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254舵信陈琰

从1987年11月离开部队至今,我一共回去过三次,三次感受各不相同。
第一次是1994年的夏天,那时我已经下海经商,在报纸上得知原来的部队所在地-----宁波镇海县的大榭乡,已经被中信公司收购,准备大开发。为了捕捉商机,我在离别了7年之后,第一次回到了老部队。那是7月份吧,天气很热,在常州半夜上车,经过大半夜的颠簸,终于到了宁波,又转了几次车,到了穿山的小摆渡。时隔7年,要进入大榭岛,依旧是用木船摆渡。当我再次登上小木船的时候,只感觉摇摇晃晃,心慌的很,在也找不到7年前在部队时那种镇定自若的感觉了。由于事先通知了,部队派车把我一直接到了司令部。一路上看着曾经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油料库,修理所,鱼雷所,信号台,教练室,一切依旧,仿佛就在昨天。中午,支队长招待我们吃饭。午休后我回到了原来所在艇-----254潜艇,去看望那些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还有好多认识的还在,只是他们职务变了。小王已经转志愿兵,当班长了,小陆呢,也转志愿兵调到别的艇了,原来的参谋卫金林,职务没变,可级别提了,鱼雷长刘平也调到机关了。在部队待了两天,打听完开发的事情,需要办的手续,就匆忙回家了。第一次回部队给我的感觉,一切依旧,变化不大。
第二次回去,是同年的10月分,我办理好一切手续后再次来到部队。和上次一样,摆渡还在,听说是正在修浮桥。只是在勤务中队的旁边打了个山洞,山洞的那头是军需科。在军需科旁边的农田,也形成了一条小街道。部队足球场旁的山上,新开了个舞厅,叫“龙宫舞厅”名字到起的挺好。晚上我们也进去潇洒了一把。里面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大部分是当兵的。这次回部队也只待了两天,事情办完就走了,这之后,因种种原因再也没有回去过。
10年后,2004年的11月,我第三次回到了老部队。这一次的感觉和变化完全不同了。首先是交通。在宁波汽车站一下车,打听去大榭岛的线路,路人告诉我,不远处有公交车,上车一打听,是投币的,全程5元直达大榭岛,省了原来的转车之苦。到了原来的小摆渡,只见一座高高的跨海大桥直通岛上,高大宽阔,气势雄伟。下车后在原来小摆渡的位置,停满了各种载客的车,花两元钱,可以到达岛上的任何地方。感觉特方便,不象原来进岛就靠步行。其次是环境变了。道路宽阔,高楼林立。一些原来偏远地方,如王榭,太平等村民都集中在一起,住进了现代化管理的住宅小区。部队也封港了,从营房科到8号码头,用围墙都围了起来,门口还派上了岗哨,本想进去看看现代化的潜艇的,也没能如愿。从招待所到水库的那条路上,加工厂,军人招待所,也全拆了,过去熟悉的一切,在也找不到了。再有就是人的变化。前两次来的时候,认识的人还很多,包括有一次去食堂吃饭,原来的那些农民工还在的,而这次去,原来认识的只有一个在那里了,再也难寻故人故物了。真正是物非人非了,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行文至此,似乎有点走题,该打住了。我写本文的目的,并不是想歌颂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只是想说,时间是历史的见证人,同时也是历史的毁灭者。它象流水,把过去的一切冲刷得很干净了,历史留给我们的越来越少,历史的痕迹越来越淡了,有时候我们都很难再觅它的踪影。
那么我们人呢?在短短的人生长河中,难道不也应该留下点痕迹吗?

2004年11月5日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