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2)

陈右铭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10-26


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虚惊一场



陈右铭自述--

有一次水下试验,我在指挥舰上指挥,北海舰队副参谋长孙寄尘在艇上指挥。


按照规定,试验艇不能离开划定的试验海区,指挥舰和别的舰船不能进入潜艇试验海区;除紧急情况随时用水声电话向指挥舰报告外,每半小时必须向指挥舰报告一次试验情况;指挥舰水声电话、无线电通讯不能停机,要全时收听。


计划19时下潜,第二天5时上浮。凌晨1时报告试验很顺利,各系统运行正常。接着又报告:我艇故障,正在排除。但到了1时30分,预定的联络时间未接到潜艇报告。开始,我分析是指挥舰偏离航区太远,水声电话听不见;经过测位,并未偏离,检查水声电话也未坏。


指挥所的同志有些紧张,担心潜艇出事故,大家都看我,基地参加试验工作的作战处副处长问我:“陈主任,你估计是不是出了问题?”

我说:“一点钟时报告一切正常,接着又报告有故障正在排除,估计不会有大问题,你们不要紧张,等到两点钟联络时再说。”


我未到两点钟就到水声电话旁等着潜艇报告。但到两点仍未接到报告,呼叫也听不到回答。


我回到指挥室后,参谋、处长都建议向基地作战值班室报告,要无线电长波台给潜艇发报。我经过仔细考虑后说:“不要报告,我们报告基地,他们会马上报告北京,会弄得海军、国防科委、周总理、聂副主席、叶副主席都操心,而且他们也不好下决心,最后还是要我在现场处理。”


我嘴上叫他们不要紧张,其实我比谁都着急,我立即召集熟悉潜艇各系统的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分析。


我首先想到是的自动舵机,我向负责自动舵机的一位科技人员说:“你估计自动舵会发生问题吗?”

他说:“前几次试验都很好,未发生过故障,即使自动舵出了问题,还有半自动、手动都可以操纵。”

“要是操纵不细心,突然失灵潜艇撞入海底,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很小,今天的试验项目变速、变向,大多是用半自动、手动操舵,而且水手长操舵很熟练,很谨慎小心,我看不会出这种事故。”

我说:“艇长、水手长我都交待过,要他们防止自动舵机出问题,随时注意转换。你们估计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


大家议论了一通,都说各自负责的系统不会发生大的问题,即使有故障,也不会造成潜艇沉没。


根据大家的分析,我说:“核动力装置出了问题,有应急电机;别的系统有问题,不会危及艇的生存;试验海区是潜艇训练区,经过扫海,不会有暗礁,不会发生触礁事故;没有看到或听到发生大事故(如爆炸)的征候,试验区也没有发现艇上放出的救生浮标,即使发生问题,不能紧急上浮,连放救生浮标都不能吗?”

大家都说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我接着说:“根据分析,不会发生沉没事故,为什么联络不上?估计有四种可能:一是他们光顾排故障忘了跟我们联络;二是水声电话出了故障,无法联络;三是指挥舰与艇的距离远,正好艇在东,指挥舰在西,水声电话收不到;四是潜艇出了试验区,与我们的距离太远了,联络不上。”


据此判断,我决定:一是加强对试验区的观察和搜索;二是指挥舰在试验区中间边沿低速运动,水声电话呼叫;三是通知在外围警戒的猎潜艇做好搜艇的准备工作,如凌晨五时艇不上浮即对试验区进行搜索。


指挥舰的水声电话与艇联络不上,我急得夜宵不想吃,水也忘了喝。参谋、处长都劝我不要着急。这样大的事,我能不着急吗!要真是毁艇伤人,那我的罪过就大了。按分析艇不会沉没,但心里总是十五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坐立不安。


到凌晨4时30分,我通知猎潜艇靠近指挥舰,命令两艘艇5时开始在试验区南北边沿进行搜索。


我交待完后走上舰桥观察,瞭望兵发现在试验区西头有一个黑点,估计是潜艇,我要他仔细观察,他报告说好像是潜艇。当我正要雷达搜索时,舰长高兴地大叫:“陈主任,雷达发现潜艇浮出水面!”

指挥舰迅速靠近潜艇,用信号灯询问:“你艇情况如何?”

潜艇回答:“完成各项试验,一切正常。”

我立即通知参试舰艇返航。

    

    李忠效插叙--

关于这次试验,我采访过当时在艇上的09办公室参谋姜来根。

姜来根是浙江省余姚市人,出生于1939年,1963年毕业于大连海军工程学院(即海军工程大学),先后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703所、海军驻华东地区有关工厂军代表室工作,该军代表室参与了核潜艇有关配套设备的研制工作。华东地区工厂有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水泵厂、上海阀门厂、杭州汽轮机厂等。1970年4月调到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当参谋。


    试验的项目有“水下全速航行”和“失事挽回”等,试验的风险性很大,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真的失事而无法挽回。

试验开始之前,艇政委崔桂江还对全艇做了动员,要求大家不要随意走动,以免影响潜艇的均衡,一定要沉着、冷静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姜来根(右)与昝云龙在渤海造船厂海边留影


前面的几项试验都非常顺利,非常成功,就在要结束试验时,突然发生主机真空破坏的故障,主机速关,应急柴油机启动。


姜来根判断,主机真空破坏的故障,肯定是汽轮立式给水泵出了问题,马上往机舱跑。叫船厂的工人把管道拆开。工人说:烫啊!姜来根说:烫也得拆!不然上不去啊!


工人拆开一看,阀头掉了。立式泵的开口销一断,阀头掉下去,把管子堵死了,主机就速关了。


这时候,潜艇通过水声电话向指挥舰报告:我艇故障,正在排除。

在姜来根的指导下,故障排除,主机恢复工作。

交船队长王道桐对姜来根说:姜参谋,你太狠了。

姜来根说:不行啊!潜艇在水下,那不是开玩笑的。


故障排除以后,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已是深夜,大家都累了,除了值更人员,其他人都去休息了,谁也没想起来,应该把排除故障的情况向指挥舰报告。


第二天凌晨,艇长杨玺升起潜望镜一看,海面风浪很大,白浪滔天,就对姜来根说:姜参谋,怎么办?

姜来根说:既然这样,就不要上去了。等天亮以后再说。

姜来根以为杨玺艇长已经向指挥舰报告过了,所以也没问与指挥舰联系的情况。


潜艇返航以后,按照惯例,领导要到码头迎接,试航领导小组成员、旅顺基地副司令员高诗荣和先期靠码头的陈右铭等人,站在码头上和每一个下艇的人员握手,等到姜来根下艇的时候,陈右铭生气地对他说:靠边!

姜来根心想:怎么回事啊?不跟我握手?


事后他才知道,不知什么人把水声电话的开关给关闭了,因此无法接收指挥舰的信息。指挥舰以为他们出事了,闹出一场虚惊。


回到住处,陈右铭把姜来根训了一顿:你跟艇出海,管他艇长是谁,这个问题你必须想到,不要以为这个事不是你管的!作为参谋,不仅要管具体事,还要站在指挥员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应该想问题比艇长更远。

 

陈右铭自述--

根据此次事件的教训,对潜艇试验又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凡是重要试验项目,我都跟随潜艇出海组织指挥,防止发生意外。

三个阶段的航行试验结束后,工程办公室组织有关工业、科研部门对试验中发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改进、完善。


    核潜艇交给海军使用以后,海军又组织了深潜、深水发射鱼雷、水下全速和90昼夜最大自持力考核试验。根据各国报道的核潜艇远航试验情况来看,我国创造了在水下连续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平均航速最高的新记录。这些试验考核的结果证明:艇的总体、各系统、设备的战术技术性能与航行试验结果一致,艇的稳定性、快速性、操纵性等性能良好;核动力装置操作简易,机动性良好;武备、水声、空调等主要设备、系统基本上适应使用要求。我国第一艘鱼雷核潜艇设计、建造是成功的。

在后来的试验中,虽然又有多人出任第一艘核潜艇的艇长,但是杨玺作为中国核潜艇的首任艇长,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将被载入中国海军史册。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陈右铭、李忠效的
【长篇纪实文学】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作者简介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前文回顾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前言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5)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1)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