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1)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4-13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 · 青岛)视频



电工班


二十一、电工兵曲斌
 


曲斌(195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76年入伍,曾任210潜艇电工兵、电工班长。1980年退役,任哈尔滨铁路局检查员;1982年9月入黑龙江省电大机械专业学习,1985年7月毕业后到哈尔滨铁路局纪检委工作;1992年9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95年2月本科毕业。1997年1月任沈阳北方交通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9月,任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董事、上海公司总裁。


曲斌上艇不久,我就离开210潜艇了,曲斌他们那年的新兵,大部分人没打过交道,因为曲斌是机电部门的,要比其它部门的新兵熟悉一些,不过也没有什么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倒是他到地方以后,特别是近来年,打交道多一些。近年我的记忆力明显下降,已记不清我们是什么时候联系上的,好像就是2008年老艇纪念册的时候。曲斌现在是公司老板,他的公司在上海,我们有时在北京见面,有时在上海见面。
曲斌的话不多,说话语速也不快,给人一种很稳重的感觉。不记得他年轻时怎么说话,现在和他接触,会让人觉得他是个办事靠谱的人。据说他的生意做得很大,我想这与他为人处世的方式大有关系。2008年,他还为出版老艇纪念册予以赞助。那一次,他为纪念册写了一篇文章,《不经意间的“冠军”坚定了我的信念》。此文颇有一些文采。


不经意间的“冠军”坚定了我的信念

要说青春无悔,真的还要数我在210潜艇上当水兵的那5年。
1976年初,我从黑龙江的农村参军,经过潜艇学校的短期培训,于当年11月分配到北海舰队青岛潜艇支队210潜艇当电工兵。那年我21岁。
210艇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和严明纪律的大家庭,是海军的管理教育先进单位。我真的偷着乐了好多天。参军嘛,谁不想多受锻炼。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军事技术,争取在部队干一辈子。起码也要对得起那一天两元钱的潜灶伙食费。
那时毛泽东主席刚逝世,每天晚上熄灯前,战友们躺在床上,都读一会儿“毛选”。而我在做知青时,已读过两遍。我从机电长曲昭阳那借了一本《电工学》,有空就看看。有一次老政委王学芳走到我床前,问我看什么书,我把《电工学》给了他。第二天,军士长孙元明悄悄告诉我,政委问了,小曲看的《电工学》有用吗?并提醒我要注意和同志们保持一致。这在那个“突出政治”的年代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时对我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我差点成了只“专”不“红”的典型。
我爱钻研,喜欢读书,心气儿也有点高。参军,让我错过了1976年选送上大学的机会,错过了1977年全国刚恢复的高考。在农村,表现比我差的被选送上了哈军工,在中学读书没我好的考上了吉林大学。我却一直是个“大兵”。1978年部队院校招生,艇上推荐了和我一块儿上艇的战友小王。说实话,他平时表现比我强,是艇上的“学雷锋标兵”,但论军事技术我真不服气。都是年轻人,谁服谁呀!当时我的确有些想不通。这一连串的不如意,使我这个充满幻想的年轻人消沉了,不知以后该怎么办?
常言道: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1978年底,舰队“大比武”,真让我露了一小脸儿。
为了参加比赛,我们出海练“速潜”。我和小王都是主电机手,当时小王还没入学,艇长指示让小王上。可是操作了三个回合,都不很理想。该返航了,还没练出来,大家都很焦急。
小王在这个战位上,比我晚一年多,操作没有我熟练。王忠和艇长平时对我不太了解,这时候只剩我了,他从指挥舱下令:“让曲斌试试。”
听到“速潜”的命令,我和五舱的主机手配合默契,一套动作下来,扬声器里传来王艇长“返航”的命令。成功了!喜上心头。
在正式比赛中,我和主机舱的同志紧密配合,仅用十秒时间就完成了两台柴油机停车、两只轮胎离合器分离、两台主电机起动、两车前进二的一系列动作,打破了支队其他战友保持了多年的十三秒的记录。
接下来是分专业竞赛。电工专业我拿了第一名。当时我们班还有1971年到1975年入伍的好几位战友,都落在了我的后面。他们气了好久,我“牛”了好多天,也思索了好多天。
通过专业技术比赛,说明自己过去认真学习是对的。更证实了自己有许多的潜能。不经意间的“冠军”,一扫往日的自卑和消沉。
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次“大比武”,令我在此后三十年的人生道路上,建立起了战胜各种艰难挫折的决心和信心。它时刻激励我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记得我离开部队那天,已经升任潜艇支队副支队长的王忠和与其他首长,亲自把我送上汽车,王中才政委一直把我送到青岛火车站。首长们都鼓励我回到地方好好干,一定会有出息。
从部队回来后,我当了两年铁路工人,读了三年大学,做了十二年哈尔滨铁路局的机关干部。从1997年到现在,又从事了十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现在是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的董事、上海公司的总裁。
有了今天的成就,真得感谢张连忠、王忠和、柳纪林艇长,王学芳、孙承勤、王中才政委,曲昭阳、梁吉和机电长,孙元明、李圣宽动力长,汤福荣军士长和全体210潜艇的战友们的关怀、教育和帮助。
当年嘱语犹在耳,转瞬我已鬓发苍。薄文寸意今草就,祝愿友谊比天长。

二十二、电工兵王军
 


王军(1955~),辽宁省丹东市人。1976年2月入伍,曾任210潜艇电工兵。1978年8月考入海军高级电子专科学校,1981年7月毕业分配到海军704厂工作。1988年转业到丹东市机电公司工作。2015年退休。

 


王军是我的丹东老乡,年龄和我一样大,只是他当兵比我晚好几年。他上艇的时候,我已到支队政治部当干事去了。1976年11月,我又回艇参加了一次30昼夜的远航,据说那次远航王军也去了,但是交往不多,印象不深。好像那时也不知道他是丹东人。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都没想起他来,当然别人也没推荐。后来我回丹东参加一个潜艇战友聚会,才知道他也在210潜艇干过两年,仔细想想,他的模样还有印象。这次编书,自然要将他列入约稿对象。
王军应我之约,写了一篇文章《蔚蓝色的海魂》,看上去很有文学色彩。看他的文章,原来他在当兵之前当过小学老师!


蔚蓝色的海魂
——回忆我的第一次远航经历

小时候我就对大海充满了美丽的向往,而我更向往的是有一天我能够穿上蓝白相间的海魂衫,拿起钢枪,去保卫我们祖国的万里海疆……
终于有一天,这个梦真的实现了,别提我的心里有多高兴,多自豪!
那是1976年2月,我正在一所小学教书,一听说开始征兵了,而且是海军,我便找到了当时的民兵连长,对他说:我要当兵!可他一个劲儿地劝我:你当老师不是也挺好么?干吗非要去当兵呢?无论他怎么劝我,我还是铁了心,一门心思去当兵。爸爸妈妈也拗不过我,只好同意了。
当时丹东一起参军的有50人。在青岛海军潜艇学校进行为期9个月的新兵训练和专业课学习,最后我被分配到北海舰队青岛潜艇支队210潜艇,当上了一名电工兵。
210潜艇是海军、舰队、支队的先进艇,上艇以后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绝不给家乡人丢脸,要努力工作,肩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当了潜艇兵,谁都想出海,由于我肯吃苦,技术底子扎实,各方面表现突出,非常幸运地被选去参加远航。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远航。我的岗位在六舱,我听到艇长下达“两车后退二”的命令,感觉到潜艇缓缓驶离码头奔向大海,我的心情无比激动,自豪感,神圣感,责任感一起涌上心头。
开始的几天,老兵们都很关照我,不时地问我:还适应么?我觉得我很好,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抢着去干各种活儿。可渐渐地我就感到有些不适应了。
一天晚上,潜艇浮出海面充电,海上风浪特别大,几乎要把整个艇掀翻。我开始晕船,呕吐不止,连胆汁都吐了出来。接连几天体能下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几次战斗警报已拉响了,我却没能及时起床。军士长孙元明安慰我说:“很多新兵晕船,是正常的现象,你要勇于克服,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你看王春和就晕船,他现在已能吃下饭了。你一定要坚持。”
老兵王春和也帮助我,使我尽快适应了海上的生活。
可能很多潜艇兵都经历过在大风大浪中航行的考验,无论你晕船多么严重,作为潜艇兵,你都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想尽办法,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在远航的30天里,我感受到了战友们对我的关爱,从柳纪林机电长、梁吉和动力长和其他老兵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都是些什么东西呢?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也说不清楚,过了很久我才悟道:那是一种精神,潜艇兵的战斗精神,也是海军的军魂!
30天的远航胜利结束了,我战胜了自我,受到了艇领导和部门领导的表扬以及同志们的好评。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困难。有了这一次的经历,我会藐视人生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蔚蓝色的海魂已经附体,我觉得我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海军战士了。
有一首歌唱得好:“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
这首歌唱出了所有当兵者的心声。现在虽然我已离开部队,虽然我已年逾花甲,而军人固有的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然在我的血液里流淌……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1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2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1)
2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2)
2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3)
2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4)
2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5)
2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1)
2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2)
2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3)
2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1)
2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2)
3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3)
3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4)
3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5)
3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6)
3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电班
3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1)
3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2)
3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3)
3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4)
3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
4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2)
4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3)
4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4)
4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5)
4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
4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7)
4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8)
4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9)
4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0)
4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1)
5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2)
5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
5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2)
5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3)
5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4)
5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5)
5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
5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7)
5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8)
5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9)
6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0)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