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回丢失的记忆之十五:潜艇兵的码头更②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8-07-04


文/晏励春 改编/海风



在码头值更,最惬意的应该还是春秋季节,不冷不热,可以在能够活动的范围内随处走动。夏天值更固然不舒服,但还是比冬天好。冬天的码头上,夜晚不管什么更次都觉得奇怪的冷,夜里起来接更时,穿过狭长的上甲板,走在没有扶手的舷梯上,经冷风一吹浑身一阵寒战,心里上的因素脚下的钢板铁骨似乎更感觉透心的凉。海边天气,冬天有风的夜晚总是出奇的多,身着一套棉工作服,加上一件棉大衣,人挤在铁制的岗亭里,只听得外面风的呼啸声,并透过岗亭里的缝隙无声地钻进来,吹到脸上,吹到脚上,不一刻觉得阵阵寒冷。这时顾不得看外面的风景,巡视、察看码头四周情况的频数也大大缩水。


码头更最郁闷的事,要算节日和艇上会餐。每逢节日部队放假,战士便可以外出购物,老乡聚会,喝酒打牌,看比赛,好不乐和自在。而码头这时就显得分外冷清,好象成了座无人问津的孤岛,营房不时飘来电视里的乐曲声和宋世雄的铿锵激越的体育解说声。这些都撩拔的码头更内心浮躁起来。艇上会餐,虽然值更人员是一直禁止饮酒的,但刚上艇的头两年好象强调的不严格,因此还是时不时喝上一点,但是到后来作为一项纪律,坚决不允许带酒到码头上。以至艇上会餐时怎么的吆喝都和码头更无关了。


虽然会餐喝酒固然没码头更的份,但码头更自然能找出比喝酒更痛快淋漓的事,并且是一惯的,那便是饭后的做汤。我不知道这道汤的发明源于谁,也无从考究源于何年何月,反正大家将饭后做汤一茬一茬地沿袭下来,从严冬到酷暑,送走了老兵又迎来了新兵。甚至于战友之间饭余之后就此谈起方还津津乐道。记得我与艇上一个战友每当碰到一起值更时,还相互打趣道,“今天又可以做汤喝了”。不知现在的潜艇兵还有这个传统否?说的故弄玄虚,其实做起来也非常之简单,饭后将各种剩菜放入搪瓷碗(值更人员用的是搪瓷碗,不易破损,以增加使用率),艇内更当更的烧好开水,冲沸后即可(愿意的还可撒点胡椒)。然而,就是这么一道自己发明的饭后汤,竟让大家那么的忘怀,那么情有独钟。


这可能是当兵一年、两年后,自己俨然成了老兵。看惯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自己的心里也悄然发生些变化,有了一点稀拉,有了一点老资老味。支队领导机关能从实际出发,在各艇靠码头时,尽可能安排离各自营房较近的码头,以方便上艇工作和去码头值更。记得当时我们大多数在2、3号码头值更,离营房特别近。所以,有时显得很散漫,比如懒得和大队人马列队去码头,不在当更的时间里溜到营房洗个澡等。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比较深,记得那天我值第二更,晚饭后没事,便沿着海边散步。回来后,发现码头上一片忙乱过的迹象,一打听方知道这里刚搞了一场损管演习。动力长语气很严肃地批评我,认为值更期间不该乱跑,既便不是你当更也不要离开码头,损管条例中有你的职责。我似乎有些不服气,还和动力长顶撞了起来。还有一件事,在3号码头附近是基地帆缆科,晚上活动室总会聚集着人看电视,这里面当然也有码头上的非更人员。支队领导发现了这个现象,给予了坚决的制止,最后是支队有规定,帆缆科不让进,做到了双管齐下。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初识潜艇

原创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乔小染持2018-07-04 21:10:07

晏励春战友你好!有方柏青的联系方式吗?赞 3

几分情薄传奇2018-07-04 21:21:27

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大榭岛码头的岗楼是木制的。赞 2

水瓶亥卓然ok2018-07-04 22:21:35

有点忙没把文章编辑好,结尾处有点瑕疵,希望大家谅解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