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人不太喜欢听歌,歌厅里,或是网络上,我都不太喜欢。总感觉到听不出名堂来,有的歌曲调很美,但在我看来,再美,也比不上《二泉映月》。《梁祝》《春江花月夜》,还有国外的《秋日私语》《回家》等等,所以朋友叫我去听歌,或是在网上发给我,我也懒得一听,家里的碟片,也早就灰尘覆盖了。然而,我却有过两次,仔细地听歌,并且落泪了。
记得真正地第一次听歌落泪,是在八七年的春节晚会上,那时候我还在部队。费翔的一曲《故乡的云》,唱的如泣如诉,我也听得是热泪滚滚。打动我的是那歌词:“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我已经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那一刻,我感到心在颤抖,那一刻,是我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想家。是啊,曾经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远离亲人,远离家乡,满怀壮志豪情,来到军营。在军营的四年,曾做过很多的梦,有过那么多的理想和憧憬,然而,即将退伍,再回头看看自己四年来走过的路,不禁感慨万千。四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也许是短暂的一瞬间,可是人生有多少个四年可以重复呢?四年如昙花一现,如流水匆匆而过。而人生的轨迹呢,似乎很淡,什么也没留下。儿时的梦想,父母的期望,同学的鼓励,都在这四年里破灭了。不正是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吗?
第二次听歌落泪,是听满文军的《懂你》。这首歌的画面背景是电影《九香》,在没听这首歌之前,我就看过这部电影,影片的主演是我最喜欢的演员宋春丽。影片的故事情节很感人,我最感动的是九香在送完孩子们上学后,在家偷偷舔碗的镜头,它使我常常想我的妈妈。而这首歌也正好是运用了这一情节,以前听这首歌,只感觉曲调挺美,因此,也没认真听过。
直到有一天,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打开电视,正好在播放观众点播节目,有个观众为他的母亲点播了这首歌,我突然想起了我的母亲,那时母亲刚好去世一周年。看着电视里九香忙碌的身影和满文军饱含深情的演唱,我的脑海里也浮现出母亲的一幕幕。影片上的九香是那样的熟悉,那为孩子们缝补衣衫的样子,背对着孩子舔碗的镜头,那分明就是我的母亲啊!我泪如涌泉,不能自持。“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是啊,为什么要等到失去了母亲的时候,才能懂得她的苦与乐呢?人,就是这样,往往不珍惜拥有的,一旦失去了,才感到珍贵。可是,我们却很难长大,只有到了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才能理解,可等你明白,一切都晚了。我想告诉她,妈妈,我终于懂你了,可是她再也不给我这个机会了,我后悔莫及。
我常常钦佩那些写歌词的人,为什么能将人的心情写的如此贴切呢?莫非他们都有过如此的经历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正因为有了如此的经历,才能有如此感人的歌词。其实我现在还不是一个喜欢听歌的人,我有许多喜欢听歌的朋友,每每听的如痴如醉,问其内容,不得而知。其实我想他们仅仅喜欢的是那优美的曲调,很少有人去体会那歌词,去体会那种心境,因而,时间长了,当又一首新歌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很快会忘记了以前曾使他们如痴如醉的歌了,这是词作者的悲哀。
其实,一首歌,曲调优美,是它华丽的外衣,歌词引人,才是丰富的内涵,听歌,不应该光听曲调,关键还要品味歌词,这样才能牢牢印在心中。在我看来,一首好歌,曲调应该是烈酒,使人哭,使人笑,使人醉。而歌词呢,应该是清茶,细细品位,幽香久远,回味无穷。
2003年5月10日


么么不怕迁2018-06-20 21:06:49
不错,赞一个 陈琰

半清醒酥2018-06-19 21:36:52
陈哥文采很棒,读完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