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60艇—2017、5、19战友聚会随想

晏励春 晏励春 2018-04-30


 

算一算离开260潜艇已有33年了,那是上世纪84年代,我奉命被调到257潜艇,再延伸一步,我离开潜艇部队刚刚32年。时间定格在1985年10月9,这天的天气特别热,站在交通艇上海风阵阵吹拂,六号码头、三号码头、水兵大楼、修理所、一号码头从眼前一一闪过。我分明感觉到那天的海水是那样蓝,洁白的海鸥翩翩起舞,跃然于海面。我依然记得那天是周三,上午照例是上艇转动机械,我还能清楚地看到什降舵、潜望镜在液压操纵,码头更、甲板上、舰桥上有人向我们挥手道别。此时我在心里默念道:“再见,西沪港”!  更让我感动的是,在宁波火车站,时任支队长刘文焕、政治部主任陈玉孝、岸勤部部长等支队首长登上列车,与即将启程的老兵一一握手告别,不时地说着:“辛苦了”!“辛苦了”这三个字,此时字字重千斤,是一个老水兵、老首长对退伍战士最大的褒奖。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见到支队长,他表情依旧是那么坚毅,手掌是那么有力,但眼神分明却又是那么温和。面对此情此景,我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被触动了。

从哪天起,我心想大家天南海北,不可能与这些首长、战友再有见面的机会了,内心中涌现出些许的不舍,些许的感伤。原来从那刻起自已对这山、这海、这潜艇、这军港、这水兵已经有了深深的眷念。

然而,让我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从进入手机时代,特别是有了微信,几十年失去消息的战友又恢复了联系,那种喜悦、激动无以言表。2017年5月19日这是个无法忘记的日子,期盼已久的260(265)老战友聚会在宁波如期举行。尽管离开260艇已几十年了,可是,每当回想起那段时光,那一张张亲切的面容、一串串熟悉的名字仍在我眼前闪耀:张文鹏、沈根楼、袁亚雄、赵庆发、张建国、柳经修、刘继根、李中选、候文福、李克栓、李华金、张文博、刘同启、周凤岐、张慧、梅山地、倪竞康、李振华、张孝国、王耀根、乔玉民、吴楷成、夏四望、刘琦世、王喜庆、陈江、赵文英、刘荣、鲁德顺、宋云华、王志平、李晓峰、安贺礼、郑步跳、齐术根、李建舟、杨美良、黄建德、李炳志、管理万、柯政德、黄维军、姚成宽、张益武、章国成、卓为良、徐秋丁、米金山、董学林、杨仙良、李胜利......此刻,我在记录上述战友名字时,仍然那么动情,他们每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细节仿佛都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今天,我们又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260艇,穿过时空,仿佛又回到美丽的东海前哨,又回到那段峥嵘岁月,体味起战风斗浪的青春豪迈。潜艇、军港、营房、水兵无不充满着岁月的激荡,永驻在自己的精神故乡。潜艇兵,荣耀一生,正是这份几十年的战友情怀充满了世间最真挚、最温暖的爱。无论是老战士,还是新兵,无论大家熟悉与否,我们都继承着260潜艇的血脉,都是260潜艇一脉相承的战友。

战友相见,握手、拥抱、捶打,千言万语尽在其中。照相留影,记录这美好的时光。会餐喝酒时的吆喝声时起彼伏,又象是回到当年的水兵餐厅。

260(265)潜艇有着自已光荣的历史,曾参加过远航执行任务,各种层级的比武捷报频传。从这条艇走出去一名海军副司令员、一名支队政委,一名师职业务长。260艇的黑板报、篮球、足球在支队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参加支队比赛获得好名次。姚成宽成为支队主力篮球队员,经常代表支队参加舰队比赛,李振华的足球也踢的有模有样,黄维军是艇上的板报员,为参加支队黑板报比赛费尽心事,加大创新手法。卓为良的歌喉相当棒,他的一曲《赞歌》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非常有幸跟随260艇回到支队,参观军事馆,重温过去的成长史,非常有幸的见到支队新一代的军政主官,英姿勃勃,年青有为,海军的未来将有他们这代担当大业。非常自豪的看到从我们这座军港共走出去26位副军以上高级将领,他们成为各级层高级指挥员,成为挺进深蓝的中流砥柱,坚强地担负起保卫祖国海疆的重任。

我们要感谢张政委、感谢陆振华群主、感谢组委会的每一位战友为这次260(265)老战友聚会作出的辛勤付出。同时更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科技革命带来的先进的生产力,致使通过微信的传播方式将我们从全国各地结聚在一起,又重新回到这个260艇的大家庭。

260艇,我爱你!

                                                           

biz:;comment_id:121338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