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4)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3-21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视频


第四章 机电部门

机电部门也叫五部门,是艇上最大的部门。人员最多,机电长的级别也要比其它部门长高半级。机电长为正营,一四、二三部门长为副营。
 

五、动力长刘长江

 
刘长江(1943.3.12~),辽宁省北镇市人。1960年6月入伍,1962年从海军潜艇士兵学校毕业,分配到北海舰队112潜艇任轮机兵;1964年入海军预校学习,1965年入海军潜艇学校学习;1967年任127潜艇动力长,1970年任青岛潜艇支队司令部军务参谋,1983年任潜艇支队岸勤部战勤科科长。1988年转业,任青岛市四方区工商局副局长,1995年任青岛市四方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任主任兼书记,1998年任青岛市四方区市场建设中心调研员,2001年调入青岛市四方区财委工作。2003年退休。


动力长是机电部门的副部门长。在我的印象中,刘长江这个动力长很少出海,因为他晕船比较厉害。我上艇以后,他好像一直在炊事班帮厨,似乎充当食堂管理员的角色。后来他就到支队司令部军务科当参谋去了。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他应我之约写了一篇文章《一件有意义的事》,说的也是陆地上的事情。


一件有意义的事
刘长江

在五码头,127潜艇是以部队管理严格而著称的,艇领导对部下的关心和关爱却鲜为人知。我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大家就知道艇领导对部下是如何关爱的了。
40年前,我在127潜艇任动力长。当时的艇长是张连忠,政委是王敬礼。我奉他们的指示,到大连市为艇上的转业干部、动力长罗道炎同志联系工作。罗道炎是广东人,从家乡入伍。当时的干部转业政策是,从哪里入伍就回到哪里去。按照政策,罗道炎只能回原籍广东。可是他的情况有点特殊,他爱人是大连人,孩子也是在大连出生的。因为他爱人和孩子不习惯广东的气候和饮食,他爱人明确表态,不能随罗道炎去广东安家。这样一来,罗道炎只能一人回广东了。本来他们就是青岛大连两地分居,如果这样,便造成了夫妻继续两地分居的局面,长期下去,就有发生家庭变故的可能。罗道炎的身体不好,转业后又不能和家人团聚,当时情绪十分低落。他对我说:如果大连不接收,我就自己回广东老家,买一头牛,种几亩地,孤独地终此一生了。
艇长和政委对罗道炎的处境深表同情,但是又无力改变转业干部政策,他们经过认真商量,决定派我到大连去找有关部门做做工作。
我出发之前,艇长和政委把我叫到艇部,详细交代了有关情况,反复强调,任务虽然艰巨,但必须想方设法完成。我知道这种事情不好办,于是提出,可能时间要长一点,方法要灵活一点。
王政委说:时间不受限制,只要能办成,时间长点没关系。
张艇长说:方法可以灵活变通,只要不违法,什么方法都行,有什么问题我们负责。
艇长和政委的表态,深深地感动了我。这是艇领导对转业干部的莫大关爱啊!也是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啊!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排除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要对得起艇长和政委,也要对得起我的战友罗道炎。
到大连以后,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经过仔细研究,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我先是采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排除了安置办不接收的阻力,然后到大连公安局和大连电机厂联系安置问题。开始他们不同意,我就天天去做工作,最后终于感动了大连公安局和大连电机厂的有关领导,他们同意给予办理。大连公安局先给罗道炎落了户口,大连电机厂随后给他安排了工作,使带病转业的罗道炎同志摆脱了困境,焕发了精神。他们全家终于团聚了,过上了美好生活。罗道炎十分感谢艇领导的关爱。
这是我在127潜艇工作期间,做的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127潜艇是战备值班艇,是海军先进艇,别人看到的都是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其实那都是外在的东西,真正内在的,是艇领导班子的团结,是艇领导对部下的关心、爱护,使全艇上下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向心力,从而形成了一种不怕苦,不怕累,齐心提高战斗力的源泉。127潜艇曾经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海军中高层的领导干部,为海军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127艇的光荣与骄傲。

 
六、动力长刘锦和


 刘锦和(1944.3~2017.5.5),江苏省南通市人。1964年入伍,曾任127潜艇电工兵、电工班长、电工军士长,155潜艇动力长。1981年4月转业,任南通运输队队长、南通水泥厂保卫科长。2004年3月退休。2017年5月5日逝世。享年73岁。


我和刘锦和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奇怪的是,我现在却讲不出有关他的故事。有两种可能:一是我的记忆力衰退,二是他确实没什么故事。
在我印象中,他平时话不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不过据孙元明回忆:
刘锦和有一次在艇上值更,晚上到海里抓螃蟹在电水壶里煮,被艇领导发现,让他在全艇军人大会上做检查。
如此看来,刘锦和也不是个很“安分”的人。
这种事,我们经常干,比如,值更时在码头上钓鱼,半夜三更打开艇上厨房做熟了吃,结果港口里污染严重,鱼肉有很浓的柴油味儿,谁也不吃。为防止被艇领导发现,通风机一直不停开到天亮。
还有一次,一艘小渔船不知怎么靠到浮码头边上,我们弄了几条很大的乌鱼在电水壶里煮,结果水壶没刷干净,第二天上午转动机械,被艇领导发现了,集体挨批。当时挨批的人都有谁,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我是新兵,没有成为重点被批评对象。
这种事情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那个年代好玩儿的事情太少了,大家旺盛的精力无处挥霍,到处寻求刺激,再加上又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因此就“屡教不改”地犯着“愉快的错误”。
据冷万富回忆:
我想起刚上艇值码头更,我是第一更,天很冷,半夜12点换更回到艇上,刘锦和在四舱烤香肠给我们当夜宵,那味道真是美极了!我吃完夜餐,身上的寒气一扫而光,下半夜在二舱睡了个好觉。至今想起来,仍感到心里暖乎乎的。感谢刘老大哥!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曾找过他,没找到。这次我把寻找刘锦和的任务交给沈铭。2017年1月13日,沈铭告诉我,他找到刘锦和的电话了,可惜刘锦和已经中风,不能说话,生活不能自理。我按照沈铭给我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是刘锦和的大女儿刘敏明接的,她向我介绍了她父亲的情况。我不能约刘锦和写文章了,只能让他女儿提供了一张他的近照。
上海的姚其樑等老战友们得知刘锦和的近况,十分惦念,联络了几名江苏的战友,专程到南通去看刘锦和,这份战友之情,让人感动。
2017年5月5日,刘锦和的女儿刘敏明在“曾经的127”微信群向全体老战友通报,她的老爸刘锦和已于当日18时30分辞世。我们为失去又一位老战友而感到悲痛。
 


七、动力长武法增
 


武法增(1950.8~),河南省禹州市人。1968年2月入伍,1970年从北海舰队威海水警区扫雷舰大队调到潜艇部队,曾任127、155、210潜艇动力长,后任346潜艇机电长。1986年底转业到河南省禹州市电业局工作。2010年10月退休。
 


武法增是在“潜艇事业大发展”的时候从水面舰艇部队调到潜艇部队来的。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很谦虚,平日里他和谁都客客气气的,从没见他和谁着急红脸。这或许和他是从外单位调来的有些关系。当时艇上机电部门1968年兵很多,有的连班长都不是,他已经是动力长了,属于进步比较快的。
可能是他的脾气太好了,结果有人就“欺负”了他一下。
据孙元明回忆:
大概是1971年春的事情,有一次武法增动力长刚发工资,过了一晚上,钱没了。当时他生活在电工班,我们电工班的同志都是重点怀疑对象,个个紧张,人心惶惶。班里马上召开党小组会,分析情况,并向艇领导做了汇报。张连忠艇长晚上在军人大会上说:只要把钱送回去,并到艇部承认错误,我们就替你保密。当晚就有人把钱送回来了,是从武法增睡觉的那个窗户把钱扔回来的,钱撒了一地。张顺宝在窗户外发现有一双胶鞋印,在大家都上艇转动机械时,偷偷地对了鞋印,发现和我们班从外单位调来的×××的胶鞋吻合。据说,×××向艇领导承认了错误,艇领导一直为他保密。
孙元明说的这件事,我好像有点印象。因为后来艇领导说钱找到了,大家别再猜疑了,我们就没再关心这件事,也没听武法增说起过。其实是谁干的,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武法增转业以后,就和大家失去了联系。那时大家都忙,也没空去联系谁。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曾多方打听武法增的下落,一直没能找到,这次也不知是谁找到他的。终于联系上了,大家都很高兴。他应我之约,为本书写了一篇有趣的文章《打赌》。他说的这件事我有印象,不过在他没有说起来之前,我是一点也不记得了。


武法增

1976年远航前夕,全艇各部门机械准备完毕,只等上级一声令下,潜艇就可以马上出航。
33型潜艇的淡水装载量有限,远航期间,淡水会比较紧张。为了节约淡水,艇领导要求大家在出航前把头发剪短。这时艇上有几个“活宝”便起哄说,剃光头,更节约淡水。
老军医于德兴从来没有理过光头,并且性格内向,从不喜欢闹腾,声纳兵郑志远就故意逗他:“老医生,你如果能剃刮个光头,我也剃光头,而且连眉毛也刮掉!”
没想到平时少言寡语、与世无争的老医生的“斗志”一下被郑志远“挑”起来了,他一本正经地对郑志远说:“一言为定,不准反悔!”
郑志远愣了一下,老医生的态度让他感到意外,可是,大话已经说出去了,自然不能自食其言,于是故作豪迈地说:“好,一言为定!”
——!在场的人一阵起哄,气氛十分热烈。
在众人的见证下,业余理发师拿起推子就把老军医从头正中推出一道亮光。大家又是一阵哄笑,一起把目光投向郑志远。
郑志远大大咧咧地用唐山口音说:“这有啥呀!不就是剃个光头嘛!”
“眉毛!还有眉毛!”大家一起叫起来,自然是怕郑志远赖账。
“眉毛就眉毛,来吧!出海一个月,回来啥都长出来了!”
一个月,头发会长出来,眉毛会长出来么?头发时间久了不剃会长得很长,眉毛却不会。平时没见过谁剃眉毛,好像眉毛永远不会像头发那么个长法。事到如今,郑志远只能硬着头皮任人宰割了。
老医生的络腮胡子很浓,剃了光头之后,就更显那络腮胡子的茂密了。于是有人开玩笑说:“医生,你怎么把头发都长到脸上去了?”
只要脑袋长得圆,剃了光头并不难看。老医生的光头不难看,郑志远的光头也不难看。但是,一个人没有眉毛,会是什么样子?在业余理发师给郑志远刮眉毛的时候,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只等那“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
——!哈哈哈哈——!当郑志远的眉毛被剃光的那一刻,顿时爆发出一阵震天动地的嬉笑声。在场的人全都笑翻了,有的人笑得肚子疼。老艇长张连忠听到这么大的笑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好奇地走过去一看,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没有眉毛的郑志远,看上去像个怪物。那一幕,时过40年,仍然历历在目。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1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2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1)
2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2)
2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3)
2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4)
2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5)
2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1)
2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2)
2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3)
2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1)
2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2)
3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3)
3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4)
3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5)
3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6)
3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电班
3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1)
3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2)
3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3)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