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二章 叶帅挂帅

陈右铭 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2020-10-31


第十二章  帅挂帅

张春桥发难:我是大陆派



陈右铭自述--

“林彪事件”之后,叶剑英副主席开始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对核潜艇工程非常重视,把该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特别是1972年周总理身患癌症以后,叶剑英副主席为了减轻总理的负担,对过去由总理亲自掌握的核潜艇工程,抓得更紧、更具体。

 
  李忠效插叙--

 叶剑英元帅(1955年)

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介绍:叶剑英,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897年出生,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第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军委四局局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后在南京、汉口、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做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北平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陈右铭自述--
1972331日,叶剑英、李先念、李德生等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听取了鱼雷核潜艇航行试验情况汇报,并观看了记录核潜艇研制和航行试验等情况的影片。当影片一放完,叶副主席首先站起来鼓掌,高兴地向在场的科研人员说:“核潜艇搞出来了,人民感谢你们。”

    按照原定计划,准备于19726月开始试验水下发射导弹模型弹。试验前,我们将试验准备情况和拟订的第一阶段试验计划报告了军委和周总理。我们考虑总理和军委首长工作忙,发射模型弹就不当面汇报了。但是,工作极其认真细致的叶副主席却要当面听汇报。

    64日,叶副主席在京西宾馆二楼的大会议室召集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听汇报。参加会议的有:李先念、纪登奎、李德生、汪东兴等。张春桥也来了,当时他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总政治部主任。

    叶副主席等领导同志到来的时候,我和海军萧劲光司令员、周希汉副司令员等在门口迎候。叶副主席和我握手时,看着我的脸,怔了一下。我想他一定是觉得我面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我的名字。从1962年他叫我向他汇报快艇海上训练问题到现在,整整过去了10年。这期间他没见过我。10年里他经历了多少事啊!

    萧司令看出了他的迟疑,对他说:“他叫陈右铭,你不记得他了?就是那年在旅顺向你汇报快艇训练时间的那个快艇支队长。”
    叶副主席“哦”了一声:“我说怎么面熟呢!”
    萧司令介绍说:“现在他是09办公室主任。”
    叶副主席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张春桥见我的面,不跟我说话,我也不理他。他几次点我的名,我干嘛要理他?我装作不认识。

    走进会议室,大家落座以后,叶副主席说:“开始吧。你们谁讲?”
    周希汉副司令说:“试验基地的副司令冰野同志先汇报。”
    冰野拿出我们事先准备好的书面报告,开始念稿子。因为报告中有许多技术术语,如果不了解情况,很难听得明白,于是张春桥阴着脸发火了:“你这样念我们怎么懂呢?你要这样念,你不如发给我在家里看。我们都识字,何必还来听你汇报呢?”
    这时弄得冰野很下不了台,愣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周副司令对我说:“右铭,你去讲。”
    我觉得我马上站起来去讲,冰野不好下台。

    这时,导弹主任设计师黄纬禄快步走到挂图前,面对着叶副主席,汇报了模型弹的结构、试验目的、试验程序和方法。
    他讲完后,萧司令又对我说:“右铭,你再去讲讲试验潜艇的情况吧。”
    我就只好讲了。我也没接张春桥的话,主要介绍试验潜艇的改装情况、试验方法、通信联络和安全保障等。对于张春桥的这种阴阳怪气的表情,我已不是第一次领教,所以我谈得非常自如。
 
    李忠效插叙──
    陈右铭第一次见张春桥对作汇报的同志发难,是在1970年10月25日周总理主持召开的中央专委讨论“718”工程的会议上。

    为了担负导弹、卫星试验测量任务,国防科委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提出要建造主测量船等7型14艘舰船的设想。在汇报时,张春桥忽然说:“七院能设计出来这么些船吗?搞这样多的船,得花多少钱?有这个必要吗?我是大陆派,从来我都是讲,打仗靠陆军,我不赞成海军搞这样多的船。”
    张春桥讲话以后,没有人理他。总理连看都没看他。
    这时一个工业部的领导同志发言说:“这个测量船也可以不搞,弄个两三千吨的商船,改一个遥测船就行了。”

    这时周希汉觉得应该把我们要搞这些船的理由说得清楚一些,就把以前他和陈右铭向总理汇报过的情况说了一遍。

    他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连个破冰船都没有,秦皇岛港,外国的商船来了以后,结了冰就出不去,我们就没办法。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别人的商船出了事故,求救信号发来,我们连个远洋拖船和远洋打捞救生船都没有,就去不了。我们这么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远洋拖船,没有远洋打捞救生船,那怎么行?

    他特别向那个工业部领导解释说,远洋测量船有三个用处:第一,试验远程导弹,卫星测量,试验火箭,没远洋测量船根本不可能测到。第二,我们靠东南这边,不可能建地面站,我们发射的时候,没有地面站,测量船可以当地面站使用。第三,平时停在某试验基地,相当于基地的地面站。将来的导弹试验都可以用它来做测量,用处大了。

    接着他又谈到远洋科学考察船。他说,我们今后海上的开发,开矿,海水利用,要搞多少东西啊,连个远洋考察船都没有,我们国家像个什么样子。弄个商船,装几个仪器,那怎么行?没有气象雷达,在海上连个气象都测不了。
    这几项工程,过去都跟总理汇报过,总理说需要,都需要。
    这次周希汉把这个道理一讲,讲得很详细,总理就对周希汉说:“行了,我们都懂了,需要的。不要讲了,按你们说的办!”

    总理的意思是不要给他们解释了。当时张春桥的脸色很不自然。他极力反对的事情,周总理一言九鼎,全部都定了,他还有地自容吗?
    实践证明,总理的这些决定都是英明正确的。后来远程火箭发射和南极考察都是这些船做的保障。
 
陈右铭自述--
    张春桥发火的时候,叶剑英没理他。别人也不看他。
    张春桥见没人理他,很没趣,站起来就走了。
    我继续汇报。
    过了一会儿,张春桥又回来了,像没事似的又坐下了。

    为了讲得通俗易懂,我就把画着导弹核潜艇的图纸拿来照着讲。这是很大的一个图,什么都画出来了。我给他们讲解:弹是什么样的弹,我们做了些什么试验。导弹怎么发射,用的什么降落伞。弹里装的是水,发射出去之后就开盖,水漏完了,降落伞下来,这个弹很轻。发射出去以后,离艇有多远,按照我们的计算,是完全没有问题,不会砸到艇的。即使砸到,降落伞带的弹体喷水以后,重量不大,也砸不坏艇。在海上发射,是看它出筒的速度,出水多高点火,想取得什么数据。试验的目的,安全措施,等等,都讲了一下。
    借这个机会,我又讲了导弹核潜艇的有关情况。
    张春桥说:“噢,就这样子,你们做过试验?”
    我说:“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空投试验过,可靠得很,××时间开盖,开盖水就出来。没什么问题。”
    他听了好像很满意,好像问题都解决了。

    我讲完了以后,叶剑英指示说:“就按你们的计划进行试验。试验一定要组织好,不要出事故,不要砸了艇。把艇砸坏了就起不来了。打捞救生船要准备好,试验完了以后要向总理和军委写报告。”
    李先念同志也讲了几句话。
    叶剑英问我们:“怎么样,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张春桥就坐在他对面,可他就是不问张春桥。
    张春桥看不问他,有点不大高兴,又站起来走了。

    我们都看得出来,他们之间有矛盾。
    张春桥走了好半天,叶副主席也没有宣布散会。我们继续闲聊。过了一会儿,张春桥又回来坐下了。这时叶副主席说:“好吧,没有意见就散会。”
    刚刚坐下的张春桥又站起来,提着包走了。跟谁也不说话。

叶剑英诗云:征服五洋任所之


陈右铭自述--
    1972年7月4日,叶副主席又一次召集军委办公会议,听取核潜艇研制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汇报,研究鱼雷核潜艇定型问题。
    李先念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一些意见。
    叶副主席强调说:“核潜艇研制成功了,是参加这项工作的工人、设计人员、科学工作者、海军和各方面努力的结果。你们把试验情况写个报告。核潜艇定型问题,是海军的事,调查组回来以后,还要报告总理和主席,中央点头批准了就可以定型生产。”

    叶副主席不仅在北京听取汇报、作指示,而且亲自到核潜艇总装厂视察。
    1973年9月21日上午,在热烈的掌声中,叶副主席由海军苏振华政委等各方面领导同志陪同来到码头。他首先检阅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快艇、驱逐舰和常规潜艇,然后,兴致盎然地来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舷边。一看到这个巨鲸似的庞然大物,叶副主席显得格外高兴,他微笑着连连挥动手臂,用宏亮的声音向正在艇上工作的科研人员、工人、水兵们问好,并高兴地紧紧握着总装厂副总工程师张焕璞的手说:“请老师讲一讲。”

    张副总工程师详细介绍了这艘核潜艇的构造和性能,叶副主席一边听一边问,问得很详细,听得很认真。听后,他异常欢喜地用手指着核潜艇说:“这是主要武器。”

    此刻已是中午时分了,叶副主席热情地走到科研人员面前,一一和他们握手,并对他们说,你们是革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能叫“臭老九”了,你们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下午,叶副主席就核潜艇问题再次向海军和工业部门的领导同志做了指示。他说,苏振华同志在这里留两、三天,研究一下以后的步骤,各工业部门的同志要参加研究;关于核潜艇研制问题,昨天晚上我请示总理同意,希望大家努力协作,除鱼雷核潜艇生产不断线外,要把导弹核潜艇搞上去,为完成毛主席的指示,为建设强大海军而努力。
    从上面几次指示可以看出,叶副主席对核潜艇是多么重视。
 他在1979年9月5日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横槊临江喜赋诗,曾满当日耀雄姿。
                    看今导弹核潜艇,征服五洋任所之。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陈右铭、李忠效的
【长篇纪实文学】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作者简介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前文回顾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前言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5)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3)





欢迎关注听雪斋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