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陈右铭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10-14


第五章  协力攻关

千里请名师


工程力学专家钱令希
 (钱唐提供)



    陈右铭自述──
    在研制鱼雷核潜艇的同时,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也在积极进行。鱼雷核潜艇的代号是091,导弹核潜艇的代号是092。
    092比091多一个导弹舱,要在固壳上开12个很大的孔,安装导弹发射筒,我担心这种大开孔的结构会影响固壳的强度,我想请大连工学院的钱令希教授协助审查092的结构设计。钱教授是一位享誉中外、造诣很深的结构力学专家,又熟悉海军舰艇,以前曾多次为海军工作过。

    “请钱教授审查结构设计当然好,但他正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办公室的王德宝、仇世民参谋都这样说。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想请这样一位“反动权威”来参加绝密级的核潜艇工程,谁能做主呢?
    我想到了周总理。

    我利用向总理汇报工作的机会,提出了请钱令希参加审查核潜艇结构,并请他参加修订潜艇设计规范的建议。我当时心里还有一个想法没说出来,就是最好把钱令希调出来,作七院的副总工程师和702所的总工程师,这样,七院所有舰艇的结构审查问题就都解决了。

    总理听我介绍了钱令希的有关情况,当即指示说:“你可以请他参加工作,但不要调他,他留在学校培养干部作用更大。”

    总理这样一讲,我就不好再提要调他的事了。我一直在想,总理是不是猜出了我的心思,才特别指示让我不要调他?那他可真是洞察秋毫啊!
    不管怎么说,总理同意我请他审查核潜艇结构,我就很满足了。几天之后,我利用去大连开会的机会,到大连工学院拜访了钱令希教授。
还在我当快艇支队长的时候,我就认识钱教授了。此后又经常打交道,因此对他的情况我比较了解。他常跟我说:“求学之道慎起步。”


钱令希是江苏无锡县人。1916年7月出生,童年时特别贪玩,学了一年英文,连26个字母都背不连贯,历史课考试也不及格。后来,他改学法文,并接受了教训,从头开始,发奋苦学,一步也不敢松懈。12岁时,就从初中一年级跳级考入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高中部。他潜心攻读,第一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法文集训;第四年,又以优秀成绩直接考入大学部土木科。1936年9月,钱令希以土木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同年10月,被送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两年后他在这所大学毕业,获得了“最优等工程师”学位。后来钱令希经常把这段学习经历向他的学生介绍说:学习如同钉螺丝钉,开始要用锤子敲几下,搞正方向,上了路,后来拧起来就顺利了。没有这几下,开头钉得歪歪扭扭,拧起来就费事了,甚至半途而废,必须回头重来。求学之道,也是如此,要慎于起步啊!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钱令希怀着报国之心,返回祖国。先后在叙昆铁路局、川滇铁路公司、云南大学土木系、由茅以升领导的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由竺可祯担任校长的浙江大学等处担任教授、工程师。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认真教学,埋头研究,写出了一篇篇见解独到的学术论文,其中的《悬索桥近似分析》一文,经那时在重庆的北平图书馆推荐,在美国《土木工程学报》发表。后于1951年经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议,授予一年一度的Moisseff奖。当时正值抗美援朝,钱令希拒绝接受。另一篇《梁与拱函数分步图与感应图的连锁关系》的学术论文,于1946年,也获得了当时政府颁发的科学奖。钱令希在27岁那年,就已成为受人瞩目的号称“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最年轻的 教授了。解放前夕,他曾不顾个人安危掩护浙大学生运动中的地下共产党员或进步分子,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1939年,钱令希(左4)在叙昆铁路的建设中
   (钱令希的女儿钱唐提供)


    1952年,钱令希受大连工学院的屈百川博士的“三顾茅庐”之邀,来到了滨海城市大连,担任大连工学院第一任研究部主任。钱令希一面从事教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他曾以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工程顾问的身份,参加了这两座大桥的桥梁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1959年,他还参加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规划会议,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大头坝型--梯型坝的建议,为后来的浙江乌溪江高坝所采用。由于钱令希在教学和科研上做出的重大贡献,1956年起,先后当选为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从1964年起,被推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我之所以想到钱令希,是因为我在701研究所担任所长期间,就曾请教过他有关舰艇结构设计问题,他曾帮助七院解决了几个海军装备上的疑难问题。

    前两年,七院要修改潜艇设计规范,请几所高等院校参加。大连工学院分担的一章是《结合壳的稳定计算》,这是整个规范的难点。任务交给钱令希时,七院给了他一本苏联编制的规范,供他参考。他看过之后,认为内容已陈旧,关于结合壳的稳定计算,寥寥几笔,十分粗糙,没有参考价值,必须从理论研究入手,用实验验证,最后为规范提供电子计算机程序。他组织了几个年轻的教师,一起攻下了这一技术难关。


    一艘中型登陆舰的首制舰好不容易造出来了,但在航行试验时,发现舰桥震动很厉害,人站在上面都震得发抖,军舰不能正常使用。我在大连船厂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要他们请钱令希从结构上研究一下。海军驻船厂军代表室把钱令希请上舰,他仔细检查舰体结构后,认为结构的连续性处理得不好,整个舰身是个软腰,以致后部机舱的震动能量传不到前面去,而都挤到舰桥上去了,所以,在航行中舰桥震动厉害。他还有个形象的比喻:大男人的头,大男人的脚,小姑娘的腰。就是说军舰腰部的刚度不够。


    我问他怎么解决,他说:“这个问题简单极了,把驾驶台加强,使前后的震动频率一致就行了。整个设计还可以,主机等其它方面没有问题。”
    大连船厂根据钱令希提出的方案进行改造,舰桥果真不太震动了,说明软腰的诊断是正确的。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驱逐舰,在航行试验时尾轴震动得很厉害,造船工业办公室曾为此开过会,请有关专家“会诊”过,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我在大连厂了解驱逐舰试验情况时,告诉701所和船厂的同志:“请钱令希教授看看,从结构上改造一下,或许能解决问题。”


    钱令希在驱逐舰尾舱底部和尾轴附近进行了仔细观看,他认为:尾轴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和舰身的联系要改装一下。
    701所驻厂工作组和大连船厂接到钱令希画的改装草图,立即派人上北京,获得造船工业办公室同意后,按钱令希开的“方子”改装结构,尾轴震动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钱令希真神!”大连船厂的工人们对我说。
    我把工人的话告诉了钱令希,他却不以为然地说:“没有什么神秘的,只是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要联系好,应该多学习,善于观察分析,还要有服务于实际的劲头。”


    这一次,我到大连工学院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钱令希。他拉着我的双手,久久地打量着我。
    “钱教授,你不认识我了?”我问。
    “陈主任,这是什么时候,外面到处是批判我的大字报,你还到我这里来干什么?”钱令希没想到我会在这个时候来找他。
    “我要是早来就好了。”我说。
    “早来也是没有用的。”他沮丧地说。
    接着他告诉我,造反派在图书馆搞了一个他的“罪行”展览,列了许多罪状,并通知他,要他今天下午去当解说员。
    我安慰他说:“你可以不必去当解说员了。”
    他直盯盯地看着我,半信半疑。
    我说:“是总理让我来请你为09工作的。”
    “总理?”钱令希显得非常激动。
    我点点头,对他说:“钱教授,你等着,我去去就来。”


    我转身就去了军管会。一见到军管会主任,就告诉他我是谁,并将总理的指示向他口头作了传达,然后提出:“把钱令希的办公室让出来,给他一个保险柜,装核潜艇的研究资料,让他继续搞研究,谁要是抄了他的资料,干扰了他的研究工作,是要追究责任的!”
    军管会主任犹犹豫豫地说:“你对我说,我相信,可是我怎么向群众说呢?你最好给我一个文件或书信。”
    我说:“我来的匆忙,没有想到写信,你可以把我的话向群众传达,错了我负责。”
    “如果造反派不相信怎么办?”
    “他们可以直接打电话到总理办公室去问!”我几乎要咆哮了。


    于是钱令希得到了初步解放,他不必去为他的所谓罪行展览当解说员了,他可以做他自己喜欢做的研究了。
    后来我了解到,钱令希在造反派批斗他时,也未忘记核潜艇的科研课题和保存核潜艇的资料。
    早在60年代初,七院接受核潜艇研制任务后,报请国防科委,给钱令希下达了“导弹核潜艇壳体的强度、开孔和稳定性问题”的科研任务。

    这是钱令希第一次接触到的、过去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新课题。他组织力学研究室的一批青年教师协力攻关。这种壳体形状复杂,要求严格,在国外文献上找不到有针对性的参考资料。


    钱令希非常赏识的一位青年教师钟万勰,经过苦心探索,找到了这类壳体特别容易压坏的一种不利结构形式。
    钱令希听了他的汇报,看着他的图纸,高兴地说:“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发现!找到了不利形式,再逐步去找有利形式,那就容易多了!”
    果然,在钱令希的指导下,往后的研究出乎意料的顺利。可是,眼看就要拿到成果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骤雨式的“大革命”中,钱令希和他的几位助手都受到了无情的冲击,办公室和实验室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大批判的战场。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不忘他的核潜艇研究课题。

    有一次又在实验室批斗钱令希,批判会结束后,他要求留在实验室多呆一会儿。
    “干什么?”造反派问。
    “请给我一点时间,因为我的科研项目还没完。”
    “你这个资产阶级顽固分子。批了你这么长时间还不死心,你还梦想翻天当反动权威啊!”一个造反派斥责道。
    “不,那是国家交给的任务!”钱令希强硬地说。
    “那也不行,批倒批臭了再说!”

    1967年夏,造反派突然杀向社会,学院内顿时宁静下来。钱令希立即抓住这个“可乘之机”,马上来到办公室,领着两个助手,摊开资料,认真地分析和整理起来。他们日以继夜,一刻不停。
    过了一个盛夏,8月23日,他们终于写好了十多份研究报告。
    “放在哪里?”助手问。
    “在这学院内没有安全的地方,”钱令希果断地说,“寄出去,寄到有关单位去。”

    就在研究报告寄出去的第二天,大连市发生了“8.24”大武斗,那些造反派杀了回来,钱令希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又被贴上了大封条。钱令希后来跟我讲起这件事时说:“此乃天意!此乃天意呀!”

    在092型核潜艇结构设计没有经钱令希审查之前,我一直担心下潜以后失稳,特别担心在发射导弹以后失稳。如果发射导弹的时候,导弹舱一裂开,是要死人的。
    钱令希经过计算之后对我说:“陈主任,你放心,没有问题。要是导弹舱口出问题,我钱令希就改姓。”
后来实践证明,果然一点事没有。               
我服他。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陈右铭、李忠效的
【长篇纪实文学】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作者简介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前文回顾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前言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5)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1)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