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 记
李忠效
本书前言中已经提到,这本书是在我奉命创作核潜艇电视剧收集素材的过程中,收获的一个“副产品”。在此之前,记述中国核潜艇研制过程的纪实文学作品已经很多了,我本无意再去步人后尘。但是当我为创作电视剧采访了一些参加核潜艇研制工作的人之后,我发现,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还不曾被别人披露过,而且,已经发表的那些文字,讹误很多,我觉得很有再写一本书的必要。这个想法得到了陈右铭同志的支持,于是,便有了这部《中国核潜艇备忘录》。本书写的基本上都是陈右铭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除了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出于保密方面的原因被隐去或以别名代替以外,内容的真实性读者可以不必怀疑。 我个人认为,纪实文学就是要以“实”为主,适当的文学描写是必要的,但不能把史实也“文学化”了,如果重要的史实出现差错,那还叫什么“纪实”?有一本书把发生在1967年的所谓“二月逆流”,写到了1968年。在另一本书里,把陈右铭本来没有参加的周总理主持召开的会议,写成陈右铭也参加了,还绘声绘色地编出了许多根本不曾有过的与总理的对话;把为海军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于笑虹将军被迫害致死的年月日都搞错了,时间差了一年多,这样一来,就把背景和因果关系搞颠倒了。其它的小差错更多。正如昝云龙说的:“我们要正本清源”。总之我们力图在本书中纠正一些讹误。 我在阅读公开发表和出版的一些写核潜艇的材料时,发现很多内容都是从陈右铭1986年撰写的军工史料《回顾与思考──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情况》一书中照抄过来的,只是作了一些技术性的剪裁而已。《回顾与思考》是一本内部出版物,其中有些内容是保密的,一般读者看不到。因为那是陈右铭亲身经历的事情,我在撰写此书时,无法回避那些曾被别人引用过的资料,所以,虽然有的书公开出版在前,但也不能说是我们引用了他们的东西。在此特别说明,以免引起读者的误解。 当然,书中涉及到有关人物和事件的某些背景材料,陈右铭不很了解,或记不清了,我也参考了别人发表的文字。凡是参考过的资料,我都在书后列出了篇目,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陈右铭从1966年秋开始正式参与核潜艇工程办公室的工作,到1986年在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的位置上退休,一共搞了20年核潜艇,其中当了11年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虽然此后关于核潜艇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我主要是想写陈右铭的“亲历记”,所以,后面那些不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我就不在这里表现了。那将是我的另一部作品中的内容。 中国核潜艇诞生于“文化大革命”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方方面面的矛盾特别多,有技术上的,有人事上的,有派系上的,有政治观点上的等等,有的我写到了,有的没写到。我在写这些矛盾的时候,参考了一些不同观点者的意见,尽可能的保持客观,因为客观了作品才有生命力。至于是否达到了这个效果,只能由读者去评判了。 写作此书,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是保密。陈右铭的保密观念很强,当年,他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亲自制定的核潜艇保密原则,他一直在以身作则认真遵守。虽然几十年之后,有些东西已不像当初那样保密了,一些公开出版物乃至美国人的书中都提到的内容,如各生产核潜艇配件的厂家,总装和试验核潜艇的地点,以及有关数据等,都已公布于世,陈右铭仍然坚持不能从他这里得到证实。“他们可以不负责任地胡说瞎写,我不能。”他说。所以在写作此书时,他认为不宜公开的内容,我都虚掉了。总之,我们在保密方面是极其谨慎的。本书在叙述方式上,主要用的是陈右铭的第一人称,考虑到他的身份和年纪,不宜在第一人称叙述时使用过于浪漫的文学化的语言(那样会让人感到“假”),所以我在总体把握上是以平实的叙述为主。另外还有我的插叙,主要是我查阅的资料和我采访来的内容,目的是为了补充史实和故事。我一直认为,纪实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不在文学方面,而是在社会学方面,也就是文献价值。多少年之后,对那些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仍然有参考作用,这才是纪实文学的真正意义。这也是我和陈右铭决定写这本书的初衷。那些喜欢在阅读作品时想得到某种文学享受的读者,也许会感到不满足。那我们只能表示遗憾了。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本书初稿完成于20多年前,后来进行了几次修改,由于当时受到各种限制,书中存在一些不够客观、准确的叙述。这次经陈右铭子女建议,我采访了一些当年参与核潜艇工程的有关人员,对原稿又进行了一些修改,增补了别人写的有关资料,以及原09办公室成员的访谈录等。本书正文中“李忠效插叙”的有些内容,是在这次修改时根据新掌握的资料补充进去的。“陈右铭自述”则基本保持了原貌。在这次修改书稿过程中,我从《核潜艇史料集》上看到一段对陈右铭所作的评价,不便写入正文,现抄录于此:“在组织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中,他所主持的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专委关于研制我国核潜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组织协调、管理实施各项研制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他为我国核潜艇事业,长期呕心沥血,对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组织管理工作大胆细致,决策果断,在组织全国各有关部、委、省、市、厂、所的大协作攻关中,重视采纳科技人员意见,发挥了极高的组织协调才能。在研究设计、制造、试验等各研制阶段,尤其在我国第一座陆上模式堆以及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试验试航中,亲临现场,参与指挥协调,不论技术风险有多大,工作、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他都坚持与科技工程人员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共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他为开创我国的核潜艇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采访、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原海军副司令员杨国宇,原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彭士禄,原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黄纬禄,原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参谋昝云龙、王德宝、姜来根,原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之子罗小明,核潜艇工程早期参与者尤子平、郭作东、陈志钧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还要感谢核潜艇史专家杨连新同志,他非常认真地审读了本书原稿,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对提高本书的史料价值帮助很大。他还提供多幅照片,并将他整理的《中国核潜艇大事记》作为本书附录使用。令人遗憾的是,陈右铭同志已于2011年5月17日病逝,他在生前未能看到此书的出版。谨以该书的出版发行,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前文回顾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前言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5)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一章 “逼上梁山” (6)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二章 逆水行舟 (4)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三章 四面出击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四章 质量与安全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六章 在核潜艇的“摇篮”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七章 历史性的启堆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八章 核潜艇下水了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九章 “黑工程”风波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章 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二章 叶帅挂帅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三章 首艇命名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四章 乌云密布的日子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五章 水下火焰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第十五章 水下火焰 (3)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附录一 罗舜初与核潜艇早期研制情况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附录二 五十年代研制核潜艇走过的路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附录三 特殊时期的特殊战斗集体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附录四 陈右铭同志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