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06baOH91dwTAWnI5QIujp9OhQzBibw.gif)
/2_ibCApp7PClWvxFeC2PKaBcM4h9gTnw.png)
/3_OyJy2OMQG7LqLrRXwb6ict3TqsWeBg.png)
/4_aFD1OicydU6icWaUFaSeuwpUybXeWw.png)
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中国第一任核潜艇艇长
陈右铭自述--
“9.13”事件之后,全国上下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整顿,形势一直比较稳定,中央下达的部队不准调动的禁令已经解除。我们认为,核潜艇的试航工作应该抓紧进行,不然寒流一来,港口结冰,整个试航计划就要推迟一个冬天。于是我建议周希汉副司令员再次向中央申请核潜艇试航日程。 1971年11月12日,海军向中央军委并周总理写报告,请示批准11月20日左右开始进行航行试验。 叶副主席11月13日批示:“拟同意,呈总理批示。” 周总理11月17日批示:“同意去试验基地进行水上、水下航行试验。” 我们接到总理的批示后,立即进行去试验基地的准备工作。经海军批准,11月24日晚5时,核潜艇由拖船拖着离开总装厂。当时港湾里吹着凛冽的寒风,气象预报说风力5级,阵风6级,中浪。气象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实在不想再等了。 这次航渡的护航舰艇有:两艘猎潜艇,一艘扫雷舰,一艘打捞救生船和一艘拖船。这是一个不小的海上编队,也是中国海军第一个有核潜艇参加的海上编队,因此就显得非常威风。 编队出港不久,海上风力逐渐增大到8级,大浪。护航舰艇摇摆30多度,海水打到了驾驶台上,大部分舰员都晕船了,而且晕得很厉害,但核潜艇摇摆不大,晕船的也很少。这说明它的适航性能良好。动力和舵装置等设备、系统都运转正常,经受了第一次大风浪考验。 艇长杨玺站在舰桥上,果断地下达用车和用舵的口令。这些口令他已经预习多少遍了,每一个口令都浸透着沉着和果敢,使我听着就感到放心。杨玺是我选定的艇长。我相信我没有选错。
作为中国核潜艇的第一任艇长,光是技术好还不行,还必须胆子大,服从命令坚决,不犹柔寡断。我对海军干部部长说:“核动力潜艇从来没搞过,设备大都是新研制的,危险性很大,未知数很多,要反复试验。搞试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翻船沉艇死人,都有可能,你给我的艇长人选必须是胆子大,还要组织纪律性好,服从命令听指挥,我叫他怎么试,他就怎么试。不能是我叫他试什么,他就说,行不行啊,出了事怎么办?搞试验必须要有点冒险精神,不然我还有法搞吗?海军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装备?”干部部长一共给我提供了四个艇长候选人,有的我以前就认识,他们虽然技术上非常好,当支队长都没有问题,但是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稳重,办事犹豫,怕出事,顾虑比较多,不适合当核潜艇的试验艇长。经过反复考虑,我选了杨玺。
在采访陈右铭之前,我曾在青岛采访过杨玺,对于他的情况,我比较了解。 杨玺是辽宁朝阳人,1948年8月入伍,在第四野战军第46军138师警卫班当兵,正赶上辽沈战役的一个尾子,然后进关,参加了平津战役。是1949年3月随部队南下,一直到长沙。1952年,杨玺所在的138师师部机关在副师长任长辉带领下转入海军,组建海军航空兵第二师。而杨玺则到了青岛水警区,成为一名护卫艇上的水兵。杨玺当兵的时候是高小文化,这在当时已经是“知识分子”了。 到海军后,他边干边学,开始是当班长,后来当枪炮长,1955年到刘公岛海校学习,被授予少尉军衔。毕业后当上快艇艇长。1957年杨玺到海军第二预校学习文化,1959年毕业,然后到山东省即墨县搞社教。1960年1月,杨玺到潜艇学校学习。毕业后出任潜艇艇长。参加过远航。1969年7月到核潜艇工作时,才34岁。当时很神秘,所有到核潜艇上工作的都要查三代以上,有污点的要拿掉,还要思想好,技术好。连找对象也不能成份“高”了,不然就要面临两种选择:要老婆还是要事业。 第一批艇员报到之后,杨玺就和政委分头带领大家到各地学习,向知识分子学理论,向工人学习实际操作。除了学习,他还要抽时间编写各种条令条例。因为核潜艇在中国没有先例,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第一任艇长的任务非常艰巨。陈右铭自述--
到达试验基地后,我们再次组织参试人员学习周总理对核潜艇试验工作的指示。各部门积极进行航行试验的准备工作。 核潜艇终于要潜入大海了,大家的心情异常激动,接艇部队的指战员,工业、科研部门的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都表示:服从命令听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认真搞好各项试验。他们纷纷要求担负最坚苦、最危险的第一次出海、第一次下潜的试验任务。也有个别同志思想上有负担,甚至恐惧,还有的同志给亲友写了遗书。 产生这种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怕出事故:一怕艇沉没,自己遭受不幸;二怕领导把一般事故当成政治事故来处理,给自己戴上政治帽子;三怕出了技术事故,或者设备有质量或技术问题,而领导却当成责任事故处理,自己蒙受不白之冤;四怕受核辐射。针对这些恐惧心理,试航领导小组做了一系列思想工作。 为了减轻大家的思想负担,我在动员大会上宣布:“海上航行试验,我一定随艇出海。”同时部署每个岗位采用两岗制,派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一旁观看、“保驾”。思想顾虑消除了。全体参试人员在试航中不怕苦,不怕累,全神贯注地操作,齐心协力,互相支持帮助,认真地测试各种技术数据。在试航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中,杨玺和我们配合得非常好。后来几年的实践证明,我选杨玺是选对了。
一天,核潜艇出海做潜坐海底和水下高速航行试验,大家在分析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和采取什么措施时,有的人说,在水下高速航行时,如自动舵出了问题,几秒钟就扎到海底了! 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自动舵在进行陆上例行试验时,曾发生过液压缸拉毛的事故。当时研究所分析认为,不像是技术问题,责任事故的可能性也不大,于是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是政治事故,是有人故意破坏。 我率领办公室的参谋李维和七院工程办公室主任韩锡富赶到现场。我们两天两夜没有睡觉,在整个45小时之内,我们连轴转地同各个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进行了谈话,冷静地、同志式地探讨分析事故的原因。 经过分析研究,我认为不是政治问题。如果真有人想破坏,他为什么不破坏操舵仪,而破坏液压缸?这项产品是定型产品,它也不像是技术问题,因为整个设备已稳定运行30天,在各种工况运行中,操舵仪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等各种数据都很稳定,而出问题的是配套的定型产品。 我设想是责任事故:最大可能是液压油过滤的不干净,也许是液缸、活塞清洗不干净,带进了沙子或铁屑,因而活塞运动时拉坏了缸。据此分析,我决定第二套自动操舵仪装艇。但总装厂和接艇人员总是不放心。 因此,在首艇进行航行试验时,有人又提出了自动舵的问题。 出海前,我同艇长杨玺及水手长、机电长一起研究了应采取的措施,我要杨玺和机电长随时作好上浮的准备,一旦自动舵出现问题立即上浮;要水手长在使用自动舵时,要做好手操舵的准备。
1970年代,杨玺陪同张爱萍参观核潜艇(杨连新提供)出海以后,我一直站在艇长、水手长的身后给他们壮胆。在经过水面各种航速、各种操舵方式的航行试验后,即开始潜坐海底试验。
“陈主任,艇已平稳地潜坐海底!”艇长杨玺高兴地报告。 “这比常规艇稳多了,潜坐海底我都没有感觉。”我说,“要各战位、各舱室进行检查。” “比常规艇好操多了。”水手长高兴地说,“自动舵很灵敏,航向和深度波动都很小。” 在海底吃完午饭,核潜艇又非常平稳地浮起,作水下高速试验。 当潜艇开到计划试验的航速时,我告诉艇长杨玺:“加速!” “加速到××转!”杨玺一双眼睛盯着自动舵,向机电长下达命令。 我看艇的航向、深度非常稳定,便告诉杨玺:“再加速!加速到×节。” “加速到××转!”杨玺看我坚定的样子,向机电长下达了命令。 经过十多分钟的航行后我又要杨玺加速:“再加速到×节!” 杨玺作为全艇的首长,他必须对全体参试人员负责,对这艘试验艇负责,他没有多少把握地对我说:“陈主任,已经超过计划试验航速×节了,再加速水深不够了吧?” “原来作计划时就留有余地,再加×节不会有问题。”我满怀信心地说。 潜艇的航速越加越快,一直加到××节,全艇人员静寂无声。我看水手长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兴奋,把着舵轮的双手都有些发抖了,这时我才下令减速航行。自动舵试验圆满成功,大家都对自动舵的可靠性放心了。
/8_VIZyG2iaVRw7GmLv5eMCjZRaWyDAdA.png)
/9_dWV2B9mibwDjicGBY6icG48jK0gk9A.gif)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10_MRPEMWAVlAJvc0Q6zq54hKxXTMvxFQ.png)
前文回顾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前言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5)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