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艇给在普陀锚地抛锚的咱们艇送来了新鲜的蔬菜:卷心菜、黄瓜、韭菜、四季豆、咸菜、黄豆芽;还有加工过的鸡、火腿、黄鱼和鸡蛋等,蒸熟的馒头也拉来不少, 把给养补得足足的,真好像要在这地方过一辈子似的。

本文作者
家里人同时送来了纸和一大叠信,出海七八天了,信也有一大叠呢。我是不会来信的,我和甘参谋打赌:“要有你可以撕开看!”一问果然没有。
望着那些来信的人们的欣喜的脸色(当然信中的内容可不一定都是好消息) ,简直把人羡慕死了。天天在海上漂泊,在海底训练,仿佛与大陆隔绝了。这时候突然收到来自遥远的家乡的亲人的信息,怎么不使人激动与感动呢?发信的人是万万想不到一封小小 的普普通通的信会如此激动着大海的卫士们的。是的,在家乡居住着、生活着的人们是不知道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人们的怀念之情的。他(她)们往往会因为这一封封热情的焦虑的信而感到奇怪,但是这一切,远走的人们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实在呵!(家书抵万金)
“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故乡,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

本文作者的作品
艇内的生活条件不好,用水受到限制,洗个澡也不可能,而舰员们又确实是那么地脏了,八 九天的海上生活,吃,吃不好,睡,睡不好,衣服上沾满了油和汗,发出一股臭味来。然而,还要在海上呆一段时间,于是就让我们坐交通艇上普陀山洗洗,五点钟上去,六点钟回 来吃晚饭。
一上码头,人们总归是有精神的,疲劳也减轻了许多。大地真不愧是我们的母亲!普陀山上 的水也很少,到了陆军招待所,发生了下列一组谈话:
“你们是那个单位的?”一个管理人员模样的问我们。政委回答:“我们是潜艇的。想到你 们这里洗一洗。”
那人不耐烦地说:“我们水也很紧张,现在有两百多号人吃饭,每天从下午四点用水泵打水 。要不,你们就洗洗脑袋吧。”
政委应允了他,十几个人(其他人不知到哪里去找“水源”去了)便洗开了 。要陪石卫刚和赵燕林他们去玩(他们第一次上这里),几人简单洗洗就往外走了。看见我们一个个油乎乎的样子,陆军“弟兄们”瞪着惊奇的眼睛,有一人甚至问我们:“你们是不是捉鱼的?”把我们笑死了。

本文作者的照片
像“放风”似的,过了一会儿,交通艇又把我们送回艇上。艇上正在充电。
我知道,潜艇兵每到一处,总是受到尊敬的。人们会带着新奇的、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年轻人的眼睛总是盯着能够吸引他(她)们的东西的。冬天,威严的水兵呢制 服,夏天,漂亮的白水兵服,带着像征着祖国四个海(东海、南海、黄海、渤海)的四条兰边的披肩大方地飘在肩上。水兵,多么神气、飘亮和威武!还有那小说一般的 浪漫的生活,该是多么有趣味!
可是,他们不知道,我们也会用同样羡慕的甚至是带点儿嫉妒的眼光看着他们呢。他们看中的不过是漂亮的外表和虚构的幻想的生活,而我们呢?却向往着实际的甚至不值得描写的“ 随随便便”的日常生活。难道有比这样更实际的了吗?在这种生活之中,自己是感觉不到它 的可贵之处的!“生在福中不知福”,一旦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它,便会发现它带着多么吸引人的色彩!
有人认为,伟大的人的生活也是伟大的,起码是神秘的吧。我觉得不然。伟大的人的生活恰恰应该是最平凡的。正是在生活上平凡的人才能具备伟大的精神与风尚,而在生活上追求那 些特殊的人是不会成为伟大的人物的。理想和生活总归是有矛盾的,但它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并不等于说,有了崇高的理想,就应该有“崇高”的生活,普通的生活是和崇高的理想结合在一起的。
看了曹**给汤时俊的来信,更加感觉到这一点。生活,这是个多么迷人的字眼,这里面,包含着多少《十万个为什么》,但是,为什么我们不应当正视它呢?

本文作者
在海上锚泊的时候写这些一定会使你奇怪的:这都在想些什么呀,海上生活难道就是这样的吗?
是的,偏偏这时候会想到这些,大概,这也算作是“生活”吧?哈——哈——哈
“西沪港战友之家”欢迎广大战友们踊跃投稿,来稿形式不限,短文、小说、诗歌、视频、图片等均可,可通过如下方式发送:
1.发到邮箱:154443939@qq.com;
2.登录“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bbs.xhgzy.cn)发帖;
3.发到微信:154443939。

双鱼dopd的海角2019-10-13 07:38:04
作者挺有才的,把神秘的潜艇兵生活写出来了,而且文笔优美。 我的岳父是老潜艇兵,以前在象山基地十几年,他讲不出这么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