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5)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5-03

127、155、210 潜艇战友聚会(2017年 · 青岛)视频



雷达班




九、雷达兵郎会诚
 


郎会诚(1955.7.5~),浙江省兰溪市人。1975年1月入伍,曾任210潜艇雷达兵,1981年1月退役。回乡后曾担任代课老师。1982年11月进入乡区文化站,1998年任文物管理所所长。2010年开设文化传播工作室。2016年退休。


郎会诚上艇的时候,我是艇上军人委员会的墙报委员,不知道谁发现他能写会画,就让它协助我出黑板报。那时的黑板报出得很勤,几乎是一周出一期,从组稿到把两块黑板写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要画报头,要设计版面,要根据版面的空间临时删改稿件,没有几把刷子还真干不了这个活儿。有了郎会诚这个助手,我就轻松多了。1976年我离开210潜艇以后,出黑板报的任务基本就交给他了。他退役的时候,我在舰队机关工作,从此失去联系。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曾找过他,无果。2014年青岛聚会,张俊富不知怎么把他找出来了。这次他应我之约,写来一篇文章《210,我的大学》。看了他的文章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是市级作家协会的会员呢!这也就是说,210潜艇一共出了三个作家,按资历排序:李忠效、郎会诚、王友达。


210,我的大学
郎会诚

故事得从1974年12月29日说起。
那是“文革”后期,我的家乡金华兰溪等地各派武斗还没有结束,也没有高考,高中毕业想再深造,唯一的出路只有当兵。部队是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啊!而且当兵体检政审更严格,也相当于考上大学了。所以我是抱着去读大学的愿望参军的。
这天来到杭州新老兵中转接待站,100名新兵集合排队时,一位络腮胡子军官径直走到我面前,指着我手上提的装肥皂纸箱问:
“你,这么重一个纸箱装的啥玩艺?”
“几本书。”我有点害怕了,纸箱里装的是《普希金诗集》、《唐诗三百首》、《静静的顿河》等,不会被没收抛掉吧?
“书?你是来当兵,还是来读书啊?”
看他有点不高兴了,向前头另一位接兵首长喊道,“高士忠,你过来一下。”两人嘀咕了一阵,却见阴天变晴,他又走了过来,眯着笑眼对我说:“你去把那块大黑板擦干净,重新出一期。哈,一个来读大学的兵,哼。”
出黑板报?这可是我的拿手戏,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是墙报委员、美术课代表。我悄悄向别人打听这个人是谁,原来他是浙江接兵团团长林希才。他成天严肃认真的脸色。后来我才慢慢知道,林希才当时是潜校学员大队的中队长,他为了争中队各方面都先进,特意吩咐手下到金华地区接一个“黑板报兵”。
1976年新兵上艇后,我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除了学雷达技术,还要学批邓、 学文化、学刷油漆等等。
记得1977年,潜艇进船厂坞修,在刷水柜油漆时发生一起“中毒事件”,后来发现,就是缺乏知识造成的。
那天,进行水柜通风的鼓吹机突然停了,油漆散发的毒气没能及时抽出去。我和姜传孟、史平几位还在水柜里。当时我脑子里出现幻觉,就象《上甘岭》电影里的镜头在闪现:“你们别管我,冲啊,里面还有人……”这时我一激灵:不好,中毒了!连滚带爬,从海底门掉到船坞地上,并喊人把更里面的姜传孟和史平拖了出来,他们已经昏迷,送到401医院才恢复过来。
这件事让我猛醒,如果你化学知识丰富就会提前出来,因为你不虚心学习,就容易出差错犯错误。
210艇,出海多,一级战备值班多,修船也多,需要学的知识自然更多啦!
有一次在江南造船厂修船,孙承勤政委批准给我一星期假探亲,归队那天晚上坐了反向电车,那时没出租车也没手机,步行十余里下半夜才回到宿舍。
210艇有许多东西是校园里学不到的。比如谭恩赐副艇长为提高我的绘画水平,有几十个周末用自行车带我去大港广播室学画素描。
最让人感动的是王中才副政委理解我的求学心愿,支持我报名参加高考。1979年我考了总分297分,山东大学在青岛的录取线是270分,但山东大学不收现役军人。而清华、北大的录取线是300分,我只差3分啊!
“明年再考。”这是艇上领导对我的勉励。
第二年,雷达班又来了新兵。此时雷达班已超编3人,该有人退伍了。于是我怀着继续考大学的梦想退役回乡。我一边当代课老师,一边复习,结果我一连考了4年,离录取分数线越来越远,一直考到最高限制年龄,最后只留下5个准考证,没能考上大学。
后来我进了乡区文化站,从事文化工作,还当了两年文物管理所所长。没有上过大学的我,是中国楹联学会首批会员、华夏国学研究院研究员、诸葛亮、黄大仙、贯休、李渔、郎静山等本地文化名人研究机构的会员,并加入市作家协会,也出过专著。有时人家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我就说:210。他们误以为是“211工程”,就说:是重点高校嘛!呵呵!总之,我在210上过5年大学课,至今回味无穷。
又有人问我:你的子女都是本科毕业,还上了研究生,算圆了你的大学梦吧?
我说:我的大学梦已经在210圆过了!
 


十、雷达兵王友昌
 


王友昌(1958.6.18~ ),浙江省奉化市人。19761月入伍,到潜艇学校学习,同年10月上艇,任210潜艇雷达兵。1981年转志愿兵。19896月退役。

 


我对王友昌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他上艇时,我离开艇。这次有人提到他,我还以为是他们搞错了,把舰务兵王友达误记为王友昌了。后来他们说没有错,是雷达兵王友昌,这时我才知道是我搞错了。
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稍稍有些释然。因为王友昌也不知道我是谁,他第一次通过电子信箱给我发来稿子,居然称我“航海长你好”。哈哈!扯平了!
王友昌为本书写了一篇短文《第一次值武装更》。“武装更”也叫“码头更”,就是负责码头安全的哨兵。人们记忆最深的往往是生命中的“第一次”,王友昌的这个“第一次”,确实让人难忘。让谁赶上了都不会忘。


第一次值武装更
王友昌

上艇后第一次去浮码头值武装更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码头武装更由一四部门、二三部门及勤务部门负责,三个人轮流值24小时。武装更配备一支手枪、三发子弹,冬天还有一件大衣,是里面带毛的皮大衣。那天轮到我去值武装更,艇长发给我一支手枪、三发子弹,并讲了值武装更时的注意事项。当时讲了好多,具体讲些什么,我现在已记不清了。但有一点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枪和子弹要保管好,值班结束后要及时上交。
这是我上艇后第一次去浮码头值武装更。背着手枪,穿着皮大衣,带着红袖标,有一种新鲜感,感到自己很威武,白天值更时间过得很快,到了晚上,感到时间过得很慢。一是新鲜感已经没有了,二是晚上很冷,脚都冻麻木了。本来部队发了一双毛皮鞋,可我去艇上值武装更舍不得穿,就穿了双工作鞋,没想到北方的夜晚这么冷。穿着皮大衣,身上倒不感到冷,就是两只脚受不了。岗亭很小,皮大衣的气味很大,不知使用了多少年,肯定从来也没有洗过,里外都是油乎乎的,气味非常难闻。岗亭外面北风呼啸,耳边风声呜呜响。脚冻麻了就在岗亭里跳一跳,或者到外面跑一跑。可是外面北风刺骨,不能多待。曾经冒出一个念头:跑回宿舍去换鞋,但是因为是新兵,又不敢,只能咬牙坚持。在这种情况下,感到时间过得真慢。当时没有表,也不知道几点,跑到艇上去看一眼时钟,然后回到浮码头上继续熬。感觉该到换更时间了,迟迟没有人上来。忍不住又跑到艇里去看时钟,原来还差很长时间。就这样,我在饥寒交迫的等待中完成了我上艇后第一次码头武装更的经历。这个夜晚让我终生难忘。体验过了最难熬的时光,以后就没有熬不过去的事情了。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到此结束。没有写进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留给别人去写吧!
2016年09月10日初稿
2019年03月18日修改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3
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4)
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5)
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6)
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7)
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8)
1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1)
1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2)
1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一四部门(3)
1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1)
1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2)
1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3)
1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舵信班(4)
1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1)
1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2)
1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航电班(3)
2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1)
2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2)
2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3)
2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4)
2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二章 无线电班(5)
2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1)
2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2)
2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3)
2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1)
2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2)
3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3)
3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4)
3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5)
3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6)
3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电班
3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1)
3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2)
3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3)
3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4)
3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
4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2)
4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3)
4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4)
4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5)
4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
4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7)
4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8)
4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9)
4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0)
4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1)
5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2)
5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
5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2)
5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3)
5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4)
5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5)
5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
5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7)
5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8)
5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9)
6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0)
6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11)
6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1)
6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2)
6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3)
6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4)
6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5)
6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6)
6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1)
6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2)
70、《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声纳班(1)
7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声纳班(2)
7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声纳班(3)
7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声纳班(4)
74、《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声纳班(5)
7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声纳班(6)
7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1)
77、《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2)
78、《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3)
79、《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4)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