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 首艇命名
盛大的节日
1974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4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对于核潜艇工程的建设者们来说,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将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经过两年多的航行试验,工程办公室组织有关工业、科研部门,对在试验中发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修饰。海军、六机部领导经过慎重研究,认为该艇总体上已达到设计要求,可以交付部队使用。并于1974年7月5日将这个意见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定于1974年8月1日在总装厂召开交接命名大会。经过无数人前后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入伍了! 总装厂码头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歌声嘹亮。到处是激动的笑脸,到处是热闹的人群。这种场面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其它地方虽然屡见不鲜,但是在总装厂却是很少见。 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凉的海滩,是核潜艇工程给这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核潜艇把各路豪杰聚在了一起,建起了高大的厂房车间,并使这块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土地受到全国和世界的瞩目。参加交接命名大会的有,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和各有关省、市的领导,军委各总部和有关军种、军区的领导,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核潜艇总装厂、总体所和有关设备研制单位的代表,以及总装厂的全体职工,共七千多人。各方领导同志登上主席台,顿时掌声雷动,欢呼震天。
六机部副部长边疆宣布:“我国鱼雷核潜艇首艇交接命名大会现在开始!”国防部副部长、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宣读中央军委命令--现决定,将该艇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并授予军旗一面。望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随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交艇命名大会会场 六机部副部长刘放、海军副司令员高振家分别在交接议定书上签字。 省委书记杨春甫、军区副司令江拥辉、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国防工办副主任邹家华、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六机部副部长边疆,以及工人、科技人员代表和水兵代表先后在大会上讲了话。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艇长杨玺从高振家手中接过军旗,把他高高地插在“长征一号”艇的舰桥上。 我看见,萧劲光大将眼望飘扬在核潜艇舰桥上的军旗,历尽沧桑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流下两行热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此刻,海军司令员的眼泪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他的心里一定装着这样一段历史:从十九世纪初叶开始的百余年来的历史。那是中华民族被侵略被欺侮被奴役的悲惨史。 1840年,英军舰队长驱广东沿海,封锁珠江口,同时进攻厦门,侵占定海; 1841年1月,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同年1月26日,英军侵占香港;6月,兵犯吴淞,7月侵占镇江,8月攻陷厦门,9月攻占镇海、宁波; 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与此同时,沙俄政府强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8月,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攻陷大沽,占领天津; 1884年8月,法军舰队兵犯马尾军港,摧毁基隆炮台,强行登陆; 1894年11月,日军袭击大连、旅顺,在旅顺和花园口登陆;12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旅顺登陆,屠城三日,数万之众的旅顺重镇,死里逃生者不足二十人; 1895年1月,日本出动舰艇25艘,护送军队二三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3月,日军侵占牛庄、营口,攻陷澎湖,5月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 登陆、登陆、登陆……继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这些条约像一条条绳索,在中国人的脖子上越勒越紧,数以百万计的同胞被杀害,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进了强盗的版图……尤为触目惊心的是,这些明目张胆的侵略活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来自海上! 如今,中国有一万八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我们应该有更强大的海上力量来保卫它。现在,中国核潜艇开始正式装备海军部队,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作为海军司令员的萧劲光大将,能不激动么? 我发现,流泪的人那样多:有将军,有水兵,有科技人员,有干部,有工人。 不知不觉,我的眼睛里注满了泪水,视线变得模糊了。我没有去擦,由它尽情的流个不停。
陈右铭(1974年)
“长征一号”的由来
按照惯例,每一艘新型舰艇服役,上级都要为它定一个名字。航行试验结束后,在工人中间,科技人员中间,指战员中间,出现了一个给核潜艇起名的热潮。 总装厂有一个叫王金宝的青年工人,他是刚从上海江南造船厂调来的新工人。他不仅参加议论,而且认为应该向上级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于是王金宝像记者一样,到工程师、老工人中间,了解核潜艇研制的经过。情况了解多了,理解也深了,逐渐在王金宝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想法,向中央军委写一份建议书。经过反复修改,一份凝聚着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智慧的建议书写成了: 从北京传来了中央军委要来我厂举行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交接命名大会的消息,职工们听了,那高兴劲呀,真没法形容了。 给核潜艇取个什么名字?我们这里议论纷纷。我有个建议:取名为“长征”号,或者取名“八一”号、“七一”号。我和许多人倾向取名“长征”号。 取“长征”号这个名字,有着深刻的含义。工农红军30年代初进行的长征,不仅在中国历史记录上是第一次,在世界历史记录上也是第一次。红军在长征中,天上敌机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红军却开动每个人的两只脚,长征两万里,纵横十一个省。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我国在60年代初至70年代建造第一艘核潜艇,虽然天上没有飞机轰炸,地上没有大军围追堵截,但是,在研制过程中,也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也不愧是一次“长征”。所不同的,一个是为了战胜强敌,一个是为了攻下高、精、尖科学技术。因此可以说:核潜艇是宣言书,核潜艇是宣传队,核潜艇是播种机。核潜艇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从此结束了两个超级大国垄断战略武器的时代,从此开始了中国海军建设新时期;核潜艇又是宣传队,它向全世界人民宣布,建设核潜艇走的路,是一条正确的路;核潜艇又是播种机,它培养出来的一代高科技技术人才,必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获得更大丰收。 因此,给核潜艇取“长征”号这个名字,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上面的意见不一定恰当,只供参考吧。我所以提出来,只是想表达一下我和工友的心情罢了。 当萧劲光宣读完命名命令之后,有的工人对王金宝说:“中央军委采纳你的意见了!” 王金宝说:“是接受了我的建议,还是综合了各方面的建议,还是一种巧合?这无关紧要,反正已经给核潜艇取名为‘长征’号了。” 大会结束后,厂领导问我:“陈主任,你们果真采纳了王金宝的意见,把核潜艇取名为‘长征’号的?” “不少人提议取这个名字,可以说领导采纳了王金宝的意见,也可以说是采纳了大家的意见。”我解释说,“取‘长征’号这个名字,不光是包含研制核潜艇遇到的艰难险阻,还象征着核潜艇续航力大,能执行远洋任务。”交接命名仪式结束后,参加命名交接大会的领导同志,兴致勃勃地走进核潜艇总装厂,参观核潜艇的生产过程。在总装车间那高高的厂房里,领导同志看到,高大的船台,有一尊水滴型的庞然大物。陪同参观的工厂领导介绍说,这是正在建造的导弹核潜艇的首艇。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前文回顾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前言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5)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二章 叶帅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