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高亮(遥远的岸)
与小白几年前就说好要到他那里去,他也广泛告之了周边的战友。年初,我与老田商量今年争取去三个地方,一是回原部队;二是去东北;三是到山西、河南。现在看来东北今年去不了了,这次出来前再与老田商量,决定山西、河南一定走一趟。所以,算好时间,老田已先我一步从北京到达侯马。
小白其实姓吴,只是在艇上大家习惯称呼其小白,有时候竟然忘记了他的本姓。
长途车三个多小时,便从西安到了山西运城。出站后,天已经黑了,在站前广场等候小白他们从侯马来接我。除了战友相聚,我不知道在山西会见识到些什么,尽管出发前我临时查了一些地理资料,以前通过扬州盐商、《乔家大院》、《走西口》、《大秦帝国之纵横》等等了解了一点山西和晋商,尤其是小时候喜欢听的那首《人说山西好风光》,而且我有两位表姐夫是山西太原、临汾人,我叔叔也是在临汾当兵多年。但是,对于山西真的知之甚少。
小白他们到了,一共三位,都是战友。小蔺是小白多次跟我提起过的,说以前跟我在另一条艇上待过,但我总对不上号。见到小蔺,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哈哈,原来是他。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但那是我最早也是服役时间最长的一条艇,轮机班的,我调离那里的时候,他刚好新兵分配上艇。他们班的军士长、班长都是我关系非常好的小兄弟。另一位战友则不是我们支队的,不过,潜艇兵和其他兵种有些不一样,或许是人少的缘故,加之上艇前都要在潜艇学院里先集中培训一段时间,所以感觉也都跟一个部队的战友一样。见到他们,立刻就被战友重逢的融洽喜悦的浓浓氛围湮没。
到侯马直奔酒店,老田自不必说,还有三位战友和小白的姐夫与同事在等着。其中一位小张,竟然也是我最早那条艇上电工班的,一下子碰到两位真是出乎意料的惊喜。
于是,在酒桌上我有些忘乎所以了,一直跟他们两位说我们艇的事情,惹得老田和小白对我齐声抗议,问我到底是哪个艇的啊?!我其实只是情不自禁而已,两条艇都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重要部分。
与小白早已约法三章,我不喝酒。所以只稍许喝了一点山西的白酒,剩下就喝啤酒。山西的酒文化看来是我此行的第一认识,酒多、人质朴豪爽。时间在此刻已经似乎没有了意义。山西的面食是我的第二认识,确实非常丰富独特。想来,扬州的面食应该主要来自于山西和晋商,开始觉得亲近。而战友之间的那种无拘无束亲密无间则更加令人陶醉。
在地图上看,感觉祁县的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离侯马好像不太远,所以我跟小白说想去那里看看。小白和另一位战友却对我说,还应该到洪洞的大槐树去一下,再就是壶口瀑布。既来之则安之,就听小白的安排吧,我跟老田商量干脆多待一天。
早晨六点小白就来敲门说准备上路去平遥,昨晚他和小张也住在宾馆没有回家。小张开车,天还是黑的,出城以后见原野上弥漫着雾气,以为是雾霾,小张说不是,气温低的缘故,太阳出来就好了。山西这些年大力整治环境,关闭了很多小煤矿、煤窑,基本感觉不到气候污染了。看来,山西是花了大力气。
然后就说起三晋,看大秦帝国之纵横,我知道三晋是指战国时的魏赵韩三国,现在就是指的山西这一块。真切的行走在三晋的大地上,战国时期的许多故事便渐渐的清晰起来。小张家其实在曲沃,曲沃这个地名一下子让我想起了晋国的都城,原来,侯马以前是属于曲沃的。
太阳渐渐升起来了,视野越来越开阔。中途休息站吃了一碗汤面,感觉不出味道。两个多钟头到了平遥古城。不是旅游季节,游客稀少,看着高高的城墙,古朴的气息迎面而来。走进城里,小白和小张对这里也不是很熟悉,于是找了一位导游跟着走。之前我了解,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十年前我去过丽江古城,那里没有城墙,感觉也没有平遥这么保存得原汁原味。西安的城墙当然比平遥要宏大、气派得多,但是平遥的城墙看着更真实,少有现代装饰。导游介绍说,平遥是清代中国的金融中心,看着路边的牌子上都写着“汇通天下”四个字,马上联想到乔致庸开票号的情节,对啊,这里是中国最早开票号的地方,据说当年这里有许多票号,晋商雄厚的财力在此可见一斑。
我们先去平遥县衙,看当年的刑堂、监狱以及刑具,感受着司法的严苛和神圣。然后是县太爷办公休息的地方。当年的县衙门确实非同凡响。
从县衙出来去登古城墙,感叹抗日的烽火竟然没有把这里毁坏。也许是清代末期这里的金融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吧?
跟着导游继续去看平遥的中心地带,挑了两处镖局和票号遗址参观。都是只闻其名不知就里的地方,只有亲自走一走才知端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镖局里的忠义二字、票号里的财富和智慧。平遥许多房子的大门也让我很感兴趣,一是上面的砖雕、二是拱门形态,是不是与窑洞有关?另外,山西的剪纸和漆器也让我开了眼界,与扬州的有什么渊源?留着疑问以后再慢慢探寻吧。导游在我们去票号地下金库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我也不再去仔细问她了。

平遥高大的古城墙

是否与窑洞有关?

门楼上的砖雕

平遥古城的中轴线

以前的客栈现在还在营业

平遥县衙大门

古老的易经文化

审讯要犯的地方

城墙也有瓮城,防卫森严

城门楼

忠义的镖局

汇通天下的票号

票号里的神龙宝柱

票号的地下金库

也有休闲场所
决定去王家大院附近再吃午饭,据说那里有比较好的莜面,我倒是想尝尝平遥牛肉,结果小白说别吃,侯马可能更好也是叫平遥牛肉。导游说,看一下王家大院就行,乔家大院可以不去。于是,开车原路返回。到王家大院附近,我们先吃饭,刚坐定听见外面有鞭炮声,以为人家办喜事,却是出殡的,场面很是讲究,叹为观止。
王家大院是依山而建,占地面积之广真的不可思议。据说,建设年代跨半个多世纪。王家是官宦人家,主要不是经商,所以王家的命运跟清王朝同步。官家的礼数和讲究自然与商家不同,除了排场,我格外注意其中的砖雕、石刻,确实都是精品。

气派的王家大院大门

整体式沿着山势上去的,用水看来不容易

宅门前的照壁

起名敦厚宅,三晋之风吧?

院落内,房檐的木雕

客厅外东墙

最后一排是窑洞,与我想象的不一样

精致绝伦的石雕

生动活泼的各式石雕动物

嬉戏的孩童石雕

官家出巡

为善最乐

异彩纷呈的砖雕

规圆矩方,山西人的严谨之风

民俗画面

占地广阔
离开王家大院,下一站是洪洞的大槐树。以前只知道洪洞与苏三,不知道洪洞却是寻根的地方,也更加没有想到,大槐树让我和山西攀上了血缘关系,更有意思的是导游竟然与我是同姓的本家。大槐树也有一位战友,小白已经跟他打好招呼,在等我们。
大槐树进门正对的影壁上书一大字“根”,点明了这里是寻根祭祖之地,十分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根?
慢慢走进去,原来历史上因为战乱各地人口减少,官府在山西前后组织了三次大移民迁往补充,都是从这里出发的,其中明朝的一次规模最大。主要迁往河南、山东,据说河南当时80%左右的人口都是大槐树移民过去的。
自小听说我们家祖先来自中原,莫不是最早也是从这里出发?
沿景点路边有一些反映移民的雕塑和文字。我越发的好奇起来,急切想知道具体情况。
当年移民是在大槐树边报名集中上路的,按照每户人家的人头分配移民人数,挑选其中青壮年,官府给予很多的优惠鼓励政策,有许多不情愿者是被骗走的,可以想见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骨肉分离、难舍难弃的场面。
到了当年第一株大槐树遗址前被告知,大槐树已经被汾河大水冲掉了,旁边有第二、第三株槐树,与第一株是同根。旁边遗留了当年寺庙的一座古塔,古塔上多少年来被寻根的人们摩挲得特别光溜。不远处是苏三起解的雕塑,说是苏三就是从这里被押着出洪洞的。
寻根祭祖的广场据说每年都会搞大型的仪式,后面就是寻根祭祖大厅,里面不让拍照。进去后只见一排排写着姓氏的排位,介绍说有一千多姓氏。报上我的姓氏以后工作人员指点我到具体的位置。看见我的姓那一刻,心中莫名的有股冲动,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焚香祭祖。继续前行,有每个姓氏的家训和家谱,我的祖训主要是关于如何做人。
离开前小张问我,此刻是什么感觉。说不清,也许会慢慢去回味。
其实,寻根祭祖只是一种形式,即便是炒作也能慰藉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寄托。我的祖先是否真的从这里启程最后定居在长江之滨,无可考证。但是,这一天的行程却让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没有错,而我从小耳濡目染的许多东西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其内在相连的元素,这不就是根吗?

大槐树入口和“根”


苏三起解出城卸枷处

寻根祭祖广场
不虚此行啊,战友之情、山西缘分,构成了我的三晋情缘。
写于2013年11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