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陈右铭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10-19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周总理亲自派飞机运送参试人员



    陈右铭自述──
1970年7月15日下午,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开中央专委会议,听取模式堆启堆运行情况汇报。汇报以昝云龙为主。
 
李忠效插叙--
关于这次汇报,昝云龙写过一篇回忆文章《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对陈右铭的回忆,正好是一个补充。现将昝云龙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1970年7月15日下午,我和909基地军管会主任王汉亭,革委会主任彭士禄,从海军大院招待所乘车,3时整到达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带我们到福建厅,沿环形布置的沙发,我找到预先安排的座位就座。我把汇报用的潜艇核动力陆上模拟装置流程图和主设备空间布置图各一张,平放在座位前不远的地板上。我坐左边,往右依次是彭士禄、王汉亭两主任。

    随着参会人员陆续进来就座,有中央军委办事组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以及09办公室主任陈右铭等。我注意到我左边的座位一直空着。大约3时30分,周恩来总理从左边进来了,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神态矍铄、步态稳健、径直向我旁边的座位走来,有的领导向总理问好。我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随着总理走近,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好像也有几个人站了起来。但看到领导们都没动,我不知道有什么规矩,又赶快坐下了。我坐在周总理旁边,看到近在咫尺的周总理,那一刻我就像在做梦一样。当我看见总理脸上已经有老人斑时,心里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的一生,真可谓波澜壮阔,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法国勤工俭学、黄辅军校当政治部主任、领导南昌起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特别是“文革”以来的操劳,人所共知。今天又召开会议,听我们汇报核潜艇模式堆情况,指导核潜艇工程建设,我的心中充满敬仰和感激之情。

总理坐下来后,吃了小点心。我们每人有一杯热茶和一小盘点心:小蛋糕、小糯米糕、饼干各两个。
总理边吃边对李先念说:“你肠胃不大好,不敢吃凉的,我还可以。”然后问:“基地的同志们都到了吗?”
工作人员答:“都到了”。
总理拿起名单边看边念:基地军管会主任王汉亭,革委会主任彭士禄,生产组副组长昝云龙。每念到一个人的名字时,都站起来应答。
总理问:“你们谁汇报?”
我回答:“我汇报。”

    我按照“实事求是,简明扼要”的原则,事先准备了一个汇报提纲,把汇报内容分成三部分:
一、潜艇核动力陆上模拟装置的功能和意义,设备系统的组成和流程,主要设备系统的空间布置。
二、我们已经完成的设计、设备制造、建安施工工程,以及安装核燃料之前的设备部件系统性能检验和冷热调试、生产试验准备。
三、下一步装入核燃料后的主要试验项目,目的、意义,阶段划分,关键环节,现在予设的进度目标计划。

汇报开始后,当我讲到核反应堆时,总理突然站起来说:“一百多年前,法国人拉普拉斯提出了天体论,说宇宙是星云凝聚演化而成的,至今好像都没有动摇吧。”
有人接着说:“现在还是星云说。”
看到总理从核反应堆联想到自然科学中的重大学说,从讲微观的原子核反应就联想到宇宙成因和天体运行结构,深感总理知识丰富又扎实,思维敏捷、广阔和深邃。
当汇报到一回路主泵时,我把水泵(bèng)说成水榜(bàng),总理马上说:“你是四川人。”
李先念副总理接着说:“四川话还有孩(hái)和鞋(xié)不分。”
讲到上海研制成功配套的汽轮发电机时,总理问:“这与上海研制成功的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有什么关系吗?”

我再往下汇报时,总理基本上没有再提问,一直全神贯注地听我讲了近一个小时。我把汇报提纲中相关内容讲完,时间已近五点半,总理说:“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明天上午再继续谈谈,请你们今天晚上回去再好好想想,看还有什么问题。要注意,明天上午9点开会。”

周总理离开后,大家才分别从左右两侧离开。王汉亭和彭士禄两主任等我收拾好图纸,一起乘车回招待所。

晚餐后,大家回忆了今天汇报会的感受。能见到总理,大家心中充满喜悦。彭士禄主任还讲了一些他知道的关于周总理的经历和故事。王汉亭主任提议:今晚上都好好休息,明天要继续精神饱满地参加好会议。

7月16日上午8点多,参加昨天会议的人陆续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按昨天的座位就座。8点半,周总理走进来。
李先念副总理问:“总理昨晚上休息得好吗?”
总理说:“好啊,昨天听了他们汇报,这是件很好的事嘛!今早上5点多就醒了,打电话问了今天天气,做了些安排。”
当时我不知道总理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是为我们回基地安排了专机。
 
  陈右铭自述--
7月16日上午9点之前,参加会议的同志都到齐了,工业部门又多来了几位的领导同志,如一机部的李水清、冶金部的陈绍昆、二机部的李觉、朱光亚、四机部的伊文、七机部的钱学森等。
周总理对我说:“陈右铭同志,你以后有了问题就直接找他们帮助解决,不要都经过专委了,这样太慢。”
从此以后,09工程办公室找工业部解决问题就更顺利了。总理的关怀,给了我们搞好09工程的勇气、信心和力量,也给我们创造了做好工作的条件。
 
李忠效插叙--
下面继续引用昝云龙的文章《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
9点整,周总理说:“现在开始讨论,发表你们的意见。”停了一会儿,总理见没有人带头发言,就说:“你们要大胆地讲自己的意见,像他们(指我和彭士禄、王汉亭)年轻人一样。”

接下来,194所总工徐传效和工程师徐江清等人相继发言。他们有的提出核反应堆设计基础参数和计算方法可靠性问题,有的讲设备出厂验证试验和陆上海上工作环境条件不同问题,也有的讲建造施工验收遗留和装入核燃料前的试验问题及注意事项。每当他们讲一个问题或意见,我就立即做出说明,并说:没有问题。对设计所用基础参数的试验验证,彭士禄主任也及时补充,并说:没有问题。王汉亭主任对运输有关事题也作了一些解释,也说:没有问题。

总理看到我们这样匆忙解释,还说没有问题,立即严肃地对我们说:“你们不要说没有问题,试验就是要发现存在的问题。你们三个年轻人要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包括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意见。陈右铭同志,你这个办公室主任要很好地帮助他们。”

接下来总理讲了一些革命斗争中的事例,他说,我们有些很好的同志,因为没有认真听取不同意见,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我深切感到,总理这样心平气和、循循善诱地教导我们,是对我们的关爱、信任,对我们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我们一定要注意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把工作做好,绝不能辜负总理的期望。

接着,各部门领导开始发言,先是二机部副部长李觉发言,他说:“复杂的工程系统,有各种设备部件,出厂安装验收都合格了,工程施工也完成了,但是把机器开起来以后,难免还会出现跑、冒、滴、漏。对这些都要有所准备,要预先有及时妥善处理的措施和安排。”

他说:“我认为这个项目现在可以继续往下走,建议同意他们开始准备进行后续试验工作。”

接着,一机部、二机部、六机部、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和海军领导相继发言,大意是说,从他们各自的工作和监管系统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各参与单位多年大力协同的努力,从装置系统研究设计,新材料和设备部件研究试制,到设备出厂性能试验等,都已满足原定的要求,这两天又听了基地汇报,支持继续进行后续工作。
 
陈右铭自述--
    周总理认真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说:“你们说过了设计、安装、调试、操作四关,还有试验关。你们要注意,不要说百分之百都有把握了,不在乎了。哪个环节不注意,都会出问题。”

    总理还说:“现在我要求你们,要做好各种预想,考虑各种可能。搞武器试验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有时可能还会有牺牲。只要你们把工作做好,认真负责,就是失败了,我也不责怪你们,只要很好总结经验教训,总是可以搞成功的。”

总理最后强调:“指挥要高度集中,要有‘三性’:第一要讲科学性,不能蛮干,该怎么试,按照什么程序,都要符合科学性要求,不能谁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第二要有组织纪律性,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能各自为政,特别各单位的人到了一块,一定要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第三要有计划性,所有的试验,要按照计划,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功率到高功率,循序渐进。每个步骤都要反复检查,反复考虑,可能发生什么问题,发生了问题怎么处理,要充分准备,一丝不苟,要争取万无一失,一次成功。你们完成好试验后,我向毛主席报告,给你们请功。”

总理从汇报和讨论中知道,模式堆的起堆时间定在7月18日。
总理问:“为什么要把启堆时间定在7月18日?”
王汉亭回答:“为了纪念毛主席签发的‘7.18’电报两周年。”
总理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你们希望在7月18日,‘7.18’批示两周年时,实现开堆献礼。愿望是好的,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计划要从实际出发,如果因为工作需要而延迟,也不一定要赶‘7.18’开堆。”
10点30分,总理问空军司令吴法宪:“飞机准备好了吗?”
吴法宪答:“准备好了。”
总理又问:“天气有什么变化?”
吴法宪答:“没有重大变化。”
总理说:“定一下哪些人去。”各部门都讲了谁去后,总理又重复了一些领导和专家的名字,这样把名单肯定下来了。总理对这些人说:“你们去基地,指导和帮助他们装堆试验。”
总理看了看表说:“可以出发了。成都军区给你们安排了午餐,下午就可以到基地了。过去参加革命,都是说走就走,回头不顾。”
所有要走的人,立即离开会议室,总理和大家一一握手,预祝试验成功。

我们走出人民大会堂,车队直奔南苑机场,汽车直接开到飞机旁边。我们一行人刚登上飞机后,飞机就起飞了。
    下午我们刚到基地,就接到罗舜初副主任从国防科委打来的电话,他说:“周总理刚来电话,问你们到了没有,有什么消息要随时报告;确定启堆时间后须马上报告总理;启堆后,电话线路必须保持畅通,已通知电话局和军区注意此事。”
    经过检查研究,最后确定于18日18时开始启堆提升功率。罗舜初向总理报告启堆时间时,总理说:“不要急,要仔细做工作,把工作做好为原则。”

    总理的一系列指示,使我们受到极为深刻的教育。大家不仅从总理的指示中明确了方向,统一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更从总理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中受到启迪。

    的确,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试验,是一次向笼罩着神秘色彩的现代科学技术之峰的探险,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开拓性探索。人们的心情很复杂,急切、激动、欣喜、担心、恐惧……要知道,大家面对的,是一个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出现的核潜艇动力模式堆啊!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陈右铭、李忠效的
【长篇纪实文学】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作者简介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前文回顾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前言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5)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1)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