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5)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4-18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 · 青岛)视频



舰务班


十三、舰务兵袁国飞

 
袁国飞(1952.2.1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原鄞县)人。1970年12月入伍,曾任127潜艇舰务兵。1977年初退役回到家乡务农,曾任生产队长、村支部书记等职。


我对袁国飞最深的印象,就是他说话我有一大部分听不懂,像是听外语。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宁波人。有人说,宁波人说话像音乐简谱,听不懂就对了。
在我的眼里,袁国飞是一个有“喜感”的人,不知为什么,我一听他说话就想笑。别的,我想不起来他有什么故事了。
2008年开始,我一直在他,没找到。这一次,终于让潘正钦把他找出来了。但是不巧,几天后他就中风住进医院。2017年11月的青岛聚会他也没有参加。
2018年9月,我到宁波采访,老战友孙鲁宁把宁波及宁波附近的几个战友召集起来小聚,袁国飞也来了。这是我们分别40年后第一次重逢。也许是他年纪大了,也许是因为身体不好,几个小时的相聚,他说话很少,自然也就没有了年轻时的那种“喜感”。从外表看,他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要比我预想的好些。本来他是答应给本书写一篇文章的,但是迟迟没有写来,我让潘正钦帮助催了几次,也无结果。那就不勉强他了。希望他身体早日康复。


十四、舰务兵于学龙
 

于学龙(1951.5.10~),山东省荣成市(原荣成县)滕家镇人,1972年12月入伍,曾任155潜艇舰务兵、210潜艇舰务班长。1978年8月退役,任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轮机机工长。2006年5月退休。现居荣成市。


于学龙在1973年入伍的那批新兵中,属于年纪比较大的,但是他面相年轻,我一直不知道他居然是1951年出生。这次编书看到他的简历,才知道他比我晚当3年兵,竟比我大4岁。
在军队里,军龄比年龄含金量高。新兵和老兵的界限很明显,一个新兵,是很难融入老兵圈子的。同样,老兵也不愿进新兵的圈子。所以,我和于学龙除了在艇上值更时有些接触,平时接触很少。印象中,他整天都在闷头干活,不知道他和他们同年兵之间,还挺能“闹腾”。这些情况还是在他自己写的文章中了解到的。


三个小老乡的故事
于学龙

当兵是我梦寐以求的夙愿。1972年底,我光荣入伍,当上了一名海军潜艇兵。
我入伍时21岁,比其他同年兵年龄要大一些,他们都把我当老大哥,对我比较尊重。新兵训练3个月,又在潜校教导队培训了6个月。1973年9月,我被分配到155潜艇舰务班。155潜艇是33型的新艇,当时刚从武昌造船厂接回来不久。该艇还是海军、舰队的先进单位,风气好,作风硬,能在这个战斗集体中生活,我很高兴。
我们县和我一起入伍的有20名潜艇兵,分到155潜艇的有3个:鱼雷兵张毅、舵信兵王善连和我。我们三人性格各不相同。先说我吧。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待人处事平和,喜欢干实事,有时不顺心,爱生点小闷气,一般不会和别人正面交锋。我也没有过多的奢望,喜欢过安逸平淡的生活,自我感觉,应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
张毅心细,耿直,原则性强。表面看来很随和,但内心却很刚烈,属于藏而不露的那种。一旦和谁较上了劲,九牛二虎也拉不回。按他自己话讲,属于刚强有余,阴柔不足。
王善连活泼好动,带点机灵,整天都乐呵呵的,属于乐天派,总不见他有烦心的时候。有时他还喜欢挑点事儿取乐,往往火候把握不好,会酿成极坏结果,无法收场。
因为我们三人的性格差异较大,虽然分在一条艇上,有时相处的并不太默契。我和张毅还算能玩在一块,而王善连,总有点让人说不出的那种怪怪的感觉。总体而言,我们仨相处得还可以吧!虽不能算形影不离,但与其他战友比,我们在一起玩儿的时间还是要多一些。这里有几个小故事。
一、恶作剧搞过了头
那还是在新兵连时,有天晚上,张毅趴在上铺床上看报纸,两条腿分开横在床边沿上。那是铁制的钢床,边沿是标准的90度直角,他的两根小腿骨的正面,应该是和床边沿亲密接触着。王善连上来顽皮劲儿了,便不知深浅,冷不防,像撑双杠那样,两只手分别握着张毅的两条小腿,整个身体撑了上去。只听张毅“啊”的一声惨叫,也不知是怎样从床上翻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板上。两只手不断的揉着膝盖骨下方的小腿骨,痛得眼泪哗哗流,脑门冒出大汗。再看那王善连,乐得又蹦又跳,两只大眼笑成了二道缝。张毅看他那个样,气就不打一出来,忍着剧痛,趴起来,对着王善连重重地赏了他两掌。张毅后来说:本来想原谅他,可看到他那幸灾乐祸的样子,实在是无法忍受了。看来这玩笑也开得太越线了,要不,张毅是不会轻易出手的。
这件事别人都不知道,张毅每天照样站军姿。由于腿疼,张毅动作不规范,一个多星期,不知被班长、排长点名多少次。他们哪里知道,张毅的两条小腿受伤的部位已破皮出血并肿了起来。王善连也感觉事情闹大了,很对不起张毅,多次找我陪他给张毅赔不是,但张毅就是不理他。一直到分配在一条艇上后,他俩才合好了。
张毅告诉王善连:他被分配为鱼雷专业,就是那段时间腿有伤,训练受限,给新兵连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造成的。
也确实有领导不止一次说过:“看,张毅站得那个军姿,吊儿郎当的,将来只适合去扛鱼雷啦!”
那时大家都认为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还成了真。其实呢,张毅的军姿很好,标准的个头,标准的形体。征兵时他被选中当仪仗兵,后来因为我们县潜艇兵名额没完成,就从仪仗兵里面挑了两人过来,张毅即是其中之一。
二、深夜“摸岗”反中计
有一年夏天,我和张毅同一天值更,又是下半夜的同一个班次。不同的是,我值的是艇内更,他值的是码头武装更。当时我们艇靠在二号浮码头左侧,忘了是靠在哪条艇的外弦。半夜我接更后,检查了一遍舱室,出艇方便了一下,然后想,何不找张毅聊聊天?他可能也盼着有个人说说话吧!
我走到岗亭旁边,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而且里面的灯也没开。要是以往,他早就憋不住开口打招呼了。怎么会事?浮码头上,陆地上都不见人影。哦,这家伙一定是睡着了吧?想到这,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岗亭。
看清了,他是在睡觉。枪套挂在岗亭边挂钩上,人坐在那里,两只手插在裤兜里,脑袋靠在岗亭边上一动不动。岗亭的门是大开的。这时,我距离岗亭大约三、四米,又一想:不对呀!睡觉怎么不关门呢?枪为什么还挂着呢?出什么事了吗?我正在犹豫,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这家伙竟然打起了呼噜。
哦!没事,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想罢,我猛地冲过去,双手搂过他的脖子,并紧紧地捂住他的眼。几乎是同时,他顺势搂过我的腰,我的胸前被一个硬帮帮的东西顶住了。接着他说:“松手,我要开枪了。”
我吓得敢紧收回手。他手握着枪指着我,口里念叨着:“想模我的岗呀!先去找诸葛孔明学几年再来吧……”
我说:“快把枪收回去,吓死我了。”
他说:“怕什么,没看我关着保险吗?”
这时我才明白过来,是他摆的“圈套”呀!我上他的当了。
原来他知道我晚上会上来找他,有意敝着个门,挂着个空枪套,还假装睡觉。看我犹豫时,还打起了呼噜引我上钩,让他玩得我哭笑不得。唉,本想给他个难堪,没想到让他给算计了。
三、晕船的闹剧
刚上艇时,我们仨老乡,岗位都在一舱。论抗风浪能力,王善连最过硬,他是艇上少有的几个不晕船的人之一。我和张毅都晕船,但我比张毅稍好些。每遇到大风大浪,吃饭时我俩一般都免餐,而王善连明知我们俩吃不下饭,偏偏在这时故意来逗我们,要么夹块肉,要么夹块鱼,笑眯眯的,一会儿送到我嘴边,一会儿送到张毅嘴边。晕船最怕闻到饭菜的味道,他给我俩恶心得不行,吐得也就更历害了。每当这时,他就哈哈大笑,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饭多香呀,只有狗熊才不吃呀……”
尽管我俩气得要死,却也没有精力和他理论。事后张毅跟我商议,得想个办法治治他……
又一次风浪天,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不出所料,王善连又端着一大碗饭菜来了。张毅把早已准备好的水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两只手紧紧捂着嘴。当王善连手拿着个鸡腿在张毅面前晃悠时,张毅“哇”的一声从指缝间吐出了一口水,差一点吐到鸡腿上。打那以后,王善连再也没有逗我俩吃这吃那了。
这就是我们三个小老乡当年的故事。后来我们都退役了,王善连去了外轮,不幸意外落海身亡。正是:同舟共济影相伴,喜怒哀乐过云烟;笑语欢声常忆起,阴阳相隔四十年。
弹指之间,我们这批兵,最小的也年过花甲了。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可以说:曾经当过兵,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曾经当过兵,是我最自豪最荣耀的经历;曾经当过兵,为我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感谢部队,感谢首长,感谢战友。
 


十五、舰务兵彭德俊
 

彭德俊(1955.2.27~),安徽省芜湖市人。1976年2月入伍,曾任210潜艇舰务兵。1981年退役,1982年3月考入芜湖市公安局,三级警长(正科),一级警督警衔。2015年2月退休。


彭德俊1976年5月上艇,我和他接触的时间很短,对“彭德俊”这个名字没什么概念,看到他的照片,才与他的名字对上号。虽然过去了40年,但对他这张面孔还是有印象的。小伙儿年轻时挺帅。
他为本书写了一篇短文《在210艇当兵的感受》,从中可以看出6年的军旅生活对他的影响。


210艇当兵的感受
彭德俊

1976年5月3日,我末经潜校学习,被直接分配到210潜艇舰务班。当晚,我们几个新兵连的老乡找到带我们的班长杨向卫(时任211潜艇声纳班长),他听说我分到210艇,对我说:好!210艇是潜二支的标兵艇,管理严格,作风过硬,上艇以后,你要抓紧适应。
在后来的6年中,我确实体会到了210艇的作风与其他艇的不同,从老艇长张连忠,到后来的艇长王忠和,以及王学芳、孙承勤政委等支部一班人,在管理部队方面抓得很紧,我艇是战备值班艇,出海训练和远航在支队都是名列前矛。
我记得刚上艇时,由1971年老兵陈国校和1973年老兵于学龙分别带我学习值更。大概在6月份,我第一次随艇出海,那天海浪比较大,艇一出港就开始晃,我很快就晕船了。我的战位5战3在三舱底。当天舱底有三个人:战位长于学龙和我,还有二三部门的防化兵王永根(后来又改行到陆上当厨师了)。于学龙不太晕船,一直在那里坚守岗位,王永根晕船也很厉害,前舱底就一个脏物桶,他和我抢着吐,你一口,我一口,吐得昏天黑地,浑身无力。前舱底就那么一点地方,我和王永根也顾不上别的,就曲着身体睡在地上,于学龙怎么喊我,我都没有办法起来,只要一站起来就要吐,中饭也没有吃。一直到晚上返航靠码头,走路还晃。
第一次出海,大海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坚持过来了,渐渐适应了海上的生活。由于在部队受到了锻炼,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我退役以后,到公安系统工作时,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荣获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加了一级工资。家属两次被评为好警嫂,一次被评为芜湖市十佳警嫂。并优先分配到两居室的住房。退伍后所取得的成绩都要感谢部队,感谢210艇领导对我的帮助和教育。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1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2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1)
2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2)
2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3)
2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4)
2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5)
2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1)
2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2)
2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3)
2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1)
2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2)
3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3)
3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4)
3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5)
3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6)
3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电班
3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1)
3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2)
3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3)
3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4)
3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
4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2)
4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3)
4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4)
4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5)
4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
4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7)
4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8)
4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9)
4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0)
4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1)
5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2)
5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
5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2)
5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3)
5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4)
5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5)
5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
5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7)
5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8)
5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9)
6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0)
6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1)
6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1)
6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2)
6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3)
6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4)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