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9)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4-11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 · 青岛)视频


电工班


十六、电工兵吕泽芳


 

吕泽芳(1950~2009),辽宁省丹东市人。1969年12月入伍,1976年退役,在丹东毛纺厂从事后勤工作,1979年到丹东电视机厂工作,担任工会委员直至退休。2009年去世,享年59岁。

吕泽芳是我同期入伍的丹东老乡,在我们那批丹东兵当中,吕泽芳应该算是“才貌双全”。他浓眉大眼,五官端正,更重要的是他写有一手劲遒飘逸的钢笔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把他的字当钢笔字帖练习。如今有不少人说我的钢笔字写得不错,那么我要感谢的第一个人就是吕泽芳。
在吕泽芳退役之前,艇上出黑板报多是以他为主,我跟着练习。他退役之后,我才全面接管出黑板报的工作。
他的女朋友叫陈德芬,好像是他一起下乡的同学,很漂亮,后来回城在丹东蔬菜公司工作,我回丹东休探亲假时曾去看过她。
吕泽芳是“老三届”,按说,以他的学识,要比我更有资格当作家,以码字的方式安身立命。也许他不屑于干这种码字的营生,最后退伍回家当了工人。
他退役后经常与我通信,我回家休假也时常见面。在丹东老乡中,我俩是互相走动比较多的。
他和陈德芬结婚后生下一个儿子,因为遗传基因好,儿子长得非常帅。多年以后,他的儿子考入北京大学,来北京报到的时候,我带车到北京火车站接他们父子,先到我家吃饭,又把他们送到北京大学。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断联系数年。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才又联系上他,这时得知他几年前得过一次中风,留下后遗症,语言、行动均有障碍。那年我回丹东休假,正好张俊富也在丹东,我们一起到吕泽芳家去看他。他见了我们很高兴,但是说话比较吃力,有些话我们要费很大劲儿才能听明白,需要他媳妇陈德芬给我们翻译。趁大家不注意,我悄悄往他枕头下面塞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信封,里面装了1000元钱。战友之情,有时候也需要用物质的方式进行表达。
第二天,我接到陈德芬的电话,她说在整理床铺的时候才看到那个信封,再三表示感谢。
后来吕泽芳委托他的儿子给我发来一篇他写的文章《当过军人不后悔》,我估计是他的儿子根据他的意思替他写的。


当过军人不后悔
吕泽芳

时光已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回首往事,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潜艇生活的青春记忆。
1968年的秋天,在毛主席“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插队来到辽宁省凤城县蓝旗公社互助二队,成为一名下乡知识青年。转过年的秋天,我便在“知青点”应征入伍,当上了光荣的海军特种兵——潜艇兵。
公社举办欢送新兵入伍招待会,父母由于年事已高,没能参加,但是“青年点”的所有同学都来了。在招待会上,同学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喝了不少酒,个个略有醉意。不过,当时最兴奋的还是我,因为当兵是我的理想。在自己的理想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说了大话:“我一定要穿着皮鞋、呢子服回来探望你们!”
告别知青同学,坐上开往青岛的火车,我来到了海军北海舰队青岛潜艇支队所在的五号码头。经过一个月艰苦的新兵训练,我成了一名正式的军人。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127潜艇,不久就给我们发放了新军装——一套崭新的呢子服和一双毛皮鞋。接过新军装,我一下乐坏了,这是只有海军舰艇部队才有的待遇啊!当初离开“青年点”时一句不经意的大话,而今变成了现实!我便赶忙去照相馆拍照。取来照片,马上寄给“青年点”的同学。听说他们看到我的照片,立即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我的心里确实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在127艇的老兵面前,我没敢表现出来。我把这种喜悦压在心底,认真学习军事技术。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潜艇兵,光是穿得好还不行,还要干得好。在老兵的帮助下,我很快就独立值更了,并成为班里的技术骨干。
那时127潜艇是战备值班艇,出海很多,我们机电部门的轮机兵和电工兵非常辛苦。潜艇出海回来靠上码头,别的专业班都回宿舍休息了,我们还要在艇上连夜充电,准备第二天出海。就是第二天不出海,我们也要充好电,使潜艇时刻处于战备状态,一有敌情,马上就可以紧急出航。
艰苦的生活增强了官兵之间的战斗友谊。在解放军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那种高尚纯洁的革命情谊,世上难寻。我从19岁入伍,在潜艇上服役了7年。我在服役期间入了团,入了党,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辉煌的时光。1973年,我们从武昌造船厂接回了新艇155,先后执行过若干次重大任务,这一切,都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清晰的印记,令我终生难以忘怀。
老127潜艇的首长和战友们,我非常非常想念你们。虽然我现在的身体不太好,但头脑中当过潜艇兵的记忆仍很清楚。今生我做过军人,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了。

大约过了一年,我得到消息,吕泽芳去世了,还不到60岁。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有点沉重,毕竟我们曾经在一起战斗过,在如今这种医疗条件下,他走的早了点,他也是我们同期战友中最早离世的。不过转念一想,对于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倒也不是坏事,起码对他自己,对家人都是一种解脱。这样一想,心中就有些释然。人生在世,谁都有走到人生终点的那一天,活得有尊严,不拖累别人,这一点很重要。


十七、电工兵宋忠仁
 


宋忠仁(1948.4.10~),辽宁省丹东市人。1969年12月入伍,曾任127潜艇电工兵。1970年4月调到核潜艇部队工作,曾任401潜艇电工兵、电工操纵员;1977年5月任核潜艇支队政治部干部科干事;1983年9月到海军学院政工班学习,1985年7月到403潜艇帮助副政委工作;1986年6月任351潜艇政委,1989年12月任200潜艇政委,1990年5月任342潜艇政委。1992年9月转业到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工作,任船政委。2008年4月退休。


宋忠仁也是我同期入伍的丹东老乡,在新兵连他还是我们8班的副班长。我们那批丹东兵有两个年纪最大的人,他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位好像是叫温春彦,他们都是23岁,是当年新兵年龄的上限。他在“文革”开始时上高一,其他人都是初三以下的学历。
老宋为人很憨厚,平时话语也不多。在新兵连时,我们俩的床铺挨在一起,生活上他对我很照顾。1970年1月,我们一起分到127艇,时间不长,刚刚成立的核潜艇部队要从常规潜艇部队调人,从127艇调走了十几个人,他是其中之一。后来偶尔听到一些关于他的消息,只是一直没有联系。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曾试图找他,无果。这一次,通过于水洋在大连找到了他。那天老宋给我打来电话,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很长时间。我记得他调到核潜艇部队以后,就没有再见到面,他说我1978年调到舰队政治部不久,他曾和另外一个老乡到舰队看过我,不知为什么,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也不知是我的记忆有误,还是他的记忆有误。40年前的事了,谁也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约他为本书写篇文章,他说他在127艇的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时间,记不起来有什么好写的事情。他给我发来一张1970年4月我们分别时的合影。照片上有他和我,还有邹毅和于福世。我们四人都来自丹东市郊区,我和邹毅还是丹东十一中的同学。于福世是蛤蟆塘邮电局的邮递员,宋忠仁则在上山下乡时去了凤城县的赛马公社,不过他的家距离蛤蟆塘很近。当年从丹东入伍的100多潜艇新兵,我们四个人的家是距离最近的。也许是这个原因,在新兵连时我们四人就很熟悉了。新兵连分兵的时候,我和宋忠仁分到127艇,邹毅和于福世分到了别的艇。不久,宋忠仁要调去核潜艇部队,我们就去照了这张合影。
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因为照片上的邹毅和于福世已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而在1970年的照片上,我们多年轻!如今,我们活着的也都老了,不能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了,只能唱《最美不过夕阳红》了。
2018年5月,我到大连采访,宋忠仁也来参加了于水洋和李万祥召集的战友聚会。这是我们分别40年后,第一次重逢。老宋已经70岁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聚会结束,他执意要送我去火车站。在等车的时候,我们一起在候车室聊了大约一个多小时。这是我们相识以来最长时间的聊天了,话题太多怎么也聊不完。我乘坐的火车开始检票了,闲聊只好暂时结束。我期待着下一次的神聊……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1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2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1)
2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2)
2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3)
2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4)
2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5)
2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1)
2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2)
2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3)
2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1)
2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2)
3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3)
3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4)
3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5)
3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6)
3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电班
3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1)
3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2)
3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3)
3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4)
3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
4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2)
4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3)
4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4)
4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5)
4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
4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7)
4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8)
4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9)
4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0)
4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1)
5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2)
5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
5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2)
5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3)
5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4)
5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5)
5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
5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7)
5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8)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