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4)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4-17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 · 青岛)视频



舰务班


十、舰务兵邱殿华
 


邱殿华(1950.9.26~),河南省永城市(原永城县)人。1969年12月入伍,曾任127潜艇舰务兵。1975年3月退役,在永城市水利局工作,后调到永城市高庄镇政府工作。2005年因健康问题,55岁提前退休。


邱殿华和我同年入伍,但他要比我们显得成熟。这成熟不仅仅是因为他比我们大几岁,更重要的是,他在入伍前就结婚了。据也是同年入伍并和他在一个班的徐宝辉说,邱殿华是在收到入伍通知书之后结婚的,婚后不几天就来部队服役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我没有向邱殿华核实。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是我们那一批新兵中唯一结过婚的人。大约在当兵一两年之后,他妻子就来队探亲了,让那些年纪和他相仿却还没有结婚的战友们好生羡慕和嫉妒。
邱殿华个子不高,肤色较黑,我们刚上艇那会儿,有的老兵叫不上他的名字,就称他“那个小黑子”。我和邱殿华在一个部门,经常一起上艇值更,应该说比较熟悉,也许是他过于“成熟”的缘故,如今让我几乎没有什么“故事”的记忆。他退役之后,便和我们失去了联系。这一次,我是通过河南的战友田华忠利用公安局查询系统找到他的。我和他通了话,他那个浓重的河南家乡口音,和40多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我约他写文章,他说不知道写什么,我就让他写写和马绍臣、姜龙宝一起参加核潜艇人体生理试验的那一段,他很快就写来了。


我的核潜艇生理试验经历
邱殿华

1975年离开部队,转眼已过40余载。近半个世纪前的往事,现在回想起来,犹如昨日,历历在目。
当年我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来到北海舰队青岛潜艇支队,被分配到127潜艇当了一名舰务兵。班长梁吉和与其他老兵手把手教我学习潜艇构造、值更、出海操练,训练中我不怕苦、不怕累,很快掌握了本岗位的操作技术。
1970年11月的一天,艇上副政委戚道顺找我谈话,说支队准备派我到上海参加一项重要的科研任务,问我愿不愿意去。作为新兵,我对这次科研任务充满好奇。我说:坚决服从领导安排,不辜负领导期望,保证完成任务。
1970年11月25日,我和我们艇的姜龙宝、马绍臣以及其他艇的几个同志乘船前往上海。到了那里才知道,我们是为我国核潜艇未来艇员做挑战人体生理极限试验。当时研究所的领导让我们都写了决心书,内容就是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等。科研人员对我们每个人的身体进行了反复详细的检查。在这期间,我们在上海体育学院老师的指导下,锻炼身体,为进舱做好充分准备。
1970年12月底的一天夜里,海军医学研究所用汽车把我们拉到进行试验的地方,然后开始了漫长的120天“远航”试验。这是一个模拟潜艇建造的实验室,和潜艇一样有7个“舱室”。研究人员根据核潜艇长期在水下可能出现的情况,营造出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灯光昏暗,空气混浊,高温、高压、高分贝的噪音。在这120天中,研究人员24小时值班,在外面观察我们的身体反应,不间断地给我们检测身体变化情况。
我们一共14个人,分为两更,一更7人,分别在不同的7个舱室里,每天只有在吃饭时才能凑在一起说说话。我们吃的是根据潜艇的特点专门生产的便于保存的远航食品,以脱水菜干和罐头为主,几乎没有新鲜食物。在当时的环境下,大家没有什么胃口,消化也不好。我记得当时我13天才大便一次。研究人员做了详细记录。
参加试验期间,120天大家完全与世隔绝,每天除了值更就是睡觉。“远航”试验中,由于身体不适应舱内的环境,经常失眠,前40天身体还可勉强支撑,到后来的一段时间,特别是最后几十天,听力急剧下降,身体感觉非常难受,两腿发软,头重脚轻,连走路都是摇摇晃晃,脑袋发胀,耳朵嗡嗡作响,看东西时两眼模糊不清,经常出虚汗,血压达到140—180左右,从此我也落下了高血压病,至今一直在吃降压药,耳朵现在还是听力较差,同时还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现在膝关节时长隐隐作痛,每年都要花费2万元之多住院检查治疗。
1971年4月底,我们完成了120天“远航”试验任务,当晚,我们从“潜艇”里出来,被直接送往研究所驻地,驻地房间里拉着黑色的窗帘,密不透光,专家嘱咐我们10天内不能见阳光。在这期间,我们有几次用黑布蒙着眼睛,光着身体照紫外线。十几天后,天蒙蒙亮,我们获准走出房子,犹如小鸟飞出笼子,感到非常高兴、自在,感觉外面的空气格外的新鲜,微风吹拂在身体上觉得特别舒服,就是眼睛见了阳光,很长一段时间都感到刺眼,一直流眼泪,浑身麻木,四肢无力,感觉没有精神。但是,我们能为落实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指示,做出自己的贡献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试验任务完成后,我回到部队,艇领导非常关心我的身体情况,给我一个月时间休假保养身体。假期结束后,回到127艇,我积极参加出海训练。由于我工作认真,踏实,不怕苦,不怕累,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在1974年3月6日,光荣加入了党组织。
1975年3月,我退伍回到老家。1976年被分配到永城市(当时叫永城县)水利局工作,1980年调到永城市高庄镇(高庄公社)工作。部队良好教育和培养,使我养成了坚定的意志和正直的性格。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军人的风格,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作斗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被评为永城市先进工作者,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如今,我看到我军核潜艇事业蓬勃发展,心里非常激动、高兴、自豪,因为我为核潜艇建设出过力,流过汗,辉煌的背后也有我的贡献。
 


十一、舰务兵徐宝辉
 


徐宝辉(1953.8~),北京市人。1969年12月入伍,曾任127、155、210、217潜艇舰务兵。1978年退役,曾任北京市百货公司采购员、采购组长、综合业务办公室主任和商品经营部主任。2014年病退。现任北京市东城区东外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


徐宝辉和我同期入伍,同在机电部门,又一同值艇内更,打交道比较多。我记得他走路两脚喜欢拖地,脚跟老是抬不起来,别人的脚步声是“吭、吭、吭”的,他的脚步是“踢踏、踢踏、踢踏”的。他喜欢踢足球,当守门员。当时支队没有足球场,他们几个爱好足球的人就在支队大门外的滩涂上踢。滩涂上的土原来都是海里的淤泥,很细,天一干,全是粉尘,出了汗,都沾在身上。每次他们踢完球回来,一个个都跟泥猴似的。
徐宝辉退役以后,就和大家失去了联系。北京太大,我几次想找他,无从查起。是曲昭阳机电长偶然在217潜艇的一个熟人那里得到了徐宝辉的信息,这才和他联系上。不久,张司令生病住院,我约了几个战友一起去看老艇长。也约了徐宝辉。40年不见,除了老了胖了,别的没啥变化,言谈举止还是40年前的老样子。
我约他为本书写篇稿子,他本来答应了,过了一阵子,他又说,实在写不出来。那我只好放弃了。
 

十二、舰务兵潘正钦
 


潘正钦(1950.11~),浙江省新昌县人。1970年12月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分配到127潜艇任舰务兵。1975年任合训219艇舰务班长,1976年8月任舰务军士长,1980年转为志愿兵。1986年3月转业到浙江新昌汽车修理厂工作。2001年2月自谋职业。2011年11月退休。


潘正钦长得像一个人,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扮演小常宝的演员齐淑芳,于是他便得了一个外号——“小常宝”。
潘正钦年龄比我大,但是当兵比我晚,我常以老兵自居,也叫他“小常宝”。他性格随和,每天总是笑呵呵的,没见他和谁红过脸。我和他很久没见了,留在我记忆中的一直是那个“小常宝”的模样。
2014年夏天,老艇战友在青岛聚会,发现那个可爱的“小常宝”老了。可不是嘛!那年他已经64岁了!
这次编辑此书,我约他写篇文章,他一共发来三篇。谢谢他这么支持我的工作。


奖罚分明的艇长(外二篇)
潘正钦

那是1973年的某天晚上,我们在艇上值班,按要求,艇上值班人员必须操演损管一次。在艇上吃晚饭的时候,艇值日宣布:今天晚上我们不进行损管操演了,保持警惕,注意安全就行了。所以到了8点多钟,不值更的人就都去睡觉了。
那晚我带着新兵于学龙在三舱底学习系统。9点多钟,突然停电,我跟于学龙讲,你在这里别动,我上去转艇电。等我上到三舱转好艇电,突然发现艇长张连忠带着副长、机电长站在三舱。
艇长问:“其他值班人员呢?”
我说:“都去休息了。”
艇长下达口令:“损管警报,三仓进水!”我立即将损管警报向全艇发出,然后开始封闭舱室。封舱完毕向艇长报告。可是艇值日、轮机更、电工更都没有起来。我想,今晚麻烦了。
艇长下令:“机械恢复原状。”
我将机械全部恢复原状并作报告,紧接着艇长第二次下达了“损管警报,三舱进水”的口令。我像第一次一样做完所有动作,可其他值班的还是没一个起来的。他们一定以为是我不想让他们睡觉。
艇长让我把他们全部叫起来,我就一个个把他们都叫起来了。他们听说艇长上艇了,都吓坏了。他们到三舱后,艇长对他们进行严厉地批评。第二天晚上艇长点名,把我好一通表扬,他们几个就可想而知了。

钻水柜中毒的副长

1974年上半年,我艇进4808厂坞修,因船厂工人都“抓革命”去了,厂里几乎无工人干活,所以像水柜除锈、涂漆这种又脏又累的活,就全部由我们全艇干部战士来完成。艇长、政委、副艇长、副政委都和战士们一起钻水柜除锈、涂漆。
有一天,我在值艇内更,从上午8点到中午12点。快到11点钟的时候,我准备烧水洗碗,可是到处找不到电热壶。我问了其他战友,有人告诉我,好像是厨师王永根拿走了。我知道王永根在三舱底二号淡水柜涂油漆,我就跑到淡水柜检查口,对在淡水柜里王永根说,快中午了,可以出来休息一下,换换气。
这时听到副艇长谭恩赐在水柜里问我:几点钟了?我说:快11点钟了。谭副长说:把我的油漆桶接一下。我说:好的。就将他的油漆桶和工作灯拿了出来。
然后谭副长将头伸出检查口,可当他一吸到外面的新鲜空气,突然就开始嘴吐白沫,而且还唱了起来。很显然,谭副长已经油漆中毒了。我赶紧将他拉出水柜,又叫王永根赶快出来。
从三舱底把谭副长拉到上面,我一个人力不从心,就马上跑到甲板上,叫了几个战士,一起将谭副长弄到码头上,找了一条毛毯让他躺下,只见他口吐白沫,全身抽搐,看来中毒很深。接着我们又返回舱内,将王永根扶到码头上。王永根中毒没谭副长厉害,还能自己走动。后来支队卫生科派车把他们送往401医院医治。过来一个多星期,他们出院了,好像都留下了后遗症。最明显症状的就是,坐着没事时,手会在那里发抖。

参加打捞210潜艇

1984年5月22日,210潜艇在出海训练时,因为雾大,在航道上与一艘偏航的香港的货轮相撞沉没。舰队组织人员进行援救和打捞,我参加了援潜打捞任务。
当时我在239艇任舰务军士长,是支队援潜指挥部的机电业务长赵本银把我叫去的。我的任务是在潜艇半潜状态时潜入三舱,封闭仓室,检查通风伐注水操纵器所处的位置。
潜艇打捞出水以后,我是第一个穿着潜水服潜到三舱的。当时指挥部给我派了一个助手,是基地的潜水员,他不熟悉潜艇构造,所以我让他下到三舱后,就扶着三舱升降口的梯子别动,帮我壮胆就行了,如果乱动,会破坏现场。
三舱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凭想象摸索着去封舱。可是情况很糟,三舱有9具遇难战友的遗体,一伸手,不是拉到遗体的手,就是拉到遗体的脚。心里一紧张,一不小心人就漂起来了。等重新站到地板上,却不知是哪里。后来摸索了半天,总算从一个门里出来,摸到了潜望镜。原来我一下钻到声纳室里面去了。
封好舱室再去检查通风伐注水操纵器,发现操纵器全处于打开位置。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对的。这次潜艇沉没,应该是潜艇被撞后,二舱的高压气夹着海水冲往三舱,舰务军士长情急之下来个“速潜”,把潜艇沉入海底。
封好舱室,开始用水泵抽水。抽完舱面的水,再抽舱底的水。与此同时,救援小组开始往外搬运遇难战友的遗体。那些遗体已经在海水中浸泡了10多天,全都膨胀起来,工作服都绷得紧紧的,已经很难辨认原来的面容。
210艇是我们从武昌造船厂接回来的,我在这条艇上工作了好几年,很有感情。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还死了这么多人,我亲眼目睹了潜艇被撞沉没后的惨状,心里很难受。
时过多年,每当我想起这段经历就会黯然神伤。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1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2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1)
2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2)
2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3)
2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4)
2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5)
2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1)
2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2)
2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3)
2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1)
2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2)
3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3)
3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4)
3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5)
3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6)
3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电班
3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1)
3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2)
3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3)
3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4)
3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
4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2)
4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3)
4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4)
4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5)
4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
4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7)
4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8)
4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9)
4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0)
4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1)
5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2)
5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
5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2)
5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3)
5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4)
5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5)
5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
5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7)
5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8)
5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9)
6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0)
6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1)
6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1)
6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2)
6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3)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