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上家园》第十九章 大爆炸(1)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09-23




第十九章  大爆炸

 

      

    1989年8月12日。这是一个阴沉沉的日子,云很重,天很低,从遥远的天际,不时传来隐隐的雷声。据气象部门报告,最近几天,黄海北部海域都是阴雨天气。

    再过两天,就是程天宜的56岁生日。他正在考虑生日那天,要不要像往常一样再到天上去飞一飞。

    自从司令员和政委回来以后,他的工作量比以前小了,操心的事情也少了,他反而有点不习惯了。轻闲的日子令他怅惘,轻闲对他简直是受罪。他喜欢上班以后看到有一大堆工作在等着他,他喜欢看到有许多事情别人决定不了等着他拍板,他喜欢看到他一声令下上上下下许多人闻风而动的场面,他喜欢……他喜欢的事情太多了。他最不喜欢的事情是在这个机关里忽然变得可有可无。就像被人用完了随便扔到墙角里的一只扫把。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他想。

    中央军委有新的规定,副军职干部最高服役年龄线是58岁。到点就下。也就是说,如果不升到正军职,他的服役期限就到了,而且在这个时候,随时都可能下来一个免职命令。论水平,他再上两级也没问题,但正军以上的位置毕竟太少,不是有水平的人都能上去的。就这么退了?他总是有点不大心甘。他仍然在等待机会。为了证明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为了证明他仍然有一付很棒的身体,他还想在生日那天去飞几个复杂的科目。但是两个儿子坚决反对。

    大儿子说:“爸,像你这样级别的干部,重要的不是自己去飞,而是抓好部队,让部队飞出战斗力。”
    小儿子说:“爸,像你这样年纪的干部,重要的不是身体力行,而是运筹惟幄,足智多谋。”

    他想想,觉得儿子们说的都有道理。可他还是想去飞。飞行于他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不过他准备接受儿子们的建议,不一定非在生日那天飞,什么时候天气好了什么时候飞。年纪大了,生日过一个少一个,不如以后不过了。

    一想到自己已经到了怕过生日的年纪,心里就不由得生出一种苍凉感。苍凉使人忧伤。不过回首往事,他倒也没有什么遗憾。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得话,那就是他已经有了两个孙女,还缺个孙子。他只能寄希望于小儿子程翔了。

    几天前老伴悄悄告诉他,紫薇怀孕了。让他高兴的是,一直宣称只恋爱不结婚的小儿子终于决定他和庄紫薇准备结婚。尽管按传统的观念他们未婚先孕说起来有点“那个”,但是只要能促使他们抓紧结婚就好。

    还有一件让他轻松的事情是程云走了,到南方找她的白马王子去了。走的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走的远远的,也好,这样以后家里聚会就可以把楚城叫来了,免得程云在彼此不自在。他喜欢楚城胜过喜欢自己的女儿。程云去南方的时候娇娇没让她带走,他断言程云和那个叫宫北海的人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将来她在南方能混出个什么样来还不知道,别把孩子带到那里去影响坏了。

    程飞要求转业的事暂时搁下了。他找程飞谈过一次话,程飞表面上态度很好,但是他知道程飞心里未必听得进去。他了解程飞,他的主意在心里,别人很难改变他。
     

 
      
    上午9点55分,程天宜正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地想心事,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沉闷的雷声。他从办公室的窗口向外瞥了一眼,只见阴云密布,电光闪烁,风狂雨急,大有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之势。他知道今天驻胶东半岛各部队没有飞行计划,也就不操什么心了。事后他才得知,就在他听到沉雷声的那一刻,一个巨大的灾难正在胶州湾对面的黄岛上降临。

    黄岛与青岛海上相隔最近距离只有两海里。据《鲁志新编》载:“青、黄两岛虽近在咫尺,但沧桑之变却各不相同。黄岛,古称齐伯岛,后因岛上人烟稀少,草木难生,隔海远眺,土色赭黄,故名黄岛。”

    黄岛是个三面碧海一面山的半岛,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却有102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黄岛旧时土层极薄,含卤又高,十分荒凉,故又称为“荒岛”。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是昔日在中国最有威望的一位老人说过的名言。

    1972年,胜利油田末站油库在这里破土动工。1976年,黄岛油港码头诞生。1978年,一座年发电量为18亿度的发电厂在这里建成。1979年1月1日,黄岛被新辟为青岛市的黄岛区。从此,黄岛的历史翻开了令世人注目的一页。

    1988年8月12日这一天,使黄岛的历史变得沉重。
    黄岛油库的5号油罐不幸被天雷击中,引起爆炸。据目击者事后回忆:仿佛只是金属碰撞般的“咔嚓”一响,末站油库5号罐顶突然爆裂,升起一缕黑烟……
    末站油库周围耸立着10架近30米高的铁塔避雷针,按说避雷设施十分严密。对此,气象专家解释:雷电击中油罐的概率为万分之一,但一旦被击中,将是百分之百的爆炸燃烧,任何避雷设施都无济于事。一个雷爆所产生的能量,可供10个大城市照明一年;雷爆所产生的瞬间温度,可达摄氏3000-17000度;而 这瞬间,不过是千分之一秒或万分之一秒!

    灾难就是在这样短的时间里降临到黄岛人头上的。
    5号油罐轰然一声,16000吨原油顷刻间在千度以上的炽热中化为烈火、浓烟和灰烬。
    如果仅仅是一个油罐的爆炸倒也罢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刮起了可怕的南风。南风把5号油罐爆炸产生的火和烟吹向北边。烟火底下,是刚刚建成的二期油罐工程--6个新油罐,其中2号和6号油罐已经投入使用,储蓄原油20300吨。

    二期油罐东北30米处,又是青岛港务局的油库区,整齐排列着大大小小14个油罐,其中有37000吨原油,5000吨柴油。柴油的危险性比原油更大,它的燃点低,爆炸力强,5000吨柴油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再往北不足百米,就是油港码头了。建设油港码头,国家投资了数亿元,胜利油田生产的原油一半以上是从这里运走的,如果这个码头被毁,那么,胜利油田一半以上的产油井就得封闭。

    大火带来的危险和可能产生的损失还不止这些。
    在火场不远的山坡上,有个部队的弹药库;
    在火场200米开外是青岛发电厂;
    在与5号油罐排列在一起的1、2、3、4号油罐下面,有个巨大的地下油库,里面储存着70000吨原油,地上与地下油罐有管道相同,一旦火源传入地下,大爆炸在所难免。据称,地下油库一爆炸,威力相当于8级大地震!

    这些情况程天宜当时并不知道,他是在事后才知道的。
    12时10分,北航作战指挥所接到舰队作战指挥所的火警电话,作战参谋立即接通值班首长。程天宜火速到达指挥所。与他同时到达的还有参谋长矫健和政治部主任孙幽泉。
    随后赶到的司令员对程天宜说:“老程,你熟悉情况,就由你坐阵指挥吧。”
    程天宜马上振奋起来:“没问题。”
    根据青岛市政府的请求,北航将派出直升机飞临现场进行火情勘察,派水上飞机参加灭火。程天宜立即发出了两部队进入紧急准备的命令。
      


      
    程翔是随青岛消防支队的首批8辆消防车乘轮渡感到火场的。
    9点55分的那一声雷响,程翔也听到了。他和别人一样并没有意识到那正是一场灾难的降临。天正下着雨呢,下雨天是消防队员最轻闲的日子。一般来说,下雨天发生火灾的概率最低。

    是一个在外面玩蚯蚓的小战士偶然抬头看见了升在空中的黑烟。他大叫:“你们看!”
    对消防队员来说,火光就是命令。程翔果断下令:“准备出车!”

    中队全体官兵立即穿衣、系扣、蹬靴、戴盔……消防车一路警笛,朝升起黑烟的方向驶去。很快他们就发现,着火的地方很远,隔着一个辽阔的海湾,消防车无法抵达。程翔正要带车返回基地,这时接到上级命令,立即到轮渡会合,乘船去黄岛。

    到达火场以后,程翔发现,在这样一场大火面前,消防车显得太渺小了,不要说青岛市的消防车不够用,就是把附近几个市县所有的消防车都调来也不够用。

    一方面要用泡沫喷压油火,一方面要用凉水给其它油罐降温。从各地区赶来的消防中队几乎是各自为战,灭火现场有些混乱。程翔向临时指挥中心领导提出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对5号罐周围的油罐喷水降温,使其尽可能延长承热时间,坚持待援。指挥中心领导及时采纳了他的建议。

    “你叫什么名字?”领导问。
    “我叫程翔,青岛消防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好,程翔,你现在就给我当参谋。”
    “是!”
    就在程翔协助领导在火场上跑来跑去的时候,他一眼看见了庄紫薇,正跟着一个摄像师在抓拍救火的镜头。她的一身浅颜色的裙服落满了烟尘,几乎变成花的了。
    “紫薇,你怎么来了?”程翔问。
    “我怎么就不能来?”庄紫薇有些调皮地说。
    “小心我们的宝宝。”他凑到她的耳边低声嘱咐道。
    “放心吧。”接着也在他的耳边低声说,“我和宝宝在看着你,多保重!”

    程翔点点头。这时摄像师转过身来,把镜头对准了庄紫薇和程翔。程翔忙伸出黑呼呼的大手挡住镜头,笑道:“你们忙你们的,我走啦!”然后向火场跑去,摄像师把镜头对着他,一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烟幕之中。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
李忠效的长篇小说
《翼上家园
未完待续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