我从新兵连分到127潜艇当无线电兵。为了教育新兵和其他艇员不忘过去苦,艇党支部决定,吃忆苦饭,进行忆苦思甜教育。那天,内务艇值日把全体艇员带到餐厅,大家刚要端碗吃饭,忽听张连忠艇长喊了一声:“停一下!”大家不知道怎么回事,都把目光投向他。这时只听他说:“哪有这样吃忆苦饭的?”那天的忆苦饭是炼油渣炒豆腐渣。豆腐渣是从基地豆腐房弄来的,炼油渣是伙房把肥肉炼了油以后剩下的渣渣。当时我想,炼油渣炒豆腐渣一定很好吃,确实不能算是忆苦饭。我听到张艇长说:“这能叫忆苦饭吗?过去哪有这样好吃的东西?这不叫忆苦饭,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张艇长让炊事班把大家盛到碗里的豆腐渣收到一起,拿到伙房重新做。新的忆苦饭是这样做的:把豆腐渣倒进锅里,然后加醋,重新再炒一次。豆腐渣加了醋,又涩又酸,吃在嘴里难以下咽,大家都说不好吃。张艇长说:“解放前劳苦大众连豆腐渣都吃不上。穷人吃的苦,受的罪,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只有不忘记过去苦,才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顿忆苦饭,让我感慨万千。当天晚上,我辗转反辙难以入睡。岂止是以前生活苦,就是眼下农村也很穷,我们家乡的条件差,温饱还没有得到解决。我当上了潜艇兵,吃得好,穿得好,但不能忘本啊!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听党的话,服从领导,团结战友,努力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军人,保卫好祖国的海疆,让党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在部队服役的那几年,我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吃苦耐劳,为潜艇部队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9_ELgiczmH3ymQMfibLRuXMc2AyFSlsg.jpg)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