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第二章 (1)
原创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听雪斋书馆
微信号
gh_90c4f48d5772
功能介绍
文化、公益、产品、服务、品牌推广
2020-07-03
收录于话题
二、人生的十字路口
(1932 年夏—1934 年冬
在上海
)
★
19
岁的沈安娜
(
沈琬
),
1934
年摄于
上海
考入“南洋高商”
第二天早上,镇江到了。下船后,我们直奔镇江火车站,登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上海是我们十分向往的地方,但我们对上海实在知之甚少。来到上海,只见街上车水马龙,路人熙来攘往。尤其是
“叮叮当当”往返行驶的有轨电车, 使我们感到新奇。可是我们没有料到的是,在这个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大都市里,居然和家乡县城里一样,到处都可以看到沿街乞讨的人。
阴霾笼罩着上海,也笼罩着我们姐妹俩的心。
沈珉从包袱里拿出一个旧信封,上面是二堂兄家(大伯父沈文瀚的次子沈彦如)在上海的地址。上海这么大,堂兄家在哪儿呢?
我说:鼻子底下有张嘴,可以找人问问嘛。
沈珉有点为难地说;我们一口江北话,怎么问呢?
所谓江北话是指江苏境内长江北岸的方言。
“江北人”也即苏北人。当时从苏北来上海谋生的穷苦百姓比较多,而且大都从事服务性行业,如浴池擦背的、理发的、修理旧胶鞋和雨伞的等等。因此说江北话的人常常被上海人瞧不起。
我们还算幸运,在一位江北老乡的指点下,很顺利就找到了二堂兄的家。二堂兄在上海不过是个小职员,他家房子很小,虽然堂兄和嫂子很热情,但长住显然是不可以的。我们必须赶快去报考可以寄宿的学校。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寻找读书的学校。当时有女生宿舍的学校很少,几天下来,沈珉才找到一家
“务本女中”(现上海市第二中学的前身),可以插班上高二,不过只剩下一张床位了。我则准备报考“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简称南洋高商)。
据招生广告和堂兄介绍,南洋高商是一所由东南亚爱国华侨吴醒濂先生创办的学校,具有爱国、民主、积极、健康、进步的传统,设有女生宿舍。我找到位于善钟路(今常熟路)的南洋高商,但是学校的招生已经结束了。
我听门房老伯伯讲话有江北口音,就用家乡话哀求他说:
“老伯伯,我是
从泰兴来的,能不能帮帮忙,让我再试试?
”
★南洋商业高级中学旧址(1934年摄),位于上海常熟路(原善钟路)
老伯伯很同情我这位江北来的小同乡,沉吟片刻,给我出主意道:
“校长不在,你到教育主任室去找毛先生吧。毛啸岑a先生可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大好人。求求他,说不定还行。”
我谢过门房老伯伯,按照他的指点找到了教育主任室,敲门进去,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先生正在案头用毛笔写着什么。
a 毛啸岑 (1900 —1976),江苏吴江人,原名毛兆荣,早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曾与同乡柳亚子共同办报宣传反封建新文化思想。1924 年初,由柳亚子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1930 年又参加了由邓演达、谭平山等人领导的中华革命党。邓演达被国民党杀害后,他开始流浪生涯。1932 年被曾是中华革命党党员的爱国华侨、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校长吴醒濂聘为该校教育主任兼训育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工商联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委员。1976 年 2 月在马鞍山逝世。
毛啸岑先生高个子,穿一件长衫,显得又高又痩,看上去人是非常和
善的
。
我说:
“我是来报考高中部的学生。”
毛啸岑对我说:
“现在考期已过,招生刚刚结束,我们不能再收学生了。”
我一听,马上取出转学证和成绩单,双手捧给毛先生看,并苦苦哀求道:
“我从报上看到了招生广告,从乡下赶到上海,路途远才误了考期,请先生千万给我一个机会。”
毛啸岑看了成绩单,各科成绩都还不错,特别是语文分数比较高。这使毛先生对我这个女生有了初步的好印象。
“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毛先生问道。“我叫沈琬,家住江苏泰兴。”
“是在泰兴县立初级中学读书么?” “是。”我点点头。
“我知道那个学校。”毛先生说,“它的前身是襟江书院,很有名。”毛先生接着问:“你为什么要来上海求学?”
这个问题,让我感到一言难尽,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禁不住泪水涌上了眼眶。
毛啸岑看到此景,不免动了恻隐之心。他沉吟片刻,对我说:
“你自选题目,写一篇作文给我看看再说。”
我接过毛先生递过来的毛笔,在毛先生对面的桌前坐下,一边研墨一边开始构思作文。毛先生回到自己的桌前,继续准备他的教案,并不时抬头看我一眼。
写什么呢?我来不及过多思考,决定把自己从家乡来到上海求学的经过向毛先生述说一番。面对着毛先生慈爱的目光和这次难得的机会,我自命题《求学》,一气呵成写了一文。文中叙述了我和姐姐为挣脱封建包办婚姻的束缚而离家求学的艰难,抒发了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的激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对新生活的憧憬。每写到动情处,我热泪盈眶,不时用小手绢擦拭眼泪。
★毛啸岑★沈华昪
写完作文,我双手呈给毛先生,恭敬地说:
“请先生阅正。”
毛啸岑起身接过,站在那里一口气把文章读完,他既惊讶,又感动。后来他告诉我,首先是毛笔字漂亮,清丽娟秀。再读文章,文风朴实,感情真挚。文中反映的反帝、反封建的愿望,正和自己的思想吻合。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现场写作的过程,他很难相信这篇作文就是眼前这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一挥而就的。
“姑娘,留下你的地址,我要和校长商量一下再给你答复。”毛啸岑说。我便把住址写在一张纸上。
毛啸岑看了地址说:
“还好,住得不是很远。我尽量想办法,让你来上学!”
我走后,毛啸岑把我的作文拿回家,给师母沈华昪看,笑着说:
“这个姑娘是你们沈家的才女啊。”
师母沈华昪看了,也很感动,对我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对我的思想境界相当赞赏:
“很难得,这个女孩子如果好好培养,将来会有出息的。”
沈华昪(
1896—1974)也是江苏吴江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爱国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学校教书。她比毛啸岑大四岁,是个积极参加妇女运动的新
女性,她是冲破封建的束缚和毛啸岑自由恋爱结婚的。婚前他们不在一地,
鸿雁传书年余,时常赋诗步韵,抒发情怀,共同的革命志向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修养,把他们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毛啸岑对夫人说:
“我想破格录取沈琬。”
沈华昪是学校女生部的督监,因此对女生更有发言权,她也说:
“应该录取。她的家境不好,我想请校长减免她部分学费。”
由于毛啸岑夫妇的保荐,校长吴醒濂决定破格录取我,插班在高中部读高一,并免去三分之一的学费。我做梦也没想到,一篇作文打通了我的求学之路。后来我总说自己幸得
“贵人相助”,称毛啸岑、沈华昪夫妇是我“一生的恩师”。
姐姐和我都找到了学校,于是便从二堂兄家搬了出来。姐姐沈珉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习惯,她白天读书,晚上还要帮人做些针线活,挣点零钱,补贴伙食。姐姐就读的务本女中当时在南市,离
“南洋高商”很远, 她非常惦念我,每隔两周就要来看望我。为了节省车费,她每次都是步行,来回要走三四个小时,用省下的车费买些书刊,和我轮流阅读。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
李忠效的纪实文学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
口述实录》
李忠效、华克放整理
未完待续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代序和引子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第一章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
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