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3)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3-13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视频


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


五、鱼雷兵王克安
 
王克安(1950.12~),辽宁省丹东市人。196912月入伍,曾在127155210潜艇任防化兵。1976年退役,任丹东市公安局二科科员;1979年至1991年任丹东市公安局振安分局二科科员、副科长、科长;1991年至1997年任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副镇长;1997年为丹东市公安局一级警督。2010年退休。


王克安也是我同期入伍的丹东老乡,他的专业是防化兵,生活在鱼雷班,实际上就当鱼雷兵使用。他的个子很高,篮球打得很好,是艇上篮球队的主力。当时艇篮球队的主力有童志(1968年入伍的雷达兵)、柳忠山(1968年入伍的声纳兵)、李万祥(1969年入伍的电工兵)等。我年轻时也喜欢打篮球,但是水平和王克安他们那一拨人比,差远了,只能当当替补。后来王克安他们那一拨主力队员都退役了或者调走了,才把我等推到前台,属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王克安乒乓球打得也很好,也是艇乒乓队的主力。当时艇乒乓球队除了王克安,还有孙鲁宁、岑绍连等,他们经常在支队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拿冠军。我记得他曾代表支队参加过舰队组织的乒乓球比赛。当时支队还有一位乒乓球水平较高的选手,就是后来的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孙建国。
王克安退役后,在丹东地区仍然很活跃。丹东很小,很多人知道他。我们虽然联系不多,但是有关他的消息,会不断传到我的耳朵中来。
201610月,孙鲁宁和岑绍连得知我要回丹东,并要约王克安等战友小聚,他们委托我向王克安下了“战书”,希望找机会各带一支乒乓球队,在某地进行一场友谊赛。我已正式向王克安进行转达,王克安痛快表示迎战。我真想看看40多年以后,这帮年近“古稀之年”的老将们的“厮杀”,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王克安应我之约写了一篇文章《怀念潜艇生活的时光》。其实,他所怀念的,都是些苦日子。我曾奇怪,苦难居然也会被人怀念。细细一品,才发现,他怀念的不是苦难,而是青春。


怀念潜艇生活的时光
王克安

离开部队已经30多年了,每每回想起在部队的日日夜夜,总是使我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在我已经度过的人生经历中,部队服役的时间长度还不到五分之一,那几年的军旅生涯居然对我的情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越来越强烈,是我过去没有想到的。真是匪夷所思。
经过认真的思考,几个词汇从脑海里跳跃出来:青春……大海……潜艇……特种兵……
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是的,青春是浪漫的,大海是壮阔的,潜艇是神秘的,特种兵是自豪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把这些内容组合在一个时间段里尽情感受的人,毕竟不多。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我在青春焕发的年纪走向大海,登上了潜艇,成为一名海军特种兵,心中非常自豪。每一名新兵,都渴望出海,亲身感受一下潜艇水兵的滋味。不过,真正的海上生活并不浪漫。
那天,我随着其他老同志一起登上潜艇。我是鱼雷兵,战位在7舱。潜艇内的各种仪表仪器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刚开始,潜艇出港在水面航行,风平浪静,潜艇一点都不晃。我的感觉很特别,有些兴奋,又有些不安。兴奋的是,我已经是一名光荣的潜艇兵了。不安的是,我会不会晕船呢?以前我从来没坐过船,不知道自己的平衡机能到底怎样。我只是听老兵说,晕船的滋味很难受。
没晕船的时候,我高兴地在舱里来回走动,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有个老兵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傻。过了不久,海上风浪渐渐增大,潜艇开始左右摇晃,我感到自己的脑袋有些发晕了,胃也不停地翻腾起来,几次想吐。我想这就是所谓晕船的感觉吧?开始我还忍着,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抱着脏物桶呕吐起来。天那!晕船的滋味太难受了!再后来,吐得胃里空了,没东西可吐了,我就像死狗一样躺在地板上一动不动,昏睡过去。这在潜艇上是绝对不允许的。
朦胧中,7舱的防水门打开了,进来一个人,是艇长张连忠。鱼雷军士长和其他老兵都站起来了,我也想站起来,可是我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熊,张连忠看看我,这位以严厉而著称的艇长,居然没有发火,有点无可奈何地走了。大约因为我是一名新兵,他才宽大为怀的吧。
我虽然在海上是狗熊,但是一到了陆地上,我还是很活跃的,可以说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有体育专长,篮球、排球、乒乓球都打得比较好,曾经在潜艇支队举行的各种球类比赛中有过上乘的表现,为我们艇上争得了荣誉。我还和孙鲁宁、岑绍连一起,为本艇拿过乒乓球团体冠军呢!
但是我一直晕船很厉害,像我这样的人,是不适合长期在海上工作的。因此在服役期满之后就退役了。
几年的部队生活,有痛苦,有欢乐,一起成为青春的记忆,被我尘封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青春的记忆变得越来越纯,痛苦的不再痛苦,欢乐的更加欢乐。尤其是老艇长张连忠当上了海军司令,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他,我的关于青春……大海……潜艇……特种兵……的记忆渐渐苏醒,成为我和同事、朋友常说的话题,一种曾经当过潜艇兵的自豪感也油然而升。我想,这个话题,我还会继续说下去,一直说到老……


六、鱼雷兵苏功国
 

苏功国(1952.11.19~),湖北省随州市(原随县)人。197012月入伍,曾任127潜艇鱼雷兵。退役后回乡务农。


苏功国在他们那一批同年兵中,属于形象比较端正的。要个儿有个儿,要盘儿有盘儿。就是说话湖北口音比较重,别人常常听不懂。都说“湖北佬,九头鸟”,意思是说湖北人心眼儿多,鬼精鬼精的,但在苏功国身上,好像这一特点不是很突出。他干活肯下力气,为人也比较实诚。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毕竟不在一个部门,对他的了解有限。
不过,王连石说的一件事,似乎可以佐证我的观点。
据王连石回忆:
我和小苏有一个故事,我记忆犹新,我也很感动。记得有一次,我们127艇在装卸码头装鱼雷,后来移到三号浮码头。我骑个三轮车,跟小苏俩带着捆绑工具和一个鱼雷架,准备送到挺上。当时正好是低潮,浮码头那个引桥的坡度非常大。按说我应该下来推着三轮车走,可是那时也不知怎么想的,现在想想那时候还是年轻不懂事儿啊,干事全凭一股冲劲儿。我没下车,小苏坐在车后面。三轮车上了引桥,斜坡太大,我刹不住闸了,小苏连忙跳下来,在后面用手拽着三轮车,也没能拽住它,跟着三轮车往下跑,我一看不行啊!我就照着那个双系柱撞上去了,把车翻在那个码头上。要不是他及时出手,在后面拽一下,降低了三轮车下冲的速度,我可能就直接冲海里去了。后来发现,小苏的右手手指都变形儿。这件事,打死我我都不能忘。我一直想找他,也就想看看他的手现在有没有什么后遗症。
后来,武汉的李军通过湖北老乡,把苏功国找到了。苏功国用的是老手机,不能上网,他的儿子在“曾经的127”战友群里和王连石交流过,据说苏功国的手指还好,没有留下残疾。
据沈铭回忆:
苏功国有个外号,叫“苏格拉机”,当时经常放映阿尔巴尼亚电影,好像某个电影里面有个人物叫苏格拉底。正好看完电影不久,有两次集合排队,苏功国动作比较慢,有点拖拖拉拉,就有人说他是“拖拉机”,后来不知怎么就演变成“苏格拉机”了。他脾气很好,谁叫他外号,也不生气,一笑露出两颗虎牙,憨态可掬。
我本来是通过李军约苏功国为本书写篇文章的,可是一直拖到截稿时,他也没写来,我只好作罢。我打电话通过他的堂弟要来一张他的近照,深感岁月无情,阳光帅气的“苏格拉机”已不复存在。他现在每天忙于农田建设,是真正的拖拉机手了。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1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2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1)
2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2)
2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3)
2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4)
2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5)
2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1)
2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2)
2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3)
2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1)
2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2)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