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潜灶”那些事儿之二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8-07-03

陈毅元帅拍板"潜灶"不降低标准



为什么"潜灶"标准要如此之高呢?众所周知,潜艇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伙食和营养必须跟上。其实,世界各国在物质上对潜艇兵都是倍加呵护,因为国家和人民都知道,潜艇兵是在拿命干活儿。高标准的"潜灶"对保持潜艇兵的体力、维护士气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我国潜艇兵也绝无食物匮乏之忧。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于我国物资极度匮乏,加之急还外债,有关部门提出要降低"潜灶"标准。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听后,当即表态说:"国家宁肯少还外债,也要让我们的潜艇兵吃好。"从此,地方政府先后建立了军供站,对飞行和舰艇部队实行了特供。海军后勤部门更是挖空心思、变着花样的调剂食谱,有专用的运输舰和汽车,每年都是天南海北的跑,从各地拉来时鲜食品供给潜艇兵享用。"潜灶"所采购食品大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质量上乘,物美价宜。当时钱也值钱,所以"潜灶"每周都安排一次会餐,还经常发水果。黄岩蜜桔、大连苹果、莱阳鸭梨等高档水果成筐的发。以至后来每到收获季节,艇员们还发愁怎样才能把多余的水果打发掉了。一时间奶糖发得很多了,许多剥下的糖纸漂上天,成了一道小"景观",致使一些有幸吃过"潜灶"的人,现每每提及总是啧啧有加了。




一封"内参"让司政机关也吃上"潜灶"



"潜灶"标准虽然高,但不是随便能吃到的。按着有关规定,除了潜艇外,只有支队首长和司令部、政治部机关享受"潜灶"待遇,理由是以上人员经常随潜艇出海训练。1979年以前,他们与岸勤人员一样都吃"机关灶"。早餐买几个馒头,就着咸菜,喝碗稀饭就随潜艇出海了。出海一天或几十天返航靠码头后,艇长和政委再三挽留吃"潜灶",他们只好婉言谢绝,回到机关不是把早餐剩下的馒头烤烤吃,就是再到"机关灶"买饭。


有段时间,有的支队还规定"潜灶"炊事兵不得吃"潜灶",等把饭菜做好后再排队到"大灶"就餐。结果有时做出的饭菜不是糊了,就是咸了。当追究责任时,搞恶作剧的炊事兵辩解说:"不让吃潜灶,我们也尝不出咸淡味啊?"后来,新华社海军分社的社长,从支队一位副参谋长那里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写了一份"内参反映",萧劲光司令员阅后非常关心,责成有关部门马上就这一问题展开调查,终于敦促解决了。不过,当时有个规定,支队首长和司政机关、炊事人员可以吃"潜灶",但是在休假、开会出差期间不予"退伙",即不报销"潜灶"伙食费了。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初识潜艇

原创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