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06baOH91dwTAWnI5QIujp9OhQzBibw.gif)
/2_ibCApp7PClWvxFeC2PKaBcM4h9gTnw.png)
/3_OyJy2OMQG7LqLrRXwb6ict3TqsWeBg.png)
/4_aFD1OicydU6icWaUFaSeuwpUybXeWw.png)
雷震海天
天空中艳阳高照,海面上碧波荡漾。担负发射导弹任务的潜艇徐徐离开港湾,驶向茫茫大海,在预定时刻进入发射海区,缓缓下潜,消失在万顷碧波之中。 随着发射时间的一步步逼近,潜艇里一片繁忙,紧张的气氛让人感到仿佛空气已经凝固,指战员们的每一个口令仿佛是金属在撞击。 发射控制台的信号灯一亮,显示“发射条件满足”,艇长果断下达口令:“发射!” 导弹操作手按下发射按扭,瞬间,燃气发生器点火,导弹被强大的压力推出发射筒,按照预定的弹道带飞出海面,飞向遥远的末区……
张爱萍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宣布: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国的国防实力有了新的加强。这样,我们就有了一定的自卫和攻击力量,它不仅有利于我国的安全,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具有儒将风度的张爱萍将军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形胜渤海湾,
浩荡无边,
群龙追逐雪花翻。
一代玲珑神工手,
险峰敢攀。
奇鲸龙宫潜,
红火凌烟,
虎啸腾飞破云山。
哪怕狂风激恶浪,
雷震海天。
为祝贺中国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向参加研制和试验人员发了贺电:“参加我国运载火箭研制和发射试验的同志们:正当我国军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之际,你们在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目的。这是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又一胜利。它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对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特向参加研制、发射试验以及各项保障工作的全体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干部、解放军指战员,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10月17日,《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热烈祝贺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的评论。评论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世界还很不安宁、我国安全还受到严重威胁的形势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提高警惕,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军队的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些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我军才能如虎添翼,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列宁早就说过:‘一个军队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于是犯罪的。’因此,我们在强调立足使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在强调充分发挥现有武器装备作用的同时,丝毫也不忽视武器装备的改善,总是想尽办法改善我们的的武器装备,包括发展导弹、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武器装备。一旦敌人胆敢对我发动侵略战争,我们就不至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为庆祝发射成功,10月22日,国防科委、海军在发射海区--黄海之滨,联合举行庆祝会。 在热烈气氛中,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委托,向参加研制和试验的全体人员致以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这次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为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我国加强国防力量做出了贡献。 两天后,张爱萍同志又来到东海之滨,检阅了测量船和护航舰艇部队。10月25日,担负运载火箭落区测量任务和护航警戒任务的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一千多人举行隆重的祝捷大会。张爱萍和参加祝捷大会的国防科委、海军和南京军区的领导同志一起登上了检阅舰。/6_1k6H63tAU5cvghKwYq8YoKdfHg8sbg.png)
祝捷大会前,张爱萍同志来到江苏泰兴白马庙。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宣布成立,张爱萍是华东海军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故地重游,老将军格外高兴,当即赋诗一首。在祝捷大会上,他兴致勃勃的朗诵了这首新作:扬威海上英豪,
战狂涛。
神剑飞来,
闪电破云霄。
天罗照,
长空扫,
胜券操。
四海欢呼,
一代玲珑骄。
这是令人激动的时刻,使人振奋的时刻。一代中华儿女经过坚苦卓绝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了核潜艇和潜射导弹,从而使我国核力量进入两位一体的阶段。 国外许多研究战略的人士对我国1982年水下发射导弹成功,发表了许多评论。美国的评论说:“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出现,不管对苏联来说,还是对美国来说,显然都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事件”,“这将迫使莫斯科想发动一场中苏战争时不得不三思而行”。 美国高级国防人士私下说:“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出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搞导弹核潜艇是很复杂、很困难的事。” 国外许多高级国防人士和研究战略问题的专家对潜地导弹的作用和发展导弹核潜艇的重要性有许多论述。 美国军事专家认为:“当对敌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后,如果对方还有一艘或两艘导弹核潜艇幸存下来,那么这个行动就将失败。” 美国前国防部长布朗曾说:“战略潜艇部队继续是我们战略部队的一支独特力量。它们能在广阔的海域进行巡逻,提供难以探测到的多方位报复能力。由于有了生存能力强的海上导弹力量,减少了潜在敌手大规模进攻美国领土的可能,因为他们这样做不可能摧毁我们进行报复的力量。” 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1985年财政年度报告中也强调:“海上导弹潜艇是我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支力量。弹道导弹潜艇现代化计划要求威力更大,生存能力最强的三叉戟导弹潜艇取代过时的海神导弹潜艇,还要求研制和部署‘三叉戟-II’导弹,从而取得从海上摧毁敌目标的能力。这个计划将确保我国防基本力量在进入下个世纪时,仍然具有强大的力量。” 英国前国防大臣皮姆说:“即使英国有一艘核潜艇可供使用,也足以使苏联造成不能接受的破坏。” 正因为导弹核潜艇具有很多的优越性,美、苏都积极发展,他们的潜地导弹和核弹头总数都在40%以上,法国、英国几乎全部发展潜地导弹。 如果我们有一定数量的核潜艇,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你有,我也有,你要毁灭我们,你自己也要受到点报复。” 这样必将迫使潜在敌手想对我们实施核袭击时不得不考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而减少对我实施核袭击的可能。我们利用当前大好时机加强核潜艇的研制,不仅可以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对第一代核潜艇的改进提高与维修,对发展我国核能源有很多好处,而且对保卫世界和平、促进核裁军也有重要意义。 中国应该发展核潜艇,这关系到大国地位问题。--这是一位现在当政的中央领导同志说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同时也从中看到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前途和希望。我为中国海军拥有核潜艇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为我曾经参加过研制建造中国第一代核潜艇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1985年,陈右铭同志由于年龄原因退出领导岗位,1986年11月离职休养。因为此书的重点是写陈右铭亲身经历的事情,他没经历的就没有写了。但是与第一代核潜艇有关的的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交代。核潜艇工程办公室是1979年撤销的,相关工作移交给国防科委。从那以后,陈右铭作为海军装备部副部长、部长,只参加了1982年由31型常规潜艇进行的潜地导弹试验,有些重要试验他没有参与,如1985年至1986年进行的核潜艇90昼夜长航,1988年进行的核潜艇深潜试验,1988年进行的核潜艇弹道导弹试验等。现在,第一代核潜艇正在陆续退役,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建造者也在陆续辞世。一个时代正在结束,翻过去的那一页正在成为历史。 新的一页将由新一代建设者继续书写。他们一定会写得更好。1997年1月 8日初稿
1998年6月 2日二稿
2009年8月30日三稿
2019年6月30日四稿
/7_VIZyG2iaVRw7GmLv5eMCjZRaWyDAdA.png)
/8_dWV2B9mibwDjicGBY6icG48jK0gk9A.gif)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9_MRPEMWAVlAJvc0Q6zq54hKxXTMvxFQ.png)
前文回顾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前言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5)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二章 叶帅挂帅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三章 首艇命名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四章 乌云密布的日子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五章 水下火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