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5)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3-07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视频



第二章  无线电班


九、无线电兵李军


李军(1955.8.17~),湖北省武汉市人。1970年12月入伍,曾任127潜艇无线电兵。1971年11月调到海军203导弹快艇大队66号艇任通讯班长。1975年3月退伍。
 


从李军的简历中可以看出,他在127艇的时间并不长,那是因为“林彪事件”之后,“潜艇事业大发展”的口号不喊了,很多人被调离潜艇部队,他是其中之一。但是他把曾经在127潜艇上工作的这段经历看得很重。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他不知从哪得到消息,主动和我联系,并写了一篇文章《误会》。他对老艇的这份感情令人感动。2013年,我为撰写航母“辽宁舰”的报告文学,到武汉采访,还特地约他和另外几位从潜艇支队其他艇转业的战友一起吃了一顿饭。从潜艇上出来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潜艇兵。



参军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当的是海军,而且还是潜艇兵!初到部队,心中急切地盼着要看看潜艇到底是个啥样子。但是,每个人的行动都必须服从部队的统一安排,不能随便乱跑。在经过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和五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之后,我终于要到潜艇上去工作了。当我们坐着卡车一路颠簸着来到潜艇码头时,个个显得兴奋无比。我们所见到的一切,既陌生又新奇。大海是那样的湛蓝、清澈,浪尖上的水珠如珍珠般闪亮,习习的海风带来阵阵凉意,其中还夹杂着淡淡的腥味;港湾中白翅、灰尾、红嘴的海鸥成群结队,翩翩起舞;灰鲸般的潜艇静静地靠泊在码头边,艇上鲜艳的“八一”军旗迎风飘扬,猎猎作响;远处传来《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歌声,使人心情激动,倍感骄傲和自豪。
初到艇上,受到部门领导和老兵的热烈欢迎,班长为我安排床铺,老兵帮我整理内务,让我亲身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友爱和温暖。全艇人员都住在一个大寝室里,有100多人。后来才知道,当时说是要“潜艇事业大发展”,每条艇都有两套人马,其中许多同志都是从其他的军兵种调来的,如我们无线电的江苏籍战士小韩,是从海军航空兵的气象站调来的;河南籍战士小杨是从陆军部队调来的。
安顿下来以后,听老兵说起艇上的趣闻逸事,我知道了艇长张连忠有个外号叫“老阴天”,说是很少见到艇长笑过,他一天到晚总是绷着个脸,一副严肃的样子。老兵吓唬我说,一旦你在工作中出了差错,让他知道了,可就够你喝一壶的了。从老兵的口中我还听说,艇长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的,参加过很多战斗,还立过战功呢!他不但自己的操艇技术好,而且对各部门各战位的要求非常严格,我们127艇还是海军的先进单位呢!
在我听了艇长的这些传奇故事后,我就非常想见见艇长,看他是个什么样子。我在自己的心中描绘了一个艇长的形象:高高的个头,黝黑的脸庞,并长满了胳腮胡子,体格健壮,声音宏亮……结果,我按照这个形象去寻找艇长,弄出了一场大笑话!
中午,大家从艇上回到宿舍,抓紧时间洗漱换好服装,然后在宿舍外等着排队去食堂吃午饭。我和班里的小武在树下聊天,抬头看见一个如我想象中的艇长模样的人,正站在那儿严肃地看着什么,只是肚皮稍微大了点。我赶紧指着那人问小武:那是不是“老阴天”?可是,不管我怎么问,小武就是不回答,还一个劲儿的朝我挤眼睛,向我身后呶呶嘴。我没明白他什么意思,心想:小武今天这是怎么了?我正要问他出了什么毛病?只见军士长和班长走过来,我赶紧拉着军士长问:那人是不是艇长?军士长看了那人一眼,轻声地说:那是副艇长,艇长就在你身后嘛。我赶紧回头寻找,只见离我两三步远的树下,站着一位个子不高的老同志,他着装整齐,脚穿一双圆口布鞋,棕褐色的脸庞上有几道浅浅的细纹,他就是艇长?我用惊呀的口气问军士长:你弄错了吧!军士长瞪我一眼,那意思分明是说:你真是个新兵蛋子!连谁是艇长还不知道?
集合吃饭的哨子响了,军士长赶紧推了我一把,让我快去排队。当我再回头看艇长时,只见他面无表情地走到队列的末尾。
这下我可傻了眼。我从小是在军营里长大,见过很多高级首长,怎么也不至于把部队里的首长搞错啊!这下可好,竟敢当着艇长的面叫他的外号,将来还不得给我小鞋穿啊!我有点心烦意乱,稀里糊涂地就随队伍来到饭堂,吃饭的时候还在想心事,午饭吃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吃完饭回宿舍的路上,我看见很多人都回头看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了,大家说什么话的都有,羞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心里暗想,得找个机会和艇长解释一下,以消除不良印象。几天之后,机会终于来了。潜艇出海,我也去了。我们无线电室在二舱。二舱是军官舱,艇长室、政委室都在二舱。我想趁中午吃饭时,找个机会……
中午吃饭时,只见艇长手里拿着两盒罐头从三舱走来,他从无线电门口经过,我赶紧立正,行注目礼。刚要开口道歉,就只见艇长挥手张罗大家吃饭,并说今天中午有凤尾鱼罐头吃。我抓紧准备餐具,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开饭时,人很多,我只顾埋头吃饭,不敢抬头。不多会儿,艇长问我叫什么名字,是从什么地方入伍的,又问我晕不晕船,生活习不习惯,专业技术掌握得怎样,等等。最后还教了我一个克服晕船的方法,那可是“独门绝技”啊!那就是:越晕船就越要坚守岗位!要站着工作,千万不能躺下,一旦躺下就完蛋了,永远也练不出来了,更不用说成为一名优秀的水兵了。
经过这次谈话,使我对艇长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印象,让我悬在心上的石头落了地。
我觉得,艇长并没有像老兵们所传说的那样像个“凶神恶煞”,他更像个严谨和蔼的长辈。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我离开127艇之后发生的事情。
1971年11月,根据海军建设的需要,我和支队的一部分同年入伍的战友离开了五号码头,调到新组建的快艇部队工作。1972年秋,127艇的原班人马到武汉接新艇,艇长还特地让我们部门的战友到我家看望。我虽然已经离开127艇一年了,可艇长还没有忘记我这个曾经在127艇工作过的战士。
此后,每当我有机会到青岛执行任务或者出差,都要安排时间回码头看看,那里是我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啊!每次我回部队时,总能与张艇长不期而遇,每次他都会仔细地询问我到新部队后的情况。当他得知我们这些从127艇出去的同志,都表现很好时,就高兴地笑了,再也不是当年老兵说的那个“老阴天”。
艇长还语重心长地叮嘱我,要继承和发扬老部队的光荣传统,要和大家搞好团结,为海军事业多做贡献。这些情景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终生难忘。
 


十一、无线电兵房德成

 
房德成(1954.9~),辽宁凤城市(原凤城县)人。1974年12月入伍,1975年10月毕业于海军潜艇学校(现海军潜艇学院),分配到青岛潜艇支队,任210潜艇无线电兵。1976年3月调218潜艇,任无线电兵、无线电班长、无线电军士长。1984年转业,任丹东市振兴区帽盔山办事处工业总厂副厂长、工业公司副经理、商服公司副经理兼劳资员、办事处办公室副主任兼文书、振兴区监察局举报中心科员、主任、纪委信访室主任等。2015年退休。


说起来房德成还是我的丹东老乡,凤城县归丹东管辖,当年我父亲所在的部队就在凤城县驻扎,我经常到那里去。但是对于房德成这个老乡,我却印象不深。原因是他当兵晚,上艇时间不长就调走了。
因为他是丹东老乡,我让蔡立国找他,一直没找到。我在微信群里给蔡立国的留言,被远在河南郑州的田华忠看到了,他说他知道房德成在哪,10月份还在广州见过他。于是田华忠很快就和房德成联系上了。2016年的最后一天夜里,我接到了房德成的电话。他按照我的要求发来照片和简历。一看照片,总算把名字和人对上号了。40年,经历的事情太多,再加上年纪大了,记忆力真是不如从前了。
这一次,他为寻找陶桂官立了大功。真要好好谢谢他!
房德成应我之约,为本书写来一篇短文《上艇第一天》。人们总是对“第一”次经历的事情记忆犹新。


上艇第一天
房德成

1975年11月初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个同年入伍的战友来到210潜艇。盼望己久的潜艇生活开始了,我们都高兴极了。可是,当天晚上就被艇领导批评了一回,这件事使我印象深刻。
那天晚上,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罗马尼亚故事影片《巴布什卡历险记》,由于该片还没有演完就到熄灯时间了,张连忠艇长开门进来说了一声:“把电视关了!”之后就离开了。
咱们艇的电视是关了,可楼上别的艇还在继续看电视,也是在看这部电影,隐隐约约听到电影的声音,心里直痒痒。当时我们几个新兵也没考虑那么多,以为晚点睡觉没什么,就悄悄下床,到楼上去“蹭”别艇的电视看,一直看到电影结束。
下楼时,我们看到艇长和政委正在楼梯口严肃地等着我们。看到这个阵势,我们知道坏事了,硬着头皮轻轻走下楼梯。正要进寝室,被艇长叫住了,他说:“你们不是不想睡觉么?就在外面站着吧!”然后他就和政委一起走进艇部。
我们一共四五个人,都是新兵,没经过这种事,心里有些慌,谁也不敢乱动,就那么规规矩矩地站在大寝室门口。过了大约10多分钟,艇长出来对我们说:“明天每人写份检查,都回去吧!”
我们如释重负,赶紧回屋爬上床。我躺在床上,老半天没睡着,翻来覆去想了很多,刚上艇就出这种洋相,太不应该了!另外也不知道这个检查怎么写,如何才能度过这一关呢?这天晚上我没睡好觉,天还没亮我就起床,想表现好点,准备打扫卫生。当时值更的是位老兵,他拦住我说:“还不到起床时间,你回去吧,打扫卫生是轮班的,不是你们班,起床后要出操。”
想表现,又没机会,我心里有点六神无主。后来艇长召集我们几个新兵谈话,他说:“考虑到你们是刚上艇的新兵,检讨就不用写了,但是你们要记住:你们是兵,是战士,不是老百姓!”
从此,我记住了这句话。对我以后的成长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
后来,我听其他艇的战友说210艇管理严格,是出了名的。我想,210艇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军人,很大程度与“严”字有一定关系吧!
我虽然在210潜艇时间不长,但210潜艇是我走上战斗生活的第一站,210潜艇的领导和战友们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我的关心教育和战友们的情谊是最宝贵的。我非常怀念在210潜艇度过的那段紧张、严肃、活泼的时光。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1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2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1)
2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2)
2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4)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