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1)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3-18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视频


第四章 机电部门


机电部门也叫五部门,是艇上最大的部门。人员最多,机电长的级别也要比其它部门长高半级。机电长为正营,一四、二三部门长为副营。
 


一、机电长柳纪林
 


柳纪林(1943.10~),江苏省无锡县人。1963年7月考入海军工程学院水下机电长班;1968年7月分配到北海舰队127潜艇任动力长,1969年起,任127、155、210潜艇机电长,1976年曾赴朝鲜军事专家组工作一年;1978年任210潜艇副长,1980年任202潜艇艇长,1981年任349潜艇艇长。1988年转业回无锡。


柳纪林有个外号叫“柳大胡子”,主要是他的络腮胡子茂盛,故得此号。因为在他之前艇上有个“大胡子”韩林孝,可能是为了区别彼此,他就成了“柳大胡子”,韩林孝为“韩大胡子”。
柳纪林的无锡口音很重,很多话让北方人听不懂,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作为机电长在“5指1”岗位上下达口令。因为那些口令大部分是制式的,即便听不清楚,大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2006年,我拍了一部长篇电视剧《海天之恋》,主要是讲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的故事,拍摄之前,根据导演的意见,我在剧本中增加了一个人物——潜艇艇长。外景是在海南岛拍的,当时我不在现场,后来剧组找到我,说是现场拍摄的时候,有一段潜艇拉战斗警报的镜头,战斗气氛特别好,导演不舍得删,但是里面的口令词听不清楚,按要求所有台词要打字幕,希望我帮忙听听,把口令词记下来。我一听,那口令是很清楚的,只是外行听不懂罢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隔行如隔山”吧!
1973年,155潜艇承担了培训朝鲜艇员的任务。培训结束后,朝方人员驾驶由中国建造的潜艇回国,中方派人随艇护送出中国领海。柳纪林也是保驾人员之一。按照计划,保驾人员中途撤回,然后在海洋岛换乘扫雷舰返回青岛。航行中遭遇大风浪,船晃得厉害,水手长田汝勤从床上滚到地板上,一边呻吟,一边呕吐。扫雷舰航行了一个晚上,只前进了几海里,没有办法,只能返航海洋岛。水警区司令员王西光原是潜艇支队副支队长,和张连忠艇长很熟,他安排张连忠等人在岛上休息一周,并派车拉他们参观海洋岛。海岛的山路曲曲弯弯,常遇到急刹车,张连忠艇长触景生情,就讲了一段他在陆军时经历的往事。他说,有一天部队乘卡车出发,车开得很快,结果一个急刹车,一名战士飞出去五、六米远。他夸张的表情引得柳纪林他们一阵大笑。
柳纪林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张艇长讲笑话。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有一次出海(据沈铭回忆,是1976年11月的那次远航),固定方向舵舵杆的大螺帽松动,方向操纵失灵,潜艇无法航行,如果不能在海上排除故障,就得请示支队派拖船把潜艇拖回去了。艇长张连忠对柳纪林说:你上艇尾看看,有没有办法把这个故障排除了。柳纪林想用电焊将舵杆焊上,可是艇上没有电焊机,这时他想起艇上1350千瓦的主电机有一个“电焊工况”,平时很少操练,更未实用,不过艇上备有焊条,可以试试。他进入六舱,让人启动主电机,调到电焊工况,又让轮机军士长张地岭找来六根螺纹杆,准备焊接起来。可是在艇尾电焊时,遮挡电焊弧光的防护罩被一阵海风给吹到海里去了,张艇长就把他的墨镜递给柳纪林。柳纪林用了近一个小时,焊好了舵杆,使潜艇自行返港。
电焊弧光的温度很高,光线很强,把柳纪林的脸都给燎黑了,只有戴着墨镜的两只眼睛那儿是白的。事后他去他爱人处休假,人家说他像熊猫,只是颜色相反,熊猫脸是白的,眼圈儿是黑的,他则脸是黑的,眼圈儿是白的。
柳纪林是我的老领导,我很尊敬他。他从部队转业以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有一阵子,他经常来北京出差,我多次陪他去看望张司令。近年他年纪大了,来北京也少了,我一直说要去无锡看看他,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兑现。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柳纪林满怀热情地写了一篇文章《夜曲》,我也是那个“夜曲”的创造者,看了感到非常亲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夜晚——


柳纪林

1971年夏天的一个傍晚,127潜艇出海返航途中,轮机军士长张地岭告诉我:“左柴油机工作有点不太正常!”我来到机舱,站在两台柴油机中央,闭上双眼静听了半晌,然后把耳朵紧贴气缸盖上,从一缸到六缸,反复听了好几遍,觉得左机第三缸有些沉闷。打开排气阀用手放在排气阀上边试探,看手上油烟,也觉油少烟多,张地岭招手让我去四舱谈谈看法,大家的结论是,第三缸喷油器有故障,不喷油。
艇靠上码头,我赶紧向张连忠艇长报告,准备请4808厂师傅来修理。但是当时工厂只“抓革命”,不“促生产”,厂里根本派不出人来。
晚饭后,艇长张连忠召集轮机班全体同志开会,议题只有一个:柴油机有故障,大家看怎么办?一片沉默,老兵心里没底,新兵就更不用说了。过了一会儿,艇长先开口发言,他说:“机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潜艇是要出远海打仗的,在海上机械出了故障怎么办?总不能让工厂师傅跟着去,就只能自修,现在训练也要训练自修本领,不会就学、不懂还可以问,可以问业务长,可以问工厂老师傅,实在修不了可以请工厂师傅来修。”
大家一听是这个理,张地岭、阴玉水、郭庚森等同志也积极发言,赞成自修,修理也是个锻炼嘛。说干就干,八九个人换上工作服,就上艇了。一进五舱,可不得了,工作了一天的柴油机汽缸盖,摸上去还烫手呢!恐怕五十度都不止,但没一个人吭气,六个手扳螺钉一拧,双手一提,铝合金缸头外罩就卸下来了。好家伙!汽缸摇臂黑咕隆咚满身机油,伐桥还冒着热气,一股机油味直冲脑门,汗珠子已经滴成串了,工作服已经湿透了,赶紧脱下来放在其他缸盖上烘烤。
接下来张地岭进行分工,谁负责递工具,谁爬上杠头卸配件,谁负责搬卸下来的配件。记得当时张军士长和我爬上了缸头,因我上过几天学,有点知识,还能看出个一二三来。张地岭也挺照顾我的,他坐在里边,我坐在外面,地方小,就一米多宽,摇臂、伐桥要拆不能坐,他只能坐在排气管上,排气管外表虽有一层石棉,但温度恐怕有六七十度,坐一会儿还马马虎虎,坐上去时间长了,恐怕没几个人能受得了。而我呢,只能坐在凸轮轴上,说是坐,实际上是撂,有个支撑罢了。
摇臂拆下来了,那东西很难搬,三个摇臂自由活动,而且很滑。两个人搬,四手抓四头,中间那个就晃来晃去。两台柴油机之间的空隙最多半米,人多挤不开,上边的人又帮不了大忙,折腾了好一会儿总算把摇臂抱走,喷油器露了头。同志们一鼓作气把那个像炮弹一样的喷油器抱到了四舱,一看那喷头上确实结了好多碳,同志们松了一口气,感到汗也少了,恐怕体内水分不多了,该歇一会儿了。大家一窝蜂爬出了潜艇,一出升降口简直是两重天,凉风习习,无限惬意,坐在浮码头,仰望天空,满天星斗,万里无云,对岸停着无数商船,灯火通明,吊车吊起一堆堆货物放落到船舱内。
“机电长吃西瓜!”有人把西瓜搬来了,也没刀切,用手一敲,分而食之。几块西瓜下肚,无限舒坦,真是神仙一般。可光着膀子有些凉意,想穿点衣服。有人说,工作服可能还湿着,那就去拿来披披吧!可把工作服拿来一摸,暖烘烘硬邦邦的,被内燃机盖烤得干透了,披在身上一股暖意。
浮码头在缓缓地摇晃,连接浮码头的铁链发出嘎吱嘎吱的摩擦声;海浪轻轻地拍打着艇体,发出潺潺的低吟声;而海水进、出柴油机排烟管的声响却像老牛的呼噜声,这些声音和对岸码头那呼啦啦的吊车声汇集在一起,真像一支别开生面的交响乐。“抽支烟,干活吧。”张地岭说。也是,再歇一会儿恐怕大家都要睡着了。
拆卸喷油器是件细活,喷头、柱塞、弹簧、止回片、垫帽、垫片,慢慢拆下来,还要记好顺序、位置、安装角度,组装时再按反顺序组合。已是深夜,两台吸排气通风机开足马力给五舱通风,希望能抽掉一些热量,却无济于事,每个同志还是汗流浃背。经清洗,用中压气吹干,总算把喷油器装了起来。张地岭从四舱床铺底下翻出了一个专用工具,有一个长长的杠杆,把喷油器固定好,杠杆正好压在垫帽上,再给喷油器接上油管,实验就开始了。先排掉空气,一会儿就出来油了,这油喷出来要成雾状才算合格,但试了半天效果不好,滴滴答答,太不争气。同志们只好又把喷油器拆卸开来,翻出图纸寻找原因,看哪些地方没装配好,还缺了什么部件。反反复复,折腾了半天,好像缺了些什么东西。突然,李忠效跑来,手拿着一个从清洗盘的油腻中捡来的小垫片,说:是不是这个东西?张地岭对着图纸一看,是个止回片,张地岭的一双小眼喜得眯成了两道缝。
喷油器再次装配好,上试验台,用力一压,效果出奇地好。缸头上,及各种部件也清洁得干干净净,一看时钟,凌晨三点多了,真想休息一会儿,但是时间紧迫,大家喝碗凉茶,提足精神,各就各位,开始安装。不知是凉茶的作用还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安装特别顺利,连递上来的各种工具也很少出差错,24叉口扳手、16套筒扳手、螺丝刀,负责安装的人只要一挥手,负责递工具的同志就像手术室的护士递手术刀、止血钳、夹子、纱布一样配合默契,他们也像女护士给主刀医生擦汗一样给我们擦汗。
当盖上气缸盖,拧紧螺栓,三舱启动了液压泵,中压气系统已充气,张军士长亲自试验进、排气挡板。试车准备完毕,张军士长竖起了两个拇指,柴油机“轰”地一声转了起来,欢快的轰鸣声响彻全舱。我打开排气阀看看喷出的烟气很正常,再用手挡着烟气一阵热乎乎的,看看手上稍有点黑,油也均称,说明汽缸内喷油工作正常,同志们轮番来试试排烟,感受感受暖气,也感受感受胜利。
当我们吃足了夜餐荷包蛋,抹着油嘴,爬出升降口时,港湾里已撒满了灿烂的阳光。一轮鲜艳的太阳喷薄而起,给那天边的白云镶上了一圈金光,像是为我们的不眠之夜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我们的潜艇已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就可以马上解缆出航。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1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2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1)
2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2)
2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3)
2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4)
2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5)
2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1)
2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2)
2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3)
2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1)
2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2)
3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3)
3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4)
3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5)
3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6)
3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电班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