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回丢失的记忆之二十四:又见西沪港(本系列最后一篇)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8-07-13

文/晏励春 改编/海风



200954日,我来到了阔别24年的西沪港。西沪港,我梦萦牵绕的、难以割舍的地方。这里的朝霞日落,潮起潮落,这里的军港码头,年轻的水兵已深深烙印在我记忆中。短短五年的西沪港海军潜艇生活是我人生色彩中最浓重的一抹亮色。


24年前,我从西沪港七号码头乘坐交通艇,踏上了回乡之路。那时说不上是喜悦还是惆怅,但从那时起我心里已经对这山、这海、这潜艇、这军港、这水兵的深深眷念,多年来这种情结在我内心植下了根。记得在宁波火车站,时任支队长、政治部主任、岸勤部部长等支队首长登上列车,与即将启程的老兵一一握手告别,不时地说着:“辛苦了”!“辛苦了”这三个字,此时字字重千斤,是一个老水兵、老首长对年轻水兵最大的褒奖。此刻支队长的表情依旧是那么坚毅,手掌是那么有力,但眼神分明却又是那么温和。面对此情此景,大家眼里噙着泪花无不为之感动。


一踏上西沪港的土地,那久违了的当地乡音,熟悉的营房、军港、水兵倍感亲切。“卫生所”、大礼堂“、大操场”、“黑风口”、“三角地”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寻找、记忆当年的一幕幕、一段段……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当年苏小明这首红遍大江南北,水兵耳熟能详的《军港之夜》又一次在我耳畔响起,它仿佛一下子把我带进了歌曲所营造的意境中,激起我对那个纯真、浪漫的年代的追忆。我仿佛又看见了我的潜艇我的艇,它的劈波斩浪、水下潜航、悬挂满旗。仿佛看见了当年身着水兵服的水兵在夕阳下、码头边,水兵楼前散步的情景,蓝白相间的披肩被海风轻轻吹拂,映衬着一张张年青的脸。海魂衫、水兵服、水兵帽,上白下蓝、蓝白相间,白的耀眼,蓝的纯正,永远是水兵的写意,水兵的浪漫。


如今的西沪港成了花园式军港,过去艰苦的生活条件,封闭的自然环境如今变的开放、明亮、整洁、绿色、环保。整个营区装饰一新,花草遍布,绿树成荫,小径幽幽。


西沪港的文化、生活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动取款机、水兵超市、冷暖空调已进入了军营,昔日一艇一灶似的饭堂也变成了整洁、宽敞、明亮、现代化的水兵餐厅。尤其是“三角地”如今成了水兵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活动中心。大礼堂、水兵之家、游泳池一字排开,而400米塑胶跑道、标准化塑胶足球场、蓝球场则成为西沪港现代军营的又一组成部分。


在营区内、水兵楼前可见摆放有序的环卫桶,在明净的营区大道上,不时有环保车驶过,这是营区的环卫工在清运垃圾。在花团锦簇的“大操场”,有三个海军校官拿着工作稿,就花草的布局、色彩的调配各抒已见。在码头上设施完善,值更的水兵们时刻警惕着码头周围的安全。


这是绿色的军营、文明的军营、现代的军营。不仅有严明的纪律,科学的管理,以及“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队伍,也有了美的、和谐的环境,体现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西沪港的几代人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精神告诉我们,这个由过去初建时的落后单一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军港、海军潜艇部队的精锐,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科技兴国、科技强军,给这支潜艇部队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正是西沪港精神造就了这支部队,他们伴随着海军的成长,具权威人士报告,迄今为止从这个军港里,从潜艇的升降口里共走出去包括海军副司令员、舰队司令员在内的十七位军以上领导,他们成为各级层高级指挥员,坚强地担负起保卫祖国海疆的重任,使祖国的水下永远宁静。 

 

(此文为入伍三十周年而记)

260、271、257潜艇退役战士  晏励春 

二0一一年二月八日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初识潜艇

原创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默默思念沈2018-07-13 23:56:23

我也是260的一员,我为我在潜艇部队而自豪赞 2

摩羯朴尛落2018-07-14 05:27:34

励春战友写得真好,真情实感。赞 1

夏末椅2018-07-14 14:54:29

文章写的很好,表达了一位退役老兵的心声!