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伟良作品
没有三轮车,那就用双轮车拉吧。厨师兵小李、小耿,再加上我们三个出公差的,往艇上拉 了五百斤粮食(四百斤大米,一百斤白面),十八箱罐头(有桔子,梨子,还有猪肉,鸭肉罐头),拉了一定数量的蔬菜,油盐酱醋,那一大麻袋土豆 肯定受人欢迎。回想起上次出海最后几天吃一个菜的惨状,更感觉到多装蔬菜的必要。
像以往一样,艇长作了出海动员。科目训练,时间:五天。注意事项:严格部署,战斗警报时绝对不允许睡觉,都要 “就位”.
你看这种生活有趣吗?连大小便都要控制,水上厕所总共只有一个,舰桥上的空隙又是那么 少,挤不下更多的“等便”的人,也不利于战备,只好“严格控制”了。并且,一定要告诉艇长,否则,一个速潜警报就会把你留在外面,抛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里去喂鲨鱼!
最后,艇长提到:支队参谋长随咱们艇出海,因此要操作得更好一些。
轮机班,班长休假,(加强战备艇的技术骨干力量),徐远江办学习班未归,又只好“倾巢出动”了,超编军士长老庄保驾,由刘万更操右机,代理班长职务。
我来到主机前面,操V-5-11战位,这对于我,又是一个新岗位,两个月内换了两次岗位,速 度是很快的,形势发展也是很快的。
《水兵手册》“艇员部署职责”上面,写着我的任务:一级战斗部署时,“管理系统及电器 设备,协助主机长操纵和管理主机,检查前部舱底水密。”这其中,管理各大系统是主要的,
水(海水和淡水)系统,中压气系统,燃油系统等等,都要熟悉和管理使用。
虽然这个岗位也是从来没操作过,但是只要认真操作,努力学习,还是能操好的。
又来到了“飞身飘向佛顶山”的锚地。哟,这次在这儿抛锚的艇还真多。有潜艇“母舰和六条潜艇。明天一早出港就热闹了,一条接一条,可以排成一支非常威武雄壮的好看 的编队来。
可以看出,今年海军对军事训练是抓得比较紧的。。今年的训练也很有起色,去年老看见一些艇长期停泊在码头,今年大不一样,今天你出去,明天我出去,每天几乎都有在海区训练的艇。
锚地的第一更是我值的,马上就要三点钟了,来不及好好地把它写完了,胡乱写几句吧。为了睡个好觉,2点45分启动了吸气通风机进行全舰通风,让舱室里换换新鲜空气。我原来睡六舱最热不过了,后来睡四舱,热再加上厨房的臭味。不过四舱床铺上的空间较大一些,这 次换了岗位,又睡到七舱去了。七舱是全艇比较舒适的一个舱室了,晚上睡觉比较凉快,又没有什么噪音,还可以熄了灯睡觉,真是千金难买。惟一的缺点就是有点怪味。
大海哟,奔腾不息的大海!我日夜生活在你的怀抱,我的心胸定会和你一样地宽广!
我不是在做梦吧?

周伟良作品
计划这次的鱼雷攻击可是:
第一天,—航道——普陀锚地,开始下起小 雨,风向:东南,预计明天不会有好天气。
第二天:果然和昨天预料的一样,海面上起了茫茫大雾。指挥舰指示不进行鱼攻了。艇长舍不得出海的每一天机会,决定改科目训练。起锚后内燃机右车前进一出港,视距太差了,除了自己艇外,什么也看不见,都“锁在烟雾中”, 不得不返航。视距不良,连锚位都找不到,用雷达测了好长时间,在艇内,出港后晃了一阵子,以后越来越平稳,才知道绕了个圈子回来了。抛锚后政治学习,又过了一天海上生活。
第三天:和往常出海一样,舰员五点三十分起床,六点钟各就备航(备潜)岗位,做好了“动”的准备。开饭。饭后即起锚。但,没向海区跑,而是向返航了。 不能进行鱼攻了。中午十二点左右,艇已经靠好了港码头。快洗澡去吧,基地为我们烧了热水呢!真是“计划不如变化”,三 天就回来了。
出海三天,发了一公斤半罐头,一个大铁皮桔子罐头和一个玻璃饼的桔子罐头。
听副长传达了上级的“指示”,下月四号出海,时间为十天左右(确定计划为十一天吧),出海多了,好像也习惯了一点,一般 的风浪似乎不是那么可怕的了,正好这最近的几次出海又都是较好的气象(不是艇长 需要的那种好气象,而是我们所需要的无风的气象),因此当副长传达出海的指示时,人们的脸上是毫无表情的——既没有新兵生平第一次出海的那种神秘、激动的感觉,也 没有因晕船而引起的害怕或者厌恶的感觉。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奇怪的,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大海啊,水兵的摇篮!我们在你的哺育下茁壮地成长,我们不会惧怕生活中激起的风浪,未 来的世界是属于我们的!——一口气喝了三碗糖水浓茶。恐怕是起到点提神的作用吧,得以在今天的夜记中好好地写 下去,没有困意,字就写得好一些。
《战斗快报》版已经出到第五期了。我写上了七七年六月六日的日期。我充电值第一更,上去抽了根烟后即下到舱室里来。要去值更,只好把“出版”《战斗快报》的工作交给石卫刚和汤时俊去做。像是为了炫耀我的功绩似的,我把我亲手主办的一至四期《快报》放在 石卫刚面前:“怎么样?说实在还不错的呢。”对方笑了。
是的,石卫刚参加军训去以后,编写《快报》的任务就落到我的头上。后来他又探家,那就更不用说了。其实,《战斗快报》就是在海上训练的时候,把能够反映我艇训练和生活情况 的各部门同志的来稿(艇上还有专门的“广播小组”)版报纸的形式抄 在一张较厚的事先印好了刊头的纸上,然后即可以由一舱传到七舱,
“……为保卫祖国,我到过这地方……”
用水,艇长和副长每次总要唠唠叨叨地讲几遍。早晨洗脸,一茶缸水,半缸刷牙,半缸洗脸,说实话,只能湿湿毛巾。轮机兵的手那么脏了,也没有水让你洗,只好将就着吃饭、睡觉 ,好在艇内不检查“个人卫生”。最近倒不错,吃饭时没水洗手,医生总给每个舰员送点浸 了消毒水的棉花球来,让大家擦擦手。
六月份的天气本来不算太热,可是到舱室里就不行了。五舱六舱总在三十五度以上,动动就出汗。不,不动也出汗,一件背心,一天湿好几次,湿了干,干了再湿,还沾在背脊上。不 过,各舱有各舱的特点,五、六舱(内燃机和电机在这两个舱室)还有四舱 (电灶在这里)即使扒了皮还嫌不够,一、三、七舱的舰员们却穿着棉袄呢。鱼雷发射管灌满水后,像几个巨大的冷却器,把舱室里的热量都消除了。三舱的水密门两 边温差有十度多,人们一到三舱,快活得大声喊:“喝,别感冒了!

周伟良作品
潜艇舰员的生活是吸引人的,作为一个潜艇舰员,能够在茫茫大海底下生活的人,应该是感到自豪与光荣的。只有潜艇兵才能够称得上是“海底卫士”!潜下去,静悄悄;浮起来,卷浪涛,一忽儿消失在海面上,一忽儿从水下涌上来,像鱼一样的自由自在。可是,在这漂亮 的镜头后面,在舱室里,舰员们却正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那像从水里捞起来一样的被汗水泡透的件件衣服,不正是潜艇舰员的另一个侧面吗?
谁不羡慕大海?谁不羡慕我们?!

“……为保卫祖国,我到过这地方…

发呆的台风略2018-04-22 20:21:35
跟读了几篇《夜色朦胧的海》,很喜欢。朴实的语言,写实的直述。把我们带回到有别于常人的青春岁月。本人与作者同为轮机专业。所以,读起来,倍感亲切。在此,为我曾经的同行点赞 !赞 2

分拜毛味2018-04-21 23:18:34
无意把作者和改编并列了,作者周伟良赞 2

小山羊洋时代2018-04-22 05:47:31
在哪苍茫的大海上,海燕舒展双翼在高傲的飞翔,潜艇向蛟龙一样搏击汹涌,大闹水下晶宫。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