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2)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4-21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 · 青岛)视频



第五章 勤务部门


四、译电员马哲
 


马哲(1954.11~),河南省商丘市人。1972年12月入伍,曾任210潜艇译电员;1980年任346艇译电员,1981年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干事。1984年转业到上海。


我一直以为,马哲在210潜艇当译电员的时候,我也在艇上。因为我对他的名字和他这张面孔记忆深刻。实际上,他到210艇任职时,我已经到支队政治部当干事去了。奇怪的是,当大家在“曾经的127”微信群里回忆当年的那些战友,有人一提到马哲的名字,我马上就想到了他的形象。在我的印象中,我曾和他在艇上相处了很久。
2017年4月19日,我和声纳班的张俊富到上海出差,与上海的老战友聚会,马哲也来了。席间聊起往事,马哲说了他到210艇的时间,我居然怀疑他记错了,因为那时我已经不在艇上了。经过反复确认,他记得没错,他来时我确实已经离开。是因为我经常回艇玩儿见过他,还是因为他后来也到支队政治部当过干事,才印象深刻的?可我在1978年5月就调到舰队机关去了,他是1981年才调到支队政治部的,那时我早走了。奇怪……
这次编辑此书,他写了一篇短文《感谢我的210》,和张志恩一样,记述的也是两件小事。


感谢我的210

210潜艇是海军先进单位,战备值班艇,平时训练非常繁忙,几乎每年出海训练天数都是支队最多的。全艇官兵从艇长到每个战位,始终团结一致,斗志昂扬,带着敌情,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次训练,非常累但不说,非常苦但不怕,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时间过去太久,很多事情都忘淡了,但有两件事记忆深刻。
记得1979年远航,我和雷达班郎会诚一起出《水下快报》,每天一期,传达艇首长指示、通报全艇情况、表扬好人好事、普及科学知识等等,快报送到各舱,成为大家每天必看的读物。小郎很有才,排版、刻字、印刷样样会做,他的辛勤工作得到了艇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还有一件事让我难忘,远航时,航电兵赵景学把鱼雷底火冒放到我的文件柜里。返航回来,潜艇靠好码头,我顺便把它拿上去。在爬三舱升降口时,不慎把装底火冒的盒子碰撒了,几十枚底火冒散落在舱里,传来一阵“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噼里啪啦的响声。为了找回这些黄豆大小的底火冒,我顾不得远航的劳累,翻遍了三舱的每个角落,就连眼睛看不到的缝隙都要用手掏一掏。我在舱底找了整整四天,终于把几十枚底火冒找齐了。我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
210潜艇军事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是一个训练人、培养人的好学校,不怕苦,不怕累,努力把事情干好的作风影响我的一生。
感谢我的部队,感谢我的210。
 


五、厨师于年利
 


于年利(1948.3.15~),山东省乳山县人。1968年入伍,曾任127潜艇厨师,后任食堂管理员。


于年利是个“老黄牛”。在我们当兵那个年代,说谁是“老黄牛”,绝对是褒扬之词。“老黄牛”的定义,一是能吃苦,二是少言寡语。于年利就是这样的人。
见过说话少的人,没见过像于年利这样说话少的人。如果不是大家帮我回忆,说他是山东省乳山县人,我真想不起来他是哪里人。因为很少听他说话,更听不到他是什么地方的口音啦!
于年利年轻的时候就长得比较“性急”,起码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大几岁。多年以后再见到他,显得更老相了,上眼皮松垮垮地垂下来,几乎看不到他到眼睛珠儿了。几十年过去,他仍然是少言寡语,别人聊天,他在一边默默地听,说到开心处,大家笑,他也跟着笑,就是不说话。很难想象,如果谁单独和他相见,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想必他老兄永远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
此次编书,我让张俊富催了他几回,都没有催来他的文章,他说他不会写。无奈,只好作罢。
 


六、厨师王永根
 


王永根(1952.12.4~),浙江省长兴县人。1970年12月入伍, 1971年4月分配到127潜艇任厨师。1976年3月改任防化兵,几个月后又转为陆上食堂厨师。1979年4月退役,到安徽省芜湖长江轮船公司三船队工作。1992年外派到香港轮船公司工作。2008年元月退休。现在居住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泊林公馆。


关于王永根,大家印象最深也最模糊的事情是他的改行。他当过防化兵,也当过厨师,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战友在回忆文章中写到他,但是与我的记忆有差别,于是我在微信群里向老战友们求证,而且大家议论过几次。主要问题有两点:一,他是由防化兵改为厨师的?还是由厨师改为防化兵的?二,他是什么时间改行的?是当兵不久改行的,还是退役之前改行的?大家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争得不亦乐乎,很多人拿出具体时间的具体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仍然谁也说不服谁。好在后来有人把王永根找到了,所有的争论才有了答案。
我给王永根打电话,先向他问好,接着便向他求证改行的问题,他的回答令我大跌眼镜。原来他曾经两次改行,而大家却在一次改行的基点上争论,哪里会有正确的结论?某人言之凿凿的例证,却总和别人的例证产生矛盾,基点不明确,出现那些看似矛盾的例证也就不足为怪了。
还是看看王永根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两次改行
王永根

我是1970年12月入伍的,1971年4月新兵连结束,被分配到127艇,先是当厨师,1976年初,原来的防化兵王克安退役,我被改为防化兵。我晕船比较厉害,平时做饭用不着太大的力气,晕船可以坚持工作。改为防化兵以后,一晕船体力跟不上,就出现问题了。潜艇离靠码头的时候,防化兵要到甲板上带缆,尤其是靠码头,我还要撇缆,这就需要用力气。撇缆绳的前头有个网球那么大的铅球,很沉,大约有半斤重,潜艇靠码头时,要把撇缆绳用力撇到码头上去,码头上带缆的人接到撇缆绳,再把粗的缆绳拉上岸,套到系缆桩上。
我刚改防化兵不久,我艇(这时的舷号是210)到旅顺参加“7402”演习,从青岛码头启航,到旅顺需要一天一夜。那天风浪很大,潜艇在水上航行,我晕船吐得昏天黑地,浑身无力,一天一夜没有进食。到了旅顺老虎尾码头,当时因风浪大,潜艇离码头也比较远,副长下口令撇一缆,我撇了两次都没有撇上去。不过最终潜艇还是靠上了码头。到了晚上,艇长点名批评了我们。从那起,我就觉得我当不了防化兵,后来我向艇领导提出了改行到陆地食堂工作的要求,并得到了批准。此后,我就不用出海了,调到陆地食堂,专门负责买菜,一直到1977年4月退役。我退役后,先是到芜湖长江轮船公司工作,后来又到香港的轮船公司工作。在潜艇上我是“晕船大王”,到了长江上,就不存在晕船的问题了。长江上几乎没有风浪。后来到香港,是在很大的货轮上,基本也不晕船。最苦的日子就是在潜艇上工作那些年。不过现在想起来,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我在部队服役6年,这是一段令我感到自豪的经历。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1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2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1)
2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2)
2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3)
2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4)
2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5)
2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1)
2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2)
2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3)
2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1)
2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2)
3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3)
3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4)
3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5)
3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6)
3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电班
3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1)
3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2)
3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3)
3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4)
3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
4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2)
4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3)
4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4)
4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5)
4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
4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7)
4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8)
4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9)
4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0)
4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1)
5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2)
5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
5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2)
5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3)
5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4)
5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5)
5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
5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7)
5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8)
5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9)
6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0)
6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1)
6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1)
6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2)
6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3)
6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4)
6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5)
6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6)
6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1)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