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06baOH91dwTAWnI5QIujp9OhQzBibw.gif)
/2_ibCApp7PClWvxFeC2PKaBcM4h9gTnw.png)
/3_OyJy2OMQG7LqLrRXwb6ict3TqsWeBg.png)
/4_aFD1OicydU6icWaUFaSeuwpUybXeWw.png)
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周总理批准系泊试验
陈右铭自述--
1970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日,历尽磨难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于这一天在总装厂下水了。选在此日下水,是船厂军管会和厂领导提出的方案。这在当时是一种时髦,凡是重大事件都要赋予它一种政治意义。核潜艇工程是毛主席批准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应该向他老人家献礼,于是就选在了毛主席诞辰的这一天。没有人提出异议,也没有人敢提出异议。于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便和毛主席共有了一个生日。
/5_fe2mhKic0pFp2shpibv9ty8Hxrwb4Q.png)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杨连新提供)
仿佛任何重要的工程,它的完工时间,必须要有一个意义。大约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形成的这个思维定势,一直沿袭到今天,也许还会无限期地沿袭下去。 不管怎么说,核潜艇终于下水了,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事情。1965年8月,中央专委批准开始研制反潜鱼雷核潜艇,要求1970年安装结束,下水试验,整个时间不到5年。不要说研制核潜艇了,就是研制常规潜艇时间也很不够。但是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的努力,还是按中央专委制定的时间表完成了任务。然而此时此刻,人们还不能断定,这个从共和国母体内降生的“头生宝贝”,会不会是“怪胎”,会不会先天不足?还要继续进行试验,为她的发育成长倾注心血。 核潜艇下水后,在船坞中完成了安装收尾和初步调试工作。紧接着,全面考核研制是否成功的码头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就要展开了。 我在总装厂参加设备调试期间,同有关部门研究了航行试验的组织领导、任务分工、试验项目、步骤和安全措施等,于4月初向领导小组作了详细汇报,并决定成立航行试验领导小组,由北海舰队司令员马忠全任组长,由我和舰队副参谋长孙寄尘、旅顺基地副司令员高诗荣任副组长,由我和孙寄尘在现场主持试验工作。 领导小组在试验开始前,向中央专委和中央军委写了启堆码头联试的报告。 1971年6月20日,周总理接到报告后,当即批示:“关于启动反应堆的试验计划,需在6月25日前开一次专委会议才能决定。” 原来通知汇报会议于6月25日晚21点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进行。我们按时赶到那里。但是因为当晚周总理在大会堂召开的另外一个会议没有按时结束,延迟了两个小时,所以到23点整,面容清癯的周总理才和李先念、余秋里副总理等一起来到福建厅。 周总理见我们已经等在那里,便抱歉地对大家说:“今天讨论高教部的问题搞晚了,要你们久等了,对不起。现在开始讨论核潜艇的问题,先汇报吧。” 我根据汇报提纲,汇报了核潜艇总体研制、设备安装、调试的情况,和下一步码头、海上试验的计划安排、组织领导、试验海区、试验步骤方法、安全措施等问题。已经劳累了一天的周总理毫无倦意,手握铅笔耐心地听着,并不时在《汇报提纲》上记着什么,不时对一些技术问题和需要研究的事情提出疑问,与大家一起讨论。 当我汇报试验计划时,周总理问:“什么时间可以做好海上试验的准备工作?” 我回答:“原计划7月15日左右,现在看来恐怕不行,可能到7月底才能准备好。” 周总理说:“不要急,要把试验做扎实点。时间是不是有规定?” 周总理指示说“我们第一次搞,要稳当一点嘛!先在码头试验,缺的设备、工具都要把它搞齐,试验阶段何必急呢?赶日子不必要,要一步一步把工作做好,多花几天时间进行试验,取得经验,这样的代价是应该花的,不然像你们说的,搞不好下去了起不来。” 周总理说:“那损失就大了。造一个艇很不容易啊!要花多少钱?” 李先念副总理提出疑问:“×亿够吗,恐怕要××亿吧?” 周总理跟李先念副总理开玩笑说:“你这个湖北老乡说只要×亿就够了,你这个老财政部长说要××亿,真有钱。” 然后周总理又指示说:“造一个艇,那么多设备,全国那么多单位花了很大力气搞出来的,出了事情就不好了。要在码头试验好了,再开始航行试验。先在码头上试验,看看有什么问题。不能因为工作疏忽,搞一次就给毁了,那影响就大了。试验时间要充分一些,不要着急,急了漏洞会很多。试验本身就是摸索,要摸清楚,像一个人生了病,要把病情摸清楚一样。要把工作做细,要取得全部必要的数据,要积累经验。” 余秋里副总理指着《汇报提纲》说:“这个提纲写得好,第四个问题安全措施很重要,要很好按这个做。” 周总理听完大家发言,又就这次试验的指导思想、组织指挥、任务分工、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作了明确指示,再次强调:“试验先码头、水面、浅水,然后再深水,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把试验工作做好。” 周总理对六机部副部长边疆说:“码头试验由六机部管,边疆你要负责呀!不要以为艇下水了就没有事了,要把码头、水面、浅水、深水四个阶段的试验做完,搞好了才能交船。”然后又对二机部的同志说:“二机部要对反应堆负责,你们要派人到那里去帮助检查,要共同负责把这件工作做好。搞一件事就要搞成。”
会议一直进行到凌晨一点多钟,周总理吃了些服务员送来的点心,继续听了其他同志作的补充汇报,对需要明确的问题都一一作了指示。 会议结束时,周总理拿着《汇报提纲》十分谦和地对我说:“我在这上面作了记录,以后有时间还要看看,我这一份你们不要收,给我登记一下,我的文件编号是1号。” 作为一国总理,他每天要处理的国内外大事有多少呀!可是对于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核潜艇工程,哪怕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也研究得那么细,指导得那么具体!总理这种周密、细致、极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一系列重要指示,不仅使参加汇报会议的同志受到极为深刻的教育,而且给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1971年4月开始进行系泊试验。1971年7月1日升温升压,提升功率,7月5日进行联合试验,各系统、设备投入运行。
/6_VIZyG2iaVRw7GmLv5eMCjZRaWyDAdA.png)
/7_dWV2B9mibwDjicGBY6icG48jK0gk9A.gif)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8_MRPEMWAVlAJvc0Q6zq54hKxXTMvxFQ.png)
前文回顾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前言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5)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