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第二章 (2)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7-04




二、人生的十字路口
(1932 年夏—1934 年冬在上海)


播“火种”的人
 
我们姐妹俩从苏北小县城来到上海,原以为从此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岂料现实与我们的想象之间落差太大了。在上海,我们不仅看到租界林立, 到处插着“万国旗”,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特别是亲眼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特务、宪兵和军警飞扬跋扈,到处搜捕共产党人,肆意迫害进步青年。

上海的国民党特务机关,除了中统a上海行动区之外,又增加了军统b(当时称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对待共产党人他们奉行“宁可错抓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信条。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我们虽然还不知道“中统”、“军统”,但看到警车横冲直撞,心中忿忿不平,十分痛恨国民党。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实?自己的出路在哪里?我们感到茫然。
 
a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其前身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成立于 1928 年。1938 年更名为中央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庞大的特务组织之一。
b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其前身为“复兴社”(亦称“蓝衣社”),成立于 1932 年。1946 年更名为国防部保密局。是国民党庞大的特务组织之一。
 

★鲁自诚(1939年)
 
然而,即使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中共党组织的地下活动在上海也没有停止过。在我就读的“南洋高商”,就有中共地下党员在活动。

1933年8月的一天,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走进“南洋高商”,径直向男生宿舍楼走去。他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穿一件灰色长衫,文质彬彬的,像一名教书先生。实际上,此时他是中共上海中央局领导下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正在上海及上海附近建立组织,检查工作。他的名字叫鲁自诚a。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鲁自诚参加了武昌起义,并在那时就认识了同盟会成员董必武。1919年,他从上海到英国剑桥大学勤工俭学四年。1924年1月回国,6月在天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做工会工作,还曾在北大、北师大、中大任教,宣传革命思想。1933年至1934年底,他奉命在上海,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和白区中央的情报工作。今天他来“南洋高商”,就是要通知该校高三毕业班学生舒曰信b,他已经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了。

半年前,鲁自诚受在外地做秘密工作的战友、中共党员张曙时的委托,看望和照料他在“南洋高商”读书的儿子张勉。与此同时,鲁自诚结识了张勉同宿舍的学生舒曰信、华明之。

a鲁自诚 (1893—1969),祖籍浙江绍兴。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贸易处处长以及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顾问,国务院参事室参事等职。
b舒曰信 (1915—1987),江苏宜兴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调查部处长等职务。1955 年因受“潘汉年案件”株连,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1982 年 8 月平反落实政策,享受副局级离休待遇。
 
舒曰信很早就开始阅读社会科学书籍和进步作家的作品,如饥似渴地探索先进思想和革命道理,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眼看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经常与华明之等学友漫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决心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九一八事变后,舒曰信同华明之等进步师生一起走出学校,涌上街头,参加反对日寇侵占我东北的示威游行,还在学校内办墙报,宣传抗日爱国思想。舒曰信出身于江苏宜兴一个大地主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准备送他到日本留学,将来可以光宗耀祖。他却说: “国难当头,难于安心读书。”母亲从家乡宜兴赶到上海,对他说:“你是舒家的独生子,舒家那么大的家业需要你继承。孩子,不留学也罢,决不能参加赤色分子的活动,还是回家吧!”舒曰信断然拒绝了母亲的苦苦劝说,从“南洋高商”一毕业,就与地主家庭一刀两断,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了。当时他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和一件冬天御寒的皮袍,别无他物,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无产者。

★舒曰信
 
像舒曰信这样有知识、有文化、接受了先进思想、背叛剥削阶级家庭的革命青年,正是中国共产党所需要的新生力量。于是,鲁自诚与舒曰信交上了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鲁自诚觉得此人可靠,便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舒曰信正苦于报国无门,一听说眼前的鲁先生就是共产党,立刻要求加入党组织。鲁自诚一口应允做他的入党介绍人。舒曰信虽然已经毕业,但他没有地方住,暂时仍住在“南洋高商”的男生宿舍。鲁自诚登上二楼,如约按时到达,舒曰信正在房间里等他。舒曰信刚刚十八九岁,脸上稚气还未尽退,然而举止却显出几分老成。

学校放暑假了,校园里人很少。鲁自诚对舒曰信说:党组织通过对你的考察,认为你积极要求革命,主动脱离地主家庭,思想进步,立场坚定,已经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了。我正式通知你,从今天起,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

舒曰信听了非常激动。他紧紧握住鲁自诚的手说:我要革命到底,永不叛党!

鲁自诚说:现在上海形势很严峻,没有条件举行入党仪式。我在英国勤工俭学时向工人们学会了一首全世界无产者的歌,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歌——
《国际歌》,现在我就来教你唱。
歌词通俗易懂,旋律铿锵有力,舒曰信唱着全世界无产者的歌,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他对鲁自诚说:“从现在开始,我就是党的人了!”他还郑重表示决心:虽然现在到处是白色恐怖,虽然做共产党员就要准备流血牺牲, 但是我不怕,我相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此之前,舒曰信曾向鲁自诚介绍,同宿舍的学生华明之也是个进步青年。现在,已经是中共党员的舒曰信对鲁自诚说:鲁先生,根据你的意思, 我约了华明之,他过一会儿就到。

鲁自诚点点头,然后纠正他说:以后不要再叫我先生了,可以叫鲁自诚同志,或者叫鲁大哥。
舒曰信想了想说:那我就叫你鲁大哥吧。

正说着,华明之敲门进来了。他身材修长,瓜子脸,戴一副近视眼镜, 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武之气。华明之,祖籍江苏无锡荡口,1913年农历正月十九(公历2月24日)出生于上海。父亲华国祥是一个本分的小职员,母亲朱明仁是个贤惠的家庭妇女。华明之是长子,下有几个弟弟妹妹,上面还有长辈, 一家老老小小,生活十分清苦。华明之好不容易读到初中毕业,父亲为了节省开支,只得让他就读于职业高中,以求早日毕业,谋职养家。

1931年夏天,华明之考入“南洋高商”。刚入学不久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华明之受反帝爱国思想的影响,读了不少进步书刊,如邹韬奋编辑出版的《生活》周刊等。在学校,他与一些进步同学一起主办壁报。开始由舒曰信主办,取名《曰信》。舒曰信毕业后,华明之接着办,取名《前夜》。华明之还画了一幅画:一列火车车灯很亮,冲破黑暗,奋力前行。以此作为壁报的刊头画。在家里,他用自己接受的革命思想,影响了弟弟妹妹以及他们的同学。最先受影响的是妹妹华曼倩(参加革命后改名华韵三),还有三弟华家騄和四弟华介民。三弟和四弟只读到初中,父亲就没有能力继续供他们上学了。于是,三弟进了一家银行当见习员,四弟则在一家绸缎庄学徒。1936 年2月,华家騄参加了由银行等职业界员工组成的共产党外围组织“抗日救国会”,从此参加革命。华介民也参加了绸缎界共产党的地下秘密活动。妹妹华曼倩在学校受进步老师同学的影响,回家经常跟着大哥与几个同学一起读进步书籍、写心得体会。华明之把妹妹以及同学写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一本小册子,取名《合力》,互相传阅。有时他们还在家里聚会。华明之的父亲听他们在屋里慷慨激昂地骂国民党政府,就让老伴儿在楼下大门口坐着剥毛豆, 给孩子们望风。后来,华明之与比他高一届的同宿舍同学舒曰信关系越来越密切,受舒曰信的影响,华明之多次参加革命集会和游行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上海地下党组织几次遭受严重破坏,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上海市也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但是,在舒曰信的影响下, 华明之的革命情绪却日益高涨。


1933年,华明之曾跟随舒曰信到恒丰路桥南集合,参加“反对内战, 一致抗日”的示威游行,还曾到虹口打浦桥一家茶馆,参加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集会游行。游行开始之前,参加人员悄悄聚集在茶馆附近,时间一到,组织者以摔茶壶为信号,茶馆楼上立刻撒下许多传单,参加游行的工人和学生看到传单,马上从四面八方集中起来,形成上百人的游行队伍,喊口号,撒传单,向大马路 前进。等警车开来,游行队伍就化整为零,立即解散。因为这种集会聚得快, 散得也快,因此被称为“飞行集会”。

★22岁的华明之,1935年摄于上海


一次,宋庆龄倡导的“中国反帝大同盟”,组织进步学生游行,舒曰信问华明之:这次可不是撒了传单就散,而是游行到终点。你敢不敢参加?
华明之坚定地回答:敢!
在游行队伍中,华明之迈着坚定的步伐,举着小旗,带头呼口号,撒传单,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舒曰信觉得华明之诚实可靠,就经常约他到离南洋高商不太远的静安寺后面的“外国坟山”(该外国坟山已拆除,今在原址修建了静安公园)谈心, 那里行人很少,比较隐蔽,可以谈得比较深入。共同的理想把两个年轻人的心连在了一起。

经舒曰信介绍,华明之的革命倾向受到鲁自诚的关注。鲁自诚将华明之列为党的培养对象。鲁自诚曾对舒曰信说:从外表看,华明之是个文弱书生, 内心却满怀激情,如果好好培养,会是个有勇有谋的革命者。

这天,鲁自诚特别嘱咐舒曰信约了华明之来见面。
在舒曰信和华明之的宿舍里,鲁自诚向他们讲当前的形势,介绍他参加辛亥革命以来的亲身体会。他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帝,建立了共和政府,但是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怎么样了呢?封建主义并没有完全扫除,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租界林立,特务横行,人民群众一直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日寇占领了东北,反动政府却“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中国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抵御外敌,彻底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解放劳苦大众。

鲁自诚一席话,给两个年轻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舒曰信和华明之是鲁自诚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播下的革命火种,而这革命的火种照亮了我们姐妹俩的心灵,将我们也引上了革命之路。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
李忠效的纪实文学
《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李忠效、华克放整理
未完待续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