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 · 青岛)视频/4_lbt9xR8KhwWVqXv1mGMgHjM0yOr2JA.png)
刘沛和(1951.9~),河北省滦南县人。1951年9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1985年转业,在河北省滦南县建筑公司工作。2006年退休。/5_IZVic9BhowQhOUVjrjgKyQXyVh86oA.png)
我比刘沛和早当一年兵,他比我大4岁。在部队,军龄要比年龄含金量高。他一直很尊重我,我也很尊重他。我18岁当班长,我手下的兵都比我年纪大。我和大家相处得很好,从没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当然,首先是因为艇上的风气好,其次是班里有张地岭军士长把舵,有什么问题由他出面解决,我这个班长主要是在军士长不在的时候,出面招呼一下。自己有自己的战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我这个班长很好当。刘沛和有个外号,叫“老坦”。要解释这个外号,需要费点笔墨。一是他的唐山口音很重,于是有人把他称为“唐山老坦”,二是他皮肤比较黑,有人说他像非洲的坦桑尼亚人。唐山口音和坦桑尼亚肤色,合而为一,简称“老坦”刘沛和还有一个特点,睡觉爱打呼噜。他的睡眠极好,令人嫉妒。这边熄灯号刚响不到一分钟,他那边就开始鼾声大作了。那时部门长以下人员全部住在大寝室,一个人打呼噜,全寝室的人受影响,很多人睡不着觉。尤其是和他临床的人,就更受罪了。黑影中有人小声叫骂:“简直是猪啊!”不知是谁搞恶作剧,把刘沛和的臭袜子搭在他的脸上,呼噜声顿时变小。第二天早上起来,刘沛和先是骂骂咧咧地说:“谁那么缺德,把臭袜子塞我嘴里了?”接着自己笑起来,“我做梦嚼咸鱼干,怎么嚼也嚼不烂,醒来一看,是臭袜子!”1976年8月,我被提升为轮机军士长,刘沛和接替我当轮机班长。据说后来又提了军士长。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他写了一篇文章《美好的回忆》。他回忆的是他在潜艇上的青春时光。青春总是美好的。/6_y7Qwsm9CXB5ZbWAt17emlBw4JialXw.png)
我记得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看见我们村有个当海军的士兵,那白色水兵服配上蓝色的披肩,水兵帽后边有随风飘舞的金锚飘带,真是精神。当时心想,等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人民海军的一员多好啊!那时还谈不上“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只知道穿上海军制服精神、好看。20世纪70年代,我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1970年底,我光荣地走进了人民海军的行列,成为光荣的海军战士,当上了潜艇兵,来到了海军北海舰队潜艇部队,分配到127艇当轮机兵。记得上艇的第一天,老班长阴玉水带我们新兵去码头,一到码头就看到了躺卧在水中的一条“钢铁鲸鱼”。顺着升降口的梯子下到舱室,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我们一群新兵跟着班长问这问那,各种机械仪器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来到我们轮机舱,两部高大的主机并排在舱内,中间只能过一个人。见到了这么大的机器,我一下心里就犯了难。心想,本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这么大的机器能摆弄得了吗?就问班长:一定很难吧?班长说:只要刻苦钻研,反复操练,就能掌握好。从这一天开始,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把柴油机学好学透。127艇是03型潜艇,首先要学习的是共同科目,就是所谓的潜艇构造,后来还到潜士校学习了主机专业。刚刚学习完毕,还没有进行正式的训练操作,我艇就到武昌造船厂接了新造的33型潜艇,舷号为155艇。我们对新型潜艇的构造原理还要重新学习。共同科目是每一个艇员必须掌握的,对每一个数据都要背上百遍,干部战士整天吃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以老带新。有的在宿舍学习,有的到码头学习。眼望大海,视野是那么开阔,心情无比爽快。在学习共同科目的同时,就是要巩固我们的专业:柴油机的构造原理,使用维修。一部主机要几个人一起操作,有主机手,副机手。学完理论,轮机军士长组织上艇进行模拟操练,军士长、班长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每个动作都要进行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练习,才能实际操作。潜艇离开码头,奔向大海。主机舱机器轰鸣,就像一头怒吼的雄师。我们主机手根据车钟指令“进一”、“进二”不停地调整主机转数。到达训练海区,正式训练开始,只听艇长下令:“速潜!速潜!”口令和信号灯铃声同时响起,顷刻间,我们停止主机,电机紧急启动,潜艇立即潜到水下,犹如一条蛟龙在海上翻腾。每个岗位都是那么协调、熟练、迅速,一丝不苟。我们就这样磨练本领,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保卫海疆的光荣使命。我们的艇长张连忠,带兵有方,训练有方,既可敬,又可亲。潜艇的主要动力是内燃机,我们班管理着潜艇的大腿,所以他对我们轮机班非常重视,经常参加我们班的政治学习,他还是轮机党小组的一员,每月交党费都交到我们党小组。我们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暗暗发誓:一定要保证两部主机的良好性,随时根据他的指令进行操作,要停能停,要走能走。转眼间,我们这些当年的水兵,已经是年过半百、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回想起那段水兵的日子,水兵生活工作的情景,是那么美好,正如《军港之夜》所唱: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亲爱的潜艇,亲爱的军港!几十年过去了,留给我们的都是美好的回忆。/7_zBe2rMMyB3aZxxItlic2k9qZnSoUZw.png)
/8_6UKw8DtscRSsprb3xibeQUGG64tB7Q.png)
郭庚森(1949.2.16~),江苏省南京市人。1968年3月入伍,曾任127潜艇轮机兵。1973年3月退役,在南京汽轮机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2009年退休。
/9_IZVic9BhowQhOUVjrjgKyQXyVh86oA.png)
我们当兵那个年代,好像非常时兴起外号,几乎没有人没有外号,很多外号则来自电影和戏剧中的人物。郭庚森有个很洋气的外号——“阿兹姆”。好像是来自阿尔巴尼亚电影《广阔的地平线》。那个电影讲的什么故事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故事背景是一个港口,阿兹姆因为看到别的男人在接近他心爱的姑娘“阿尔达”,不小心掉到了海里。其实郭庚森长得和阿兹姆并不像,我也不知道怎么把阿兹姆的名字按到了他的头上。也许是因为他长得有点欧洲人的模样。我怀疑郭庚森祖上有欧罗巴血统,他的眉骨很高,鼻子很挺,眼窝很深,那眉眼实在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汉人。郭庚森身体很壮,肱二头肌有碗口那么粗,力气特别大。单杠、双杠都玩得很好,据说还会一点武功,乃至气功。艇上有个舰务兵叫崔才伦,是个小胖墩,也很有力气。有一次,不知他和郭庚森怎么较起劲来,他用一根抬保温桶的杠子顶住郭庚森的肚子,如果把郭庚森顶走,郭输,如果顶不动,崔输。当时旁边围观的人很多,都想看看这场“力士大战”谁胜谁负。只见郭庚森马步一站,用手揉了揉腹部,接着运了一口气,腹部很快鼓起一个小包,像有一只碗扣在肚子上。他把杠子的一头顶在圆包上,喊了一声:“开始!”崔才伦便拿出了吃奶的劲来顶他。杠子有两米来长,比一般人的胳膊还粗。崔才伦累得满脸通红,郭庚森的马步纹丝不动,最后崔才伦只得认输。由此可见,郭庚森确是有点功夫。郭庚森年轻时风流倜傥,很招女孩子喜欢。关于这方面的故事,前面写阴玉水的那一节已经写到,不再赘述。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看到郭庚森寄来的近照,发现岁月催人老,当年的大帅哥居然脸上也布满了皱纹。那个英俊帅气的特别招女孩喜欢的郭庚森,转眼已步入老年。可不是嘛,40多年过去了,就是40年前刚刚出生的婴儿,现在也人到中年了,更何况我们这些曾经在海水里浸泡了多年的潜艇水兵。时光可以流失,记忆还可以留在40多年前。郭庚森为老艇纪念册撰写的文章《艇长和我一起刮水柜》,就是很好的例证。我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那些年,大家经历的事情基本相同,所讲述的故事难免相似,但我无法苛求大家不要重复,也无法把重复的内容删了去,只好保持原文原貌。也许,重复可以加深大家对某件事情的印象。/10_y7Qwsm9CXB5ZbWAt17emlBw4JialXw.png)
1968年3月,我当兵来到北海舰队,成为127潜艇上的一名轮机兵。从一名学生突然变为一名军人,对我来说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127潜艇上,我迅速完成了这种转变。在一次次出海训练和战备值班中,我学到了各种专业知识,提高了我吃苦耐劳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是在潜艇进4808厂坞修时,艇长张连忠和我们一起钻水柜,除锈、涂漆,让我的灵魂受到震撼。潜艇坞修,水柜除锈、涂漆本来是工厂工人干的活,但是那时工厂里很多工人抓“革命”去了,干活的人很少,如果等他们,不知什么时候潜艇才能修好出厂。127艇是战备值班艇,我们总不能躺在船坞里“值班”啊!于是艇党支部号召全体官兵行动起来“自修”。在水柜里除锈、涂漆是件很苦的差事,油漆味儿很大,还不透风,经常会有人中毒晕倒。中毒的感觉,开始是感到嗓子里的唾液有点甜,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出去透透气,就危险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晕过去。这是那些晕倒过的同志介绍的经验。因此艇上规定,要定时出来通风换气。在所有的水柜中,速潜柜的空间最小,在里面除锈难度最大。有一天,我被安排去刮速潜柜。我的块头比较大,对他们让我钻速潜柜还有点“想法”。我好不容易钻进去,想在里面偷会儿懒,这时发现里面已经有人了,再仔细一看,是艇长!顿时,我原来的那点“想法”一扫而空。艇长都钻进来了,我一个当兵的,还有什么好说的?那一天,我干得非常起劲。我在127潜艇服役5年,我从领导和同志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等等。就这样,我从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这些优良品质,在我退伍到地方工作以后,对我仍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当兵至今,整整40年过去了,我即将进入花甲之年。回想起当水兵时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当兵的经历,已经铭刻在我的心里;当兵的感觉,已经溶化在我的血液中了。郭庚森讲述的故事,与我在《艇长张连忠》那一节写到的张来坤讲述的故事大同小异。由此可见,张连忠当年在潜艇坞修期间,是经常钻到各种水柜里面刮铁锈的。过去有句很经典的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里就是很好的例证。/11_ELgiczmH3ymQMfibLRuXMc2AyFSlsg.jpg)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