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视频第三章 二三部门
/3_Jon5ZNhOg2buTsj28EicfxV7U3nNgA.png)
刘曰忠(1943年2月~),山东省乳山县人,1963年7月考入海军工程学院(现海军工程大学),后转入潜艇学校(现海军潜艇学院),1968年5月从潜校通科部门长班毕业,曾任127潜艇、155潜艇、210潜艇、217潜艇二三部门长,1979年1月任潜艇学校数学教员,1980年8月到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结业后任潜艇学院本科班高等数学课教员(副团职)。1988年7月转业,曾任青岛市市司法局副处长、正处级调研员。2003年退休。/4_IZVic9BhowQhOUVjrjgKyQXyVh86oA.png)
我上艇的时候,刘曰忠是二三部门的三位部门长之一。他平时话不多,也没见他大声豪气地说过话。三个部门长当中他资历最浅,给我的印象,他总是显得很谦虚的样子。后来他调到别的艇上去了,我对他的了解就更少了。不过我一直记着他,2008年曾找过他,没找到。我知道他就在青岛,但他调到潜艇学院以后和老艇的人联系不多,因此没找到他的电话。那时大家都忙,也没下功夫去找。2017年11月初,老艇战友在青岛聚会,曲昭阳找到他,并邀请他参加了聚会。他年轻的时候长得眉清目秀,70多岁了,仍然是一枚“老帅锅”。那次聚会之后,我委托曲昭阳约他为本书写篇稿子,他很快就写来了。文章虽不长,却体现了一种态度,那就是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在此,我要向他表示感谢。/5_y7Qwsm9CXB5ZbWAt17emlBw4JialXw.png)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潜艇,都比较老旧,五年一大修,三年一小修。平时也是月检修,周维修,日保养。总之,要保持艇上的机器仪表武器装备的完好。我们127潜艇,是支队在航率最高的潜艇,很多重要的任务,上级都交给我们艇去完成。我那时年轻,和同龄的士兵一样,为了争取进步,按党组织和领导的要求,不怕苦,不怕累,奋不顾身地投入到艰苦的劳动中。刮铁锈、打风沙、涂油漆、钻水柜、爬发射管、演练发射器空放、拆卸及安装各种机械,都是在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巨大的噪音、气压急剧升降的环境下工作。为了配合国家生产潜艇上用的氧气再生药板,我还做过一次人体试验:一个人关在狭小的密封空间里,使用两天国产再生药板,测得各种数据,供科研人员参考。潜艇水线下的船体以及水柜内的防锈油漆都是有毒的。艇员到速潜水柜里涂油漆,为防止中毒,就要有人在水柜的口盖处,用气管往水柜里吹送空气,同时要注意看着里面的人是否中毒了。因为水柜盖口不大,而且只有一个,吹进去的空气,带着油漆毒气还要从盖口处出来,致使在口盖处监看的人吸到很多毒气而晕倒。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还讥笑说:“人家在水柜里干活的都没事,他在外面光看着不干活还能晕倒。”回想当初年轻时,那些苦和累的日子,都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如今,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年轻时的付出,我无怨无悔,感到骄傲和自豪。/6_zBe2rMMyB3aZxxItlic2k9qZnSoUZw.png)
/7_lGdia0twVoJeAyS5HCgfLJBlFYZnRA.png)
王秉祥(1944.12.16~),山东省荣成县人。1963年8月入伍,1964年9月从潜艇士兵学校毕业,分配到北海舰队112潜艇任鱼雷兵,1965年调127潜艇任鱼雷兵,1968年任鱼雷班长,1969年任鱼雷军士长,1972年任155潜艇二三部门长,1976年任210潜艇副长,1980年任210潜艇艇长。1985年底转业。1986年3月任青岛医药总公司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站科长、党支部书记等职。2004年退休。/8_IZVic9BhowQhOUVjrjgKyQXyVh86oA.png)
当年的王秉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爱笑,二是爱吃糖。至于爱吃糖,那绝对是全艇第一。那时我们潜灶伙食费是每天2元,陆勤伙食费是每天0.45元。我们经常发水果和糖果,水果主要是苹果、梨子、香蕉、橘子等,糖果主要是水果糖、椰子糖、高粱饴、绿豆饴、花生酥糖、大白兔奶糖等。说实话,水果和糖果都吃不完,经常有在陆勤工作的老乡来帮着吃,能保存的罐头、糖果会保存起来,等休假的时候带回家。令人吃惊的是,王秉祥的糖果经常不够吃。他的兜里总是揣着糖,休息时间,他的嘴几乎总是在动。别人吃糖都是含着吃,他则是嚼着吃,水果糖他能嚼得咯嘣咯嘣响。那时候似乎也不像现在得糖尿病的人那么多。也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得糖尿病。爱吃糖的人,生活一定充满了甜蜜感,因此也就爱笑。我的解释是否合乎逻辑?王秉祥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吃臭鸭蛋。也许是他像别人喜欢吃臭豆腐一样,闻着臭,吃起来香。王秉祥的外号叫“雷头”,不知是怎么得来的。当时他是鱼雷军士长,是鱼雷班的头儿,是因为这个被叫作“雷头”的,还是另有原因,我就说不清了,那会儿也没想要寻根求源。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王秉祥应约写了一篇文章《装雷》,讲述了他作为“雷头”的一段记忆。/9_y7Qwsm9CXB5ZbWAt17emlBw4JialXw.png)
我从当鱼雷兵到当二三部门长,一共干了十几年。我们鱼水雷部门的任务,平时主要是装雷卸雷,鱼雷攻击的时候发射鱼雷。十几年中,不知装卸了多少鱼雷。自从我成为张连忠艇长的部下之后,从127到155、210,我们艇是战备值班艇,出海训练多,装卸鱼雷的数量也要比别的艇多。对我们二三部门来说,装卸鱼雷是一项比较苦、比较累、比较脏的工作。因为是露天作业,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冷。一年四季,不管是什么季节,每一次装卸鱼雷,张连忠艇长总是亲临现场,帮助我们总结经验,直到装雷或者卸雷结束才离开。由于我们艇常年担任战备值班,发射管里和备用鱼雷架上,常年都是鱼雷满装。再加上经常参加海军、舰队组织的各项演习,要打操练鱼雷,我们装雷卸雷已成家常便饭,装卸鱼雷的速度也不断加快。有人专门统计过,我们曾达到平均15分钟装卸一条鱼雷的水平,创造了支队装卸鱼雷最快的纪录。经验是总结出来的,速度是操练出来的。我们在老艇长张连忠的带领下,执行了很多重要任务,创造了很多优异成绩。这些经历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退休以后,每当我想起过去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会心潮难平。有时在梦中也会出现一条条银光闪耀的鱼雷,被吊车高高吊起,然后缓缓装进发射管的情景……/10_ELgiczmH3ymQMfibLRuXMc2AyFSlsg.jpg)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